杂阿含557经到560经

第557经


我是这样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憍赏弥国的瞿师罗园。

当时,尊者阿难也住在那里。


有一位名叫闍知罗的比丘尼来到阿难尊者那里,向他行礼后,坐在一旁,问阿难尊者:

"关于无相心三昧不浮不沉,已经解脱并安住的境界,世尊说这样的境界会带来什么样的果报和功德呢?"


阿难尊者回答说:

"关于无相心三昧不浮不沉,已经解脱并安住的境界,世尊说这会带来智慧的果报和智慧的功德。"


闍知罗比丘尼说:

"太奇妙了!阿难尊者!师父和弟子说的话竟然完全一样,意思也完全相同。

阿难尊者!从前有一次,佛在娑祇城的安禅林中。

当时,有很多比丘尼去见佛陀,问了同样的问题。

那时,世尊用完全相同的话、相同的含义回答了她们。所以说真是奇特,师父和弟子说的话完全一致,这就是最究竟的道理。"


闍知罗比丘尼听完阿难尊者的话后,非常欢喜,向他行礼后离开。

迦罗跋比丘尼也有过同样的经历。


第558经


我是这样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俱睒弥国的瞿师罗园。

当时,阿难尊者也住在那里。


有一位比丘获得了无相心三昧,他心里想:

"如果我去问阿难尊者:'比丘获得不浮不沉的无相心三昧,已经解脫并安住的境界,这种三昧会带来什么果报?世尊说它有什么功德?'如果阿难尊者反问我:'比丘!你获得这种三昧了吗?'我不能说谎,所以我要跟随阿难尊者,等别人问这个问题时,我就能听到答案了。"


这位比丘跟随阿难尊者六年,都没有其他人问这个问题,最后他只好自己问了:

"如果比丘问:无相心三昧不浮不沉,已经解脱并安住,世尊说这有什么果报和功德?"


阿难尊者问那位比丘:"比丘!你获得这种三昧了吗?"

那位比丘保持沉默。


阿难尊者对他说:

"如果比丘获得不浮不沉的无相心三昧,已经解脱并安住,世尊说这会带来智慧的果报和智慧的功德。"


阿难尊者说完这些话时,那位比丘听了非常欢喜,恭敬地接受了教导。


第559经


我是这样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波罗利弗妬路国,阿难尊者和迦摩尊者也住在那里的鸡林精舍。


迦摩尊者来到阿难尊者那里,互相问候寒暄后,坐在一旁,对阿难尊者说:

"真是奇怪啊!阿难尊者!明明有眼睛和色境,有耳朵和声音,有鼻子和香气,有舌头和味道,有身体和触觉,有意识和法境,但有些比丘对这些存在的事物却能够不去觉知。

请问阿难尊者,这些比丘是因为有想而不觉知,还是因为无想而不觉知呢?"


阿难尊者回答迦摩比丘说:"有想的人尚且能做到不觉知,更何况是无想的人呢!"


迦摩又问:"什么是有想却能对存在的事物不觉知呢?"


阿难尊者回答说:

"如果比丘远离贪欲和不善法,有觉有观,能够获得由离欲而生的喜乐,进入初禅,这样的有想比丘就能对某些法不觉知。同样地,进入第二禅、第三禅、第四禅,以及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的比丘,也能做到有想而不觉知。


至于无想而不觉知是什么样的呢?

就是比丘不忆念一切想,证得无想心三昧,这就是比丘以无想的状态对存在的法不觉知。"


迦摩比丘又问阿难尊者:

"如果比丘获得不浮不沉的无想心三昧,已经解脱并安住,世尊说这样会带来什么果报和功德呢?"


阿难尊者回答说:

"如果比丘获得不浮不沉的无想心三昧,已经解脱并安住,世尊说这会带来智慧的果报和智慧的功德。"


两位尊者讨论完后,都很欢喜,从座位上起身离开。


第560经


我是这样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俱睒弥国的瞿师罗园。

当时,阿难尊者也住在那里。


阿难尊者告诉众比丘:

"如果比丘或比丘尼在我面前自己宣说证悟,我会用四种方法来验证和指导,是哪四种呢?


第一种方法:如果比丘或比丘尼能够安坐,使心安住、专注、调伏,做到止观合一,能够平等地接受和分别诸法,经过多次修习后断除烦恼。如果有比丘或比丘尼在我面前这样宣说,我就会给予肯定和指导。


第二种方法:如果比丘或比丘尼能够正确地坐着思维,对法进行选择和思量,使心安住、专注、调伏,做到止观合一,这样多修习后能够远离烦恼。如果有人这样宣说,我也会给予肯定和指导。


第三种方法:如果比丘或比丘尼虽然心有掉举散乱,但能够调伏其心正确地安坐,使心安住、专注,做到止观合一,这样多修习后能够断除烦恼。如果有人这样宣说,我也会给予肯定和指导。


第四种方法:如果比丘或比丘尼能够做到止观双运,这样多修习后能够断除烦恼。如果有人这样宣说,我也会给予肯定和指导。"


众比丘听完阿难尊者的开示,都很欢喜,恭敬地接受了教导。


文言文原文


杂阿含557经[正闻本1632-1633经/佛光本556经](阿难相应/杂因诵/弟子记说)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憍赏弥国瞿师罗园。

  尔时,尊者阿难亦在彼住。

  时,有闍知罗比丘尼诣尊者阿难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问尊者阿难:

  「若无相心三昧不涌、不没,解脱已住;住已解脱,尊者阿难!世尊说此何果、何功德?」

  尊者阿难语闍知罗比丘尼:

  「若无相心三昧不涌、不没,解脱已住;住已解脱,世尊说是智果、智功德。」

  闍知罗比丘尼言:

  「奇哉!尊者阿难!大师及弟子同句、同味、同义。

  尊者阿难!昔于一时,佛在娑祇城安禅林中。

  时,有众多比丘尼往诣佛所,问如此义。

  尔时,世尊以如是句、如是味、如是义为诸比丘尼说,是故,当知奇特,大师弟子所说同句、同味、同义,所谓第一句义。」

  时,闍知罗比丘尼闻尊者阿难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如闍知罗比丘尼,迦罗跋比丘尼亦尔。


杂阿含558经[正闻本1634经/佛光本557经](阿难相应/杂因诵/弟子记说)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俱睒弥国瞿师罗园。

  尔时,尊者阿难亦住俱睒弥国瞿师罗园。

  时,有异比丘得无相心三昧,作是念:

  「我若诣尊者阿难所,问尊者阿难:『若比丘得无相心三昧不涌、不没,解脱已住;住已解脱,此无相心三昧何果?世尊说此何功德?』尊者阿难若问我言:『比丘!汝得此无相心三昧耶?』我未曾有实问异答,我当随逐尊者阿难,脱有余人问此义者,因而得闻。」

  彼比丘即随尊者阿难,经六年中,无有余人问此义者,即自问尊者阿难:

  「若比丘问:『无相心三昧不涌、不没,解脱已住;住已解脱,世尊说此是何果、何功德?』」

  尊者阿难问彼比丘言:「比丘!汝得此三昧?」

  彼比丘默然住。

  尊者阿难语彼比丘言:

  「若比丘得无相心三昧不涌、不没,解脱已住;住已解脱,世尊说此是智果、智功德。」

  尊者阿难说此法时,异比丘闻其所说,欢喜奉行。


杂阿含559经[正闻本1635经/佛光本558经](阿难相应/杂因诵/弟子记说)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波罗利弗妬路国,尊者阿难及尊者迦摩亦在波罗利弗妬路鸡林精舍。

  时,尊者迦摩诣尊者阿难所,共相问讯、慰劳已,于一面坐,语尊者阿难︰

  「奇哉!尊者阿难!有眼、有色;有耳、有声;有鼻、有香;有舌、有味;有身、有触;有意、有法,而有比丘有是等法,能不觉知。

  云何,尊者阿难!彼比丘为有想不觉知?为无想故不觉知?」

  尊者阿难语迦摩比丘言︰「有想者亦不觉知,况复无想!」

  复问尊者阿难︰「何等为有想于有而不觉知?」

  尊者阿难语迦摩比丘言︰

  「若比丘离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初禅具足住,如是,有想比丘有法而不觉知;如是第二、第三、第四禅,空入处、识入处、无所有入处具足住,如是,有想比丘有法而不觉知。

  云何无想有法而不觉知?

  如是,比丘一切想不忆念,无想心三昧身作证具足住,是名比丘无想于有法而不觉知。」

  尊者迦摩比丘复问尊者阿难︰

  「若比丘无想心三昧,不涌、不没,解脱已住;住已解脱,世尊说此是何果、何功德?」

  尊者阿难语迦摩比丘言︰

  「若比丘无想心三昧,不涌、不没,解脱已住;住已解脱,世尊说此是智果、智功德。」

  时,二正士共论议已,欢喜随喜,各从{坐}[座]起去。


杂阿含560经[正闻本1636经/佛光本559经](阿难相应/杂因诵/弟子记说)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俱睒弥国瞿师罗园。

  尔时,尊者阿难亦在彼住。

  时,尊者阿难告诸比丘:

  「若比丘、比丘尼于我前自记说,我当善哉慰劳问讯,或求以四道,何等为四?

  若比丘、比丘尼坐,作如是住心:善住心、局住心、调伏心、止观一心、等受,分别于法量度,修习、多修习已,得断诸使。若有比丘、比丘尼于我前自记说,我则如是善哉慰喻,或求是名说初道。

  复次,比丘、比丘尼正坐思惟,于法选择、思量,住心:善住、局住、调伏、止观一心、等受,如是正向多住,得离诸使。若有比丘、比丘尼于我前自记说,我当如是善哉慰喻,或求是名第二说道。

  复次,比丘、比丘尼为掉乱所持,以调伏心坐,正坐住心:善住心、局住心、调伏、止观一心、等受{化},如是正向多住已,则断诸使。若有比丘、比丘尼于我前自记说,我则如是善哉慰喻,或求是名第三说道。

  复次,比丘、比丘尼止观和合俱行,作如是正向多住,则断诸使。若比丘、比丘尼于我前自记说者,我则如是善哉慰喻教诫,或求是名第四说道。」

  时,诸比丘闻尊者阿难所说,欢喜奉行。


“杂阿含557经到560经” 的相关文章

杂阿含2经

杂阿含2经[正闻本5经/佛光本2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林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对于色(物质形态),你们应当正确地思考,如实地认识到色是无常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比丘如果能正确思考色,如实地认识...

杂阿含4经

杂阿含4经[正闻本7经/佛光本4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林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对于色(物质形态),如果不了解它,不明白它的本质,不能断除对它的执着,不能远离对它的欲望,心灵就无法获得解脱。这样的人...

杂阿含5经

杂阿含5经[正闻本8经/佛光本5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林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对色(物质形态)有爱好和喜悦的人,实际上是在爱好和喜悦苦;对苦有爱好和喜悦的人,就无法从苦中解脱出来,也无法明白苦的本...

杂阿含8经

杂阿含8经[正闻本11-14经/佛光本8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过去的色(物质形态)是无常的(无常解释: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变化,没有永恒不变的存在),未来的色也是无常的,更何况现...

杂阿含9经

杂阿含9经[正闻本15经/佛光本9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色(物质形态)是无常的,无常就是苦,苦就不是我,不是我的东西也不属于我。能这样观察的人,就是在进行真实正确的观察。同样...

杂阿含13经

杂阿含13经[正闻本19经/佛光本13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我是这样听说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那时,世尊对众比丘说:"如果众生不贪恋色身(色身:物质身体),就不会被色身所迷惑;正是因为众生贪恋色身,所以才会被色身所迷惑。同样地,如果众生不贪恋感受、想法、行为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