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561经到563经

第561经


我是这样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俱睒弥国的瞿师罗园,尊者阿难也在那里。


这时,有一位婆罗门来到尊者阿难那里,互相问候寒暄后,坐在一旁,问尊者阿难:

"为什么要在沙门瞿昙(佛陀)那里修行?"


阿难回答说:"为了断除。"


婆罗门又问:"要断除什么?"


阿难答:"断除贪爱。"


婆罗门又问:"尊者阿难,依靠什么能断除贪爱?"


阿难答:"婆罗门,依靠欲望来断除贪爱。"


婆罗门又问:"这不是没有边际吗?"


阿难回答:"婆罗门,这不是没有边际的,是有边际的。"


婆罗门又问:"怎么说是有边际而不是无边际呢?"


阿难说:"婆罗门,我问你,你就随意回答。你觉得如何?你之前是不是带着欲望来到精舍的?"


婆罗门回答:"是的,阿难。"


"那么,到了精舍后,那个欲望消失了吗?"


婆罗门答:"是的。我是经过努力、计划才来到精舍的。"


阿难又问:"到了精舍后,那些努力、计划都停止了吗?"


婆罗门答:"是的。"


阿难接着对婆罗门说:"如来(佛陀)所知所见,说明了四种如意足,用这一条道路来净化众生,消除痛苦烦恼,断除忧愁悲伤。这四种是什么呢?就是欲定断行、精进定、心定、思维定这四种如意足。


这样,圣弟子修习欲定断行成就如意足,依靠远离、无欲、出离、灭尽,趋向舍弃,直到断除贪爱;贪爱断除后,欲望也就停息了。


修习精进定、心定、思维定也是如此,最终导向贪爱的止息。贪爱止息后,思维也就停止了。


婆罗门,你觉得如何?这不就是有边际吗?"


婆罗门说:"尊者阿难,这确实是有边际的,不是无边际的。"


这时婆罗门听完阿难的开示,欢喜赞同,起身离去。


第562经


我是这样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憍赏弥国的瞿师罗园,尊者阿难也在那里。


这时,瞿师罗长者来到尊者阿难那里,向他顶礼后,坐在一旁,对尊者阿难说:

"什么是世间说法者?什么是世间善向?什么是世间善到?"


尊者阿难对瞿师罗长者说:"我现在问你,你就随意回答。

长者,你觉得如何?如果有人说法能调伏贪欲、调伏嗔恚、调伏愚痴,这样可以称为世间说法者吗?"


长者回答说:"尊者阿难,如果有人说法能调伏贪欲、嗔恚、愚痴,这就可以称为世间说法者。"


阿难又问:"长者,你觉得如何?如果世间人朝着调伏贪欲、嗔恚、愚痴的方向前进,这可以称为世间善向吗?如果已经调伏了贪欲、嗔恚、愚痴,这可以称为善到吗?"


长者回答说:"尊者阿难,如果已经完全断除了贪欲,完全断除了嗔恚和愚痴,这就可以称为善到。"


尊者阿难说:"长者,我试着问你,你也真实地回答了我,这个道理就是如此,你应当牢记。"


瞿师罗长者听完尊者阿难的开示,欢喜赞同,礼拜后离去。


第563经


我是这样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毗舍离城猴子池边的重阁讲堂,尊者阿难也在那里。


当时,有两个人:一个是尼犍子弟子的无畏离车,另一个是阿耆毘弟子的聪明童子离车,一起来到尊者阿难那里。互相问候后,坐在一旁。


无畏离车对尊者阿难说:

"我的老师尼犍子教导灭除烦恼的法,清净超脱,为弟子们这样说:'过去的业,通过修苦行就能清除,不再造作新的身业,断绝未来的因缘,将来就不会有烦恼,所有业都能终止。业终止后,一切苦也就终止;苦终止后,就到达苦的尽头。'尊者阿难,这个道理如何?"


尊者阿难对离车说:

"如来所知所见,说明了三种离开烦恼、清净超脱的道路,用这一条道路来净化众生,远离忧悲,超越苦恼,获得真实的法。是哪三种呢?


第一,圣弟子持守清净戒律,遵守波罗提木叉,威仪具足,对各种罪过生起畏惧之心。持守如此具足的净戒,能逐渐消除宿业,现世就能离开烦恼,不用等待时机,能够通达正法,以智慧自己觉悟。离车长者,这是如来所说的第一种离开烦恼、清净超脱的方法。


第二,具足清净戒律后,远离欲望和不善法,修习直到证得第四禅。这是如来所说的第二种方法。


第三,在禅定中如实了知四圣谛: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具足这样的智慧后,不再造新业,旧业逐渐断除,现世就能离开烦恼,不用等待时机,能够自己觉悟。离车,这是如来所说的第三种方法。"


这时,尼犍子弟子无畏离车沉默不语。


阿耆毘弟子聪明离车对无畏离车说:

"真奇怪啊!无畏,你为什么保持沉默?对如来所说的善法,听了不随喜赞叹吗?"


无畏离车回答说:

"我是在思考其中的道理才保持沉默。谁听了世尊沙门瞿昙所说的法会不随喜赞叹呢?如果有人听了沙门瞿昙说法而不随喜赞叹,这人就是愚痴之人,长久以来将会受到无益的痛苦。"


这时,尼犍子弟子无畏离车和阿耆毘弟子聪明离车听完尊者阿难所说的佛法,都很欢喜赞叹,起身离去。


文言文原文


杂阿含561经[正闻本1637经/佛光本560经](阿难相应/杂因诵/弟子记说)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俱睒弥国瞿师罗园,尊者阿难亦在彼住。

  时,有异婆罗门诣尊者阿难所,共相问讯,慰劳已,于一面坐,问尊者阿难:

  「何故于沙门瞿昙所修梵行?」

  尊者阿难语婆罗门:「为断故。」

  复问:「尊者!何所断?」

  答言:「断爱。」

  复问:「尊者阿难!何所依而得断爱?」

  答言:「婆罗门!依于欲而断爱。」

  复问:「尊者阿难!岂非无边际?」

  答言:

  「婆罗门!非无边际,如是,有边际,非无边际。」

  复问:

  「尊者阿难!云何有边际,非无边际?」

  答言:

  「婆罗门!我今问汝,随意答我。婆罗门!于意云何?汝先有欲,来诣精舍不?」

  婆罗门答言:「如是,阿难!」

  「如是,婆罗门!来至精舍已,彼欲息不?」

  答言:「如是,尊者阿难!彼精进、方便、筹量来诣精舍。」

  复问:

  「至精舍已,彼精进、方便、筹量息不?」

  答言:「如是。」

  尊者阿难复语婆罗门:「如是,婆罗门!如来、应、等正觉所知所见说四如意足,以一乘道净众生,灭苦恼,断忧悲,何等为四?欲定断行成就如意足,精进定、心定、思惟定断行成就如意足。

  如是,圣弟子修欲定断行成就如意足,依离、依无欲、依出要、依灭、向于舍,乃至断爱;爱断已,彼欲亦息。

  修精进定……心定……思惟定断行成就,依离、依无欲、依出要、依灭、向于舍,乃至爱尽;爱尽已,思惟则息。

  婆罗门!于意云何?此非边际耶?」

  婆罗门言:

  「尊者阿难!此是边际,非不边际。」

  尔时婆罗门闻尊者阿难所说,欢喜、随喜,从座起去。


杂阿含562经[正闻本1638经/佛光本561经](阿难相应/杂因诵/弟子记说)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憍赏弥国瞿师罗园,尊者阿难亦在彼住。

  尔时,瞿师罗长者诣尊者阿难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白尊者阿难:

  「云何名为世间说法者?云何名世间善向?云何名世间善到?」

  尊者阿难语瞿师罗长者:「我今问汝,随意答我。

  长者!于意云何?若有说法调伏贪欲、调伏瞋恚、调伏愚癡,得名世间说法者不?」

  长者答言:

  「尊者阿难!若有说法能调伏贪欲、瞋恚、愚癡,是则名为世间说法[者]。」

  复问:

  「长者!于意云何?若世间向调伏贪欲、调伏瞋恚、调伏愚癡,是名世间善向?若世间已调伏贪欲、瞋恚、愚癡,是名善到耶?为非耶?」

  长者答言:

  「尊者阿难!若调伏贪欲已断无余,瞋恚、愚癡已断无余,是名善到。」

  尊者阿难答言:

  「长者!我试问汝,汝便真实答我,其义如此,当受持之。」

  瞿师罗长者闻尊者阿难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杂阿含563经[正闻本1639经/佛光本562经](阿难相应/杂因诵/弟子记说)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毘舍离猕猴池侧重阁讲堂,尊者阿难亦在彼住。

  尔时,无畏离车是尼犍弟子;聪明童子离车是阿耆毘弟子,俱往尊者阿难所,共相问讯慰劳已,于一面坐。

  时,无畏离车语尊者阿难︰

  「我师尼犍子灭炽然法,清净超出,为诸弟子说如是道︰『宿命之业,行苦行故,悉能吐之,身业不作,断截桥樑,于未来世无复诸漏,诸业永尽;业永尽故,众苦永尽;苦永尽故,究竟苦边。』尊者阿难!此义云何?」

  尊者阿难语离车言︰

  「如来、应、等正觉所知所见说三种离炽然清净超出道,以一乘道净众生、离忧悲、越苦恼,得真如法,何等为三?

  如是,圣弟子住于净戒,受波罗提木叉,威仪具足,信于诸罪过,生怖畏想,受持如是具足净戒,宿业渐吐,得现法离炽然,不待时节,能得正法,通达现见观察,智慧自觉。离车长者!是名如来、应、等正觉说所知所见,说离炽然,清净超出,以一乘道净众生、灭苦恼、越忧悲,得真如法。

  复次,离车!如是净戒具足,离欲、恶不善法……乃至第四禅具足住,是名如来、应、等正觉说离炽然……乃至得如实法。

  复有三昧正受,于此苦圣谛如实知,此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如实知,具足如是智慧,{心}[新?]业更不造,宿业渐已断,得现{正?}法离诸炽然,不待时节,通达现见,生自觉智。离车!是名如来、应、等正觉所知所见说第三离炽然,清净超出,以一乘道净众生、离苦恼、灭忧悲,得如实法。」

  尔时,尼犍弟子离车无畏默然住。

  尔时,阿耆毘弟子离车聪慧,重语离车无畏言︰

  「怪哉!无畏!何默然住?于如来、应、等正觉所说、所知、所见、善说法,闻不随喜耶?」

  离车无畏答言︰

  「我思惟其义,故默然住耳,谁闻世尊沙门瞿昙所说法不随喜者?若有闻沙门瞿昙说法而不随喜者,此则愚夫,长夜当受非义不饶益苦。」

  时,尼犍弟子离车无畏、阿耆毘弟子聪慧重闻佛所说法:尊者阿难陀所说,欢喜随喜,从座起去。


返回列表

上一篇:杂阿含557经到560经

没有最新的文章了...

“杂阿含561经到563经” 的相关文章

杂阿含1经

杂阿含1经[正闻本1-4经/佛光本1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林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你们应当观察色(物质形态)是无常的,这样观察就是正确的观察;正确观察就会产生厌离之心;有了厌离之心,就能消除喜爱和...

杂阿含3经

杂阿含3经[正闻本6经/佛光本3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林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对于色(物质形态),如果不了解它,不明白它的本质,不能断除对它的执着,不能远离对它的欲望,那么就无法断除痛苦。同样地,...

杂阿含4经

杂阿含4经[正闻本7经/佛光本4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林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对于色(物质形态),如果不了解它,不明白它的本质,不能断除对它的执着,不能远离对它的欲望,心灵就无法获得解脱。这样的人...

杂阿含5经

杂阿含5经[正闻本8经/佛光本5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林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对色(物质形态)有爱好和喜悦的人,实际上是在爱好和喜悦苦;对苦有爱好和喜悦的人,就无法从苦中解脱出来,也无法明白苦的本...

杂阿含6经

杂阿含6经[正闻本9经/佛光本6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对于色(物质形态),如果不了解它,不明白它的本质,不能远离对它的欲望和贪恋,心灵就无法获得解脱。这样的人就无法超越对生、...

杂阿含7经

杂阿含7经[正闻本10经/佛光本7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对色(物质形态)有爱好和喜悦的人,实际上是在爱好和喜悦苦;对苦有爱好和喜悦的人,就无法从苦中解脱出来。同样地,对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