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541经到545经
杂阿含541经
我曾经这样听闻:
有一段时间,佛陀居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阿那律尊者住在舍卫国的松林精舍,他的病刚刚好转不久。
当时,有许多比丘来到阿那律尊者的住处,问候、慰问之后,大家在一旁坐下,问阿那律尊者:“您是否安稳快乐地居住着?”
阿那律回答说:“我安稳快乐地居住着,身体的种种痛苦,已经逐渐平息了。”
比丘们问阿那律尊者:“您是依靠什么样的修行方法,让身体的痛苦逐渐得到安宁的呢?”
阿那律尊者说:
“我是安住于四念处,身体的种种痛苦才逐渐得到安宁。什么是四念处呢?就是:内身身观念处……乃至法法观念处,这就叫做四念处。因为安住在这四念处的缘故,身体的种种痛苦就逐渐平息了。”
当时,这些正直的修行者们一起讨论完毕,都感到欢喜、随喜,然后各自从座位上起身离开了。
杂阿含542经
我曾经这样听闻:
有一段时间,佛陀居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阿那律尊者住在舍卫国的松林精舍。
当时,有许多比丘来到阿那律尊者的住处,互相问候、慰问之后,大家在一旁坐下,问阿那律尊者:
“如果一个比丘还处于学习阶段,向上追求安稳涅槃的境地,那么圣弟子应该如何修习、多多修习,才能在这佛法教义中彻底断除一切烦恼,达到无漏的心解脱与慧解脱,并在现世中亲自证知:‘我的生死已尽,清净修行已成立,应作之事都已完成,自己知道不再受未来轮回’呢?”
阿那律尊者告诉比丘们:
“如果一个比丘还处于学习阶段,向上追求安稳涅槃的心境,圣弟子应该如何修习、多多修习,才能在这佛法教义中彻底断除一切烦恼,达到无漏的心解脱与慧解脱,并在现世中亲自证知:‘我的生死已尽,清净修行已成立,应作之事都已完成,自己知道不再受未来轮回’呢?那就应当安住于四念处。什么是四念处呢?就是:内身身观念处……乃至法法观念处。像这样,对四念处进行修习、多多修习,就能在这佛法教义中彻底断除一切烦恼,达到无漏的心解脱与慧解脱,并在现世中亲自证知:‘我的生死已尽,清净修行已成立,应作之事都已完成,自己知道不再受未来轮回’。”
当时,比丘们听了阿那律尊者的话,都感到欢喜、随喜,然后各自从座位上起身离开了。
杂阿含543经
我曾经这样听闻:
有一段时间,佛陀居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阿那律尊者住在舍卫国的松林精舍。
当时,有许多比丘来到阿那律尊者的住处,与阿那律尊者互相问候、慰问之后,大家在一旁坐下,对阿那律尊者说:
“如果一个阿罗汉比丘已经彻底断除了一切烦恼,应作之事都已完成,舍弃了重担,脱离了种种束缚,以正确的智慧使心善解脱,他还会修习四念处吗?”
阿那律尊者对比丘们说:
“如果一个比丘已经彻底断除了一切烦恼,应作之事都已完成,舍弃了重担,脱离了种种束缚,以正确的智慧使心善解脱,他仍然会修习四念处。为什么呢?因为这样可以使未得到的得以获得,未证悟的得以证悟,为了现世安乐的居住;更进一步说,为什么呢?我自己也已经脱离了种种有漏,证得了阿罗汉果,应作之事都已完成,心善解脱,但我仍然修习四念处,因此,未得到的得以获得,未达到的得以达到,未证悟的得以证悟,乃至现世安乐的居住。”
当时,这些正直的修行者们一起讨论完毕,都感到欢喜、随喜,然后各自从座位上起身离开了。
杂阿含544经
我曾经这样听闻:
有一段时间,佛陀居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阿那律尊者住在舍卫国的松林精舍。
当时,有许多外道修行者来到阿那律尊者的住处,互相问候、慰问之后,大家在一旁坐下,对阿那律尊者说:“尊者,您为什么在沙门瞿昙(指佛陀)的教法中出家呢?”
阿那律尊者说:“是为了修习。”
外道们又问:“修习什么呢?”
阿那律回答说:“就是修习诸根、修习诸力、修习诸觉分、修习诸念处。你们想听哪一种修习呢?”
外道们又说:“根、力、觉分这些,我连名字都不知道,更何况问它们的含义!不过,我想听听关于念处的部分。”
阿那律尊者说:“请仔细听,好好思考!我将为你们解说。
如果一个比丘修习内身身观念处……乃至法法观念处。”
当时,这些外道修行者听了阿那律尊者的话,都感到欢喜、随喜,然后各自从座位上起身离开了。
杂阿含545经
我曾经这样听闻:
有一段时间,佛陀居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阿那律尊者住在舍卫国的松林精舍。
当时,阿那律尊者对比丘们说:
“譬如一棵大树,生长时自然向下延伸,随顺着地势、随顺着水流,如果砍断它的根,树必然会倒下,随顺着它原本的方向。同样地,比丘修习四念处,长夜之中自然顺遂趋向、随顺着流向,朝向远离尘世的方向;顺遂趋向、随顺着流向,朝向出离的要道;顺遂趋向、随顺着流向,朝向涅槃的境地。”
阿那律尊者说完这段经后,比丘们听了他的话,都欢喜地遵行。
这些经文主要强调了四念处(身、受、心、法四个方面的正念修行)在佛法修行中的核心地位,不论是初学比丘、已证果的圣者,还是外道修行者,都能从中获得利益,最终导向解脱与涅槃。
文言文原文
杂阿含541经[正闻本1616经/佛光本540经](阿那律相应/杂因诵/弟子记说)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尊者阿那律在舍卫国松林精舍,病差未久。
时,有众多比丘往诣阿那律所,问讯、慰劳已,于一面坐,问尊者阿那律:「安隐乐住不?」
阿那律言:「安隐乐住,身诸苦痛,渐已休息。」
诸比丘问尊者阿那律:「住何所住,身诸苦痛[渐]得安隐?」
尊者阿那律言:
「住四念处,身诸苦痛,渐得安隐,何等为四?谓:内身身观念处……乃至法法观念处,是名四念处。住此四念处故,身诸苦痛渐得休息。」
时,诸正士共论议已,欢喜、随喜,各从座起而去。
杂阿含542经[正闻本1617经/佛光本541经](阿那律相应/杂因诵/弟子记说)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尊者阿那律在舍卫国松林精舍。
时,有众多比丘诣尊者阿那律所,共相问讯,慰劳已,于一面坐,问尊者阿那律:
「若比丘在于学地,上求安隐涅槃住,圣弟子云何修习、多修习,于此法律得尽诸漏,无漏心解脱、慧解脱,现法自知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尊者阿那律语诸比丘言:
「若比丘在于学地,上{述}[求?]安隐涅槃心住,圣弟子云何修习、多修习,于此法律,得尽诸漏,无漏心解脱、慧解脱,现法自知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者,当住四念处,何等为四?谓:内身身观念处……乃至法法观念处,如是,四念处修习、多修习,于此法律,得尽诸漏,无漏心解脱、慧解脱,现法自知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时,诸比丘共闻尊者阿那律所说,欢喜、随喜,各从座起而去。
杂阿含543经[正闻本1618经/佛光本542经](阿那律相应/杂因诵/弟子记说)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尊者阿那律在舍卫国松林精舍住。
时,有众多比丘诣尊者阿那律所,与尊者阿那律共相问讯,慰劳已,于一面坐,语尊者阿那律言:
「若阿罗汉比丘诸漏已尽,所作已作,舍离重担,离诸有结,正智心善解脱,亦修四念处耶?」
尊者阿那律语比丘言:
「若比丘诸漏已尽,所作已作,舍离重担,离诸有结,正智心善解脱,彼亦修四念处也,所以者何?不得者得,不证者证,为现法乐住故;所以者何?我亦离诸有漏,得阿罗汉,所作已作,心善解脱,亦修四念处故,不得者得,不到者到,不证者证,乃至现法安乐住。」
时,诸正士共论议已,欢喜、随喜,各从座起而去。
杂阿含544经[正闻本1619经/佛光本543经](阿那律相应/杂因诵/弟子记说)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尊者阿那律在舍卫国松林精舍。
时,有众多外道出家诣尊者阿那律所,共相问讯,慰劳已,于一面坐,语尊者阿那律:「尊者何故于沙门瞿昙法中出家?」
尊者阿那律言:「为修习故。」
复问:「何所修习?」
答言:「谓:修诸根、修诸力、修诸觉分、修诸念处,汝欲闻何等修?」
复问:「根、力、觉分,我不知其名字,况复问义!然,我欲闻念处。」
尊者阿那律言:「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若比丘内身身观念处……乃至法法观念处。」
时,众多外道出家闻尊者阿那律所说,欢喜、随喜,各从座起而去。
杂阿含545经[正闻本1620经/佛光本544经](阿那律相应/杂因诵/弟子记说)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尊者阿那律在舍卫国,住松林精舍。
时,尊者阿那律语诸比丘:
「譬如:大树生而顺下,随浚、随输,若伐其根,树必当倒,随所而顺下,如是,比丘修四念处,长夜顺趣、浚输,向于远离;顺趣、浚输,向于出要;顺趣、浚输,向于涅槃。」
尊者阿那律说此经已,诸比丘闻其所说,欢喜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