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541经到545经

杂阿含541经


我曾经这样听闻:

有一段时间,佛陀居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阿那律尊者住在舍卫国的松林精舍,他的病刚刚好转不久。

当时,有许多比丘来到阿那律尊者的住处,问候、慰问之后,大家在一旁坐下,问阿那律尊者:“您是否安稳快乐地居住着?”

阿那律回答说:“我安稳快乐地居住着,身体的种种痛苦,已经逐渐平息了。”

比丘们问阿那律尊者:“您是依靠什么样的修行方法,让身体的痛苦逐渐得到安宁的呢?”

阿那律尊者说:

“我是安住于四念处,身体的种种痛苦才逐渐得到安宁。什么是四念处呢?就是:内身身观念处……乃至法法观念处,这就叫做四念处。因为安住在这四念处的缘故,身体的种种痛苦就逐渐平息了。”

当时,这些正直的修行者们一起讨论完毕,都感到欢喜、随喜,然后各自从座位上起身离开了。


杂阿含542经


我曾经这样听闻:

有一段时间,佛陀居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阿那律尊者住在舍卫国的松林精舍。

当时,有许多比丘来到阿那律尊者的住处,互相问候、慰问之后,大家在一旁坐下,问阿那律尊者:

“如果一个比丘还处于学习阶段,向上追求安稳涅槃的境地,那么圣弟子应该如何修习、多多修习,才能在这佛法教义中彻底断除一切烦恼,达到无漏的心解脱与慧解脱,并在现世中亲自证知:‘我的生死已尽,清净修行已成立,应作之事都已完成,自己知道不再受未来轮回’呢?”

阿那律尊者告诉比丘们:

“如果一个比丘还处于学习阶段,向上追求安稳涅槃的心境,圣弟子应该如何修习、多多修习,才能在这佛法教义中彻底断除一切烦恼,达到无漏的心解脱与慧解脱,并在现世中亲自证知:‘我的生死已尽,清净修行已成立,应作之事都已完成,自己知道不再受未来轮回’呢?那就应当安住于四念处。什么是四念处呢?就是:内身身观念处……乃至法法观念处。像这样,对四念处进行修习、多多修习,就能在这佛法教义中彻底断除一切烦恼,达到无漏的心解脱与慧解脱,并在现世中亲自证知:‘我的生死已尽,清净修行已成立,应作之事都已完成,自己知道不再受未来轮回’。”

当时,比丘们听了阿那律尊者的话,都感到欢喜、随喜,然后各自从座位上起身离开了。


杂阿含543经


我曾经这样听闻:

有一段时间,佛陀居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阿那律尊者住在舍卫国的松林精舍。

当时,有许多比丘来到阿那律尊者的住处,与阿那律尊者互相问候、慰问之后,大家在一旁坐下,对阿那律尊者说:

“如果一个阿罗汉比丘已经彻底断除了一切烦恼,应作之事都已完成,舍弃了重担,脱离了种种束缚,以正确的智慧使心善解脱,他还会修习四念处吗?”

阿那律尊者对比丘们说:

“如果一个比丘已经彻底断除了一切烦恼,应作之事都已完成,舍弃了重担,脱离了种种束缚,以正确的智慧使心善解脱,他仍然会修习四念处。为什么呢?因为这样可以使未得到的得以获得,未证悟的得以证悟,为了现世安乐的居住;更进一步说,为什么呢?我自己也已经脱离了种种有漏,证得了阿罗汉果,应作之事都已完成,心善解脱,但我仍然修习四念处,因此,未得到的得以获得,未达到的得以达到,未证悟的得以证悟,乃至现世安乐的居住。”

当时,这些正直的修行者们一起讨论完毕,都感到欢喜、随喜,然后各自从座位上起身离开了。


杂阿含544经


我曾经这样听闻:

有一段时间,佛陀居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阿那律尊者住在舍卫国的松林精舍。

当时,有许多外道修行者来到阿那律尊者的住处,互相问候、慰问之后,大家在一旁坐下,对阿那律尊者说:“尊者,您为什么在沙门瞿昙(指佛陀)的教法中出家呢?”

阿那律尊者说:“是为了修习。”

外道们又问:“修习什么呢?”

阿那律回答说:“就是修习诸根、修习诸力、修习诸觉分、修习诸念处。你们想听哪一种修习呢?”

外道们又说:“根、力、觉分这些,我连名字都不知道,更何况问它们的含义!不过,我想听听关于念处的部分。”

阿那律尊者说:“请仔细听,好好思考!我将为你们解说。

如果一个比丘修习内身身观念处……乃至法法观念处。”

当时,这些外道修行者听了阿那律尊者的话,都感到欢喜、随喜,然后各自从座位上起身离开了。


杂阿含545经


我曾经这样听闻:

有一段时间,佛陀居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阿那律尊者住在舍卫国的松林精舍。

当时,阿那律尊者对比丘们说:

“譬如一棵大树,生长时自然向下延伸,随顺着地势、随顺着水流,如果砍断它的根,树必然会倒下,随顺着它原本的方向。同样地,比丘修习四念处,长夜之中自然顺遂趋向、随顺着流向,朝向远离尘世的方向;顺遂趋向、随顺着流向,朝向出离的要道;顺遂趋向、随顺着流向,朝向涅槃的境地。”

阿那律尊者说完这段经后,比丘们听了他的话,都欢喜地遵行。


这些经文主要强调了四念处(身、受、心、法四个方面的正念修行)在佛法修行中的核心地位,不论是初学比丘、已证果的圣者,还是外道修行者,都能从中获得利益,最终导向解脱与涅槃。


文言文原文


杂阿含541经[正闻本1616经/佛光本540经](阿那律相应/杂因诵/弟子记说)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尊者阿那律在舍卫国松林精舍,病差未久。

  时,有众多比丘往诣阿那律所,问讯、慰劳已,于一面坐,问尊者阿那律:「安隐乐住不?」

  阿那律言:「安隐乐住,身诸苦痛,渐已休息。」

  诸比丘问尊者阿那律:「住何所住,身诸苦痛[渐]得安隐?」

  尊者阿那律言:

  「住四念处,身诸苦痛,渐得安隐,何等为四?谓:内身身观念处……乃至法法观念处,是名四念处。住此四念处故,身诸苦痛渐得休息。」

  时,诸正士共论议已,欢喜、随喜,各从座起而去。


杂阿含542经[正闻本1617经/佛光本541经](阿那律相应/杂因诵/弟子记说)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尊者阿那律在舍卫国松林精舍。

  时,有众多比丘诣尊者阿那律所,共相问讯,慰劳已,于一面坐,问尊者阿那律:

  「若比丘在于学地,上求安隐涅槃住,圣弟子云何修习、多修习,于此法律得尽诸漏,无漏心解脱、慧解脱,现法自知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尊者阿那律语诸比丘言:

  「若比丘在于学地,上{述}[求?]安隐涅槃心住,圣弟子云何修习、多修习,于此法律,得尽诸漏,无漏心解脱、慧解脱,现法自知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者,当住四念处,何等为四?谓:内身身观念处……乃至法法观念处,如是,四念处修习、多修习,于此法律,得尽诸漏,无漏心解脱、慧解脱,现法自知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时,诸比丘共闻尊者阿那律所说,欢喜、随喜,各从座起而去。


杂阿含543经[正闻本1618经/佛光本542经](阿那律相应/杂因诵/弟子记说)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尊者阿那律在舍卫国松林精舍住。

  时,有众多比丘诣尊者阿那律所,与尊者阿那律共相问讯,慰劳已,于一面坐,语尊者阿那律言:

  「若阿罗汉比丘诸漏已尽,所作已作,舍离重担,离诸有结,正智心善解脱,亦修四念处耶?」

  尊者阿那律语比丘言:

  「若比丘诸漏已尽,所作已作,舍离重担,离诸有结,正智心善解脱,彼亦修四念处也,所以者何?不得者得,不证者证,为现法乐住故;所以者何?我亦离诸有漏,得阿罗汉,所作已作,心善解脱,亦修四念处故,不得者得,不到者到,不证者证,乃至现法安乐住。」

  时,诸正士共论议已,欢喜、随喜,各从座起而去。


杂阿含544经[正闻本1619经/佛光本543经](阿那律相应/杂因诵/弟子记说)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尊者阿那律在舍卫国松林精舍。

  时,有众多外道出家诣尊者阿那律所,共相问讯,慰劳已,于一面坐,语尊者阿那律:「尊者何故于沙门瞿昙法中出家?」

  尊者阿那律言:「为修习故。」

  复问:「何所修习?」

  答言:「谓:修诸根、修诸力、修诸觉分、修诸念处,汝欲闻何等修?」

  复问:「根、力、觉分,我不知其名字,况复问义!然,我欲闻念处。」

  尊者阿那律言:「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若比丘内身身观念处……乃至法法观念处。」

  时,众多外道出家闻尊者阿那律所说,欢喜、随喜,各从座起而去。


杂阿含545经[正闻本1620经/佛光本544经](阿那律相应/杂因诵/弟子记说)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尊者阿那律在舍卫国,住松林精舍。

  时,尊者阿那律语诸比丘:

  「譬如:大树生而顺下,随浚、随输,若伐其根,树必当倒,随所而顺下,如是,比丘修四念处,长夜顺趣、浚输,向于远离;顺趣、浚输,向于出要;顺趣、浚输,向于涅槃。」

  尊者阿那律说此经已,诸比丘闻其所说,欢喜奉行。


返回列表

上一篇:杂阿含537经到540经

没有最新的文章了...

“杂阿含541经到545经” 的相关文章

杂阿含2经

杂阿含2经[正闻本5经/佛光本2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林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对于色(物质形态),你们应当正确地思考,如实地认识到色是无常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比丘如果能正确思考色,如实地认识...

杂阿含9经

杂阿含9经[正闻本15经/佛光本9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色(物质形态)是无常的,无常就是苦,苦就不是我,不是我的东西也不属于我。能这样观察的人,就是在进行真实正确的观察。同样...

杂阿含11经

杂阿含11经[正闻本17经/佛光本11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说:"物质形态是无常的。如果有任何原因或条件产生了各种物质形态,那么这些原因和条件也是无常的(无常解释:随时在变化,无法永恒存在,无...

杂阿含12经

杂阿含12经[正闻本18经/佛光本12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我是这样听说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那时,世尊对众多比丘说:"色(物质)是无常的,如果有任何因素或条件能产生各种色,那些因素和条件也是无常的(无常:随时在变化,无法永恒存在,无法永远保持不变)。由无常的因...

杂阿含13经

杂阿含13经[正闻本19经/佛光本13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我是这样听说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那时,世尊对众比丘说:"如果众生不贪恋色身(色身:物质身体),就不会被色身所迷惑;正是因为众生贪恋色身,所以才会被色身所迷惑。同样地,如果众生不贪恋感受、想法、行为和意...

杂阿含17经

杂阿含17经[正闻本23经/佛光本17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我是这样听说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有一位比丘从座位上站起来,把右肩的衣服褪下,双手合十,对佛陀说:"太好了!世尊!请您为我简要地讲解佛法的要点。我听完后,就会独自到安静的地方,专心思考,保持警醒。[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