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537经到540经
杂阿含537经
如此我听说:
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尊者大目犍连和尊者阿那律住在舍卫国手成浴池旁边。
尊者舍利弗前往尊者阿那律处,互相问候,寒暄完毕后,坐在一旁。
尊者舍利弗对尊者阿那律说:
"真是奇妙啊,阿那律!你拥有如此大的威德神力,是通过修习、多修习什么功德而能达到这样的境界?"
尊者阿那律对尊者舍利弗说:
"是通过修习、多修习四念处,才成就了这样的大威德神力。什么是四念处呢?就是对内在身体进行身体观察的念处,精勤努力,保持正确的念头和觉知,调伏世间的贪欲和忧愁。同样地,对外在身体、内外身体;内在感受、外在感受、内外感受;内在心念、外在心念、内外心念;内在法、外在法、内外法进行观察的念处,精勤努力,保持正确的念头和觉知,这样来调伏世间的贪欲和忧愁。尊者舍利弗!这就是所谓的四念处修习、多修习,成就了这样的大威德神力。
尊者舍利弗!因为我很好地修习了四念处,所以只需稍微努力,就能观察遍及小千世界,就像一个视力良好的人站在高楼上,观察下面平地上各种物品一样。我只需稍微努力就能观察小千世界,也是如此。
就这样,我通过修习、多修习四念处,成就了这样的大威德神力。"
两位正直的修行者讨论完毕后,各自从座位上起身离去。
杂阿含538经
如此我听说:
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连、尊者阿难、尊者阿那律住在舍卫国。
那时,尊者大目犍连前往尊者阿那律处,互相问候,寒暄完毕后,坐在一旁。
尊者大目犍连问尊者阿那律:
"是通过修习、多修习什么功德,才成就了这样的大威德神力?"
尊者阿那律对尊者大目犍连说:
"我是通过修习、多修习四念处,才成就了这样的大威德神力。什么是四念处呢?
对内在身体进行身体观察并专注心念,精勤努力,保持正确的念头和觉知,去除世间的贪欲和忧愁;同样地,对外在身体、内外身体,内在感受、外在感受、内外感受,内在心念、外在心念、内外心念,内在法、外在法、内外法进行观察并专注心念,精进努力,[保持正确的念头和觉知,]去除世间的贪欲和忧愁,这就是所谓的四念处修习、多修习,成就了这样的大威德神力。我只需稍微努力,就能观察千座须弥山,就像一个视力良好的人登上高山顶峰,俯瞰下面千多棵多罗树林一样。
就这样,我通过修习、多修习四念处,成就了这样的大威德神力,只需稍微努力,就能看见千座须弥山。
尊者大目犍连!我就是这样通过修习、多修习四念处,成就了这样的大威德神力。"
两位正直的修行者讨论完毕后,各自从座位上起身离去。
杂阿含539经
如此我听说:
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连、尊者阿难、尊者阿那律住在舍卫国手成浴池旁边。
那时,尊者阿难前往尊者阿那律处,互相问候,寒暄完毕后,坐在一旁。尊者阿难问尊者阿那律:
"是通过修习、多修习什么功德,才成就如此大的威德、力量和神通?"
尊者阿那律对尊者阿难说:
"我是通过修习、多修习四念处,才成就了这样的大威德大力量。什么是四念处呢?对内在身体进行身体观察的念处并专注心念,精勤努力,保持正确的念头和觉知,去除世间的贪欲和忧愁。同样地,对外在身体、内外身体;内在感受、外在感受、内外感受;内在心念、外在心念、内外心念;内在法、外在法、内外法进行观察的念处并专注心念,精勤努力,去除世间的贪欲和忧愁。
尊者阿难!我就是这样通过修习、多修习这四念处,只需稍微努力,就能以清净的天眼超过天人之眼,看见众生死亡时、出生时,容貌美好的、容貌丑陋的,地位高的、地位低的,善趣的、恶趣的,随业力而投生,都能如实看见:这些众生身体行为不善,言语、意念行为不善,诽谤贤圣,邪见因缘,身体毁坏命终后生于地狱中;如这些众生身体行为良善,言语、意念行为良善,不诽谤贤圣,正见成就,因为这些因缘,身体毁坏命终后能生于天界。
比如:一个视力良好的人站在四条道路交汇的地方,看见人们有的来、有的去,有的坐着、有的躺着。我也是如此,通过修习、多修习四念处,成就了这样的大威德大力量、神通,看见众生死亡时、出生时,善趣的、恶趣的:如这些众生身体行为不善,言语、意念行为不善,诽谤贤圣,邪见因缘,生于地狱中;如这些众生身体行为良善,言语、意念行为良善,不诽谤贤圣,正见因缘,身体毁坏命终后能生于天界。
尊者阿难!我就是这样通过修习、多修习四念处,成就了这样的大威德大力量神通。"
两位正直的修行者讨论完毕后,各自从座位上起身离去。
杂阿含540经
如此我听说:
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尊者阿那律在舍卫国的松林精舍,身患疾病,十分痛苦。
当时,有许多比丘前往尊者阿那律处,问候、慰问后,站在一旁,对尊者阿那律说:
"尊者阿那律!您的病情是减轻了还是加重了?能忍受吗?病势是逐渐减轻,而不是加重吧?"
尊者阿那律说:
"我的病情不好,很难忍受,身体的痛苦越来越重,没有减轻。"接着他说了三种比喻,如同上面叉摩经中所说的那样。
"然而,我的身体已经遭受这样的痛苦,我还是要忍耐,保持正念、正知。"
诸比丘问尊者阿那律:
"您的心安住在何处,能够忍受这样的大苦,保持正念、正知?"
尊者阿那律对诸比丘说:
"安住在四念处,我对于所生起的身体种种痛苦能够自己忍受,保持正念、正知。什么是四念处呢?就是:对内在身体进行身体观察的念处......乃至对受、心、法进行观察的念处,这就是安住于四念处,对身体种种痛苦,能够自己忍受,保持正念、正知。"
诸位正直的修行者讨论完毕后,欢喜、随喜,各自从座位上起身离去。
文言文原文
杂阿含537经[正闻本1612经/佛光本536经](阿那律相应/杂因诵/弟子记说)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尊者大目犍连、尊者阿那律,住舍卫国手成浴池侧。
尊者舍利弗诣尊者阿那律所,共相问讯,慰劳已,于一面坐。
尊者舍利弗语尊者阿那律言:
「奇哉!阿那律!有大德神力,于何功德修习、多修习而能至此?」
尊者阿那律语尊者舍利弗言:
「于四念处修习、多修习,成此大德神力,何等为四念处?内身身观念处,精勤方便,正念、正知,调伏世间贪、忧,如是,外身、内外身;内受、外受、内外受;内心、外心、内外心;内法、外法、内外法观念处,精勤方便,正念、正知,如是,调伏世间贪、忧。尊者舍利弗!是名四念处修习、多修习,成此大德神力。
尊者舍利弗!我于四念处善修习故,于小千世界少作方便,能遍观察,如明目士夫于楼观上,观下平地种种之物,我少作方便观察小千世界亦复如是。
如是,我于四念处修习、多修习,成此大德神力。」
时,二正士共论议已,各从座起而去。
杂阿含538经[正闻本1613经/佛光本537经](阿那律相应/杂因诵/弟子记说)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连、尊者阿难、尊者阿那律住舍卫国。
尔时,尊者大目犍连诣尊者阿那律所,共相问讯,慰劳已,于一面坐。
时尊者大目犍连问尊者阿那律:
「于何功德修习、多修习,成此大德神力?」
尊者阿那律语尊者大目犍连:
「我于四念处修习、多修习,成此大德神力,何等为四?
内身身观系心住,精勤方便,正念、正知,除世间贪、忧;外身、内外身,内受、外受、内外受,内心、外心、内外心,内法、外法、内外法观系心住,精进方便,[正念、正知,]除世间贪、忧,是名四念处修习、多修习,成此大德神力,于千须弥山以少方便,悉能观察,如明目士夫,登高山顶,观下千多罗树林。
如是,我于四念处修习、多修习,成此大德神力,以少方便,见千须弥山。
如是,尊者大目犍连!我于四念处修习、多修习,成此大德神力。」
时,二正士共论议已,各从座起而去。
杂阿含539经[正闻本1614经/佛光本538经](阿那律相应/杂因诵/弟子记说)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连、尊者阿难、尊者阿那律住舍卫国手成浴池侧。
尔时,尊者阿难往尊者阿那律所,共相问讯,慰劳已,于一面坐,尊者阿难问尊者阿那律:
「于何功德修习、多修习,成就如是大德大力、大神通?」
尊者阿那律语尊者阿难:
「我于四念处修习、多修习,成此大德大力,何等为四?内身身观念处系心住,精勤方便,正念、正知,除世间贪、忧,如是,外身、内外身;内受、外受、内外受;内心、外心、内外心;内法、外法、内外法观念处系心住,精勤方便,除世间贪、忧。
如是,尊者阿难!我于此四念处修习、多修习,少方便,以净天眼过天人眼,见诸众生死时、生时,好色、恶色,上色、下色,善趣、恶趣,随业受生,皆如实见:此诸众生身恶行,口、意恶行,诽谤贤圣,邪见因缘,身坏命终生地狱中;如是众生身善行,口、意善行,不谤贤圣,正见成就,以是因缘,身坏命终得生天上。
譬如:明目士夫住四衢道,见诸人民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我亦如是,于四念处修习、多修习,成此大德大力、神通,见诸众生死时、生时,善趣、恶趣:如是众生身恶行,口、意恶行,诽谤贤圣,邪见因缘,生地狱中;如是众生身善行,口、意善行,不谤贤圣,正见因缘,身坏命终得生天上。
如是,尊者阿难!我于四念处修习、多修习,成此大德大力神通。」
时,二正士共论议已,各从座起而去。
杂阿含540经[正闻本1615经/佛光本539经](阿那律相应/杂因诵/弟子记说)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尊者阿那律在舍卫国松林精舍,身遭病苦。
时,有众多比丘诣尊者阿那律所,问讯、慰劳已,于一面住,语尊者阿那律言:
「尊者阿那律!所患增损,可安忍不?病势渐损,不转增耶?」
尊者阿那律言:
「我病不安,难可安忍,身诸苦痛,转增无损。」即说三种譬,如上叉摩经说。
「然,我身已遭此苦痛,且当安忍,正念、正知。」
诸比丘问尊者阿那律:
「心住何所,而能安忍如是大苦,正念、正知?」
尊者阿那律语诸比丘言:
「住四念处,我于所起身诸苦痛能自安忍,正念、正知,何等为四念处?谓:内身身观念处……乃至受、心、法观念处,是名住于四念处,身诸苦痛,能自安忍,正念、正知。」
时,诸正士共论议已,欢喜、随喜,各从座起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