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399经到401经

杂阿含399经


我是这样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波罗奈国仙人居住的鹿野苑中。


那时,世尊对众比丘说:


"比如说:有一根石柱高十六肘,其中八肘埋在地下,四面八方的风吹来也不能使它动摇。同样的,如果沙门、婆罗门能如实了知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这些沙门、婆罗门到了各种辩论场合,没有人能够动摇他们的心解脱和慧解脱。反而能使其他沙门、婆罗门感到忧愁苦恼。


像这样如实知、如实见,都是因为前世的修习,使得智慧不可动摇。


因此,比丘们!对于四圣谛应当勤勉用功,生起强烈的愿望,精进修学。"


佛说完这篇经后,众比丘听了佛的教导,欢喜奉行。


杂阿含400经


我是这样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波罗奈国仙人居住的鹿野苑中。


那时,世尊对众比丘说:


"比如说:有人头上的衣服着火了,应当生起强烈的愿望,赶快扑灭。"


佛告诉比丘们:


"不要这么说!应当放下头上的衣服,对四圣谛生起强烈的愿望,勤加努力,修习无间等。哪四种呢?就是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对于还未达到无间等的,应当勤勉努力修习无间等。为什么呢?比丘们!长久以来,地狱、畜生、饿鬼这些极度痛苦的境界一直在燃烧,诸比丘没有看到这种极度的痛苦。


对于还未达到无间等的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这个比丘应当忍受苦乐、忧悲,对四圣谛勤加精进,努力修习无间等,应当这样学习。"


佛说完这篇经后,众比丘听了佛的教导,欢喜奉行。


杂阿含401经


我是这样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波罗奈国仙人居住的鹿野苑中。


那时,世尊对众比丘说:


"比如说:有一个寿命能活到一百岁的人,有人对他说:'如果你想听法,就要每天三次承受痛苦,早晨时接受一百枪的痛苦,中午和傍晚也是如此,这样一天中要承受三百枪的痛苦,日复一日直到一百年,然后才能听法达到无间等,你能做到吗?'


那时,这个人为了听法,全都能够承受。为什么呢?因为人生在世,长久以来一直在受苦,有时在地狱,有时是畜生,有时是饿鬼,在这三恶道中空受众苦,却也听不到佛法。因此,我现在为了达到无间等,不认为终身受三百枪是很大的苦难。


所以,比丘们!对于还未达到四圣谛无间等的,应当勤勉努力,生起强烈的愿望,学习无间等。"


佛说完这篇经后,众比丘听了佛的教导,欢喜奉行。


解释一些术语:


1. 无间等:指不间断地修行,持续不断地修习,直到达到觉悟的境界。


2. 四圣谛:佛教的核心教义,包括苦谛(人生是苦)、集谛(苦的原因)、灭谛(苦可以消除)和道谛(消除苦的方法)。


3. 沙门:指出家修行的人。


4. 婆罗门:古印度的祭司阶级。


5. 三恶道:指地狱、畜生、饿鬼,被认为是三种痛苦的轮回境界。


这三篇经文的主要内容是强调了解和修习四圣谛的重要性。佛陀用了不同的比喻来说明这一点:


1. 第一篇用坚固的石柱比喻深刻理解四圣谛的人,他们的智慧和解脱不会被动摇。


2. 第二篇强调应该像救火一样紧急地修习四圣谛,因为不这样做就会长期遭受轮回之苦。


3. 第三篇用一个极端的例子说明,即使要忍受巨大的痛苦也值得为了听闻和修习四圣谛,因为这比长期在恶道中受苦要好得多。


总的来说,这些经文都在强调修习四圣谛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鼓励佛教徒要精进不懈地修行。


文言文原文


杂阿含399经[正闻本591经/佛光本398经](谛相应/杂因诵/修多罗)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波罗㮈国仙人住处鹿野苑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譬如:石柱长十六肘,八肘入地,四方风吹不能令动,如是,沙门、婆罗门于苦圣谛如实知,于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如实知,斯等沙门、婆罗门至诸论处无能屈其心解脱、慧解脱者,能使余沙门、婆罗门反生忧苦。

  如是,如实知、如实见皆是先世宿习故,使智慧不可倾动。

  是故,比丘!于四圣谛当勤方便,起增上欲,精进修学。」

  佛说是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杂阿含400经[正闻本592经/佛光本399经](谛相应/杂因诵/修多罗)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波罗㮈国仙人住处鹿野苑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譬如:有人火烧头衣,当起增上欲,急救令灭。」

  佛告比丘:

  「莫作是说!当置头衣,于四圣谛起增上欲,勤加方便,修无间等,何等四?谓: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未无间等当勤方便修无间等,所以者何?比丘!长夜炽然,地狱、畜生、饿鬼,诸比丘不见极苦。

  如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未无间等者,是比丘当忍苦乐、忧悲,于四圣谛勤加精进,方便修习无间等,应当学。」

  佛说是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杂阿含401经[正闻本593经/佛光本400经](谛相应/杂因诵/修多罗)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波罗㮈国仙人住处鹿野苑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譬如:士夫年寿百岁,有人语言:『士夫若欲闻法,当日日三时受苦,晨朝时受百枪苦,日中、晡时亦复如是,于一日中受三百枪苦,如是日日至于百岁,然后闻法得无间等,汝宁能不?』

  时,彼士夫为闻法故,悉堪能受,所以者何?人生于世,长夜受苦,有时地狱,有时畜生,有时饿鬼,于三恶道空受众苦,亦不闻法,是故,我今为无间等故,不以终身受三百枪为大苦也。

  是故,比丘!于四圣谛未得无间等者,当勤方便,起增上欲,学无间等。」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杂阿含399经到401经” 的相关文章

杂阿含1经

杂阿含1经[正闻本1-4经/佛光本1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林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你们应当观察色(物质形态)是无常的,这样观察就是正确的观察;正确观察就会产生厌离之心;有了厌离之心,就能消除喜爱和...

杂阿含3经

杂阿含3经[正闻本6经/佛光本3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林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对于色(物质形态),如果不了解它,不明白它的本质,不能断除对它的执着,不能远离对它的欲望,那么就无法断除痛苦。同样地,...

杂阿含4经

杂阿含4经[正闻本7经/佛光本4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林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对于色(物质形态),如果不了解它,不明白它的本质,不能断除对它的执着,不能远离对它的欲望,心灵就无法获得解脱。这样的人...

杂阿含5经

杂阿含5经[正闻本8经/佛光本5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林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对色(物质形态)有爱好和喜悦的人,实际上是在爱好和喜悦苦;对苦有爱好和喜悦的人,就无法从苦中解脱出来,也无法明白苦的本...

杂阿含8经

杂阿含8经[正闻本11-14经/佛光本8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过去的色(物质形态)是无常的(无常解释: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变化,没有永恒不变的存在),未来的色也是无常的,更何况现...

杂阿含9经

杂阿含9经[正闻本15经/佛光本9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色(物质形态)是无常的,无常就是苦,苦就不是我,不是我的东西也不属于我。能这样观察的人,就是在进行真实正确的观察。同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