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302经到303经

杂阿含302经:


我是这样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耆阇崛山上。


那天早晨,佛陀穿好衣服,拿着钵,从耆阇崛山下来,准备进王舍城乞食。


这时,有一个叫阿支罗迦叶的外道,因为有点小事要办,正从王舍城出来,要去耆阇崛山。他远远地看见了佛陀,就走过来,对佛陀说:


"乔达摩啊!我有些问题想问你,你现在有空回答我吗?"


佛陀告诉迦叶说:"现在不是讨论的时候,我要进城乞食。等我回来后,那时候再为你解答。"


迦叶又问了第二次,佛陀还是这样回答。


到第三次,迦叶又问道:"乔达摩,你为什么要为难我呢?有什么不同吗?我现在就想问问题,请你为我解答吧!"


佛陀就对阿支罗迦叶说:"那好吧,你问吧。"


阿支罗迦叶就问佛陀:"乔达摩,苦是自己造成的吗?"


佛陀回答说:"说苦是自己造成的,这是不可回答的。"


迦叶又问:"那么,苦是他人造成的吗?"


佛陀回答:"说苦是他人造成的,这也是不可回答的。"


迦叶又问:"那么,苦是自己和他人共同造成的吗?"


佛陀回答:"说苦是自己和他人共同造成的,这也是不可回答的。"


迦叶又问:"那么,乔达摩,苦既不是自己造成,也不是他人造成,是无因而生的吗?"


佛陀回答:"说苦既不是自己造成,也不是他人造成,是无因而生的,这也是不可回答的。"


迦叶又问:"乔达摩,为什么你对我问的'苦是自己造成的吗?'回答说不可回答?对'他人造成的吗?''自己和他人共同造成的吗?''既不是自己也不是他人造成,无因而生的吗?'这些问题也都回答说不可回答?难道现在没有苦吗?"


佛陀告诉迦叶:"并非没有苦,而是确实有苦。"


迦叶对佛陀说:"太好了!乔达摩说有苦。请为我说法,让我知道苦、看到苦。"


佛陀告诉迦叶:

"如果受(感受)就是自己在受,那我就会说苦是自作的;如果他人受,他人就是在受,那就是他作的;如果受是自己受,也是他人受,还要加上苦,这样就是自作他作,我也不这么说;如果不是因为自己或他人,无因而生苦,我也不这么说。离开这些极端,说其中道,如来是这样说法的: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也就是说:因为无明,所以有行...一直到纯粹的大苦集;无明灭,则行灭...一直到纯粹的大苦灭。"


佛陀说完这番话后,阿支罗迦叶远离了尘垢,获得了清净的法眼。


这时,阿支罗迦叶见法、得法、知法、入法,超越了所有疑惑,不靠他人而自知,不因他人而度脱,对正法和戒律心中无所畏惧。他合掌对佛陀说:


"世尊!我现在已经度脱了。从今天起,我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终生做一名优婆塞(在家男信徒),请世尊作证!"


阿支罗迦叶听了佛陀的开示,欢喜随喜,向佛陀行礼后离去。


阿支罗迦叶离开佛陀不久,就被一头护犊的母牛撞死了。在他临终时,诸根清净,面色鲜白。


这时,佛陀进城乞食。


有很多比丘也进入王舍城乞食,听说有人传言:阿支罗迦叶从世尊那里听法后,离开不久就被牛撞死了,临终时诸根清净,面色鲜白。


这些比丘乞食完毕,出城后收好衣钵,洗脚,来到佛陀那里,向佛陀行礼,退坐一旁,对佛陀说:


"世尊!我们今天早上有很多比丘进城乞食,听说阿支罗迦叶从世尊那里听完法,离开不久就被护犊牛撞死了,临终时诸根清净,面色鲜白。世尊!他投生到哪里去了?在哪里受生?他获得了什么?"


佛陀告诉众比丘:"他已经见法、知法、次法,不再受后有,已经般涅槃了。你们应该去供养他的遗体。"


这时,世尊为阿支罗迦叶授记,说他已证得最高果位。


杂阿含303经:


我是这样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耆阇崛山中。


那天早晨,佛陀穿好衣服,拿着钵,进入王舍城乞食。在路上,他看见一个叫玷牟留的外道出家人,因为有点小事要办,正要去耆阇崛山游玩。


玷牟留远远地看见佛陀,就走过来,相互问候。问候完毕后,他站在一旁,对佛陀说:


"乔达摩,我有些问题想问你,你现在有空为我解答吗?"


佛陀告诉玷牟留外道:"现在不是讨论的时候,我要进城乞食。等我回来后,那时候再为你解说。"


玷牟留又问了第二次,佛陀还是这样回答。


到第三次,玷牟留又问道:"沙门乔达摩,你是不是要为难我啊?我想问些问题,请你为我解答吧!"


佛陀就对玷牟留外道说:"那好吧,你随意问吧,我会为你解答的。"


玷牟留外道就问:"沙门乔达摩,苦乐是自己造成的吗?"


佛陀回答说:"说苦乐是自己造成的,这是不可回答的。"


玷牟留又问:"沙门乔达摩,那么苦乐是他人造成的吗?"


佛陀回答:"说苦乐是他人造成的,这也是不可回答的。"


玷牟留又问:"乔达摩,苦乐是自己和他人共同造成的吗?"


佛陀回答:"说苦乐是自己和他人共同造成的,这也是不可回答的。"


玷牟留又问:"乔达摩,苦乐既不是自己造成,也不是他人造成,是无因而生的吗?"


佛陀回答:"说苦乐既不是自己造成,也不是他人造成,是无因而生的,这也是不可回答的。"


(接下来的内容大致重复了前面阿支罗迦叶经的内容,直到最后佛陀为玷牟留外道授记,说他已证得最高果位。)


文言文原文


杂阿含302经[正闻本483经/佛光本340经](因缘相应/杂因诵/修多罗)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

  尔时,世尊晨朝著衣持鉢,出耆闍崛山,入王舍城乞食。

  时,有阿支罗迦叶,为营小事出王舍城,向耆闍崛山,遥见世尊。见已,诣佛所,白佛言:

  「瞿昙!欲有所问,宁有閑暇见答与不?」

  佛告迦叶:

  「今非论时,我今入城,乞食来还,则是其时,当为汝说。」

  第二亦如是说。

  第三,复问瞿昙:

  「何为我作留难!瞿昙!云何有异!我今欲有所问,为我解说!」

  佛告阿支罗迦叶:「随汝所问。」

  阿支罗迦叶白佛言:

  「云何,瞿昙!苦自作耶?」

  佛告迦叶:「苦自作者,此是无记。」

  迦叶复问:「云何,瞿昙!苦他作耶?」

  佛告迦叶:「苦他作者,此亦无记。」

  迦叶复问:「苦自他作耶?」

  佛告迦叶:「苦自他作,此亦无记。」

  迦叶复问:

  「云何,瞿昙!苦非自非他,无因作耶?」

  佛告迦叶:

  「苦非自非他[、无因作者],此亦无记。」

  迦叶复问:

  「云何{无因作者}?瞿昙!所问苦自作耶,答言无记?他作耶,自他作耶,非自非他无因作耶,答言无记?今无此苦耶?」

  佛告迦叶:「非无此苦,然有此苦。」

  迦叶白佛言:

  「善哉!瞿昙说有此苦,为我说法,令我知苦、见苦。」

  佛告迦叶:

  「若受即自受者,我应说苦自作;若他受,他即受者,是则他作;若受自受、他受复与苦者,如是者自、他作,我亦不说;若不因自、他,无因而生苦者,我亦不说,离此诸边,说其中道,如来说法: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谓:缘无明,行……乃至纯大苦聚集;无明灭,则行灭……乃至纯大苦聚灭。」

  佛说此经已,阿支罗迦叶远尘、离垢得法眼净。

  时,阿支罗迦叶,见法、得法、知法、入法,度诸狐疑,不由他知,不因他度,于正法律心得无畏。合掌白佛言:

  「世尊!我今已度。我从今日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尽寿作优婆塞,证知我!」

  阿支罗迦叶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时,阿支罗迦叶辞世尊去不久,为护犊牸牛所触杀。于命终时,诸根清净,颜色鲜白。

  尔时,世尊入城乞食。

  时,有众多比丘,亦入王舍城乞食,闻有传说:阿支罗迦叶从世尊闻法,辞去不久,为牛所触杀,于命终时,诸根清净,颜色鲜白。

  诸比丘乞食已,还出,举衣鉢,洗足,诣世尊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白佛言:

  「世尊!我今晨朝,众多比丘入城乞食,闻阿支罗迦叶,从世尊闻法律,辞去不久,为护犊牛所触杀,于命终时,诸根清净,颜色鲜白。世尊!彼生何趣?何处受生?彼何所得?」

  佛告诸比丘:

  「彼已见法,知法、次法,不受于法,已般涅槃,汝等当往供养其身。」

  尔时,世尊为阿支罗迦叶受(授)第一记。


杂阿含303经[正闻本484经/佛光本341经](因缘相应/杂因诵/修多罗)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

  尔时,世尊晨朝著衣持鉢,入王舍城乞食,于路见玷牟留外道出家少有所营,至耆闍崛山游行。

  遥见世尊,往诣其所,共相庆慰,共相庆慰已,于一面住,白佛言:

  「瞿昙!欲有所问,宁有閑暇为解说不?」

  佛告玷牟留外道出家:

  「今非论时,须入城乞食,来还当为汝说。」

  第二说亦如是。

  第三复请:

  「沙门瞿昙!将于我所作留难不?欲有所问,为我解说?」

  佛告玷牟留外道出家:

  「随汝意问,当为汝说。」

  玷牟留外道出家即问:

  「沙门瞿昙!苦乐自作耶?」

  佛告玷牟留外道出家:

  「说苦乐自作者,此是无记。」

  复问:「沙门瞿昙!苦乐他作耶?」

  佛告玷牟留外道出家:

  「说苦乐他作者,此是无记。」

  复问:「瞿昙!苦乐为自他作耶?」

  佛告玷牟留外道出家:

  「说苦乐自、他作者,此是无记。」

  复问:

  「瞿昙!苦乐非自、非他、无因作耶?」

  佛告玷牟留外道出家:

  「说苦乐非自、非他、无因作者,此是无记。」

  广说如上阿支罗迦叶经……乃至世尊为玷牟留外道出家{受}[授]第一记。


“杂阿含302经到303经” 的相关文章

杂阿含1经

杂阿含1经[正闻本1-4经/佛光本1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林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你们应当观察色(物质形态)是无常的,这样观察就是正确的观察;正确观察就会产生厌离之心;有了厌离之心,就能消除喜爱和...

杂阿含2经

杂阿含2经[正闻本5经/佛光本2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林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对于色(物质形态),你们应当正确地思考,如实地认识到色是无常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比丘如果能正确思考色,如实地认识...

杂阿含3经

杂阿含3经[正闻本6经/佛光本3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林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对于色(物质形态),如果不了解它,不明白它的本质,不能断除对它的执着,不能远离对它的欲望,那么就无法断除痛苦。同样地,...

杂阿含4经

杂阿含4经[正闻本7经/佛光本4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林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对于色(物质形态),如果不了解它,不明白它的本质,不能断除对它的执着,不能远离对它的欲望,心灵就无法获得解脱。这样的人...

杂阿含8经

杂阿含8经[正闻本11-14经/佛光本8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过去的色(物质形态)是无常的(无常解释: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变化,没有永恒不变的存在),未来的色也是无常的,更何况现...

杂阿含9经

杂阿含9经[正闻本15经/佛光本9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色(物质形态)是无常的,无常就是苦,苦就不是我,不是我的东西也不属于我。能这样观察的人,就是在进行真实正确的观察。同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