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304经到305经
杂阿含304经
我是这样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拘留搜的调牛村。
那时,世尊对众比丘说:
"我现在要为你们讲解佛法,这佛法从开始到结束都很好,意义好,内容好,纯粹圆满,是清净的梵行。你们要认真听,好好思考!
有六组六法,什么是六组六法呢?就是:六内入处,六外入处,六识身,六触身,六受身,六爱身。
什么是六内入处?就是:眼入处,耳入处,鼻入处,舌入处,身入处,意入处。
什么是六外入处?就是:色入处,声入处,香入处,味入处,触入处,法入处。
什么是六识身?就是:眼识身,耳识身,鼻识身,舌识身,身识身,意识身。
什么是六触身?就是: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
什么是六受身?就是:眼触生受,耳触生受,鼻触生受,舌触生受,身触生受,意触生受。
什么是六爱身?就是:眼触生爱,耳触生爱,鼻触生爱,舌触生爱,身触生爱,意触生爱。
如果有人说:'眼睛就是我。'这是不对的,为什么呢?因为眼睛是会生灭的。如果眼睛就是我,那我就应该经历生死。所以说'眼睛就是我'是不对的。
同样的,如果说色、眼识、眼触、眼触生受是我,这也是不对的。为什么呢?因为眼触生受是会生灭的法,如果眼触生受是我,那我又应该经历生死。所以说眼触生受是我是不对的,因此眼触生受不是我。同样的,耳...鼻...舌...身...意触生受也不是我,为什么呢?因为意触生受是会生灭的法,如果是我的话,我又应该经历生死。所以说意触生受是我是不对的,因此意触生受不是我。
比丘们!你们应当如实了知眼所作、智所作、寂灭所作,开发神通,正向涅槃。
怎样如实了知眼所作...乃至正向涅槃呢?
比丘们!应当这样认识:眼不是我,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内心感受到苦、乐或不苦不乐,这些都应观察不是我;耳、鼻、舌、身、意也是这样说,这就叫做如实了知眼所作...乃至正向涅槃。
这就是六六法经。"
佛说完这部经后,众比丘听了佛的教导,都很欢喜并且遵行。
杂阿含305经
我是这样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拘留搜的调牛村。
那时,世尊对众比丘说:
"我现在要为你们讲解佛法,这佛法从开始到结束都很好,意义好,内容好,纯粹圆满,是清净的梵行。这就是所谓的六分别六入处经,你们要认真听,好好思考!我现在就为你们讲解。
什么是六分别六入处经呢?就是:对于眼入处不能如实了知的人,对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内心感受到苦、乐或不苦不乐也不能如实了知。因为不能如实了知,所以对眼产生执著;对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内心感受到苦、乐或不苦不乐,都产生执著。同样的,耳...鼻...舌...身...意,对法、意识、意触、意触因缘生受,内心感受到苦、乐或不苦不乐也不能如实了知。因为不能如实了知,所以产生执著。这样执著、相应、愚昧、牵挂、束缚自己的心,长养五受阴,以及未来的爱、贪、喜悦都会增长,身心疲惫,身心烦恼,身心燃烧,身心狂乱,身体产生痛苦。因为身体产生痛苦,所以在未来世的生、老、病、死、忧、悲、恼、苦都会增长,这就叫做纯粹的大苦阴集聚。
比丘们!如果能对眼如实了知,对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内心感受到苦、乐或不苦不乐如实了知。了知后,对眼不执著,对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内心感受到苦、乐或不苦不乐不执著。同样的,耳...鼻...舌...身...意、法如实了知,对法、意识、意触、意触因缘生受,内心感受到苦、乐或不苦不乐如实了知。因为如实了知,所以对意不执著,对法、意识、意触、意触因缘生受,内心感受到苦、乐或不苦不乐不执著;因为不执著,所以不混杂、不愚昧、不牵挂、不束缛,减少五受阴,未来的爱、贪、喜、各种执著都会消灭。身体不疲惫,心不疲惫,身体不烦恼,心不烦恼,身体不燃烧,心不燃烧,身体感到快乐,心感到快乐;因为身心感到快乐,所以在未来世的生、老、病、死、忧、悲、恼、苦,都会消灭,这样纯粹的大苦聚就会灭除。
能这样了知、这样看的人,就叫做正见修习圆满,正志、正方便、正念、正定,前面说的正语、正业、正命清净修习圆满,这就叫做修习八正道清净圆满;八正道修习圆满后,四念处修习圆满,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修习圆满,应该知道、了解的法都知道、了解了,应该知道、断除的法都知道、断除了,应该知道、证悟的法都证悟了,应该知道、修习的法都修习了。
什么是应该知道、了解,都知道、了解的法呢?就是名和色。
什么是应该知道、断除的法呢?就是无明和有爱。
什么是应该知道、证悟的法呢?就是明和解脱。
什么是应该知道、修习的法呢?就是止和观。
如果比丘对这些应该知道、了解的法都知道、了解了,应该知道、断除的法都知道、断除了,应该知道、证悟的法都知道、证悟了,应该知道、修习的法都知道、修习了,这就叫做比丘断除了爱、结缚,正确无间断地究竟到达苦的尽头。
比丘们!这就叫做六分别六入处经。"
佛说完这部经后,众比丘听了佛的教导,都很欢喜并且遵行。
文言文原文
杂阿含304经[正闻本406经/佛光本282经](入处相应/六入处诵/修多罗)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拘留搜调牛聚落。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我今当为汝等说法,初、中、后善,善义、善味,纯一满净梵行清白,谛听!善思!
有六六法,何等为六六法?谓:六内入处,六外入处,六识身,六触身,六受身,六爱身。
何等为六内入处?谓:眼入处,耳入处,鼻入处,舌入处,身入处,意入处。
何等为六外入处?[谓:]色入处,声入处,香入处,味入处,触入处、法入处。
云何六识身?谓:眼识身、耳识身、鼻识身、舌识身、身识身、意识身。
云何六触身?谓: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
云何六受身?谓:眼触生受,耳触生受,鼻触生受,舌触生受,身触生受,意触生受。
云何六爱身?谓:眼触生爱,耳触生爱,鼻触生爱,舌触生爱,身触生爱,意触生爱。
若有说言:『眼是我。』是则不然,所以者何?眼生灭故。若眼是我者,我应受生死。是故,说:『眼是我者。』是则不然。
如是,若色、若眼识、眼触、眼触生受若是我者,是则不然,所以者何?眼触生受是生灭法,若眼触生受是我者,我复应受生死。是故,说眼触生受是我者,是则不然,是故,眼触生受非我。如是,耳……鼻……舌……身……意触生受非我,所以者何?意触生受是生灭法,若是我者,我复应受生死。是故,意触生受是我者,是则不然,是故,意触生受非我。
如是,比丘!当如实知眼所作、智所作、寂灭所作,开发神通,正向涅槃。
云何如实知见眼所作……乃至正向涅槃?
如是,比丘!眼非我,若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彼亦观察非我;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说,是名如实知见眼所作……乃至正向涅槃。
是名六六法经。」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杂阿含305经[正闻本407经/佛光本283经](入处相应/六入处诵/修多罗)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拘留搜调牛聚落。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我今当为汝等说法,初、中、后善,善义、善味,纯一满净梵行清白,所谓六分别六入处经,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何等为六分别六入处经?谓:于眼入处不如实知见者,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不如实知见。不如实知见故,于眼染著;若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皆生染著。如是,耳……鼻……舌……身……意,若法、意识、意触、意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不如实知见。不如实知见故,生染著。如是,染著、相应、愚闇、顾念、结缚其心,长养五受阴,及当来有{受}[爱]、贪喜悉皆增长,身心疲恶,身心{坏}烧然,身心炽然,身心狂乱,身生苦觉。彼身生苦觉故,于未来世生、老、病、死、忧、悲、恼、苦,悉皆增长,是名纯一大苦阴聚集。
诸比丘!若于眼如实知见,若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如实知见。见已,于眼不染著,若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不染著。如是,耳……鼻……舌……身……意、法如实知见,若法、意识、意触、意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如实知见。如实知见故,于意不染著,若法、意识、意触、意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不染[著?];不染著故,不相杂(应)、不愚闇、不顾念、不系缚,损减五受阴,当来有爱、贪喜、彼彼{染}[乐]著悉皆消灭。身不疲苦、心不疲苦,身不烧、心不烧,身不炽然、心不炽然,身觉乐、心觉乐;身心觉乐故,于未来世生、老、病、死、忧、悲、恼、苦,悉皆消灭,如是,纯大苦聚阴灭。
作如是知、如是见者,名为正见修习满足,正志、正方便、正念、正定,前说正语、正业、正命清净修习满足,是名修习八圣道清净满足;八圣道修习满足已,四念处修习满足,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修习满足,若法应知、应了者,悉知、悉了,若法应知、应断者,悉知、悉断,若法应知、应作证者,悉皆作证,若法应知、应修习者,悉已修习。
何等法应知、应了,悉知、悉了?所谓名、色。
何等法应知、应断?所谓无明及有爱。
何等法应知、应证?所谓{眼}[明]、解脱。
何等法应知、应修?所谓{正}[止]、观。
若比丘于此法应知、应了[者],悉知、悉了,若法应知、应断者,悉知、悉断,若法应知、应作证者,悉知、悉证,若法应知、应修者,悉知、悉修,是名比丘断爱、结缚,正无间等,究竟苦边。
诸比丘!是名六分别六入处经。」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