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277经到279经

第277经:


我是这样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对众比丘说:


"有不如法和如法的行为,你们仔细听,好好思考!我要为你们解说。


什么是不如法的行为?


眼根没有得到良好的约束和保护,眼识就会贪着于色境,因为贪着而生起痛苦的感受。因为痛苦,心就不能专一。心不专一,就不能如实知见。不能如实知见,就不能远离疑惑。不能远离疑惑,就会被他人所误导而常处于痛苦中。耳、鼻、舌、身、意也是如此,这就叫做不如法的行为。


什么是如法的行为?


眼根得到良好的约束和保护,眼识虽然看到色境,心不会贪着。因为不贪着,所以常常安乐。因为安乐,心就能专一。心专一就能如实知见。如实知见就能远离疑惑。远离疑惑就不会被他人误导,常常安乐地生活。耳、鼻、舌、身、意也是如此,这就叫做如法的行为。"


佛陀说完这番话后,众比丘听了佛陀的教导,都欢喜奉行。


第278经:


我是这样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对众比丘说:


"有退步的法、不退步的法和六种胜入处,你们仔细听,好好思考!我要为你们解说。


什么是退步的法?就是眼识看到色境后,生起欲望的念头,那位比丘就欢喜、赞叹、执取、系著,随顺那种法而转变,应当知道这位比丘在退失各种善法,这就是世尊所说的退步之法。耳、鼻、舌、身、意也是如此。


什么是不退步的法?


眼识缘于色境,不生起欲望的结使,那位比丘不欢喜、不赞叹、不执取、不系著,对那种法不随顺而转变,应当知道这位比丘不会退失各种善法,这就是世尊所说的不退步之法。耳、鼻、舌、身、意也是如此。


什么是六种胜入处?


眼识缘于色境,不生起欲望的结使和染著,应当知道这位比丘胜过了那个入处。胜过那个入处,这是世尊所说的。耳、鼻、舌、身、意也是如此。


如果那位比丘在六种胜入处都胜过了,贪欲的结使就断除了,瞋恚、愚痴的结使也断除了,就像国王击败敌人、战胜对手,被称为胜利的国王;断除了众多结使,就被称为胜利的婆罗门。"


佛陀说完这番话后,众比丘听了佛陀的教导,都欢喜奉行。


第279经:


我是这样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对众比丘说:


"对于这六根不加以调伏、不加以关闭、不加以守护、不加以执持、不加以修习,在未来世必定会受到痛苦的果报。


哪六根呢?


眼根不加以调伏、不加以关闭、不加以守护、不加以修习、不加以执持,在未来世必定会受到痛苦的果报;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是如此。


愚昧无知的凡夫用眼根看到色境,就执取其相,执取其形态,任由眼根趋向,不如法地执取而安住,世间的贪欲、忧愁、邪恶、不善的法就会污染他的心,这些人不能执持如法的行为,防护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是如此。


这样,对于六根不加以调伏、不加以关闭、不加以守护、不加以执持、不加以修习,在未来世必定会受到痛苦的果报。


什么是六根善加调伏、善加关闭、善加守护、善加执持、善加修习,在未来世必定会受到快乐的果报呢?


多闻的圣弟子眼见色境,不取其相,不取其形态,任其眼根所趋向的,常住于如法的行为,世间的贪欲、忧愁、邪恶、不善的法不会污染他的心,能生起如法的行为,善于防护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是如此。


这样,六根善加调伏、善加关闭、善加守护、善加执持、善加修习,在未来世必定会受到快乐的果报。"


接着佛陀说了一首偈颂:


"对于六种感官接触的处所,安住于不如法的行为,这些比丘,长久以来会受到巨大的痛苦。

这些人对于如法的行为,应当常常勤奋修习,正信心不二,各种烦恼不会污染其心。

眼睛看到那些色境,有喜欢的不喜欢的,对喜欢的不生欲望,对不喜欢的不憎恶。

耳朵听到那些声音,也有记得的不记得的,对记得的不贪著,对不记得的不生恶念。

鼻子所嗅到的,有香的有臭的,对香臭保持平等心,既无欲望也不排斥。

舌头所尝到的众多味道,也有美味的难吃的,对美味不起贪心,对难吃的也不挑剔。

身体感受到快乐的触感,不会因此而放逸,遇到痛苦的触感,也不会生起过分的恶念。

平等地对待苦乐,不灭除的让它灭除,心意所观察的,那种那种相貌。

虚妄地分别,欲望贪婪越来越广,觉悟到那些邪恶,安住于远离欲望的心。

善于摄受这六根,六境接触不动摇,击败众多魔怨,超越生死到彼岸。"


佛陀说完这番话后,众比丘听了佛陀的教导,都欢喜奉行。


文言文原文


杂阿含277经[正闻本400经/佛光本276经](入处相应/六入处诵/修多罗)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有不律仪、律仪,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云何不律仪?

  眼根不律仪所摄护,眼识著色,缘著故,以生苦受;苦受故,不一其心;不一心故,不得如实知见;不得如实知见故,不离疑惑;不离疑惑故,由他所误而常苦住;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是名不律仪。

  云何律仪?

  眼根律仪所摄护,眼识{识}色,心不染著;心不染著已,常乐{更}[受]住;心乐住已,常一其心;一其心已,如实知见;如实知见已,离诸疑惑;离诸疑惑已,不由他误,常安乐住;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是名律仪。」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杂阿含278经[正闻本401经/佛光本277经](入处相应/六入处诵/修多罗)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有退、不退法、六{触}[胜]入处,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云何退法?谓:眼识色,生欲觉,彼比丘欢喜、赞歎、执取、系著,随顺彼法迴转,当知是比丘退诸善法,世尊所说,是名退法;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

  云何名不退法?

  眼识色缘,不生欲觉结,彼比丘不喜、不赞歎、不执取、不系著,于彼法不随顺迴转,当知是比丘不退转诸善法,世尊说是不退法;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

  云何六胜入处?

  眼识色缘,不生欲觉结、染著,当知是比丘胜彼入处;胜彼入处,是世尊所说;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

  若彼比丘于六胜入处胜已,贪欲结断,瞋恚、愚癡结断,譬如:王者摧敌胜怨,名曰胜王;断除众结,名胜婆罗门。」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杂阿含279经[正闻本402经/佛光本278经](入处相应/六入处诵/修多罗)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于此六根不调伏、不关闭、不守护、不执持、不修习,于未来世必受苦报。

  何等为六根?

  眼根不调伏、不关闭、不守护、不修习、不执持,于未来世必受苦报;耳……鼻……舌……身……意根亦复如是。

  愚癡无闻凡夫眼根见色,执受相,执受随形好,任彼眼根趣向,不律仪执受住,世间贪、{爱}[忧]恶不善法以漏其心,此等不能执持律仪,防护眼根;耳……鼻……舌……身……意根亦复如是。

  如是,于六根不调伏、不关闭、不守护、不执持、不修习,于未来世必受苦报。

  云何六根善调伏、善关闭、善守护、善执持、善修习,于未来世必受乐报?

  多闻圣弟子眼见色,不取色相,不取随形好,任其眼根之所趣向,常住律仪,世间贪、{爱}[忧]恶不善法不漏其心,能生律仪,善护眼根;耳……鼻……舌……身……意根亦复如是。

  如是,六根善调伏、善关闭、善守护、善执持、善修习,于未来世必受乐报。」

  即说偈言:

  「于六触入处,住于不律仪,是等诸比丘,长夜受大苦。

   斯等于律仪,常当勤修习,正信心不二,诸漏不漏心。

   眼见于彼色,可意不可意,可意不生欲,不可不憎恶。

   耳闻彼诸声,亦有念不念,于念不乐著,不念不起恶。

   鼻根之所嗅,若香若臭物,等心于香臭,无欲亦无违。

   所食于众味,彼亦有美恶,美味不起贪,恶味亦不择。

   乐触以触身,不生于放逸,为苦触所触,不生过恶想。

   平等舍苦乐,不灭者令灭,心意所观察,彼种彼种相。

   虚伪而分别,欲贪转增广,觉悟彼诸恶,安住离欲心。

   善摄此六根,六境触不动,摧伏众魔怨,度生死彼岸。」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杂阿含277经到279经” 的相关文章

杂阿含1经

杂阿含1经[正闻本1-4经/佛光本1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林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你们应当观察色(物质形态)是无常的,这样观察就是正确的观察;正确观察就会产生厌离之心;有了厌离之心,就能消除喜爱和...

杂阿含2经

杂阿含2经[正闻本5经/佛光本2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林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对于色(物质形态),你们应当正确地思考,如实地认识到色是无常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比丘如果能正确思考色,如实地认识...

杂阿含3经

杂阿含3经[正闻本6经/佛光本3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林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对于色(物质形态),如果不了解它,不明白它的本质,不能断除对它的执着,不能远离对它的欲望,那么就无法断除痛苦。同样地,...

杂阿含5经

杂阿含5经[正闻本8经/佛光本5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林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对色(物质形态)有爱好和喜悦的人,实际上是在爱好和喜悦苦;对苦有爱好和喜悦的人,就无法从苦中解脱出来,也无法明白苦的本...

杂阿含12经

杂阿含12经[正闻本18经/佛光本12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我是这样听说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那时,世尊对众多比丘说:"色(物质)是无常的,如果有任何因素或条件能产生各种色,那些因素和条件也是无常的(无常:随时在变化,无法永恒存在,无法永远保持不变)。由无常的因...

杂阿含14经

杂阿含14经[正闻本20经/佛光本14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那时,世尊对比丘们说:“以前,我曾经在色(色相、外界事物的形状和颜色)上有所追求和行为,如果在色相上顺应感受,那么我会用智慧如实地观察到色相的真相。同样地,在感受、想象、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