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274经到276经
杂阿含274经
如是我闻:
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对众比丘说:
"不属于你们的东西,你们应当舍弃。舍弃那些东西后,你们将长久安乐。
众比丘,你们怎么看?如果有人拿走这祇园中的草木枝叶,你们会不会想:'这些东西是我的,那个人凭什么擅自拿走?'"
比丘们回答说:"不会的,世尊!为什么呢?因为那些东西本来就不是我们的,不属于我们。"
"你们比丘也应该这样,对于不属于你们的东西,应当全部舍弃。舍弃那些东西后,你们将长久安乐。什么是不属于你们的呢?就是眼睛;眼睛不属于你们,应当舍弃它,舍弃后将长久安乐;耳、鼻、舌、身、意也是如此。
怎么样?比丘们,眼睛是常还是无常?"
比丘们回答说:"是无常的,世尊!"
佛又问:"如果是无常的,是苦还是乐?"
比丘们回答说:"是苦的,世尊!"
佛又问:"如果是无常、苦的,是变化无常的法,多闻圣弟子会不会在其中看到我、异我、相在呢?"
比丘们回答说:"不会的,世尊!"
"耳、鼻、舌、身、意也是如此。
多闻圣弟子观察这六入处都不是我、不是我所,观察后对世间一切都不执取,因为不执取所以无所执著,因为无所执著所以自觉涅槃:'我的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自知不受后有。'"
佛说完这篇经后,众比丘听了佛的教导,欢喜奉行。
杂阿含275经
如是我闻:
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对众比丘说:
"如果有人说谁力气最大,那就是难陀,这是正确的说法;如果有人说谁最英俊,那就是难陀,这也是正确的说法;如果有人说谁最贪爱欲,那也是难陀,这同样是正确的说法。
然而比丘们,如今的难陀已经能够守护根门,饮食知量,初夜后夜精进修行,正念正知成就,能够终生保持纯净清白的梵行。
难陀比丘守护根门是这样的:当眼睛看到色时,不取色相,不执著细节。如果放纵眼根会导致不如法、无明障蔽、世间贪爱忧恼等恶不善法侵入内心,他就会生起律仪,防护眼根。对于耳、鼻、舌、身、意根也是如此生起律仪,这就是难陀比丘守护根门。
饮食知量是指,难陀比丘对于食物有节制:不自高,不放逸,不贪著色相,不贪著装饰,只是为了维持身体,随缘而食,为了止息饥渴,为了修行梵行,为了止息已生的苦受,防止未生的苦受,为了成就崇高的目标,为了保持气力、安乐、无病独处。
就像人涂油脂在车轮上,不是为了自高......乃至装饰,而是为了运载;又像涂药在伤口上,不是贪图其味,而是为了止息痛苦。同样,善男子难陀知量而食,乃至无病独处,这就是难陀知量而食。
那善男子难陀,初夜后夜精进修行是这样的:难陀白天经行、禅坐,去除心中障碍,清净其身。
初夜时分,经行、禅坐,去除心中障碍,清净其身。
中夜时分,在房外洗脚,然后进入房中,右侧卧,双腿交叠,系念光明,作意醒觉。
后夜时分,慢慢醒来,起身后经行、禅坐。这就是善男子难陀初夜后夜精进修行。
那善男子难陀具足正念、正知是这样的:难陀观察东方,一心正念,安住观察;观察南、西、北方,也是如此,一心正念,安住观察。这样观察时,世间的贪爱忧恼等恶不善法就不会侵入他的内心。
那善男子难陀,觉知各种感受的生起,觉知各种感受的住留,觉知各种感受的消失,正念而住,不令散乱;觉知各种想的生起,觉知各种想的住留,觉知各种想的消失;觉知各种觉的生起,觉知各种觉的住留,觉知各种觉的消失,正念而住,不令散乱,这就是善男子难陀具足正念、正知。
因此,众比丘应当这样学习。守护根门,就像善男子难陀;饮食知量,就像善男子难陀;初夜后夜精进修行,就像善男子难陀;具足正念正知,就像善男子难陀。
我教导难陀的法,你们也应当持守,为其他人宣说。"
这时,有一位比丘用偈颂说道:
"善于守护根门,正念摄心安住,
饮食知道节量,觉知一切心相。
善男子难陀,为世尊所称赞。"
佛说完这篇经后,众比丘听了佛的教导,欢喜奉行。
杂阿含276经
如是我闻:
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有这样一群声名显赫的比丘尼,住在舍卫国的王园中。
这些比丘尼的名字是:纯陀比丘尼、民陀比丘尼、摩罗婆比丘尼、波罗遮罗比丘尼、阿罗毗迦比丘尼、差摩比丘尼、难摩比丘尼、吉离舍瞿昙弥比丘尼、优钵罗色比丘尼、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这些以及其他比丘尼都住在王园中。
那时,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与五百比丘尼前后围绕,来到佛陀所在的地方,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旁。
这时,世尊为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说法,开示、教导、启发、鼓励,以各种方式说法。开示、教导、启发、鼓励后,让她们回去,说:"比丘尼们!时间到了,该回去了。"
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听了佛陀的教导,欢喜随喜,向佛陀礼拜后离去。
这时,世尊知道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已经离开,就对众比丘说:
"我年纪已经老迈,不能再为比丘尼们说法了,你们比丘僧团中的长老上座,今后应当教导比丘尼们。"
当时,众比丘接受了世尊的教导,轮流教导比丘尼,轮到了难陀。
这时,轮到难陀教导时,他不愿意去教导。
那时,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与五百比丘尼前后围绕,来到世尊所在的地方,向佛陀顶礼......直到听法欢喜随喜,向佛陀礼拜后离去。
这时,世尊知道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已经离开,就问尊者阿难:
"现在轮到谁去教导比丘尼们?"
尊者阿难回答说:
"世尊!各位长老已经轮流教导比丘尼,现在轮到难陀,但难陀不愿意去教导。"
这时,世尊对难陀说:
"你应当去教导比丘尼们,为比丘尼们说法。为什么呢?因为我亲自教导过比丘尼,你也应该这样做;我为比丘尼说过法,你也应该这样做。"
这时,难陀默默地接受了教导。
那天晚上过后,第二天早晨,难陀穿好衣服,拿着钵,进入舍卫城乞食。
吃完饭后,回到精舍,放下衣钵,洗脚后,进入禅房坐禅。
从禅定中出来后,穿上僧伽梨衣,带一位比丘,前往王园。
众比丘尼远远地看见尊者难陀来了,赶紧铺设座位,请他坐下。
尊者难陀坐下后,众比丘尼向他顶礼,然后退坐一旁。
尊者难陀对众比丘尼说:
"姐妹们!你们现在可以问问题了,我会为你们说法。如果你们理解了就说理解了,如果不理解就说不理解。对于我所说的道理,如果理解了就要好好记住,如果不理解就要再问,我会为你们解释。"
众比丘尼对尊者难陀说:
"我们今天听到尊者的教导,让我们提问,告诉我们说:'如果你们不理解,现在都可以问,已经理解的就说理解了,不理解的就说不理解。对于我所说的道理,已经理解的就要奉行,不理解的就要再问。'我们听到这些话,心里非常高兴,不理解的地方,今天就可以问了。"
这时,尊者难陀对众比丘尼说:
"姐妹们,你们怎么看?观察眼睛这个内入处,它是我、异我,还是相在呢?"
比丘尼们回答说:"不是的,尊者难陀!"
"耳、鼻、舌、身、意这些内入处,观察它们,是我、异我,还是相在呢?"
比丘尼们回答说:"不是的,尊者难陀!为什么呢?尊者难陀!我们已经如实知见这个道理,观察六内入处都是无我的。我们已经这样理解:'六内入处都是无我的'。"
尊者难陀对众比丘尼说:
"很好!很好!姐妹们!你们应该这样理解,观察六内入处都是无我的。
比丘尼们!色这个外入处,是我、异我,还是相在呢?"
比丘尼们回答说:"不是的,尊者难陀!"
"声、香、味、触、法这些外入处,是我、异我,还是相在呢?"
比丘尼们回答说:"不是的,尊者难陀!为什么呢?尊者难陀!我们已经如实观察六外入处都是无我的,我们一直这样理解:'六外入处如实无我'。"
尊者难陀赞叹众比丘尼:
"很好!很好!你们对于这个道理应该这样观察,六外入处都是无我的。
如果缘于眼根和色尘,生起眼识,那个眼识是我、异我,还是相在呢?"
比丘尼们回答说:"不是的,尊者难陀!"
"耳、鼻、舌、身、意和法尘缘起的意识,那个意识是我、异我,还是相在呢?"
比丘尼们回答说:"不是的,尊者难陀!为什么呢?我们已经如实观察这六识身都是无我的,我们也一直这样理解:'六识身如实无我'。"
尊者难陀对众比丘尼说:
"很好!很好!姐妹们!你们对于这个道理,应该这样观察,六识身如实无我。
缘于眼根和色尘,生起眼识,三者和合生触,那个触是我、异我,还是相在呢?"
比丘尼们回答说:"不是的,尊者难陀!"
"耳、鼻、舌、身、意和法尘缘起意识,三者和合生触,那个触是我、异我,还是相在呢?"
比丘尼们回答说:"不是的,尊者难陀!为什么呢?我们已经观察这六触如实无我,我们也一直这样理解:'六触如实无我'。"
尊者难陀对众比丘尼说:
"很好!很好!你们应该如实观察,六触身如实无我。
缘于眼根和色尘,生起眼识,三者和合生触,触缘受,那个触缘生的受是我、异我,还是相在呢?"
比丘尼们回答说:"不是的,尊者难陀!"
"耳、鼻、舌、身、意和法尘缘起意识,三者和合生触,触缘受,那个受是我、异我,还是相在呢?"
比丘尼们回答说:"不是的,尊者难陀!为什么呢?我们已经如实观察这六受身都是无我的,我们也一直这样理解:'六受身如实无我'。"
尊者难陀对众比丘尼说:
"很好!很好!姐妹们!你们对于这个道理,应该这样观察,六受身如实无我。
缘于眼根和色尘,生起眼识,三者和合生触,触缘想,那个想是我、异我,还是相在呢?"
比丘尼们回答说:"不是的,尊者难陀!"
"耳、鼻、舌、身、意和法尘缘起意识,三者和合生触,触缘想,那个想是我、异我,还是相在呢?"
比丘尼们回答说:"不是的,尊者难陀!为什么呢?我们已经如实观察这六想身都是无我的,我们也一直这样理解:'六想身如实无我'。"
尊者难陀对众比丘尼说:
"很好!很好!比丘尼们!你们对于这个道理,应该这样观察,六想身如实无我。
缘于眼根和色尘,生起眼识,三者和合生触,触缘思,那个思是我、异我,还是相在呢?"
比丘尼们回答说:"不是的,尊者难陀!"
"耳、鼻、舌、身、意和法尘缘起意识,三者和合生触,触缘思,那个思是我、异我,还是相在呢?"
比丘尼们回答说:"不是的,尊者难陀!为什么呢?我们已经如实观察这六思身都是无我的,我们一直这样理解:'六思身如实无我'。"
尊者难陀对众比丘尼说:
"很好!很好!比丘尼们!你们对于这个道理,应该这样观察,六思身如实无我。
缘于眼根和色尘,生起眼识,三者和合生触,触缘爱,那个爱是我、异我,还是相在呢?"
比丘尼们回答说:"不是的,尊者难陀!"
"耳、鼻、舌、身、意和法尘缘起意识,三者和合生触,触缘爱,那个爱是我、异我,还是相在呢?"
比丘尼们回答说:"不是的,尊者难陀!为什么呢?我们已经如实观察这六爱身都是无我的,我们一直这样理解:'六爱身如实无我'。"
尊者难陀对众比丘尼说:
"你们对于这个道理,应该这样观察,六爱身如实无我。
姐妹们!譬如:因为有灯油、灯芯,灯光才能点燃,那个灯油是无常的,灯芯也是无常的,火焰也是无常的,灯器也是无常的。如果有人说:'没有灯油、没有灯芯、没有火焰、没有灯器,而所依起的灯光是常、恒、住、不变易的。'这样说对吗?"
比丘尼们回答说:"不对,尊者难陀!为什么呢?因为灯光是依靠灯油、灯芯、灯器才能点燃,那个灯油、灯芯、灯器都是无常的,如果没有灯油、没有灯芯、没有灯器,所依靠的灯光也会随之熄灭、消失、清凉、真实。"
"同样的,姐妹们!这六内入处都是无常的,如果有人说:'这六内入处作为因缘所生的喜乐是常、恒、住、不变易、安稳的。'这样说对吗?"
比丘尼们回答说:"不对,尊者难陀!为什么呢?我们已经如实观察:种种法是依靠种种因缘而生;那些因缘法灭了,所生的法也随之灭去、消失、寂静、清凉、真实。"
尊者难陀对众比丘尼说:
"很好!很好!比丘尼们!你们对于这个道理应该这样观察:种种法是依靠种种因缘而生;那些因缘法灭了,所生的法也随之灭去、消失、寂静、清凉、真实。
姐妹们!譬如:大树的根、干、枝、叶,根是无常的,干、枝、叶也都是无常的。如果有人说:'没有那树根、干、枝、叶,只有它的影子是常、恒、住、不变易、安稳的。'这样说对吗?"
比丘尼们回答说:"不对,尊者难陀!为什么呢?就像那棵大树的根、干、枝、叶,它的根是无常的,干、枝、叶也都是无常的,如果没有根、没有干、没有枝、没有叶,所依靠的树影也就全都没有了。"
"姐妹们!如果外六入处是无常的,那么说:'外六入处作为因缘所生的喜乐是常、恒、住、不变易、安稳的。'这样说对吗?"
比丘尼们回答说:"不对,尊者难陀!为什么呢?我们已经如实观察这个道理:种种法是依靠种种因缘而生;那些因缘法灭了,所生的法也随之灭去、消失、寂静、清凉、真实。"
尊者难陀对众比丘尼说:
"很好!很好!姐妹们!你们对于这个道理,应该这样观察:种种法是依靠种种因缘而生;那些因缘法灭了,所生的法也随之灭去、消失、寂静、清凉、真实。
姐妹们!听我说一个比喻,智者通过比喻能够理解。
譬如:善巧的屠牛师或屠牛师的弟子手持利刀,巧妙地剥牛皮,不伤内肉,不伤外皮,解开它的肢节、筋骨,然后再用皮把它包起来。如果有人说:'这牛皮和肉是完整的,没有分离。'这样说对吗?"
比丘尼们回答说:"不对,尊者难陀!为什么呢?那个善巧的屠牛师或屠牛师的弟子手持利刀,巧妙地剥牛皮,不伤皮肉、肢节、筋骨,全都分离了,然后再用皮把它包起来,皮和肉已经分离了,不是没有分离。"
"姐妹们!我说这个比喻,现在要说它的含义:牛,比喻人的粗重色身,就像毒蛇经中广说的那样。肉,指的是内六入处。外皮,指的是外六入处。屠牛师,指的是修学见道的人。皮肉中间的筋骨,指的是贪喜。利刀,指的是锐利的智慧。多闻圣弟子用智慧利刀,斩断一切结、缚、使、烦恼、上烦恼、缠。因此,姐妹们!你们应该这样学习:对于可爱的法,心不应执著,断除贪欲;对于可恨的法,不应生瞋,断除瞋恚;对于可痴的法,不应生痴,断除愚痴;对于五受蕴应当观察生灭;对于六触入处应当观察集灭;对于四念处应当善加系心;住于七觉支,修习七觉支后,对于欲漏心不缘著,心得解脱;对于有漏心不缘著,心得解脱;对于无明漏心不缘著,心得解脱。
姐妹们!你们应当这样学习。"
这时,尊者难陀为众比丘尼说法,开示、教导、启发、鼓励;开示、教导、启发、鼓励后,从座位起身离去。
这时,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与五百比丘尼,眷属围绕,来到佛陀所在的地方,向佛陀顶礼,退坐一旁......直到向佛陀礼拜后离去。
这时,世尊知道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已经离开,就对众比丘说:
"譬如:十四日夜晚的月亮,很多人观看月亮,想知道是圆满了还是没有圆满。应当知道,那个月亮还没有完全圆满。同样的,善男子难陀为五百比丘尼正确教导、正确说法,但她们的解脱还没有完全究竟。然而,这些比丘尼命终时,不会看到有一个结还没有断除,能够使她们再生到这个世间。"
这时,世尊又对难陀说:
"再为这些比丘尼说法。"
这时,尊者难陀默默地接受了教导。
夜晚过后,第二天早晨,他拿着钵,进入城中乞食。
吃完饭后,一直到前往王园,就座后为众比丘尼说法,开示、教导、启发、鼓励;开示、教导、启发、鼓励后,从座位起身离去。
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又在另一个时候与五百比丘尼,前后围绕,来到佛陀所在的地方,向佛陀顶礼......直到礼拜后离去。
这时,世尊知道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已经离开,就对众比丘说:
"譬如:十五日夜晚的月亮,没有人会怀疑:'月亮圆满了吗?没有圆满吗?'然而那个月亮确实已经完全圆满了。同样的,善男子难陀为众比丘尼这样正确教导,她们已经究竟解脱,如果命终时,没有人能说她们将往生何处,应当知道这就是苦的边际。"
这就是世尊为五百比丘尼授记第一果的经过。
佛说完这篇经后,众比丘听了佛的教导,欢喜奉行。
文言文原文
杂阿含274经[正闻本397经/佛光本273经](入处相应/六入处诵/修多罗)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非汝有者当弃舍,舍彼法已,长夜安乐。
诸比丘!于意云何?于此祇桓中诸草木枝叶,有人持去,汝等颇有念言:『此诸物是我所,彼人何故辄持去?』」
答言:「不也,世尊!所以者何?彼亦非我,非我所故。」
「汝诸比丘亦复如是,于非所有物,当尽弃舍,弃舍彼法已,长夜安乐,何等为非汝所有?谓:眼;眼非汝所有,彼应弃舍,舍彼法已,长夜安乐;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
云何?比丘!眼是常耶,为非常耶?」
答言:「无常,世尊!」
复问:「若无常者,是苦耶?」
答言:「是苦,世尊!」
复问:
「若无常,苦者,是变易法,多闻圣弟子,宁于中见我、异我、相在不?」
答言:「不也,世尊!」
「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
多闻圣弟子于此六入处观察非我、非我所,观察已,于诸世间都无所取,无所取故无所著,无所著故自觉涅槃:『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杂阿含275经[正闻本398经/佛光本274经](入处相应/六入处诵/修多罗)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其有说言大力者,其唯难陀,此是正说;其有说言最端政者,其唯难陀,是则正说;其有说言爱欲重者,其唯难陀,是则正说。
诸比丘!而今难陀关闭根门,饮食知量,初夜、后夜精勤修习,[正念、?]正智成就,堪能尽寿纯一满净梵行清白。
彼难陀比丘关闭根门故,若眼见色,不取色相,不取随形好,若诸眼根增不律仪、无明闇障、世间贪、{爱}[忧]恶不善法不漏其心,生诸律仪,防护于眼。耳……鼻……舌……身……意根生诸律仪,是名难陀比丘关闭根门。
饮食知量者,难陀比丘于食系数:不自高,不放逸,不著色,不著庄严,支身而已,任其所得,为止饥渴,修梵行故,故起苦觉令息灭,未起苦觉令不起故,成其崇向故,气力、安乐、无闻独住故。
如人乘车,涂以膏油,不为自高……乃至庄严,为载运故;又如涂疮,不贪其味,为息苦故。如是,善男子难陀知量而食,乃至无闻独住,是名难陀知量而食。
彼善男子难陀,初夜、后夜精勤修业者,彼难陀昼则经行、坐禅,除去阴障,以净其身。
于初夜时,经行、坐禅,除去阴障,以净其身。
于中夜时,房外洗足,入于室中,右胁而卧,屈膝累足,系念明想,作起觉想。
于后夜时,徐觉、徐起,经行、坐禅。是名善男子难陀初夜、后夜精勤修{集}[习]。
彼善男子难陀胜念、正知者,是善男子难陀观察东方,一心正念,安住观察;观察南、西、北方,亦复如是,一心正念,安住观察。如是观者,世间贪、{爱}[忧]恶不善法不漏其心。
彼善男子难陀,觉诸受起,觉诸受住,觉诸受灭,正念而住,不令散乱;觉诸想起,觉诸想住,觉诸想灭;觉诸觉起,觉诸觉住,觉诸觉灭,正念{心}[而]住,不令散乱,是名善男子难陀正念、正智成就。
是故,诸比丘当作是学。关闭根门,如善男子难陀;饮食知量,如善男子难陀;初夜后夜精勤修业,如善男子难陀;正念、正智成就,如善男子难陀。
如教授难陀法,亦当持是为其余人说。」
时,有异比丘而说偈言:
「善关闭根门,正念摄心住,饮食知节量。
觉知诸心相,善男子难陀,世尊之所歎。」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杂阿含276经[正闻本399经/佛光本275经](入处相应/六入处诵/修多罗)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有如是像类大声闻尼众,住舍卫国王园中。
比丘尼众,其名曰纯陀比丘尼、民陀比丘尼、摩罗婆比丘尼、波罗遮罗比丘尼、{陀}[阿]罗毘迦比丘尼、差摩比丘尼、难摩比丘尼、{告难}[吉离]舍瞿昙弥比丘尼、优鉢罗色比丘尼、摩诃波闍波提比丘尼,此等及余比丘尼住王园中。
尔时,摩诃波闍波提比丘尼与五百比丘尼,前后围遶,来诣佛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
尔时,世尊为摩诃波闍波提比丘尼说法,示、教、照、喜,种种说法。示、教、照、喜已,发遣令还,言:「比丘尼!应时,宜去。」
摩诃波闍波提比丘尼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尔时,世尊知摩诃波闍波提比丘尼去已,告诸比丘:
「我年已老迈,不复堪能为诸比丘尼说法,汝等诸比丘僧,今日诸宿德上座,当教授诸比丘尼。」
时,诸比丘受世尊教,次第教授比丘尼,次至难陀。
尔时,难陀次第应至而不欲教授。
尔时,摩诃波闍波提比丘尼与五百比丘尼,前后围遶,诣世尊所,稽首礼足……乃至闻法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尔时,世尊知摩诃波闍波提比丘尼去已,问尊者阿难:
「谁应次至教授诸比丘尼?」
尊者阿难白佛言:
「世尊!诸上座次第教授比丘尼,次至难陀,而难陀不欲教授。」
尔时,世尊告难陀言:
「汝当教授诸比丘尼,为诸比丘尼说法,所以者何?我自教授比丘尼,汝亦应尔;我为比丘尼说法,汝亦应尔。」
尔时,难陀默然受教。
时,难陀夜过晨朝,著衣持鉢,入舍卫城乞食。
食已,还精舍,举衣鉢,洗足已,入室坐禅。
从禅觉,著僧伽梨,将一比丘,往诣王园。
诸比丘尼遥见尊者难陀来,疾敷床座,请令就坐。
尊者难陀坐已,诸比丘尼稽首敬礼,退坐一面。
尊者难陀语诸比丘尼:
「诸姊妹!汝等当问,我今当为汝等说法。汝等解者当说言解,若不解者当说不解,于我所说义若当解者,当善受持,若不解者,汝当更问,当为汝说。」
诸比丘尼白尊者难陀言:
「我等今日闻尊者教,令我等问,告我等言:『汝等若未解者,今悉当问,已解者当言解,未解者当言不解,于我所说义已解者当奉持,未解者当复更问。』我等闻此,心大欢喜,未解义者,今日当问。」
尔时,尊者难陀告诸比丘尼:
「云何姊妹?于眼内入处观察,是我、异我、相在不?」
答言:「不也,尊者难陀!」
「耳……鼻……舌……身……意内入处观察,是我、异我、相在不?」
答言:「不也,尊者难陀!所以者何?尊者难陀!我等已曾于此法如实知见,于六内入处观察无我,我等已曾作如是意解:『六内入处无我』。」
尊者难陀告诸比丘尼:
「善哉!善哉!姊妹!应如是解,六内入处观察无我。
诸比丘尼!色外入处,是我、异我、相在不?」
答言:「不也,尊者难陀!」
「声……香……味……触……法外入处,是我、异我、相在不?」
答言:「不也,尊者难陀!所以者何?尊者难陀!我已曾于六外入处如实观察无我,我常作此意解:『六外入处如实无我。』」
尊者难陀赞诸比丘尼:
「善哉!善哉!汝于此义应如是观,六外入处无我。
若缘眼、色,生眼识,彼眼识是我、异我、相在不?」
答言:「不也,尊者难陀!」
「耳……鼻……舌……身……意、法缘,生意识,彼意识是我、异我、相在不?」
答言:「不也,尊者难陀!所以者何?我已曾于此六识身如实观察无我,我亦常作是意解:『六识身如实无我。』」
尊者难陀告诸比丘尼:
「善哉!善哉!姊妹!汝于此义,应如是观察,六识身如实无我。
缘眼、色,生眼识,三事和合生触,彼触是我、异我、相在不?」
答言:「不也,尊者难陀!」
「耳……鼻……舌……身……意、法缘,生意识,三事和合生触,彼触是我、异我、相在不?」
答言:「不也,尊者难陀!所以者何?我已曾于此六触观察如实无我,我亦常如是意解:『六触如实无我。』」
尊者难陀告诸比丘尼:
「善哉!善哉!当如实观察,于六触身如实无我。
缘眼、色,生眼{触}[识],三事和合触,触缘受,彼触缘受是我、异我、相在不?」
答言:「不也,尊者难陀!」
「耳……鼻……舌……身……意、法缘,生意识,三事和合触,触缘受,彼受是我、异我、相在不?」
答言:「不也,尊者难陀!所以者何?我等曾于此六受身如实观察无我,我亦常作此意解:『六受身如实无我。』」
尊者难陀告诸比丘尼:
「善哉!善哉!汝于此义,应如是观察,此六受身如实无我。
缘眼、色,生眼识,三事和合生触,触缘想,彼想是我、异我、相在不?」
答言:「不也,尊者难陀!」
「耳……鼻……舌……身……意、法缘,生意识,三事和合生触,触缘想,彼想是我、异我、相在不?」
答言:「不也,尊者难陀!所以者何?我曾于此六想身,如实观察无我,我亦常作此意解:『六想身如实无我。』
尊者难陀告诸比丘尼:
「善哉!善哉!比丘尼!汝于此义,应如是观察,此六想身如实无我。
缘眼、色,生眼识,三事和合触,触缘思,彼思是我、异我、相在不?」
答言:「不也,尊者难陀!」
「耳……鼻……舌……身……意、法缘,生意识,三事和合触,触缘思,彼思是我、异我、相在不?」
答言:「不也,尊者难陀!所以者何?我曾于此六思身,如实观察无我,我常作此意解:『此六思身如实无我。』」
尊者难陀告诸比丘尼:
「善哉!善哉!比丘尼!汝于此义,应如是观察,此六思身如实无我。
缘眼、色,生眼识,三事和合触,触缘爱,彼爱是我、异我、相在不?」
答言:「不也,尊者难陀!」
「耳……鼻……舌……身……意、法缘,生意识,三事和合触,触缘爱,彼爱是我、异我、相在不?」
答言:「不也,尊者难陀!所以者何?我曾于此六爱身,如实观察无我,我常作此意解:『此六爱身如实无我。』」
尊者难陀告诸比丘尼:
「汝于此义,应如是观察,此六爱身如实无我。
姊妹!譬:因膏油、因炷,灯明得然,彼油无常,炷亦无常,火亦无常,器亦无常,若有作是言:『无油、无炷、无火、无器,而所依起灯光,常、恒、住、不变易。』作是说者为等说不?」
答言:「不也,尊者难陀!所以者何?缘油、炷、器然灯,彼油、炷、器悉无常,若无油、无炷、无器,所依灯光亦复随灭、息、没、清凉、真实。」
「如是,姊妹!此六内入处无常,若有说言:『此六内入处因缘生喜乐,常、恒、住、不变易、安隐。』是为等说不?」
答言:「不也,尊者难陀!所以者何?我等曾如实观察:彼彼法缘,生彼彼法;彼彼缘法灭,彼彼生法亦复随灭、息、没、清凉、真实。」
尊者难陀告诸比丘尼:
「善哉!善哉!比丘尼!汝于此义应如是观察:彼彼法缘,生彼彼法;彼彼法缘灭,彼彼生法亦复随灭、息、没、寂静、清凉、真实。
诸姊妹!譬如:大树,根、茎、枝、叶,根亦无常,茎、枝、叶皆悉无常,若有说言:『无彼树根、茎、枝、叶,唯有其影常、恒、住、不变易、安隐。』者,为等说不?」
答言:「不也,尊者难陀!所以者何?如彼大树、根、茎、枝、叶,彼根亦无常,茎、枝、叶亦复无常,无根、无茎、无枝、无叶,所依树影一切悉无。」
「诸姊妹!若缘外六入处无常,若言:『外六入处因缘生喜乐[常]、恒、住、不变易、安隐。』者,此为等说不?」
答言:「不也,尊者难陀!所以者何?我曾于此义如实观察:彼彼法缘,生彼彼法;彼彼法缘灭,彼彼生法亦复随灭、息、没、寂静、清凉、真实。」
尊者难陀告诸比丘尼:
「善哉!善哉!姊妹!汝于此义,当如实观察:彼彼法缘,生彼彼法;彼彼法缘灭,彼彼生法亦复随灭、息、没、寂灭、清凉、真实。
诸姊妹!听我说譬,夫智者因譬得解。
譬如:善屠牛师、屠牛弟子手执利刀,解剥其牛,乘间而剥,不伤内肉,不伤外皮,解其{枝}[肢]节、筋骨,然后还以皮覆其上,若有人言:『此牛皮、肉全而不离。』为等说不?」
答言:「不也,尊者难陀!所以者何?彼善屠牛师、屠牛弟子手执利刀,乘间而剥,不伤皮肉、肢节、筋骨,悉皆断截,还以皮覆上,皮、肉已离,非不离也。」
「姊妹!我说{所}[斯]譬,今当说义:牛者,譬人身麁色,如箧毒蛇经广说。肉者,谓:内六入处。外皮者,谓:外六入处。屠牛者,谓:学见迹。皮、肉中间筋骨者,谓:贪喜俱。利刀者,谓:利智慧。多闻圣弟子以智慧利刀,断截一切结、缚、使、烦恼、上烦恼、缠。是故,诸姊妹!当如是学:于所可乐法,心不应著,断除贪故;所可瞋法,不应生瞋,断除瞋故;所可癡法,不应生癡,断除癡故;于五受阴当观生、灭;于六触入处当观集、灭;于四念处当善系心;住七觉分,修七觉分已,于其欲漏心不缘著,心得解脱;于其有漏心不缘著,心得解脱;于无明漏心不缘著,心得解脱。
诸姊妹!当如是学。」
尔时,尊者难陀为诸比丘尼说法,示、教、照、喜;示、教、照、喜已,从座起去。
时,摩诃波闍波提比丘尼与五百比丘尼,眷属围遶,往诣佛所,稽首礼足,退住一面……乃至为佛作礼而去。
尔时,世尊知摩诃波闍波提比丘尼去已,告诸比丘:
「譬如:明月十四日夜,多众观月,为是满耶?为未满耶?当知:彼月未究竟满。如是,善男子难陀为五百比丘尼正教授、正说法,于其解脱犹未究竟。然,此等比丘尼命终之时,不见一结不断,能使彼还生于此世。」
尔时,世尊复告难陀:
「更为诸比丘尼说法。」
尔时,尊者难陀默然奉教。
夜过晨朝,持鉢,入城乞食。
食已,乃至往诣王园,就座而坐,为诸比丘尼说法,示、教、照、喜;示、教、照、喜已,从座起去。
摩诃波闍波提比丘尼复于异时与五百比丘尼,前后围遶,往诣佛所,稽首礼足……乃至作礼而去。
尔时,世尊知摩诃波闍波提比丘尼去已,告诸比丘:
「譬如:明月十五日夜,无有人疑:『月满?不满?』者,然其彼月究竟圆满。如是,善男子难陀为诸比丘尼说如是正教授,究竟解脱,若命终时,无有说彼道路所趣,此当知即是苦边。」
是为世尊为五百比丘尼{受}[授]第一果记。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