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243经到245经

杂阿含243经到245经


《杂阿含243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陀住在毗舍离城猕猴池边的重阁讲堂。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

"如果比丘贪著眼根的味着,应当知道这样的沙门、婆罗门无法自在,不能摆脱魔的控制,被魔的束缚所缚,落入魔的系缚中。对于耳、鼻、舌、身、意也是如此。

如果沙门、婆罗门不贪著眼根的味着,应当知道这样的沙门、婆罗门不随魔所转,能脱离魔手,不受魔的系缚。"

佛说完此经后,众比丘听闻佛陀所说,欢喜奉行。

如同贪著味着一样,对于欢喜、赞叹、染著、执著、爱乐、憎恨也是如此说。

如同对内六处的七经一样,对外六处的七经也是如此说。


《杂阿含244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陀住在毗舍离城猕猴池边的重阁讲堂。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

"有六种魔钩,是哪六种呢?

眼贪著色,这是魔钩;耳贪著声,这是魔钩;鼻贪著香,这是魔钩;舌贪著味,这是魔钩;身贪著触,这是魔钩;意贪著法,这是魔钩。

如果沙门、婆罗门对色生起贪着,应当知道这样的沙门、婆罗门已被魔钩钩住咽喉,对魔失去自在。"

关于污秽说和清净说,广如上述。


《杂阿含245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陀住在拘留搜的调伏驳牛村。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

"我现在要为你们说法,开始说得好,中间说得好,最后说得好,义理善妙,内容完善,纯一无杂,清净圆满,说的是清白梵行的四品法经。你们要好好听,好好思考!我现在就为你们说,什么是四品法经?

当比丘看到眼识所缘的可爱、可念、可乐、可著之色时,便生欢喜、赞叹、贪著、执取;当看到不可爱、不可念、不可乐著、令人厌恶之色时,便生瞋恚、嫌弃,这样的比丘对魔没有自在......乃至不能解脱魔的束缚;对于耳、鼻、舌、身、意也是如此。

当比丘看到眼识所缘的可爱、可念、可乐、可著之色时,知道是喜乐但不赞叹、不贪著执取;当看到不可爱、不可念、不可乐著之色时,也不瞋恚、不嫌弃。这样的比丘不随魔转......乃至能解脱魔的束缚;对于耳、鼻、舌、身、意也是如此,这就叫做比丘四品法经。"


文言文原文


杂阿含243经[正闻本341-354经/佛光本245经](入处相应/六入处诵/修多罗)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毘舍离猕猴池侧重阁讲堂。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若诸比丘于眼味者,当知是沙门、婆罗门不得自在脱于魔手,魔缚所缚,入于魔系;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

  若沙门、婆罗门于眼不味者,当知是沙门、{波}[婆?]罗门不随于魔,脱于魔手,不入魔系。」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味,如是,欢喜、赞歎、染著、坚住、爱乐、憎嫉亦如是说。

  如内入处七经,外入处七经亦如是说。


杂阿含244经[正闻本355-356经/佛光本246经](入处相应/六入处诵/修多罗)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毘舍离猕猴池侧重阁讲堂。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有六魔钩,云何为六?

  眼味著色,是则魔钩;耳味著声,是则魔钩;鼻味著香,是则魔钩;舌味著味,是则魔钩;身味著触,是则魔钩;意味著法,是则魔钩。

  若沙门、婆罗门眼味著色者,当知是沙门、婆罗门魔钩钩其咽,于魔不得自在。」

  秽说、净说,广说如上。


杂阿含245经[正闻本357经/佛光本247经](入处相应/六入处诵/修多罗)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拘留搜调伏{駮}[驳?]牛聚落。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我今当为汝等说法,初语亦善,中语亦善,后语亦善,善义、善味,纯一、满净,清白梵行,谓四品法经。谛听!善思!当为汝说,何等为四品法经?

  有眼识色可爱、可念、可乐、可著,比丘见已,欢喜、赞歎、乐著、坚住;有眼识色不可爱、不可念、不可乐著、苦厌,比丘见已,瞋恚、嫌薄,如是比丘于魔不得自在……乃至不得解脱魔系;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

  有眼识色可爱、可念、可乐、可著,比丘见已,知喜不赞歎、不乐著坚实;有眼识色不可爱、念、乐、著,比丘见已,不瞋恚、嫌薄。如是比丘不随魔自在……乃至解脱魔系;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是名比丘四品法经。」


“杂阿含243经到245经” 的相关文章

杂阿含1经

杂阿含1经[正闻本1-4经/佛光本1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林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你们应当观察色(物质形态)是无常的,这样观察就是正确的观察;正确观察就会产生厌离之心;有了厌离之心,就能消除喜爱和...

杂阿含8经

杂阿含8经[正闻本11-14经/佛光本8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过去的色(物质形态)是无常的(无常解释: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变化,没有永恒不变的存在),未来的色也是无常的,更何况现...

杂阿含9经

杂阿含9经[正闻本15经/佛光本9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色(物质形态)是无常的,无常就是苦,苦就不是我,不是我的东西也不属于我。能这样观察的人,就是在进行真实正确的观察。同样...

杂阿含10经

杂阿含10经[正闻本16经/佛光本10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色(物质形态)是无常的(无常解释: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变化,没有永恒不变的存在),无常就是苦,苦就不是我,不是我的也就...

杂阿含12经

杂阿含12经[正闻本18经/佛光本12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我是这样听说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那时,世尊对众多比丘说:"色(物质)是无常的,如果有任何因素或条件能产生各种色,那些因素和条件也是无常的(无常:随时在变化,无法永恒存在,无法永远保持不变)。由无常的因...

杂阿含14经

杂阿含14经[正闻本20经/佛光本14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那时,世尊对比丘们说:“以前,我曾经在色(色相、外界事物的形状和颜色)上有所追求和行为,如果在色相上顺应感受,那么我会用智慧如实地观察到色相的真相。同样地,在感受、想象、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