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240经到242经

《杂阿含经》第240经:


我是这样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毗舍离城猕猴池边的重阁讲堂。

那时,世尊对比丘们说:

"我现在要讲解'所取法'和'取法'。

什么是'所取法'呢?眼睛和色境、耳朵和声音、鼻子和气味、舌头和味道、身体和触觉、意识和法境,这些就叫做'所取法'。

什么是'取法'呢?就是欲望和贪著,这就叫做'取法'。"

佛陀说完这部经后,比丘们听了都欢喜地接受奉行。


《杂阿含经》第241经:


我是这样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毗舍离城猕猴池边的重阁讲堂。

那时,世尊对比丘们说:

"愚昧无知的凡夫啊,宁可用燃烧的铜棒烧自己的眼睛,让它烈火燃烧,也不要用眼识去执著色相和形态。为什么呢?因为执著色相和形态会让人堕入恶道,就像铁丸沉入水中一样。


愚昧无知的凡夫啊,宁可用烧红的铁锥钻自己的耳朵,也不要用耳识去执著声音。为什么呢?因为执著声音的人死后会堕入恶道,就像铁丸沉入水中一样。


愚昧无知的凡夫啊,宁可用利刀割断自己的鼻子,也不要用鼻识去执著香气。为什么呢?因为执著香气的人死后会堕入恶道,就像铁丸沉入水中一样。


愚昧无知的凡夫啊,宁可用利刀割断自己的舌头,也不要用舌识去执著味道。为什么呢?因为执著味道的人死后会堕入恶道,就像铁丸沉入水中一样。


愚昧无知的凡夫啊,宁可用坚硬的铁枪刺穿自己的身体,也不要用身识去执著触觉。为什么呢?因为执著触觉的人死后会堕入恶道,就像铁丸沉入水中一样。


比丘们啊!贪睡是愚昧的表现,是糊涂的生活,没有结果、没有利益、没有福德。然而比丘们宁可睡觉,也不要对色境生起执著的想法。如果生起执著的想法,必然会产生烦恼束缚和争论,会让很多人做出无意义的事,不能给天人带来利益和安乐。


那些多闻的圣弟子应该这样学习:

'我宁可用烧红的铁枪刺穿自己的眼睛,也不要用眼识执著色相而堕入三恶道,长期受苦。从今天起,我要正确思考,观察眼睛是无常的、有为的、因心而生的法。无论是色境、眼识、眼触,还是因眼触而生的感受:内心感觉到苦、乐或不苦不乐,这些都是无常的、有为的、因心而生的法。'


对于耳、鼻、舌、身等感官也要这样学习:

'宁可用铁枪刺穿身体,也不要用身识执著触觉而堕入三恶道。从今天起,我要正确思考,观察身体是无常的、有为的、因心而生的法。无论是触觉、身识、身触,还是因身触而生的感受:内心感觉到苦、乐或不苦不乐,这些都是无常的、有为的、因心而生的法。'


多闻的圣弟子应该这样学习:

'贪睡是愚昧的表现,是糊涂的生活,没有结果、没有利益、没有福德。我不应该贪睡,也不要生起执著的想法,因为执著会产生烦恼束缚和争论,让很多人做出无意义的事,得不到安乐。'


多闻的圣弟子这样观察,就会对眼睛生起厌离,对色境、眼识、眼触、以及因眼触而生的感受,无论是苦、乐还是不苦不乐,都会生起厌离。因为厌离就不会贪著,不贪著就能解脱,解脱后就能如实知见:'我的生死已尽,清净行已立,该做的都做完了,我知道不会再有来生。'对耳、鼻、舌、身、意也是同样的道理。"


佛陀说完这部经后,比丘们听了都欢喜地接受奉行。


《杂阿含经》第242经:


我是这样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毗舍离城猕猴池边的重阁讲堂。

那时,世尊对比丘们说:

"如果对眼睛不了知、不认识、不断除、不离欲,就不能真正断尽痛苦。

如果对眼睛能够了知、认识、断除、离欲,就能真正断尽痛苦。"

佛陀说完这部经后,比丘们听了都欢喜地接受奉行。

像这样关于眼睛的四种情况,一直到意根共有二十四种情况,都如上所说。


文言文原文


杂阿含240经[正闻本315经/佛光本242经](入处相应/六入处诵/修多罗)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毘舍离猕猴池侧重阁讲堂。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我今当说所取法,及取法。

  云何所取法?眼、色,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是名所取法。

  云何取法?谓:欲贪,是名取法。」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杂阿含241经[正闻本316经/佛光本243经](入处相应/六入处诵/修多罗)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毘舍离猕猴池侧重阁讲堂。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愚癡无闻凡夫,比丘!宁以火烧热铜筹以烧其目,令其炽然,不以眼识取于色相,取随形好,所以者何?取于色相,取随形好故,堕恶趣中,如沈铁丸。

  愚癡无闻凡夫,宁烧铁锥以钻其耳,不以耳识取其声相,取随声好,所以者何?耳识取声相,取随声好者,身坏命终堕恶趣中,如沈铁丸。

  愚癡无闻凡夫,宁以利刀断截其鼻,不以鼻识取于香相,取随香好,所以者何?以取香相,取随香好故,身坏命终堕恶趣中,如沈铁丸。

  愚癡无闻凡夫,宁以利刀断截其舌,不以舌识取于味相,取随味好,所以者何?以取味相,随味好故,身坏命终堕恶趣中,如沈铁丸。

  愚癡无闻凡夫,宁以刚铁利枪以刺其身,不以身识取于触相及随触好,所以者何?以取触相及随触好故,身坏命终堕恶趣中,如沈铁丸。

  诸比丘!睡眠者是愚癡活,是癡命,[无果、]无利、无福,然诸比丘宁当睡眠,不于彼色而起觉想。若起觉想者,必生缠缚、诤讼,能令多众起于非义,不能饶益安乐天人。

  彼多闻圣弟子作如是学:

  我今宁以炽然铁枪以贯其目,不以眼识取于色相,堕三恶趣,长夜受苦。我从今日,当正思惟,观眼无常、有为、心缘生法。若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彼亦无常、有为,心缘生法。

  耳……鼻……舌……身入处当如是学:

  宁以铁枪贯其身体,不以身识取于触相及随触好故,堕三恶道。我从今日,当正思惟,观身无常、有为、心缘生法。若触,身识,身触,身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彼亦无常、有为,心缘生法。

  多闻圣弟子作如是学:

  睡眠者,是愚癡活,癡命,无果、无利、无福。我当不眠,亦不起觉想,起想者生于缠缚、诤讼,令多人非义饶益,不得安乐。

  多闻圣弟子如是观者,于眼生厌,若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彼亦生厌。厌故不乐,不乐故解脱,解脱知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杂阿含242经[正闻本317-340经/佛光本244经](入处相应/六入处诵/修多罗)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毘舍离猕猴池侧重阁讲堂。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若眼不知、不识、不断、不离欲,不堪能正尽苦。

  于眼若知、若识、若断、若离欲,堪能正尽苦。」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眼四经,如是……乃至意二十四经,如上说。


“杂阿含240经到242经” 的相关文章

杂阿含1经

杂阿含1经[正闻本1-4经/佛光本1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林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你们应当观察色(物质形态)是无常的,这样观察就是正确的观察;正确观察就会产生厌离之心;有了厌离之心,就能消除喜爱和...

杂阿含3经

杂阿含3经[正闻本6经/佛光本3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林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对于色(物质形态),如果不了解它,不明白它的本质,不能断除对它的执着,不能远离对它的欲望,那么就无法断除痛苦。同样地,...

杂阿含4经

杂阿含4经[正闻本7经/佛光本4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林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对于色(物质形态),如果不了解它,不明白它的本质,不能断除对它的执着,不能远离对它的欲望,心灵就无法获得解脱。这样的人...

杂阿含5经

杂阿含5经[正闻本8经/佛光本5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林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对色(物质形态)有爱好和喜悦的人,实际上是在爱好和喜悦苦;对苦有爱好和喜悦的人,就无法从苦中解脱出来,也无法明白苦的本...

杂阿含6经

杂阿含6经[正闻本9经/佛光本6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对于色(物质形态),如果不了解它,不明白它的本质,不能远离对它的欲望和贪恋,心灵就无法获得解脱。这样的人就无法超越对生、...

杂阿含7经

杂阿含7经[正闻本10经/佛光本7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对色(物质形态)有爱好和喜悦的人,实际上是在爱好和喜悦苦;对苦有爱好和喜悦的人,就无法从苦中解脱出来。同样地,对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