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549经到550经
杂阿含549经
以下是我亲自听闻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尊者大迦旃延住在阿槃提国的拘罗罗吒精舍。
清晨,大迦旃延尊者穿好僧衣,手持钵盂,进入拘罗罗吒精舍,依次挨家挨户乞食,来到了迦梨迦优婆夷(在家女居士)的家。
这时,优婆夷看见大迦旃延尊者,立即铺设座位,请尊者就坐,然后上前顶礼尊者的双足,退到一旁站立,对尊者说:
"正如世尊(佛陀)所说,回答僧耆多童女提问时,世尊说的那首偈颂:
'真实义理存于心,寂静安定不散乱,
降伏种种勇猛心,不贪可爱美色相,
专心一意静思维,享受禅定妙乐境。
如此便是真远离,世间种种聚会群,
世间所有聚会众,无人能亲近我心。'
尊者大迦旃延啊!世尊这首偈颂,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尊者大迦旃延告诉优婆夷说:
"姐妹啊!有一些沙门、婆罗门说:'地一切处定(地遍处定)是最高的境界,我们追求这个果报。'姐妹啊!如果沙门、婆罗门在地一切处定中,达到清净光明的境界,就能看清事物的本质,看清其过患,看清其寂灭,看清灭苦之道;因为看清本质、过患、寂灭和灭苦之道,所以能得到真实义理存于心,寂静安定而不散乱。
姐妹啊!同样地,对于水一切处定、火一切处定、风一切处定、青一切处定、黄一切处定、赤一切处定、白一切处定、空一切处定、识一切处定,也都有人认为是最高的,追求这些果报。
姐妹啊!如果有沙门、婆罗门……乃至在识一切处定中,达到清净光明的境界,就能看清本质、过患、寂灭和灭苦之道;因为看清这些,所以真实义理存于心,寂静安定而不散乱,能够正确认识和深入理解。
因此,世尊回答僧耆多童女提问的偈颂说:
'真实义理存于心,寂静安定不散乱,
降伏种种勇猛心,不贪可爱美色相,
专心一意静思维,享受禅定妙乐境。
如此便是真远离,世间种种聚会群,
世间所有聚会众,无人能亲近我心。'
就是这样,姐妹!我理解世尊正是因为这样的含义,才说了这首偈颂。"
优婆夷说:
"太好了!尊者解说了真实义理,恳请尊者接受我的供养。"
这时,尊者大迦旃延默然接受了邀请。
于是,迦梨迦优婆夷知道尊者接受了供养,立即准备了各种清净美味的食物,恭敬尊重地亲手奉上饮食。
优婆夷见尊者用餐完毕,洗完钵盂、漱口之后,铺设了一个较低的座位,在尊者大迦旃延面前恭敬地听法。
尊者大迦旃延为迦梨迦优婆夷解说了各种佛法,开示、教导、照亮、令她欢喜;开示、教导、照亮、令她欢喜之后,就从座位起身离开了。
杂阿含550经
以下是我亲自听闻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尊者大迦旃延也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尊者大迦旃延对比丘们说:
"佛、世尊、如来、应供、等正觉以其智慧所见,说了六种法门,能够出离苦处,达到殊胜境地,说这一乘道能净化众生,远离种种烦恼痛苦,灭除忧愁悲伤,获得真实不虚的法。是哪六种呢?就是:
第一,圣弟子忆念如来、应供、等正觉所行的法,清净地忆念如来、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圣弟子因为忆念如来所行法门的缘故,远离贪欲的念头、远离嗔恚的念头、远离伤害的念头。这样,圣弟子就能出离染着的心。什么是染着的心呢?就是对于五种欲望的享乐。对于这五种欲望的享乐,远离贪、嗔、痴,安住于正念、正智,遵循正直之道,修习念佛,直向涅槃。这就叫做如来、应供、等正觉以其智慧所见,说第一出苦处,达到殊胜境地,一乘道净化众生,远离苦恼,灭除忧悲,获得真实不虚的法。
第二,圣弟子忆念正法,忆念世尊现前的教法律仪,远离种种热恼,不待时日就能通达,就在现世法中,依靠自己觉悟。那时,圣弟子忆念这正法时,不生起欲念、嗔恚、害人的念头。这样,圣弟子就能出离染着的心。什么是染着的心呢?就是对于五种欲望的享乐。对于这五种欲望的享乐,远离贪、嗔、痴,安住于正念、正知,遵循正直之道,修习念法,直向涅槃。这就叫做如来、应供、等正觉以其智慧所见,说第二出苦处,达到殊胜境地,一乘道净化众生,远离苦恼,灭除忧悲,获得真实不虚的法。
第三,圣弟子忆念僧伽的功德,善向、正向、直向、等向,修习随顺之行,就是:向须陀洹(预流果)、得须陀洹果、向斯陀含(一来果)、得斯陀含果、向阿那含(不还果)、得阿那含果、向阿罗汉、得阿罗汉果,这样的四双八辈圣者,就叫做世尊的弟子僧伽,具足戒律、具足禅定、具足智慧、具足解脱、具足解脱知见,是值得供养、恭敬、礼拜的,是世间无上的福田。圣弟子这样忆念僧伽时,那时,圣弟子不生起欲念、嗔恚、害人的念头。这样,圣弟子就能出离染着的心。什么是染着的心呢?就是对于五种欲望的享乐。对于这五种欲望的享乐,远离贪、嗔、痴,安住于正念、正知,遵循正直之道,修习念僧,直向涅槃。这就叫做如来、应供、等正觉以其智慧所见,说第三出苦处,达到殊胜境地,一乘道净化众生,远离苦恼,灭除忧悲,获得真实不虚的法。
第四,圣弟子忆念戒律的功德,忆念不缺戒、不破戒、纯厚戒、不杂戒、非盗取戒、善究竟戒、可赞叹戒、梵行不憎恶戒。如果圣弟子忆念这些戒律时,自己忆念身中所成就的戒德,在那时就不会生起欲念、嗔恚、害人的念头。这样,圣弟子就能出离染着的心。什么是染着的心呢?就是对于五种欲望的享乐。对于这五种欲望的享乐,远离贪、嗔、痴,安住于正念、正知,遵循正直之道,修习念戒,直向涅槃。这就叫做如来、应供、等正觉以其智慧所见,说第四出苦处,达到殊胜境地,一乘道净化众生,远离苦恼,灭除忧悲,获得真实不虚的法。
第五,圣弟子自己忆念布施的法门,心中自然欣庆:我现在已经远离吝啬贪垢,虽然还在家中生活,但心已解脱,常常布施、舍施、乐于布施、具足布施、平等布施。如果圣弟子忆念自己所修的布施法时,不生起欲念、嗔恚、害人的念头。这样,圣弟子就能出离染着的心。对什么染着呢?就是对于五种欲望的享乐。对于这五种欲望的享乐,远离贪、嗔、痴,安住于正念、正知,遵循正直之道,修习念施,直向涅槃。这就叫做如来、应供、等正觉以其智慧所见,说第五出苦处,达到殊胜境地,一乘道净化众生,远离苦恼、灭除忧悲,获得真实不虚的法。
第六,圣弟子忆念天界的功德,忆念四王天、三十三天、炎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以清净信心在此命终后往生那些天界,我自己也有这样的信、戒、施、闻、慧,在此命终后,往生那些天中。这样,圣弟子忆念天功德时,不生起欲念、嗔恚、害人的念头。这样,圣弟子就能出离染着的心。对什么染着呢?就是对于五种欲望的享乐。对于这五种欲望的享乐,远离贪、嗔、痴,安住于正念、正知,遵循正直之道,修习念天,直向涅槃。这就叫做如来、应供、等正觉以其智慧所见,说第六出苦处,达到殊胜境地,一乘道净化众生,远离苦恼,灭除忧悲,获得真实不虚的法。"
尊者大迦旃延说完这部经后,比丘们听了他的解说,都欢喜地信受奉行。
文言文原文
杂阿含549经[正闻本1624经/佛光本548经](大迦旃延相应/杂因诵/弟子记说)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尊者摩诃迦旃延住阿槃提国拘罗罗咤精舍。
尊者摩诃迦旃延晨朝著衣持鉢,入拘罗罗咤精舍,次第乞食,至迦梨迦优婆夷舍。
时,优婆夷见尊者摩诃迦旃延,即敷床{坐}[座],请令就坐,前礼尊者摩诃迦旃延足,退住一面,白尊者摩诃迦旃延:
「如世尊所说,答僧耆多童女所问,如世尊说僧耆多童女所问偈:
『实义存于心,寂灭而不乱,降伏诸勇猛,可爱端正色,一心独静思,服食妙禅乐。
是则为远离,世间之伴党,世间诸伴党,无习近我者。』
尊者摩诃迦旃延!世尊此偈,其义云何?」
尊者摩诃迦旃延语优婆夷言:
「姊妹!有一沙门、婆罗门言:『地一切入处正受,此则无上,为求此果。』姊妹!若沙门、婆罗门于地一切入处正受,清净鲜白者,则见其本,见患、见灭、见灭道迹;以见本、见患、见灭、见灭道迹故,得真实义存于心,寂灭而不乱。
姊妹!如是,水一切入处、火一切入处、风一切入处、青一切入处、黄一切入处、赤一切入处、白一切入处、空一切入处、识一切入处为无上者,为求此果。
姊妹!若有沙门、婆罗门……乃至于识处一切入处正受,清净鲜白者,见本、见患、见灭、见灭道迹;以见本、见患、见灭、见灭道迹故,是则实义存于心,寂灭而不乱,善见、善入。
是故,世尊答僧耆多童女所问偈:
『实义存于心,寂灭而不乱,降伏诸勇猛,可爱端正色,一心独静思,服食妙禅乐。
是则为远离,世间之伴党,世间诸伴党,无习近我者。』
如是,姊妹!我解世尊以如是义故,说如是偈。」
优婆夷言:
「善哉!尊者说真实义,唯愿尊者受我请食。」
时,尊者摩诃迦旃延默然受请。
时,迦梨迦优婆夷知尊者摩诃迦旃延受请已,即办种种净美饮食,恭敬尊重,自手奉食。
时,优婆夷知尊者摩诃迦旃延食已,洗鉢、澡{嗽}[漱]讫,敷一卑{坐}[座?],于尊者摩诃迦旃延前恭敬听法。
尊者摩诃迦旃延为迦梨迦优婆夷种种说法,示、教、照、喜;示、教、照、喜已,从座起而去。
杂阿含550经[正闻本1625经/佛光本549经](大迦旃延相应/杂因诵/弟子记说)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尊者摩诃迦旃延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尊者摩诃迦旃延语诸比丘:
「佛、世尊、如来、应、等正觉所知所见说六法,出苦处升于胜处,说一乘道净诸众生,离诸恼苦,忧悲悉灭,得真如法,何等为六?谓:
圣弟子念如来、应、等正觉所行法,{净}[念]如来、应、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圣弟子念如来应所行法故,离贪欲觉、离瞋恚觉、离害觉,如是,圣弟子出染著心,何等为染著心?谓:五欲功德。于此五欲功德离贪、恚、癡,安住正念、正智,乘于直道,修习念佛,正向涅槃,是名如来、应、等正觉所知所见,说第一出苦处,升于胜处,一乘道净于众生,离苦恼,灭忧悲,得如实法。
复次,圣弟子念于正法,念于世尊现法律,离诸热恼,非时通达,即于现法,缘自觉悟。尔时,圣弟子念此正法时,不起欲觉、瞋恚、害觉,如是,圣弟子出染著心,何等为染著心?谓:五欲功德。于此五欲功德离贪、恚、癡,安住正念、正知,乘于直道,修习念法,正向涅槃,是名如来、应、等正觉所知所见说第二出苦处,升于胜处,一乘道净于众生,离苦恼,灭忧悲,得如实法。
复次,圣弟子念于僧法,善向、正向、直向、等向,修随顺行,谓:向须陀洹、得须陀洹果、向斯陀含、得斯陀含、向阿那含、得阿那含、向阿罗汉、得阿罗汉,如是四双八士,是名世尊弟子僧戒具足、定具足、慧具足、解脱具足、解脱知见具足,供养恭敬礼拜处,世间无上福田。圣弟子如是念僧时,尔时,圣弟子不起欲觉、瞋恚、害觉,如是,圣弟子出染著心,何等为染著心?谓:五欲功德。于此五欲功德离贪、恚、癡、安住正念、正知,乘于直道,修习念僧,正向涅槃,是名如来、应、等正觉所知所见,说第三出苦处,升于胜处,一乘道净于众生,离苦恼,灭忧悲,得如实法。
复次,圣弟子念于戒德,念不缺戒、不断戒、纯厚戒、不离戒、非盗取戒、善究竟戒、可赞歎戒、梵行不憎恶戒。若圣弟子念此戒时,自念身中所成就戒,当于尔时不起欲觉、瞋恚、害觉,如是,圣弟子出染著心,何等为染著心?谓:五欲功德。于此五欲功德离贪、恚、癡,安住正念、正知,乘于直道,修戒念,正向涅槃,是名如来、应、等正觉所知所见,说第四出苦处,升于胜处,一乘道净于众生,离苦恼,灭忧悲,得如实法。
复次,圣弟子自念施法,心自欣庆:我今离悭贪垢,{离}[虽]在居家,解脱心施,常施、舍施、乐施、具足施、平等施。若圣弟子念于自所施法时,不起欲觉、瞋恚、害觉,如是,圣弟子出染著心。于何染著?谓:五欲功德。于此五欲功德离贪、恚、癡,安住正念、正知,乘于直道,修施念,正向涅槃,是名如来、应、等正觉所知所见说第五出苦处,升于胜处,一乘道净于众生,离苦恼、灭忧悲,得如实法。
复次,圣弟子念于天德,念四王天、三十三天、炎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清净信心于此命终生彼诸天,我亦如是信、戒、施、闻、慧,于此命终,生彼天中。如是,圣弟子念天功德时,不起欲觉、瞋恚、害觉,如是,圣弟子出染著心。于何染著?谓:五欲功德。于此五欲功德离贪、恚、癡,安住正念、正知,乘于直道,修天念,正向涅槃,是名如来、应、等正觉所知所见,说第六出苦处,升于胜处,一乘道净于众生,离苦恼,灭忧悲,得如实法。」
尊者摩诃迦旃延说此经已,诸比丘闻其所说,欢喜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