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389经到391经

杂阿含389经


这是我亲耳所听到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波罗奈国仙人居住的鹿野苑中。


那时,世尊对众比丘说:


"有四种能力,能使一个人成为伟大的医王,具备国王应有的条件和资格。哪四种呢?第一,善于诊断疾病;第二,善于找出病因;第三,善于对症下药;第四,善于治愈疾病后防止复发。


什么叫做良医善于诊断疾病呢?就是良医能够准确诊断出各种各样的疾病,这就叫做良医善于诊断疾病。


什么叫做良医善于找出病因呢?就是良医能够清楚地知道这种病是由风引起的,那种病是由痰引起的,有的病是由唾液引起的,有的病是由寒气引起的,有的病是由当前的事情引起的,有的病是由季节变化引起的,这就叫做良医善于找出病因。


什么叫做良医善于对症下药呢?就是良医知道对于各种疾病,应该使用外敷药,应该让病人呕吐,应该让病人泻下,应该让病人吸入药物,应该让病人熏蒸,应该让病人出汗,诸如此类的各种治疗方法,这就叫做良医善于对症下药。


什么叫做良医善于治愈疾病后防止复发呢?就是良医能够彻底治愈各种疾病,使病人在未来永远不会再患上这种病,这就叫做良医善于治愈疾病后防止复发。


如来、应供、等正觉是伟大的医王,也具备这四种能力,能够治愈众生的疾病。这四种能力是什么呢?就是如来如实知道:'这是苦圣谛',如实知道'这是苦集圣谛',如实知道'这是苦灭圣谛',如实知道'这是苦灭道迹圣谛'。


诸比丘!那些世间的良医对于生命根本的对治方法并不如实了解,对于老、病、死、忧、悲、恼、苦的根本对治方法也不如实了解。而如来、应供、等正觉作为伟大的医王,对于生命根本的对治方法如实了解,对于老、病、死、忧、悲、恼、苦的根本对治方法也如实了解。因此,如来、应供、等正觉被称为伟大的医王。"


佛陀说完这番话后,众比丘听了佛陀的教导,都欢喜地遵行。


杂阿含390经


这是我亲耳所听到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波罗奈国仙人居住的鹿野苑中。


那时,世尊对众比丘说:


"如果有沙门、婆罗门对于苦圣谛不能如实了知,对于苦集圣谛不能如实了知,对于苦灭圣谛不能如实了知,对于苦灭道迹圣谛不能如实了知,这样的人就不是真正的沙门,也不是真正的婆罗门。他们也不能在沙门的教义和婆罗门的教义中亲身证悟法义,不能说:'我的生命已经结束,清净的修行已经完成,该做的事情都已经做完,我知道自己不会再有来世了。'


如果沙门、婆罗门对于苦圣谛能如实了知,对于苦集圣谛能如实了知,对于苦灭圣谛能如实了知,对于苦灭道迹圣谛能如实了知,应当知道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沙门、婆罗门,是沙门中的沙门,婆罗门中的婆罗门。他们能在沙门的教义和婆罗门的教义中亲身证悟法义,能说:'我的生命已经结束,清净的修行已经完成,该做的事情都已经做完,我知道自己不会再有来世了。'


因此,比丘们!对于四圣谛,你们应当立即生起强烈的愿望,精进努力,全力以赴,用各种方法去学习。哪四种呢?就是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


佛陀说完这番话后,众比丘听了佛陀的教导,都欢喜地遵行。


杂阿含391经


这是我亲耳所听到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波罗奈国仙人居住的鹿野苑中。


(内容)广泛地如上所说,不同之处是:


"对于四圣谛不能如实了知的人,应当知道这样的沙门、婆罗门不能算作真正的沙门,不能算作真正的婆罗门。


对于四圣谛能如实了知的人,才能算作真正的沙门,才能算作真正的婆罗门。"


......直到佛陀说完这番话后,众比丘听了佛陀的教导,都欢喜地遵行。


文言文原文


杂阿含389经[正闻本552经/佛光本388经](谛相应/杂因诵/修多罗)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波罗㮈国仙人住处鹿野苑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有四法成就名曰大医王者,所应王之具、王之分,何等为四?一者、善知病,二者、善知病源,三者、善知病对治,四者、善知治病已,当来更不动发。

  云何名良医善知病?谓:良医善知如是如是种种病,是名良医善知病。

  云何良医善知病源?谓:良医善知此病因风起,{癖}[痰]阴起,涎唾起,众冷起,因现事起,时节起,是名良医善知病源。

  云何良医善知病对治?谓:良医善知种种病,应涂药,应吐,应下,应灌鼻,应熏,应取汗,如是比种种对治,是名良医善知对治。

  云何良医善知治病已,于未来世永不动发?谓:良医善治种种病,令究竟除,于未来世永不复起,是名良医善知治病更不动发。

  如来、应、等正觉为大医王,成就四德,疗众生病,亦复如是,云何为四?谓:如来知:『此是苦圣谛如实知,此是苦集圣谛如实知,此是苦灭圣谛如实知,此是苦灭道迹圣谛如实知。』

  诸比丘!彼世间良医于生根本对治不如实知,老、病、死、忧、悲、恼、苦根本对治不如实知,如来、应、等正觉为大医王,于生根本知对治如实知,于老、病、死、忧、悲、恼、苦根本对治如实知,是故,如来、应、等正觉,名大医王。」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杂阿含390经[正闻本553经/佛光本389经](谛相应/杂因诵/修多罗)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波罗㮈国仙人住处鹿野苑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若诸沙门、婆罗门于此苦圣谛不如实知,此苦集圣谛不如实知,此苦灭圣谛不如实知,此苦灭道迹圣谛不如实知,此非沙门之沙门,非婆罗门之婆罗门,彼亦不于沙门义、婆罗门义见法自知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若沙门、婆罗门于此苦圣谛如实知,此苦集圣谛如实知,此苦灭圣谛如实知,此苦灭道迹圣谛如实知,当知是沙门、婆罗门,沙门之沙门,婆罗门之婆罗门,于沙门义、婆罗门义见法自知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是故,比丘!于四圣谛无间等当起增上欲,精勤堪能,方便修学,何等为四?谓: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杂阿含391经[正闻本554经/佛光本390经](谛相应/杂因诵/修多罗)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波罗㮈国仙人住处鹿野苑中。

  广说如上,差别者:

  「于四圣谛不如实知,当知是沙门、婆罗门非沙门数,非婆罗门数。

  于四圣谛如实知者,是沙门数,是婆罗门数。」

  ……乃至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杂阿含389经到391经” 的相关文章

杂阿含1经

杂阿含1经[正闻本1-4经/佛光本1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林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你们应当观察色(物质形态)是无常的,这样观察就是正确的观察;正确观察就会产生厌离之心;有了厌离之心,就能消除喜爱和...

杂阿含4经

杂阿含4经[正闻本7经/佛光本4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林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对于色(物质形态),如果不了解它,不明白它的本质,不能断除对它的执着,不能远离对它的欲望,心灵就无法获得解脱。这样的人...

杂阿含5经

杂阿含5经[正闻本8经/佛光本5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林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对色(物质形态)有爱好和喜悦的人,实际上是在爱好和喜悦苦;对苦有爱好和喜悦的人,就无法从苦中解脱出来,也无法明白苦的本...

杂阿含6经

杂阿含6经[正闻本9经/佛光本6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对于色(物质形态),如果不了解它,不明白它的本质,不能远离对它的欲望和贪恋,心灵就无法获得解脱。这样的人就无法超越对生、...

杂阿含7经

杂阿含7经[正闻本10经/佛光本7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对色(物质形态)有爱好和喜悦的人,实际上是在爱好和喜悦苦;对苦有爱好和喜悦的人,就无法从苦中解脱出来。同样地,对受(感...

杂阿含8经

杂阿含8经[正闻本11-14经/佛光本8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过去的色(物质形态)是无常的(无常解释: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变化,没有永恒不变的存在),未来的色也是无常的,更何况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