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359经到366经
杂阿含359经
我是这样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对众比丘说:
"如果思考,如果妄想生起,就会有执着,意识就会攀缘而住。因为有攀缘的意识住,所以就会有未来世的生、老、病、死、忧、悲、恼、苦,这样就会积聚纯粹的大苦。
如果不思考,不妄想,就没有执着,没有攀缘的意识住。因为没有攀缘的意识住,所以在未来世生、老、病、死、忧、悲、恼、苦就会消灭,这样纯粹的大苦聚就会消灭。"
佛说完这部经后,众比丘听了佛的教导,欢喜奉行。
杂阿含360经
我是这样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对众比丘说:
"如果思考,如果妄想,就会有执着,意识就会攀缘而住。因为有攀缘的意识住,所以就会进入名色。因为进入名色,所以就会有未来世的生、老、病、死、忧、悲、恼、苦,这样就会积聚纯粹的大苦。
如果不思考,没有妄想,就没有执着,没有攀缘的意识住。因为没有攀缘的意识住,所以不会进入名色。因为不进入名色,所以生、老、病、死、忧、悲、恼、苦就会消灭,这样纯粹的大苦聚就会消灭。"
佛说完这部经后,众比丘听了佛的教导,欢喜奉行。
杂阿含361经
我是这样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对众比丘说:
"如果有思考,有妄想,就会有执着,意识就会攀缘而住。因为有攀缘的意识住,所以就会进入名色。因为进入名色,所以就会有往来。因为有往来,所以就会有生死。因为有生死,所以就会有未来世的生、老、病、死、忧、悲、恼、苦,这样就会积聚纯粹的大苦。
如果不思考,没有妄想,就没有执着,没有攀缘的意识住。因为没有攀缘的意识住,所以不会进入名色。因为不进入名色,所以就没有往来。因为没有往来,所以就没有生死。因为没有生死,所以在未来世生、老、病、死、忧、悲、恼、苦就会消灭,这样纯粹的大苦聚就会消灭。"
佛说完这部经后,众比丘听了佛的教导,欢喜奉行。
杂阿含362经
我是这样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对众比丘说:
"什么是多闻比丘?如来是如何定义多闻比丘的?"
众比丘对佛说:
"世尊是法的根本、法眼、法的依靠,请为我们解说多闻比丘,我们听后会遵行。"
佛告诉比丘们:"仔细听!好好思考!我要为你们解说。
诸比丘!如果有比丘听闻老、病、死法后生起厌离、离欲、灭尽之心,这就叫做多闻比丘。
同样地,对于生、有、取、爱、受、触、六入处、名色、识、行,生起厌离、离欲、灭尽之心,这就叫做多闻比丘。
这就是如来所定义的多闻比丘。"
佛说完这部经后,众比丘听了佛的教导,欢喜奉行。
杂阿含363经
我是这样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对众比丘说:
"所谓说法者比丘,什么是说法者比丘?如来是如何定义说法者比丘的?"
众比丘对佛说:
"世尊是法的根本、法眼、法的依靠,请为我们解说说法者比丘,我们听后会遵行。"
佛告诉众比丘:
"如果有比丘说老、病、死法,使人生起厌离、离欲、灭尽之心,这就叫做说法者比丘。
同样地,说生、有、取、爱、受、触、六入处、名色、识、行法,使人生起厌离、离欲、灭尽之心,这就叫做说法者比丘。
诸比丘!这就是如来所定义的说法者比丘。"
佛说完这部经后,众比丘听了佛的教导,欢喜奉行。
杂阿含364经
我是这样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对众比丘说:
"所谓法、次法向,诸比丘!什么叫做法、次法向?"
众比丘对佛说:
"世尊是法的根本、法眼、法的依靠,善哉!世尊!请为我们解说,我们听后会遵行。"
佛告诉众比丘:
"如果比丘对老、病、死生起厌离,向着离欲、灭尽,这就叫做法、次法向。
同样地,对生乃至行,生起厌离,向着离欲、灭尽,这就叫做法、次法向。
诸比丘!这就是如来所定义的法、次法向。"
佛说完这部经后,众比丘听了佛的教导,欢喜奉行。
杂阿含365经
我是这样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对众比丘说:
"所谓见法般涅槃,如来是如何解说见法般涅槃的?"
众比丘对佛说:
"世尊是法的根本、法眼、法的依靠,善哉!世尊!请为我们解说见法般涅槃,我们听后会遵行。比丘如何才能得见法般涅槃?"
佛告诉比丘们:"仔细听!好好思考!我要为你们解说。
如果有比丘对老、病、死生起厌离,离欲,灭尽,不再生起各种烦恼,心善得解脱,这就叫做比丘得见法般涅槃。"
佛说完这部经后,众比丘听了佛的教导,欢喜奉行。
杂阿含366经
我是这样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对众比丘说:
"毗婆尸佛在还未成正觉时,独自一人在静处,专心禅思,这样想:''一切世间都陷入生死,自生、自熟,自灭、自没,而那些众生对于老死之上出世间的道路不能如实了知。''
他立即自我观察:''什么原因导致了这老死?''他这样正确思维观察,如实地无间等起,知道:''因为有生,所以有这老死;因缘于生,所以有老死。''
他又正确思维:''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生?''他又正确思维,无间等起知道:''因缘于有,所以有生。''
他又正确思维:''什么原因导致了有?''他又正确思维,如实无间等起知道:''因为有取,所以有有。''
他又正确思维:''什么原因导致了取?''他又正确思维,如实无间等起观察:''对法味的执着、顾念,缘于触而爱增长,应当知道因缘于爱,有取;因缘于取,有有;因缘于有,有生;因缘于生,有老、病、死、忧、悲、恼、苦,这样就积聚了纯粹的大苦。''
就像因为油和灯芯而点燃灯,不时地添加油、修整灯芯,那盏灯就会常明,炽然不息,如前面所赞叹的譬喻城市的譬喻广说。"
佛说完这部经后,众比丘听了佛的教导,欢喜奉行。
就像毗婆尸佛这样,尸弃佛、毗湿婆浮佛、迦罗迦孙提佛、迦那迦牟尼佛、迦叶佛都是这样说的。
文言文原文
杂阿含359经[正闻本512经/佛光本358经](因缘相应/杂因诵/修多罗)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若思量,若妄想生,彼使,攀缘识住;有攀缘识住故,有未来世生、老、病、死、忧、悲、恼、苦,如是,纯大苦聚集。
若不思量,不妄想,无使,无攀缘识住;无攀缘识住故,于未来世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灭,如是,纯大苦聚灭。」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杂阿含360经[正闻本513经/佛光本359经](因缘相应/杂因诵/修多罗)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若思量,若妄想者,则有使,攀缘识住;有攀缘识住故,入于名色;入名色故,有未来世生、老、病、死、忧、悲、恼、苦,如是,纯大苦聚集。
若不思量,无妄想,无使,无攀缘识住;无攀缘识住故,不入名色;不入名色故,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灭,如是,纯大苦聚灭。」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杂阿含361经[正闻本514经/佛光本360经](因缘相应/杂因诵/修多罗)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若有思量,有妄想,则有使,攀缘识住;有攀缘识住故,入于名色;入名色故,则有往来;有往来故,则有生死;有生死故,则有未来世生、老、病、死、忧、悲、恼、苦,如是,纯大苦聚集。
若不思量,无妄想,无使,无攀缘识住;无攀缘识住故,不入名色;不入名色故,则无往来;无往来故,则无生死;无生死故,于未来世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灭,如是,纯大苦聚灭。」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杂阿含362经[正闻本515经/佛光本361经](因缘相应/杂因诵/修多罗)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有多闻比丘,云何如来施设多闻比丘?」
诸比丘白佛:
「世尊是法根、法眼、法依,唯愿为说多闻比丘,诸比丘闻已,当受奉行。」
佛告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诸比丘!若有比丘闻老、病、死生厌、离欲、灭尽法,是名多闻比丘。
如是,生……有……取……爱……受……触……六入处……名色……识……行,生厌、离欲、灭尽法,是名多闻比丘。
是名如来所施设多闻比丘。」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杂阿含363经[正闻本516经/佛光本362经](因缘相应/杂因诵/修多罗)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所谓说法者比丘,云何说法者比丘?云何如来施设说法者比丘?」
诸比丘白佛:
「世尊是法根、法眼、法依,唯愿为说说法者比丘,诸比丘闻已,当受奉行。」
佛告诸比丘:
「若有比丘说老、病、死生厌、离欲、灭尽法,是名说法者比丘。
如是,说生……有……取……爱……受……触……六入处……名色……识……行,是生厌、离欲、灭尽法,是名说法者比丘。
诸比丘!是名如来施设说法者比丘。」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杂阿含364经[正闻本517经/佛光本363经](因缘相应/杂因诵/修多罗)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谓:法、次法向,诸比丘!云何名为法、次法向?」
诸比丘白佛:
「世尊是法根、法眼、法依,善哉!世尊!唯愿为说,诸比丘闻已,当受奉行。」
佛告诸比丘:
「若比丘于老、病、死生厌,离欲、灭尽向,是名法、次法向。
如是,生……乃至行,生厌、离欲、灭尽向,是名法、次法向。
诸比丘!是名如来施设法、次法向。」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杂阿含365经[正闻本518经/佛光本364经](因缘相应/杂因诵/修多罗)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谓:见法般涅槃,云何如来说见法般涅槃?」
诸比丘白佛:
「世尊是法根、法眼、法依,善哉!世尊!唯愿为说见法般涅槃,诸比丘闻已,当受奉行。{云何比丘得见法般涅槃?}」
佛告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若有比丘于老、病、死厌,离欲,灭尽,不起诸漏,心善解脱,是名比丘得见法般涅槃。」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杂阿含366经[正闻本519-524经/佛光本365经](因缘相应/杂因诵/修多罗)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毘婆尸佛未成正觉时,独一静处,专精禅思,作如是念:『一切世间皆入生死,自生、自熟,自灭、自没,而彼众生于老死之上出世间道不如实知。』
即自观察:『何缘有此老死?』如是正思惟观察,得如实无间等起,知:『有生故,有此老死;缘生故,有老死。』
复正思惟:『何缘故有此生?』寻复正思惟,无间等起知:『缘有故,有生。』
寻复正思惟:『何缘故有有?』寻复正思惟,如实无间等起知:『有取故,有有。』
寻复正思惟:『何缘故有取?』寻复正思惟,如实无间等起观察:『取法味著、顾念,缘触爱所增长,当知缘爱,取;缘取,有;缘有,生;缘生,老、病、死、忧、悲、恼、苦,如是,纯大苦聚集。』
譬如:缘油、炷而然灯,彼时时增油、治炷,彼灯常明,炽然不息,如前来歎譬城譬广说。」
佛说是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毘婆尸佛,如是,尸弃佛、毘湿波浮佛、迦罗迦孙提佛、迦那迦牟尼佛、迦叶佛皆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