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312经

杂阿含312经[正闻本414经/佛光本290经](入处相应/六入处诵/修多罗)


我是这样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摩罗迦舅来到佛陀所在的地方,向佛陀行礼后退坐在一旁,对佛陀说:


"太好了!世尊!请为我讲解佛法,我听了之后,就可以独自到安静的地方,专心思考,不放逸地修行……直到不再有来世。"


这时,世尊对摩罗迦舅说:


"那些年轻聪明的人,在我的教法中出家不久,尚且对我的教法没有懈怠,更何况你现在年纪已大,根性成熟,却还想听我简略地教诲!"


摩罗迦舅对佛陀说:


"世尊!我虽然年纪已大,根性成熟,但仍然想听世尊简略地教诲。恳请世尊为我简略地教诲,我听了之后,就会独自到安静的地方,专心思考……直到自知不再有来世。"


他第二次、第三次也是这样请求。


佛陀对摩罗迦舅说:"你现在先停下。"


就这样连续三次,佛陀都没有为他说法。


这时,世尊对摩罗迦舅说:"我现在问你,你就随意回答我。"


佛陀问摩罗迦舅:


"如果眼睛从未见过某种色,你会想要看吗?会对那种色产生欲望、爱恋、想念、执著吗?"


摩罗迦舅回答说:"不会,世尊!"


关于耳朵和声音,鼻子和香味,舌头和味道,身体和触觉,意识和法,佛陀也是这样问,摩罗迦舅也是这样回答。


佛陀对摩罗迦舅说:


"很好!很好!摩罗迦舅!看到就以看到为限度,听到就以听到为限度,感觉到就以感觉到为限度,认识到就以认识到为限度。"然后佛陀说了一首偈语:


"如果你不在彼处,彼处也不在此处,也不在两者之间,这就是苦的边际。"


摩罗迦舅对佛陀说:


"我已经明白了,世尊!我已经明白了,善逝!"


佛陀对摩罗迦舅说:"你是如何从我简略的说法中广泛理解其意义的?"


这时,摩罗迦舅用偈语对佛陀说:


"如果眼睛已经看到色,却失去了正念,就会对所见的色,产生爱恋的想法。

  产生爱恋想法的人,心就会常常执著,产生各种爱恋,无量的色相集聚而生。

  贪欲、愤怒、伤害的想法,会使他的心退减,增长众多痛苦,永远远离涅槃。

  看到色不执著相,心随正念而行,不被恶念污染,也不会产生执著。

  不会产生各种爱恋,无量的色相集聚而生,贪欲、愤怒、伤害的想法,不能破坏他的心。

  稍微增长众多痛苦,逐渐接近涅槃,太阳种族尊者所说,离开爱欲就能达到涅槃。

  如果耳朵听到各种声音,心失去了正念,就会执著于声音的相,紧紧抓住不放。

  鼻子闻香、舌头尝味、身体触摸、意识思考法,忘失正念,执著相也是如此。

  他的心产生爱乐,执著而牢固地停留,产生各种爱恋,无量的法相集聚而生。

  贪欲、愤怒、伤害的想法,退减破坏他的心,增长众多痛苦,永远远离涅槃。

  不染著于各种法,正智正念安住,他的心不被污染,也不会喜欢执著。

  不会产生各种爱恋,无量的法相集聚而生,贪欲、愤怒、伤害的想法,不会退减他的心。

  众多痛苦逐渐减少,渐渐接近涅槃,爱欲尽了就是涅槃,这是世尊所说的。


这就是我从世尊简略说法中广泛理解的意义。"


佛陀对摩罗迦舅说:


"你确实从我简略的说法中广泛理解了其意义。为什么呢?正如你所说的偈语:'如果眼睛看到众多色,忘失了正念,就会对所见的色,产生爱恋的想法。……如前面广泛说的那样。'"


这时,尊者摩罗迦舅听了佛陀所说的话,感到欢喜,随喜赞叹,行礼后离去。


那时,尊者摩罗迦舅从世尊简略的说法中广泛理解其意义后,独自在安静的地方,专心思考,不放逸地修行……最终成为阿罗汉,心得解脱。


文言文原文


杂阿含312经[正闻本414经/佛光本290经](入处相应/六入处诵/修多罗)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摩罗迦舅来诣佛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白佛言:

  「善哉!世尊!为我说法,我闻法已,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乃至不受后有。」

  尔时,世尊告摩罗迦舅言:

  「诸年少聪明利根,于我法律出家未久,于我法律尚无懈怠,而况汝今日年耆根熟,而欲闻我略说教诫!」

  摩罗迦舅白佛言:

  「世尊!我虽年耆根熟,而尚欲得闻世尊略说教诫。唯愿世尊为我略说教诫,我闻法已,当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乃至自知不受后有。」

  第二、第三亦如是请。

  佛告摩罗迦舅:「汝今且止。」

  如是再三,亦不为说。

  尔时,世尊告摩罗迦舅:「我今问汝,随意答我。」

  佛告摩罗迦舅:

  「若眼未曾见色,汝当欲见,于彼色起欲、起爱、起念、起染著不?」

  答言:「不也,世尊!」

  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亦如是说。

  佛告摩罗迦舅:

  「善哉!善哉!摩罗迦舅!见以见为量,闻以闻为量,觉以觉为量,识以识为量。」而说偈言:

  「若汝非于彼,彼亦复非此,亦非两中间,是则为苦边。」

  摩罗迦舅白佛言:

  「已知,世尊!已知,善逝!」

  佛告摩罗迦舅:「汝云何于我略说法中广解其义?」

  尔时,摩罗迦舅说偈白佛言:

  「若眼已见色,而失于正念,则于所见色,而取爱念相。

   取爱乐相者,心则常系著,起于种种爱,无量色集生。

   贪欲恚害觉,令其心退减,长养于众苦,永离于涅槃。

   见色不取相,其心随正念,不染恶心爱,亦不生系著。

   不起于诸爱,无量色集生,贪欲恚害觉,不能坏其心。

   小长养众苦,渐次近涅槃,日种尊所说,离爱般涅槃。

   若耳闻诸声,心失于正念,而取诸声相,执持而不舍。

   鼻香舌尝味,身触意念法,忘失于正念,取相亦复然。

   其心生爱乐,系著坚固住,起种种诸爱,无量法集生。

   贪欲恚害觉,退{灭}[减]坏其心,长养众苦聚,永离于涅槃。

   不染于诸法,正智正念住,其心不染污,亦复不乐著。

   不起于诸爱,无量法集生,贪瞋恚害觉,不退减其心。

   众苦随损减,渐近般涅槃,爱尽般涅槃,世尊之所说。

  是名世尊略说法中广解其义。」

  佛告摩罗迦舅:

  「汝真于我略说法中广解其义,所以者何?如汝所说偈:『若眼见众色,忘失于正念,则于所见色,而取爱念相。……如前广说。』」

  尔时,尊者摩罗迦舅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尔时,尊者摩罗迦舅于世尊略说法中广解其义已,于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乃至成阿罗汉,心得解脱。


“杂阿含312经” 的相关文章

杂阿含1经

杂阿含1经[正闻本1-4经/佛光本1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林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你们应当观察色(物质形态)是无常的,这样观察就是正确的观察;正确观察就会产生厌离之心;有了厌离之心,就能消除喜爱和...

杂阿含2经

杂阿含2经[正闻本5经/佛光本2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林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对于色(物质形态),你们应当正确地思考,如实地认识到色是无常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比丘如果能正确思考色,如实地认识...

杂阿含3经

杂阿含3经[正闻本6经/佛光本3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林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对于色(物质形态),如果不了解它,不明白它的本质,不能断除对它的执着,不能远离对它的欲望,那么就无法断除痛苦。同样地,...

杂阿含5经

杂阿含5经[正闻本8经/佛光本5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林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对色(物质形态)有爱好和喜悦的人,实际上是在爱好和喜悦苦;对苦有爱好和喜悦的人,就无法从苦中解脱出来,也无法明白苦的本...

杂阿含10经

杂阿含10经[正闻本16经/佛光本10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色(物质形态)是无常的(无常解释: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变化,没有永恒不变的存在),无常就是苦,苦就不是我,不是我的也就...

杂阿含11经

杂阿含11经[正闻本17经/佛光本11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说:"物质形态是无常的。如果有任何原因或条件产生了各种物质形态,那么这些原因和条件也是无常的(无常解释:随时在变化,无法永恒存在,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