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313经到320经

杂阿含313经


我是这样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对众比丘说:


"有一种经法,比丘们崇敬信仰,但对这经法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愿望、不同的听闻、不同的思考方式、不同的见解和判断。他们正确地认识到并且说:''我的生命已经结束,修行已经完成,该做的都做了,我知道自己不会再有来世了。''"


比丘们对佛陀说:


"世尊是法的根源、法眼、法的依靠。太好了!世尊!请您广为宣说,我们听后一定会遵守奉行。"


佛陀告诉比丘们:"仔细听!好好思考!我现在为你们解说。


比丘们!当眼睛看到色相后,知道这是色相但不会对色相产生贪欲,我以前的眼识对色相有贪欲,而现在的眼识对色相没有贪欲,这是如实知见。


如果比丘看到色相后,知道这是色相但不会对色相产生贪欲,知道自己以前的眼识有贪欲,而说:''现在眼识对色相没有贪欲,这是如实知见。''比丘们!你们怎么看?他对此是否有信心、有愿望、有听闻、有思考、有审慎的判断呢?"


比丘们回答说:"是的,世尊!"


"他是否如实正确地认识和看待这个法?"


回答说:"是的,世尊!"


耳朵、鼻子、舌头、身体、意识对声音、气味、味道、触觉、法也是如此说的。


"比丘们!这就是所谓的经法,比丘对这经法崇敬信仰,但有不同的理解、愿望、听闻、思考方式、见解和判断。他们正确地认识到并且说:''我的生命已经结束,修行已经完成,该做的都做了,我知道自己不会再有来世了。''"


佛陀说完这番话后,比丘们听了都很欢喜,并且遵守奉行。


杂阿含314经


我是这样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对众比丘说:


"应当断除欲望:断除对眼睛的欲望后,眼睛的欲望就被切断、被认识,从根本上断除,就像砍掉多罗树的树头一样,在未来永远不会再生长;对耳朵、鼻子、舌头、身体、意识也是如此说的。"


佛陀说完这番话后,比丘们听了都很欢喜,并且遵守奉行。


杂阿含315经


我是这样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对众比丘说:


"如果眼睛生起、存在、变化、消失,那么苦就会生起,病就会存在,老死就会到来;耳朵、鼻子、舌头、身体、意识也是如此说的。


如果眼睛灭去、平息、消失,那么苦的生起就会停止,病就会平息,老死就会消失;耳朵、鼻子、舌头、身体、意识也是如此说的。"


佛陀说完这番话后,比丘们听了都很欢喜,并且遵守奉行。


杂阿含316经


我是这样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对众比丘说:


"眼睛是无常的,如果眼睛是常恒的,就不应该受到痛苦的逼迫,也应该能够随心所欲地控制眼睛;正因为眼睛是无常的,所以眼睛会受到痛苦的逼迫,因此不能随心所欲地控制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意识也是如此说的。"


佛陀说完这番话后,比丘们听了都很欢喜,并且遵守奉行。


杂阿含317经


我是这样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对众比丘说:


"眼睛是苦的,如果眼睛是快乐的,就不应该受到痛苦的逼迫,应该能够随心所欲地控制眼睛;正因为眼睛是苦的,所以受到痛苦的逼迫,不能随心所欲地控制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意识也是如此说的。"


佛陀说完这番话后,比丘们听了都很欢喜,并且遵守奉行。


杂阿含318经


我是这样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对众比丘说:


"眼睛不是我,如果眼睛是我,就不应该受到痛苦的逼迫,应该能够随心所欲地控制眼睛;正因为眼睛不是我,所以受到痛苦的逼迫,不能随心所欲地控制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意识也是如此说的。"


佛陀说完这番话后,比丘们听了都很欢喜,并且遵守奉行。


就像内六入处有三经,外六入处也有三经这样说。


杂阿含319经


我是这样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当时,有一位名叫生闻的婆罗门来到佛陀那里,互相问候后,退到一旁坐下,对佛陀说:


"乔达摩!所谓的''一切'',是指什么呢?"


佛陀告诉婆罗门:


"''一切''是指十二入处:眼睛和色、耳朵和声音、鼻子和气味、舌头和味道、身体和触觉、意识和法,这就是''一切''。


如果有人说这不是''一切'',沙门乔达摩所说的''一切''我现在放弃,另立其他的''一切'',那只是空口说白话,问了也不知道,反而增加疑惑,为什么呢?因为那不是他们所能理解的境界。"


生闻婆罗门听了佛陀的话,感到欢喜,随喜奉行。


杂阿含320经


我是这样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当时,有一位名叫生闻的婆罗门来到佛陀那里,互相问候后,退到一旁坐下,对佛陀说:


"乔达摩!所谓的''一切有'',是指什么呢?"


佛陀告诉生闻婆罗门:"我现在问你,你随意回答。婆罗门!你怎么看?眼睛是存在的吗?"


回答说:"是存在的,沙门乔达摩!"


"色是存在的吗?"


回答说:"是存在的,沙门乔达摩!"


"婆罗门!有色、有眼识、有眼触、有因眼触而生的感受:或苦、或乐、或不苦不乐,这些是存在的吗?"


回答说:"是存在的,沙门乔达摩!"


耳朵、鼻子、舌头、身体、意识也是如此说的。


如是广说......乃至非其境界故。


佛陀说完这番话后,生闻婆罗门听了感到欢喜,随喜,从座位上起身离去。


文言文原文


杂阿含313经[正闻本415经/佛光本291经](入处相应/六入处诵/修多罗)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有经法,诸比丘崇向,而于经法异信、异欲、异闻、异行思惟、异见审谛忍,正知而说:『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诸比丘白佛言:

  「世尊是法根、法眼、法依,善哉!世尊!唯愿广说,诸比丘闻已,当受奉行。」

  佛告诸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比丘!眼见色已,觉知色而不觉色贪,我先眼识于色有贪,而今眼识于色无贪如实知。

  若比丘眼见于色已,觉知色而不起色贪,觉我先眼识有贪,而言:『今眼识于色无贪如实知。』者,诸比丘!于意云何?彼于此为有信、有欲、有闻、有行思惟、有[见?]审谛忍不?」

  答言:「如是,世尊!」

  「归于此法,如实正知所知、所见不?」

  答言:「如是,世尊!」

  耳……鼻……舌……身……意、法亦如是说。

  「诸比丘!是名有经法,比丘于此经法崇向,异信、异欲、异闻、异行思惟、异见审谛忍,正知而说:『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杂阿含314经[正闻本416经/佛光本292经](入处相应/六入处诵/修多罗)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当断欲:断眼欲已,眼则已断、已知,断其根本,如截多罗树头,于未来世永不复生;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说。」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杂阿含315经[正闻本417经/佛光本293经](入处相应/六入处诵/修多罗)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若眼生、住、转、出,则苦生、病住、老死出;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说。

  若眼灭、息、没,苦生则灭,病则息,[老?]死则没;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说。」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杂阿含316经[正闻本418经/佛光本294经](入处相应/六入处诵/修多罗)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眼无常,若眼是常者,则不应受逼迫苦,亦应说于眼欲令如是、不令如是;以眼无常故,是故,眼受逼迫苦生,是故,不得于眼欲令如是、不令如是;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说。」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杂阿含317经[正闻本419经/佛光本295经](入处相应/六入处诵/修多罗)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眼苦,若眼是乐者,不应受逼迫苦,应得于眼欲令如是、不令如是;以眼是苦故,受逼迫苦,不得于眼欲令如是、不令如是;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说。」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杂阿含318经[正闻本420-423经/佛光本296经](入处相应/六入处诵/修多罗)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眼非我,若眼是我者,不应受逼迫苦,应得于眼欲令如是、不令如是;以眼非我故,受逼迫苦,不得于眼欲令如是、不令如是;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说。」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内六入处三经,外六入处三经亦如是说。


杂阿含319经[正闻本424经/佛光本297经](入处相应/六入处诵/修多罗)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有生闻婆罗门往诣佛所,共相问讯;问讯已,退坐一面,白佛言:

  「瞿昙!所谓一切者,云何名一切?」

  佛告婆罗门:

  「一切者,谓十二入处:眼、色、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是名一切。

  若复说言此非一切,沙门瞿昙所说一切,我今舍,别立余一切者,彼但有言说,问已不知,增其疑惑,所以者何?非其境界故。」

  时,生闻婆罗门闻佛所说,欢喜、随喜奉行。


杂阿含320经[正闻本425经/佛光本298经](入处相应/六入处诵/修多罗)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有生闻婆罗门往诣佛所,面相问讯已,退坐一面,白佛言:

  「瞿昙!所谓一切有,云何一切有?」

  佛告生闻婆罗门:「我今问汝,随意答我。婆罗门!于意云何?眼是有不?」

  答言:「是有,沙门瞿昙!」

  「色是有不?」

  答言:「是有,沙门瞿昙!」

  「婆罗门!有色、有眼识、有眼触、有眼触因缘生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不?」

  答言:「有,沙门瞿昙!」

  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说。

  如是广说……乃至非其境界故。

  佛说此经已,生闻婆罗门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从坐起去。


“杂阿含313经到320经” 的相关文章

杂阿含2经

杂阿含2经[正闻本5经/佛光本2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林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对于色(物质形态),你们应当正确地思考,如实地认识到色是无常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比丘如果能正确思考色,如实地认识...

杂阿含3经

杂阿含3经[正闻本6经/佛光本3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林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对于色(物质形态),如果不了解它,不明白它的本质,不能断除对它的执着,不能远离对它的欲望,那么就无法断除痛苦。同样地,...

杂阿含4经

杂阿含4经[正闻本7经/佛光本4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林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对于色(物质形态),如果不了解它,不明白它的本质,不能断除对它的执着,不能远离对它的欲望,心灵就无法获得解脱。这样的人...

杂阿含6经

杂阿含6经[正闻本9经/佛光本6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对于色(物质形态),如果不了解它,不明白它的本质,不能远离对它的欲望和贪恋,心灵就无法获得解脱。这样的人就无法超越对生、...

杂阿含7经

杂阿含7经[正闻本10经/佛光本7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对色(物质形态)有爱好和喜悦的人,实际上是在爱好和喜悦苦;对苦有爱好和喜悦的人,就无法从苦中解脱出来。同样地,对受(感...

杂阿含8经

杂阿含8经[正闻本11-14经/佛光本8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过去的色(物质形态)是无常的(无常解释: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变化,没有永恒不变的存在),未来的色也是无常的,更何况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