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260经到262经
杂阿含260经
我是这样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尊者舍利弗来到尊者阿难所在的地方,互相问候后,坐在一旁。
尊者舍利弗对尊者阿难说:"我想问你一些问题,不知你是否有空回答?"
阿难回答说:"请问吧,我知道的就回答。"
舍利弗问道:"阿难,所谓的'灭',究竟是什么意思?是谁在灭?"
阿难回答说:"舍利弗,五受蕴是由过去的行为造成的,是过去的愿望所致,它们是无常的、会灭的法,当这些法灭尽时,就称为'灭'。哪五种呢?就是:色受蕴是由过去的行为造成的,是过去的愿望所致,它是无常的、会灭的法,当这法灭尽时,就称为'灭'。同样的,受、想、行、识也是由过去的行为造成的,是过去的愿望所致,它们是无常的、会灭的法,当这些法灭尽时,就称为'灭'。"
舍利弗说:"对,对,阿难!正如你所说:这五受蕴是由过去的行为造成的,是过去的愿望所致,它们是无常的、会灭的法,当这些法灭尽时,就称为'灭'。哪五种呢?就是:色受蕴是由过去的行为造成的,是过去的愿望所致,它是无常的、会灭的法,当这法灭尽时,就称为'灭'。同样的,受、想、行、识也是由过去的行为造成的,是过去的愿望所致,它们是无常的、会灭的法,当这些法灭尽时,就称为'灭'。
阿难,如果这五受蕴不是由过去的行为造成的,不是过去的愿望所致,它们怎么可能会灭呢?
阿难,正因为五受蕴是由过去的行为造成的,是过去的愿望所致,它们是无常的、会灭的法,当这些法灭尽时,才称为'灭'。"
两位正直的修行者听完彼此的解说,都很欢喜地离开了。
杂阿含261经
我是这样听说的:
有一次,尊者阿难住在憍赏弥国的瞿师罗园。
那时,尊者阿难对众比丘说:
"尊者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年轻初出家时,常常讲深奥的法,他是这样说的:'阿难!我们认为生法是我,而不是不生的。阿难!为什么说生法是我,而不是不生的呢?因为色生时,我们认为生的是我,而不是不生的;受、想、行、识生时,我们也认为生的是我,而不是不生的。
就像一个人手持明镜或清水镜,看到自己的脸出现,因为脸出现了,所以能看到,而不是因为没出现。因此,阿难!色生时,我们认为生的是我,而不是不生的,同样,受、想、行、识生时,我们也认为生的是我,而不是不生的。那么,阿难!色是常的吗?还是无常的?'
回答说:'是无常的。'
又问:'无常的是苦吗?'
回答说:'是苦的。'
又问:'如果是无常的、苦的,是会变化的法,圣弟子还会在其中认为有我、异我、相在吗?'
回答说:'不会。'
'同样,受、想、行、识是常的吗?还是无常的?'
回答说:'是无常的。'
'如果是无常的,是苦吗?'
回答说:'是苦的。'
又问:'如果是无常的、苦的,是会变化的法,多闻圣弟子还会在其中认为有我、异我、相在吗?'
回答说:'不会。'
'阿难!因此,色无论是过去的、未来的、现在的,内在的、外在的,粗的、细的,好的、丑的,远的、近的,这一切都不是我,不异于我,不在我中,如实知道,如实观察;受、想、行、识无论是过去的、未来的、现在的,内在的、外在的,粗的、细的,好的、丑的,远的、近的,这一切都不是我,不异于我,不在我中,如实知道,如实观察;如此观察的圣弟子会对色生起厌离,远离贪欲,获得解脱:'我的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自知不受后有。'同样,对受、想、行、识也会生起厌离,远离贪欲,获得解脱:'我的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自知不受后有。''
诸比丘!你们应该知道,那位尊者对我有很大的帮助,我从他那里听闻法后,远离尘垢,获得法眼清净。
从那以后,我一直用这个法来为四众说法,而不是其他外道、沙门、婆罗门出家者所说的法。"
杂阿含262经
我是这样听说的:
有一次,许多上座比丘住在波罗奈国仙人住处的鹿野苑中,那时佛陀刚刚涅槃不久。
那时,长老阐陀清晨穿好衣服,拿着钵,进入波罗奈城乞食。
吃完饭后回来,收好衣钵,洗完脚,拿着门钩,从一片林子走到另一片林子,从一间房子走到另一间房子,从一处经行处走到另一处经行处,到处请求比丘们说:
"请教导我,为我说法,让我知法、见法。我要如法知道、如法观察。"
那时,诸比丘对阐陀说:
"色是无常的;受、想、行、识是无常的;一切行无常,一切法无我,涅槃是寂灭的。"
阐陀对诸比丘说:
"我已经知道色是无常的,受、想、行、识是无常的;一切行无常,一切法无我,涅槃是寂灭的。"
阐陀又说:
"但是,我不喜欢听说一切诸行空寂、不可得、爱尽、离欲、涅槃,这其中怎么会有我呢?而你们却说这样知道、这样看,就是见法?"
第二次、第三次他也是这样说。
阐陀又说:
"这里,还有谁有能力为我说法,让我知法、见法呢?"
他又想:
"尊者阿难现在在憍赏弥国的瞿师罗园,他曾经亲近供养世尊,受到佛陀的赞叹,所有梵行者都认识他,他一定能为我说法,让我知法、见法。"
于是,阐陀过了那个晚上,第二天清晨穿好衣服,拿着钵,进入波罗奈城乞食。
吃完饭后回来,收拾好卧具,收好卧具后,带着衣钵,前往憍赏弥国。
他慢慢地行走,到达了憍赏弥国。
收好衣钵,洗完脚,就去拜访尊者阿难,互相问候后,坐在一旁。
阐陀对尊者阿难说:
"有一次,诸上座比丘住在波罗奈国仙人住处的鹿野苑中。
那时我清晨穿好衣服,拿着钵,进入波罗奈城乞食。
吃完饭后回来,收好衣钵,洗完脚,拿着门钩,从一片林子走到另一片林子,从一间房子走到另一间房子,从一处经行处走到另一处经行处,到处见到比丘就请求他们说:'请教导我,为我说法,让我知法、见法。'
那时,诸比丘为我说法说:'色是无常的;受、想、行、识是无常的;一切行无常,一切法无我,涅槃是寂灭的。'
我当时对诸比丘说:'我已经知道色是无常的;受、想、行、识是无常的;一切行无常,一切法无我,涅槃是寂灭的,但是,我不喜欢听说一切诸行空寂、不可得、爱尽、离欲、涅槃,这其中怎么会有我呢?而你们却说这样知道、这样看,就是见法?'
我当时又想:'这里,还有谁有能力为我说法,让我知法、见法呢?'
我又想:'尊者阿难现在在憍赏弥国的瞿师罗园,他曾经亲近供养世尊,受到佛陀的赞叹,所有梵行者都认识他,他一定能为我说法,让我知法、见法。'
太好了!尊者阿难!现在请为我说法,让我知法、见法!"
那时,尊者阿难对阐陀说:
"太好了,阐陀!我非常高兴,我赞叹你能在梵行人面前毫无隐瞒,破除虚伪的刺。
阐陀!愚痴的凡夫无法理解色是无常的;受、想、行、识是无常的,一切诸行无常,一切法无我,涅槃是寂灭的。
你现在已经能够接受殊胜微妙的法,你现在仔细听,我要为你说。"
那时,阐陀心想:
"我现在很欢喜,获得了殊胜微妙的心,获得了喜悦的心,我现在能够接受殊胜微妙的法了!"
这时,阿难对阐陀说:
"我亲自从佛陀那里听到,他教导摩诃迦旃延说:'世人颠倒,依于两个极端:有和无,世人执着于各种境界。迦旃延!如果不接受、不执着、不住着、不计较有我,那么苦生时就生,灭时就灭。迦旃延!对此不怀疑、不迷惑,不依赖他人而能自己了知,这就是如来所说的正见,为什么呢?迦旃延!如实正确观察世间的集起,就不会产生世间无的见解;如实正确观察世间的灭尽,就不会产生世间有的见解。
迦旃延!如来远离两个极端,说中道,也就是:这个有故那个有;这个生故那个生;即:缘无明,有行......乃至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生起;这个无故那个无,这个灭故那个灭;即:无明灭,则行灭......乃至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灭。'"
尊者阿难说这个法时,阐陀比丘远离尘垢,获得法眼清净。
这时,阐陀比丘见法、得法、知法、悟法,超越疑惑,不再依赖他人,对大师的教法获得无所畏惧,恭敬地合掌对尊者阿难说:
"正是应该如此,像这样智慧的梵行,善知识的教导教诫说法,我现在从尊者阿难这里,听到这样的法,对一切行都是空的,都是寂静的、不可得的、爱尽、离欲、灭尽、涅槃,心乐于正住解脫,不再回转:不再见有我,只见正法。"
阿难对阐陀说:
"你现在获得了大善利,在甚深的佛法中获得了圣慧眼。"
两位正直的修行者相互随喜,从座位上起身,各自回到自己的住处。
文言文原文
杂阿含260经[正闻本43经/佛光本37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尊者舍利弗诣尊者阿难所,共相问讯已,却坐一面。
时,尊者舍利弗问尊者阿难言:
「欲有所问,仁者宁有閑暇见答以不?」
阿难言:「仁者且问,知者当答。」
舍利弗言:
「阿难!所谓灭者,云何为灭?谁有此灭?」
阿难言:
「舍利弗!五受阴是本行所作,本所思愿,是无常、灭法,彼法灭故,是名为灭,云何为五?所谓:色受阴是本行所作,本所思愿,是无常、灭法,彼法灭故,是名为灭。如是,受、想、行、识是本行所作,本所思愿,是无常、灭法,彼法灭故,是名为灭。」
舍利弗言:
「如是!如是!阿难!如汝所说:此五受阴是本行所作,本所思愿,是无常、灭法,彼法灭故,是名为灭,云何为五?所谓:色受阴是本行所作,本所思愿,是无常、灭法,彼法灭故,是名为灭。如是,受、想、行、识是本行所作,本所思愿,是无常、灭法,彼法灭故,是名为灭。
阿难!此五受阴若非本行所作,本所思愿者,云何可灭?
阿难!以五受阴是本行所作,本所思愿,是无常、灭法,彼法灭故,是名为灭。」
时,二正士各闻所说,欢喜而去。
杂阿含261经[正闻本44经/佛光本38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
如是我闻:
一时,尊者阿难住憍赏弥国瞿师罗园。
时,尊者阿难告诸比丘:
「尊者富留那弥多罗尼子年少初出家时,常说深法,作如是言:『阿难!生法计是我,非不生。阿难!云何于生法计是我,非不生?色生,生是我,非不生;受……想……行……识生,生是我,非不生。
譬如:士夫手执明镜及净水镜,自见面生,生故见,非不生,是故,阿难!色生,生故计是我,非不生,如是,受……想……行……识生,生故计是我,非不生。云何,阿难!色是常耶?为无常耶?』
答曰:『无常。』
又问:『无常者是苦耶?』
答曰:『是苦。』
又问:『若无常、苦者,是变易法,圣弟子于中复计我、异我、相在不?』
答曰:『不也。』
『如是,受、想、行、识为是常耶?为无常耶?』
答曰:『无常。』
『若无常是苦耶?』
答曰:『是苦。』
又问:『若无常、苦者,是变易法,多闻圣弟子于中宁复计我、异我、相在不?』
答曰:『不也。』
『阿难!是故,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麁、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如是,受、想、行、识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麁、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如实知,如实观察;{不}如是观者,圣弟子于色生厌,离欲,解脱:「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如是,受……想……行……识生厌,离欲,解脱:「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诸比丘!当知彼尊者于我有大饶益,我从彼尊者所闻法已,远尘、离垢得法眼净。
我从是来,常以此法为四众说,非余外道、沙门、婆罗门出家者说。」
杂阿含262经[正闻本45经/佛光本39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
如是我闻:
一时,有众多上座比丘,住波罗㮈国仙人住处鹿野苑中,佛般泥洹未久。
时,长老阐陀晨朝著衣持鉢,入波罗㮈城乞食。
食已还,摄衣鉢,洗足已,持户钩,从林至林,从房至房,从经行处至经行处,处处请诸比丘言:
「当教授我,为我说法,令我知法、见法。我当如法知、如法观。」
时,诸比丘语阐陀言:
「色无常;受、想、行、识无常;一切行无常,一切法无我,涅槃寂灭。」
阐陀语诸比丘言:
「我已知色无常,受、想、行,识无常;一切行无常,一切法无我,涅槃寂灭。」
阐陀复言:
「然,我不喜闻一切诸行空寂、不可得、爱尽、离欲、涅槃,此中云何有我而言如是知、如是见,是名见法?」
第二、第三亦如是说。
阐陀复言:
「是中,谁复有力,堪能为我说法,令我知法、见法?」
复作是念:
「尊者阿难,今在憍赏弥国瞿师罗园,曾供养亲觐世尊,佛所赞歎,诸梵行者皆悉识知,彼必堪能为我说法,令我知法、见法。」
时,阐陀过此夜已,晨朝著衣持鉢,入波罗㮈城乞食。
食已还,摄举卧具,摄卧具已,持衣鉢,诣憍赏弥国。
渐渐游行,到憍赏弥国。
摄举衣鉢,洗足已,诣尊者阿难所,共相问讯已,却坐一面。
时,阐陀语尊者阿难言:
「一时,诸上座比丘住波罗㮈国仙人住处鹿野苑中。
时,我晨朝著衣持鉢,入波罗㮈城乞食。
食已还,摄衣鉢,洗足已,持户钩,从林至林,从房至房,从经行处至经行处,处处见诸比丘而请之,言:『当教授我,为我说法,令我知法、见法。』
时,诸比丘为我说法言:『色无常;受、想、行、识无常;一切行无常,一切法无我,涅槃寂灭。』
我尔时语诸比丘言:『我已知色无常;受、想、行、识无常;一切行无常,一切法无我,涅槃寂灭,然,我不喜闻一切诸行空寂、不可得、爱尽、离欲、涅槃,此中云何有我而言如是知、如是见,是名见法?』
我尔时作是念:『是中,谁复有力堪能为我说法,令我知法、见法?』
我时复作是念:『尊者阿难今在憍赏弥国瞿师罗园,曾供养亲觐世尊,佛所赞歎,诸梵行者皆悉知识,彼必堪能为我说法,令我知法、见法。』
善哉!尊者阿难!今当为我说法,令我知法、见法!」
时,尊者阿难语阐陀言:
「善哉!阐陀!我意大喜,我庆仁者能于梵行人前无所覆藏,破虚伪刺。
阐陀!愚癡凡夫所不能解色无常;受、想、行、识无常,一切诸行无常,一切法无我,涅槃寂灭。
汝今堪受胜妙法,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时,阐陀作是念:
「我今欢喜,得胜妙心,得踊悦心,我今堪能受胜妙法!」
尔时,阿难语阐陀言:
「我亲从佛闻,教摩诃迦旃延,言:『世人颠倒,依于二边:若有、若无,世人取诸境界,心便计著。迦旃延!若不受、不取、不住、不计于我,此苦生时生,灭时灭。迦旃延!于此不疑、不惑,不由于他而能自知,是名正见如来所说,所以者何?迦旃延!如实正观世间集者,则不生世间无见;如实正观世间灭,则不生世间有见。
迦旃延!如来离于二边,说于中道,所谓: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谓:缘无明,有行……乃至生、老、病、死、忧、悲、恼、苦集;所谓: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谓:无明灭,则行灭……乃至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灭。』」
尊者阿难说是法时,阐陀比丘远尘、离垢得法眼净。
尔时,阐陀比丘见法、得法、知法、起法,超越狐疑,不由于他,于大师教法得无所畏,恭敬合掌白尊者阿难言:
「正应如是,如是智慧梵行,善知识教授教诫说法,我今从尊者阿难所,闻如是法,于一切行皆空,皆悉寂、不可得、爱尽、离欲、灭尽、涅槃,心乐正住解脱,不复转还:不复见我,唯见正法。」
时,阿难语阐陀言:
「汝今得大善利,于甚深佛法中得圣慧眼。」
时,二正士展转随喜,从座而起,各还本处。
输屡那三种,无明亦有三,无间等及灭,富留那、阐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