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259经

杂阿含259经[正闻本42经/佛光本36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


我是这样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


那时,尊者舍利弗和摩诃拘絺罗在灵鹫山。


摩诃拘絺罗在傍晚时分结束禅修,来到舍利弗所在的地方。他们相互问候,寒暄过后,摩诃拘絺罗坐在一旁。


这时,摩诃拘絺罗对舍利弗说:

"我想请教一些问题,不知尊者是否有空为我解答?"


舍利弗回答说:"请问吧,我知道的就回答。"


于是摩诃拘絺罗问舍利弗:

"如果一位比丘还没有获得无间等法(指阿罗汉果),想要追求无间等法,应该用什么方法去追求?应该思考什么法?"


舍利弗回答说:

"如果一位比丘还没有获得无间等法,想要追求无间等法,就应该精进地思考:五受阴(指色、受、想、行、识五蕴)是病、是疮、是刺、是杀,是无常的、是苦的、是空的、是无我的。为什么要这样思考呢?因为这是应该思考的内容。如果比丘能够精进地思考这五受阴,就能证得须陀洹果。"


摩诃拘絺罗又问:

"已经证得须陀洹果后,想要证得斯陀含果的人,应该思考什么法?"


舍利弗说:

"拘絺罗!已经证得须陀洹果后,想要证得斯陀含果的人,也应该精进地思考:这五受阴是病、是疮、是刺、是杀,是无常的、是苦的、是空的、是无我的。为什么要这样思考呢?因为这是应该思考的内容。如果比丘能够精进地思考这五受阴,就能证得斯陀含果。"


摩诃拘絺罗又问舍利弗:

"已经证得斯陀含果后,想要证得阿那含果的人,应该思考什么法?"


舍利弗回答说:

"拘絺罗!已经证得斯陀含果后,想要证得阿那含果的人,也应该继续精进地思考:这五受阴是病、是疮、是刺、是杀,是无常的、是苦的、是空的、是无我的。为什么要这样思考呢?因为这是应该思考的内容。如果比丘能够精进地思考这五受阴,就能证得阿那含果。"


摩诃拘絺罗又问舍利弗:

"已经证得阿那含果后,想要证得阿罗汉果的人,应该思考什么法?"


舍利弗回答说:

"拘絺罗!已经证得阿那含果后,想要证得阿罗汉果的人,也应该继续精进地思考:这五受阴是病、是疮、是刺、是杀,是无常的、是苦的、是空的、是无我的。为什么要这样思考呢?因为这是应该思考的内容。如果比丘能够精进地思考这五受阴,就能证得阿罗汉果。"


摩诃拘絺罗又问舍利弗:

"已经证得阿罗汉果后,还要思考什么法?"


舍利弗回答说:

"摩诃拘絺罗!阿罗汉也会继续思考:这五受阴是病、是疮、是刺、是杀,是无常的、是苦的、是空的、是无我的。为什么要这样思考呢?为了获得未获得的,证得未证得的,为了安住于法乐中。"


这时,两位正士听完各自的解说,都欢喜地离开了。


文言文原文


杂阿含259经[正闻本42经/佛光本36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尊者舍利弗共摩诃拘絺罗在耆闍崛山。

  摩诃拘絺罗晡时从禅起,诣舍利弗所,共相问讯,相娱悦已,却坐一面。

  时,摩诃拘絺罗语舍利弗:

  「欲有所问,仁者宁有閑暇见答以不?」

  舍利弗言:「仁者且问,知者当答。」

  时摩诃拘絺罗问舍利弗言:

  「若比丘未得无间等法,欲求无间等法,云何方便求?思惟何等法?」

  舍利弗言:

  「若比丘未得无间等法,欲求无间等法,精勤思惟:五受阴为病、为痈、为刺、为杀,无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是所应处故。若比丘于此五受阴精勤思惟,得须陀洹果证。」

  又问舍利弗:

  「得须陀洹果证已,欲得斯陀含果证者,当思惟何等法?」

  舍利弗言:

  「拘絺罗!已得须陀洹果证已,欲得斯陀含果证者,亦当精勤思惟:此五受阴法为病、为痈、为刺、为杀,无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是所应处故。若比丘于此五受阴精勤思惟,得斯陀含果证。」

  摩诃拘絺罗又问舍利弗言:

  「得斯陀含果证已,欲得阿那含果证者,当思惟何等法?」

  舍利弗言:

  「拘絺罗!得斯陀含果证已,欲得阿那含果证者,当复精勤思惟:此五受阴法为病、为痈、为刺、为杀,无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是所应处故。若比丘于此五受阴精勤思惟,[得阿那含果证。」

  摩诃拘絺罗又问舍利弗言:

  「得阿那含果证已,欲得阿罗汉果证者,当思惟何等法?」

  舍利弗言:

  「拘絺罗!]得阿那含果证已,欲得阿罗汉果证者,当复精勤思惟:此五受阴法为病、为痈、为刺、为杀,无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是所应处故。若比丘于此五受阴法精勤思惟,得阿罗汉果证。」

  摩诃拘絺罗又问舍利弗:

  「得阿罗汉果证已,复思惟何等法?」

  舍利弗言:

  「摩诃拘絺罗!阿罗汉亦复思惟:此五受阴法为病、为痈、为刺、为杀,无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为得未得故,证未证故,见法乐住故。」

  时,二正士各闻所说,欢喜而去。


“杂阿含259经” 的相关文章

杂阿含1经

杂阿含1经[正闻本1-4经/佛光本1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林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你们应当观察色(物质形态)是无常的,这样观察就是正确的观察;正确观察就会产生厌离之心;有了厌离之心,就能消除喜爱和...

杂阿含2经

杂阿含2经[正闻本5经/佛光本2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林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对于色(物质形态),你们应当正确地思考,如实地认识到色是无常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比丘如果能正确思考色,如实地认识...

杂阿含3经

杂阿含3经[正闻本6经/佛光本3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林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对于色(物质形态),如果不了解它,不明白它的本质,不能断除对它的执着,不能远离对它的欲望,那么就无法断除痛苦。同样地,...

杂阿含5经

杂阿含5经[正闻本8经/佛光本5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林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对色(物质形态)有爱好和喜悦的人,实际上是在爱好和喜悦苦;对苦有爱好和喜悦的人,就无法从苦中解脱出来,也无法明白苦的本...

杂阿含6经

杂阿含6经[正闻本9经/佛光本6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对于色(物质形态),如果不了解它,不明白它的本质,不能远离对它的欲望和贪恋,心灵就无法获得解脱。这样的人就无法超越对生、...

杂阿含7经

杂阿含7经[正闻本10经/佛光本7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对色(物质形态)有爱好和喜悦的人,实际上是在爱好和喜悦苦;对苦有爱好和喜悦的人,就无法从苦中解脱出来。同样地,对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