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重要事件:教化波斯匿王,教化阿阇世王,教诫罗睺罗
7.2教化波斯匿王(相应部3相应1经/年少经(憍萨罗相应/有偈篇/祇夜))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那时,憍萨罗国波斯匿王来到世尊处。到达后,与世尊互相问候。寒暄礼节结束后,坐在一旁。坐在一旁的波斯匿王对世尊如是说:"乔达摩尊者也自称已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吗?"
"大王,若有人如实而言'已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即是在说我。因为,大王,我确实已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乔达摩尊者,那些有名望的沙门婆罗门,都是僧团的领袖,众人的导师,为众人所知,享有盛名,是各教派的创始人,受到众人尊敬——如富兰那·迦叶、末伽梨·瞿舍利、尼干陀·若提子、散若耶·毗罗梨子、伯俱陀·迦旃延、阿耆多·翅舍钦婆罗——当我问他们是否自称已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时,他们都不敢如此自称。为何您年纪轻轻,出家时日又短,却作此声称?"
"大王,有四种年少者不可轻视,不可轻慢。是哪四种?大王,年少的刹帝利不可轻视,不可轻慢;年少的毒蛇不可轻视,不可轻慢;年少的火焰不可轻视,不可轻慢;年少的比丘不可轻视,不可轻慢。大王,这四种年少者不可轻视,不可轻慢。"
世尊说此已,善逝复更说此:
"生于高贵种姓,出身显赫的刹帝利,
不应因其年少而轻视,人不应轻慢他。
因为此人若得王位,统领人民,
若被激怒时,必以王权重惩冒犯者。
是故应当远离他,以护自身性命。
无论村落或旷野,若见到蛇类,
不应因其年少而轻视,人不应轻慢它。
以种种姿态行进的毒蛇,具大威力,
一旦触怒,会咬伤愚人,无论男女。
是故应当远离它,以护自身性命。
吞噬一切的火焰,具黑色足迹,
不应因其年少而轻视,人不应轻慢它。
若得可燃之物,火势变得强大,
一旦接触,会烧伤愚人,无论男女。
是故应当远离它,以护自身性命。
当火焰燃烧森林,具黑色足迹,
日夜过后,新芽重生其中。
然而比丘以戒德之力所焚者,
其子孙、牲畜、继承人皆不得财富,
无后嗣、无继承,如被斩断的棕榈树。
因此智者为己利,
应当恭敬对待毒蛇、火焰、
显赫的刹帝利及具戒的比丘。"
如是说已,憍萨罗国波斯匿王对世尊说:"殊胜啊,世尊!殊胜啊,世尊!譬如有人扶起倒物,揭开覆物,为迷路者指路,在黑暗中举明灯,使有眼者得见诸色。世尊以种种方便开示正法,亦复如是。世尊,我今归依佛、归依法、归依比丘僧。愿世尊记别我为优婆塞,从今日起乃至命终,归依不移。"
7.2.1善知识经(相应部3相应18经/善知识经(憍萨罗相应/有偈篇/祇夜)
这是发生在舍卫城的因缘。拘萨罗国的波斯匿王坐在一旁,对世尊说道:"尊者,当我独处静坐时,心中生起这样的想法:'世尊所说的法是善说的,但这需要善知识、善伴侣、善朋友的帮助,而不是恶知识、恶伴侣、恶朋友。'"
"大王,确实如此!确实如此!大王,我所说的法是善说的,但这需要善知识、善伴侣、善朋友的帮助,而不是恶知识、恶伴侣、恶朋友。"
"大王,有一次我住在释迦族的那伽拉卡村。当时,阿难比丘来到我这里,礼敬后坐在一旁。坐定后,阿难比丘对我说:'尊者,善知识、善伴侣、善朋友是梵行生活的一半。'"
"大王,当阿难这样说时,我告诉他:'阿难,不要这样说!不要这样说!善知识、善伴侣、善朋友是整个梵行生活,而不是一半。因为有善知识、善伴侣、善朋友的比丘,可以期待他会修习和多修八正道。'"
"阿难,一个有善知识、善伴侣、善朋友的比丘,如何修习和多修八正道呢?在这里,比丘修习正见,这正见是依远离、依离贪、依灭尽、趋向舍离的。他修习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这些都是依远离、依离贪、依灭尽、趋向舍离的。这样,比丘就是有善知识、善伴侣、善朋友地修习和多修八正道。"
"阿难,通过亲近我这个善知识,众生从生老病死、忧悲苦恼中解脱。由此可知,善知识、善伴侣、善朋友就是整个梵行生活。"
"因此,大王,你应当这样学习:'我要成为善知识、善伴侣、善朋友。'大王,你应当这样学习。"
"大王,作为善知识、善伴侣、善朋友,你应当依止一个法而住:那就是对善法保持不放逸。"
"大王,当你不放逸而住时,你的后宫会想:'国王不放逸而住,我们也应当不放逸而住。'"
"你的臣子会想:'国王不放逸而住,我们也应当不放逸而住。'"
"你的军队会想:'国王不放逸而住,我们也应当不放逸而住。'"
"城邑乡村的人民也会想:'国王不放逸而住,我们也应当不放逸而住。'"
"大王,当你不放逸而住时,你自己会得到保护,后宫会得到保护,国库也会得到保护。"
世尊说完后,又说偈:
"智者赞叹不放逸,
在修福德诸事中;
不放逸者得双益,
现世利益未来福。
通达义利故称智,
是名真实智慧人。"
这段经文强调了善知识的重要性,以及不放逸的修行态度对个人和整个社会的影响。它说明善知识不仅是修行的助缘,而是整个修行生活的根本。
7.3教化阿阇世王 (长部·沙门果经 2)长部2经/沙门果经(戒蕴品[第一])
【王臣对话】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在王舍城耆婆童子的芒果园中,与一千二百五十位比丘众在一起。当时,摩揭陀国阿阇世王韦提希子在十五布萨日月圆之夜的迦底迦月(季中月)中,被王臣环绕着坐在殿堂上层。阿阇世王感叹道:"多么美好的月夜啊!多么可爱的月夜啊!多么令人愉悦的月夜啊!多么令人心旷神怡的月夜啊!多么吉祥的月夜啊!今晚我们应当去拜访哪位沙门或婆罗门呢?拜访谁能使我们的内心获得净信呢?"
这时,一位王臣对阿阇世王说:"大王,富兰那·迦叶是教团领袖、众人之师,广受尊敬,名声远扬,是宗派创始人,受到众人推崇,修行久远,年高德劭。请大王去拜访富兰那·迦叶,或许拜访他能使大王的内心获得净信。"说完后,阿阇世王保持沉默。
另一位王臣对阿阇世王说道:"大王,末伽梨·瞿舍罗是教团领袖、众人之师,广受尊敬,名声远扬,是宗派创始人,受到众人推崇,修行久远,年高德劭。请大王去拜访末伽梨·瞿舍罗,或许拜访他能使大王的内心获得净信。"说完后,阿阇世王保持沉默。
又有一位王臣对阿阇世王说:"大王,阿耆多·翅舍钦婆罗是教团领袖、众人之师,广受尊敬,名声远扬,是宗派创始人,受到众人推崇,修行久远,年高德劭。请大王去拜访阿耆多·翅舍钦婆罗,或许拜访他能使大王的内心获得净信。"说完后,阿阇世王保持沉默。
另一位王臣又对阿阇世王说:"大王,波拘陀·迦旃延是教团领袖、众人之师,广受尊敬,名声远扬,是宗派创始人,受到众人推崇,修行久远,年高德劭。请大王去拜访波拘陀·迦旃延,或许拜访他能使大王的内心获得净信。"说完后,阿阇世王保持沉默。
又有一位王臣对阿阇世王说:"大王,散若耶·毗罗梨子是教团领袖、众人之师,广受尊敬,名声远扬,是宗派创始人,受到众人推崇,修行久远,年高德劭。请大王去拜访散若耶·毗罗梨子,或许拜访他能使大王的内心获得净信。"说完后,阿阇世王保持沉默。
另一位王臣又对阿阇世王说:"大王,尼干陀·若提子是教团领袖、众人之师,广受尊敬,名声远扬,是宗派创始人,受到众人推崇,修行久远,年高德劭。请大王去拜访尼干陀·若提子,或许拜访他能使大王的内心获得净信。"说完后,阿阇世王保持沉默。
【耆婆的建议】
当时,耆婆童子静默地坐在阿阇世王身旁不远处。阿阇世王对耆婆童子说:"亲爱的耆婆,你为什么保持沉默?"耆婆回答说:"大王,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现住在我们的芒果园中,与一千二百五十位比丘众在一起。关于世尊有这样的美誉流传:'这位世尊是阿罗汉、正等正觉、明行具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请大王去拜访世尊,或许拜访他能使大王的内心获得净信。"
"那么,亲爱的耆婆,请准备象队。"耆婆童子回答说:"是的,大王。"于是耆婆童子准备了五百只母象,以及一头作为国王乘坐的象。然后通知说:"大王,象队已经准备好了,请大王认为适当的时候出发。"
阿阇世王让五百个女人各乘一头母象,自己登上王象,在火把的照耀下,以盛大的王者威仪从王舍城出发,前往耆婆童子的芒果园。
当阿阇世王接近芒果园时,突然感到恐惧、战栗、毛骨悚然。恐惧不安的阿阇世王对耆婆童子说:"亲爱的耆婆,你没有欺骗我吧?你没有误导我吧?你没有把我交给敌人吧?为什么这么大的比丘众,一千二百五十位比丘,却没有任何咳嗽声、谈话声或喧闹声?"
"大王请不要害怕,大王请不要害怕。我没有欺骗您,没有误导您,也没有把您交给敌人。大王请往前走,大王请往前走。那边圆形讲堂里有灯光。"
【沙门果的问题】
于是阿阇世王骑象到可以骑象的地方,然后下象步行到圆形讲堂门口。到那里后问耆婆童子:"耆婆,世尊在哪里?"耆婆回答说:"大王,那就是世尊,他靠着中间的柱子面向东方而坐,在比丘众前。"
阿阇世王走近世尊,站在一旁。站在一旁的阿阇世王看着像平静的湖水一般寂静的比丘众,不禁赞叹说:"愿我的儿子优陀耶跋陀王子也能获得比丘众现在所具有的这样的宁静。""大王,你的思维随着爱走了。""尊者,我确实很爱我的儿子优陀耶跋陀。愿他能获得比丘众现在所具有的这样的宁静。"
然后阿阇世王向世尊礼敬,向比丘众合掌问候,坐在一旁。坐下后对世尊说:"我想请教世尊一个问题,如果世尊能允许我提问的话。""大王,你想问什么就问吧。"
"世尊,就像这些各种手艺人,例如:驯象师、驯马师、车夫、弓箭手、旗手、军队司令、军粮官、贵族武士、勇士、皮甲武士、奴仆之子、厨师、理发师、沐浴师、制糖师、花环师、漂洗工、织工、篮子工、陶工、会计师和其他各种手艺人。他们在现世就能享受到他们技艺的成果,用这些来让自己生活快乐满足,让父母生活快乐满足,让妻儿生活快乐满足,让朋友同事生活快乐满足,还能向沙门婆罗门布施供养,这会带来快乐的果报,导向天界。世尊,同样的,能否也在现世就显示出沙门生活的成果呢?"
"大王,你记得曾经向其他沙门婆罗门问过这个问题吗?""是的,世尊,我记得。""如果方便的话,能否告诉我他们是如何回答的?""在世尊或类似世尊这样的人面前,对我来说没有什么不方便的。""那么请说吧,大王。"
【富兰那·迦叶的教说】
"世尊,有一次我去拜访富兰那·迦叶。到达后与他互相问候,交谈愉快的话后,坐在一旁。我问他:'尊者迦叶,就像这些各种手艺人...能否也在现世就显示出沙门生活的成果呢?'
世尊,当我这样问时,富兰那·迦叶对我说:'大王,无论是自己行动还是教唆他人行动,无论是自己切割还是教唆他人切割,无论是自己烧煮还是教唆他人烧煮,无论是使人悲伤还是教唆他人使人悲伤,无论是使人疲惫还是教唆他人使人疲惫,无论是使人战栗还是教唆他人使人战栗,无论是杀生、偷盗、入室抢劫、抢夺、通奸、说谎,都不会造作恶业。即使用利剑把这地上的众生切成一堆肉,也不会因此造下恶业,也不会有恶报。即使在恒河南岸杀戮、屠宰、切割、教唆他人切割、烧煮、教唆他人烧煮,也不会造下恶业,不会有恶报。即使在恒河北岸布施、教唆他人布施、祭祀、教唆他人祭祀,也不会造下福业,不会有福报。通过布施、调伏诸根、持戒、说实语,都不会造下福业,不会有福报。'"
"世尊,这就是富兰那·迦叶在被问到现世沙门生活的成果时,却给我讲述了'无作论'。就好像被问到芒果却回答面包果,被问到面包果却回答芒果一样。我心想:'像我这样的人,怎么能对住在自己国土的沙门或婆罗门表示不满呢?'所以我对富兰那·迦叶的话既不赞同也不反对,内心虽不满意但没有表露出来,也没有接受他的话,也没有反驳。我从座位起身就离开了。
【末伽梨·瞿舍罗的教说】
"世尊,有一次我去拜访末伽梨·瞿舍罗。...我也问了同样的问题。
末伽梨·瞿舍罗回答说:'大王,众生污染是没有因缘的,没有条件的;众生清净也是没有因缘的,没有条件的。没有自作,没有他作,没有人作,没有力量,没有精进,没有人的努力,没有人的奋斗。所有众生、所有生命、所有生物、所有灵魂都无自主力,无力量,无精进,都随命运、境遇和自然而变化,在六种类别中经历苦乐。
有一百四十万种主要的生命起源,以及六千种和六百种业...有六十二种修行道,六十二种中劫,六种人种,八种人生阶段,四千九百种谋生方式,四千九百种游方者,四千九百种龙的住处,二千种根,三千种地狱,三十六种尘界,七种有想胎藏,七种无想胎藏,七种无结胎藏,七种天,七种人,七种毗舍遮,七种湖,七种结,七百种结,七种梦,七百种梦,八万四千大劫。
愚者和智者在其中轮回流转后,自会到达苦的尽头。不能说"我要通过戒律、誓言、苦行或梵行使未成熟的业成熟,或者要逐渐终止已成熟的业"。苦乐已经用斗量好了,轮回已经确定了,没有增减,没有超越。就像抛出的线团会逐渐松开一样,愚者和智者同样要轮回流转后才能到达苦的尽头。'"
"世尊,这就是末伽梨·瞿舍罗在被问到现世沙门生活的成果时,却给我讲述了关于'轮回清净'的理论。就好像被问到芒果却回答面包果,被问到面包果却回答芒果一样。我心想:'像我这样的人,怎么能对住在自己国土的沙门或婆罗门表示不满呢?'所以我对他的话既不赞同也不反对,内心虽不满意但没有表露出来,也没有接受他的话,也没有反驳。我从座位起身就离开了。
【阿耆多·翅舍钦婆罗的教说】
"世尊,有一次我去拜访阿耆多·翅舍钦婆罗。...我也问了同样的问题。
阿耆多·翅舍钦婆罗回答说:'大王,没有布施,没有供养,没有祭祀,没有善恶业的果报,没有今世,没有他世,没有母亲,没有父亲,没有化生的众生,在世间没有正直的沙门婆罗门能通过自己的智慧证知今世他世并宣说的。人由四大元素构成,当死亡时,地回归地界,水回归水界,火回归火界,风回归风界,诸根归于虚空。四人抬着床榻,抬着死者前进,一直到火葬场都能听到他们的脚步声。骨头变成灰白色,供奉变成灰烬。布施是愚人设立的教义。那些宣称有实在之说的人说的都是空虚、虚妄的戏论。愚者和智者在身坏命终后都会断灭、消失,死后什么都没有。'"
"世尊,这就是阿耆多·翅舍钦婆罗在被问到现世沙门生活的成果时,却给我讲述了'断灭论'。就好像被问到芒果却回答面包果,被问到面包果却回答芒果一样。我心想:'像我这样的人,怎么能对住在自己国土的沙门或婆罗门表示不满呢?'所以我对他的话既不赞同也不反对,内心虽不满意但没有表露出来,也没有接受他的话,也没有反驳。我从座位起身就离开了。
【波拘陀·迦旃延的教说】
"世尊,有一次我去拜访波拘陀·迦旃延。...我也问了同样的问题。
波拘陀·迦旃延回答说:'大王,有七种元素是不造作、不被造作、不创造、不被创造的,它们是不孕育的、坚固如山峰、稳立如柱子。它们不动摇、不改变、不互相妨碍,不能给对方带来苦乐。这七种是什么?地界、水界、火界、风界、苦、乐和命(灵魂),这是第七种。在这七种元素中,没有杀害者或使人杀害者,没有听闻者或使人听闻者,没有认知者或使人认知者。即使有人用利剑砍下别人的头,也没有人夺取任何人的生命,剑只是穿过这七种元素之间的空隙而已。'"
"世尊,这就是波拘陀·迦旃延在被问到现世沙门生活的成果时,却给我讲了完全不相关的事。就好像被问到芒果却回答面包果,被问到面包果却回答芒果一样。我心想:'像我这样的人,怎么能对住在自己国土的沙门或婆罗门表示不满呢?'所以我对他的话既不赞同也不反对,内心虽不满意但没有表露出来,也没有接受他的话,也没有反驳。我从座位起身就离开了。
【尼干陀·若提子的教说】
"世尊,有一次我去拜访尼干陀·若提子。...我也问了同样的问题。
尼干陀·若提子回答说:'大王,尼干子在此修行四种约束。怎样的四种约束呢?他防护一切水,持守一切水,除遣一切水,遍摄一切水。正是这样,尼干子修行四种约束。当尼干子这样修行四种约束时,他就被称为自我调御者、自我防护者、自我约束者。'"
"世尊,这就是尼干陀·若提子在被问到现世沙门生活的成果时,却给我讲述了'四种约束'。就好像被问到芒果却回答面包果,被问到面包果却回答芒果一样。我心想:'像我这样的人,怎么能对住在自己国土的沙门或婆罗门表示不满呢?'所以我对他的话既不赞同也不反对,内心虽不满意但没有表露出来,也没有接受他的话,也没有反驳。我从座位起身就离开了。
【散若耶·毗罗梨子的教说】
"世尊,有一次我去拜访散若耶·毗罗梨子。...我也问了同样的问题。散若耶·毗罗梨子回答说:'如果你问我"有他世吗?",如果我认为有他世,我就会回答你"有他世"。但我不这样认为,不那样认为,也不认为是其他方式,我不说"不是",也不说"不是不是"。同样地,如果问到"没有他世吗?"..."既有他世又没有他世吗?"..."既非有他世也非没有他世吗?"..."有化生的众生吗?"..."没有化生的众生吗?"..."既有化生的众生又没有化生的众生吗?"..."既非有化生的众生也非没有化生的众生吗?"..."有善恶业的果报吗?"..."没有善恶业的果报吗?"..."既有善恶业的果报又没有善恶业的果报吗?"..."既非有善恶业的果报也非没有善恶业的果报吗?"..."如来死后存在吗?"..."如来死后不存在吗?"..."如来死后既存在又不存在吗?"..."如来死后既非存在又非不存在吗?"我都是这样回答。'"
"世尊,这就是散若耶·毗罗梨子在被问到现世沙门生活的成果时,却给我讲述了'诡辩论'。就好像被问到芒果却回答面包果,被问到面包果却回答芒果一样。我心想:'在这些沙门婆罗门中,此人是最愚痴、最迷惑的。为什么在被问到现世沙门生活的成果时,却用诡辩来回答?'然后又想:'像我这样的人,怎么能对住在自己国土的沙门或婆罗门表示不满呢?'所以我对他的话既不赞同也不反对,内心虽不满意但没有表露出来,也没有接受他的话,也没有反驳。我从座位起身就离开了。
【向佛陀请教】
"所以我现在想请教世尊:就像这些各种手艺人...能否也在现世就显示出沙门生活的成果呢?"
"大王,我能。让我反问你,请依你的理解来回答。大王,你认为如何?假如你有一个是奴仆的仆人,他天未亮就起床,天黑才休息,听从吩咐,行为端正,说话恭敬,常注视你的脸色。他心里想:'真是不可思议啊!善业果报真是不可思议啊!这位摩揭陀国阿阇世王是人,我也是人,但是阿阇世王享受着五欲之乐,如同天神一般,而我却是他的奴仆、仆人,天未亮就起床,天黑才休息,听从吩咐,行为端正,说话恭敬,常注视他的脸色。我也应该做些善业。不如我剃除须发,披上袈裟,从家出家过无家的生活。'
"后来他真的剃除须发,披上袈裟,从家出家过无家的生活。出家后,他约束身业,约束语业,约束意业,知足于最基本的饮食衣物,乐于独处。如果有人告诉你:'大王,你知道吗?你那个天未亮就起床,天黑才休息,听从吩咐,行为端正,说话恭敬,常注视你脸色的奴仆,他已经剃除须发,披上袈裟,从家出家过无家的生活了。出家后,他约束身业,约束语业,约束意业,知足于最基本的饮食衣物,乐于独处。'你会说:'让他回来继续做我的奴仆、仆人,天未亮就起床,天黑才休息,听从吩咐,行为端正,说话恭敬,常注视我的脸色'吗?"
"不会的,世尊。相反,我会向他礼敬,起身相迎,请他就座,供养他衣服、饮食、住处、医药等必需品,并为他提供如法的保护。"
"大王,你认为如何?如果是这样,是否就在现世显示出了沙门生活的成果?"
"确实如此,世尊,这就是现世沙门生活的成果。"
"大王,这就是我告诉你的第一个现世沙门生活的成果。"
"世尊,能否再显示其他现世沙门生活的成果,比这个更殊胜、更微妙的?"
"可以,大王。那就请听,我要仔细说明。"
"好的,世尊。"阿阇世王回答世尊。
世尊说道:"大王,假设你有一个是农夫的居士,是一个纳税人,能增加财富。他心里想:'真是不可思议啊!善业果报真是不可思议啊!这位阿阇世王是人,我也是人,但是阿阇世王享受着五欲之乐,如同天神一般,而我却是一个农夫、居士、纳税人。我也应该做些善业。不如我剃除须发,披上袈裟,从家出家过无家的生活。'
后来他舍弃了或大或小的财产,舍弃了或大或小的亲属圈子,剃除须发,披上袈裟,从家出家过无家的生活。
出家后,他约束身业,约束语业,约束意业,知足于最基本的饮食衣物,乐于独处。如果有人告诉你:'大王,你知道吗?你的那个农夫臣民,纳税人,能增加财富的人,他已经剃除须发,披上袈裟,从家出家过无家的生活了。出家后,他约束身业,约束语业,约束意业,知足于最基本的饮食衣物,乐于独处。'你会说:'让他回来继续做农夫、纳税人'吗?"
"不会的,世尊。相反,我会向他礼敬,起身相迎,请他就座,供养他衣服、饮食、住处、医药等必需品,并为他提供如法的保护。"
"大王,你认为如何?如果是这样,是否就在现世显示出了沙门生活的成果?"
"确实如此,世尊,这就是现世沙门生活的成果。"
"大王,这就是我告诉你的第二个现世沙门生活的成果。"
【更殊胜的沙门果】
"世尊,能否再显示其他现世沙门生活的成果,比这些更殊胜、更微妙的?"
"可以,大王。那就请听,要好好注意,我要说了。"
"好的,世尊。"阿阇世王回答世尊。
世尊说道:"大王,如来出现于世间,是阿罗汉、正等正觉、明行具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他以自己的智慧证知并体验这个包含诸天、魔、梵天、沙门婆罗门、天人众的世界,然后为他人宣说。他所说的法善始、善中、善终,具足义理和文句,开显清净圆满的梵行。
居士或居士子或其他种姓的人听闻此法。听闻后对如来生起信心。他以此信心思维:'在家生活障碍重重,如同尘土;出家生活如同空旷之处。在家生活难以完全圆满、完全清净地实践如同磨砺般的梵行。我何不剃除须发,披上袈裟,从家出家过无家的生活呢?'
后来他舍弃了或大或小的财产,舍弃了或大或小的亲属圈子,剃除须发,披上袈裟,从家出家过无家的生活。
出家后,他遵循比丘戒律而活,具足正当的行为和活动范围,对微细的过失也见到危险,受持学处,具足善的身业和语业,生活清净,护持诸根,具足正念正知,知足。
【小戒】
大王,比丘如何具足戒行呢?在此,比丘:
断除杀生,远离杀生。放下刀杖,有惭愧心,修习慈悲,怜悯一切生命。这是他的戒行的一部分。
断除不与取(偷盗),远离不与取。只取所给予的,期待所给予的,以不偷盗的清净心而住。这是他的戒行的一部分。
断除非梵行,过着梵行生活,远离淫欲的世俗之法。这是他的戒行的一部分。
断除妄语,远离妄语,说真实语,诚实可信,可靠,不欺世间。这是他的戒行的一部分。
断除离间语,远离离间语。不会从这里听来后在那里说以离间这些人,也不会从那里听来后在这里说以离间那些人。他是分裂者的调解者、团结的促进者,喜欢和谐,乐于和谐,欢喜和谐,说能带来和谐的话。这是他的戒行的一部分。
断除粗恶语,远离粗恶语。说温和、悦耳、可爱、入心、优雅、众人喜欢、众人欢喜的话。这是他的戒行的一部分。
断除绮语,远离绮语。说适时语、真实语、有义语、法语、律语,说值得珍惜的话,适时说有理由的、有限度的、有意义的话。这是他的戒行的一部分。
他远离损害种子和植物...他一日一食,不在晚上吃饭,远离非时食。他远离观看跳舞、唱歌、音乐和表演。他远离使用花环、香水、化妆品、装饰品和装饰物。他远离高床大床。他远离接受金银...远离接受生谷物...远离接受生肉...远离接受妇女和少女...远离接受奴婢...远离接受山羊和绵羊...远离接受鸡和猪...远离接受象、牛、马、骡...远离接受田地和土地...远离从事信使工作...远离买卖...远离用假秤、假钱、假量...远离贿赂、欺骗、诈骗、不诚实...远离伤害、杀戮、绑架、抢劫和暴力。这也是他的戒行的一部分。
小戒完。
【中戒】
而有些沙门婆罗门,靠信众布施的食物维生,却从事破坏种子和植物的活动,如:根种、茎种、节种、芽种,以及第五种子实种。比丘远离这样损害种子和植物的行为。这是他的戒行的一部分。
而有些沙门婆罗门,靠信众布施的食物维生,却从事储存和享用的活动,如储存:食物、饮料、衣服、车乘、床具、香料和肉类。比丘远离这样储存享用的行为。这是他的戒行的一部分。
而有些沙门婆罗门,靠信众布施的食物维生,却观看这些表演:舞蹈、歌唱、音乐、戏剧、说书、手鼓乐、钵盘乐、美女表演、旃陀罗鼓乐、杂技、象战、马战、水牛战、公牛战、山羊战、公羊战、鸡战、鹌鹑战、棍战、拳战、摔跤、演习、部队检阅、军队布阵和阅兵。比丘远离观看这些表演。这是他的戒行的一部分。
而有些沙门婆罗门,靠信众布施的食物维生,却沉迷于这些游戏和放逸的活动:八格棋、十格棋、虚空棋、跳格子、投石子、骰子、击棒、画手、骰骨、树叶、轮子、玩具风车、玩具尺、玩具车、玩具弓、猜字、读心、模仿残疾人等。比丘远离这些游戏和放逸的活动。这是他的戒行的一部分。
而有些沙门婆罗门,靠信众布施的食物维生,却使用高大的床座,如:豪华床、沙发、长毛毯、彩色毯、白毯、毛垫、花毯、棉被、绣有象马的毯子、羚羊皮毯、有顶篷的床、两端有红枕的床。比丘远离使用这样的高大床座。这是他的戒行的一部分。
而有些沙门婆罗门,靠信众布施的食物维生,却从事装饰和美容的活动,如:按摩、推拿、沐浴、捶打、照镜、涂眼影、戴花环、使用香料、面粉、面霜、手镯、发饰、手杖、药筒、剑、伞、彩色鞋子、头巾、宝石、拂尘、白色长袍等。比丘远离这些装饰美容的活动。这是他的戒行的一部分。
而有些沙门婆罗门,靠信众布施的食物维生,却谈论这些低级的话题:谈论国王、盗贼、大臣、军队、恐怖、战争、食物、饮料、衣服、床具、花环、香料、亲属、车乘、村庄、城镇、城市、国家、妇女、英雄、街道闲话、井边闲话、祖先的话、杂说、世界起源论、海洋起源论、有无论等。比丘远离这样低级的谈话。这是他的戒行的一部分。
而有些沙门婆罗门,靠信众布施的食物维生,却从事这些争辩:
"你不懂这法与律,我才懂这法与律。"
"你怎么会懂这法与律呢?"
"你的修行是错误的,我的修行才是正确的。"
"我的话合乎道理,你的话不合道理。"
"应该先说的你却后说,应该后说的你却先说。"
"你的论点被驳倒了。"
"你被论破了,去努力解救你的论点吧!"
"如果可以的话就来反驳我吧!"
比丘远离这样的争辩。这是他的戒行的一部分。
而有些沙门婆罗门,靠信众布施的食物维生,却从事传递信息的工作,为这些人传递信息:国王、大臣、刹帝利、婆罗门、居士、青年等,如"去这里","去那里","带这个去","从那里带这个来"。比丘远离这样的传递信息工作。这是他的戒行的一部分。
而有些沙门婆罗门,靠信众布施的食物维生,却是欺诈者、谄媚者、暗示者、诈取者、以利求利者。比丘远离这样的欺诈和谄媚行为。这是他的戒行的一部分。
中戒完。
【大戒】
而有些沙门婆罗门,靠信众布施的食物维生,却以下等的技艺谋生,如:看手相、看征兆、看天象、解梦、看相、看鼠咬痕、火祭、勺祭、谷祭、米祭、油祭、口祭、血祭、观察身体、观察地理、观察政事、占卜吉凶、解毒、蝎咒、鼠咒、鸟咒、乌鸦咒、算命、防箭、野兽占卜等。比丘远离这样下等的技艺。这是他的戒行的一部分。
而有些沙门婆罗门,靠信众布施的食物维生,却以下等的技艺谋生,如:看宝石相、看衣服相、看棍杖相、看刀剑相、看箭相、看武器相、看妇女相、看男人相、看男童相、看女童相、看男仆相、看女仆相、看象相、看马相、看水牛相、看公牛相、看母牛相、看山羊相、看公羊相、看鸡相、看鹌鹑相、看蜥蜴相、看耳环相、看龟相、看鹿相等。比丘远离这样下等的技艺。这是他的戒行的一部分。
而有些沙门婆罗门,靠信众布施的食物维生,却以下等的技艺谋生,预言:"国王将出征","国王将不出征","我方国王将进攻","敌方国王将撤退","敌方国王将进攻","我方国王将撤退","我方国王将胜利","敌方国王将失败","敌方国王将胜利","我方国王将失败",如此预言这个胜利,那个失败。比丘远离这样下等的技艺。这是他的戒行的一部分。
而有些沙门婆罗门,靠信众布施的食物维生,却以下等的技艺谋生,预言:"将有月食","将有日食","将有星食","日月将按正常轨道运行","日月将偏离轨道运行","星辰将按正常轨道运行","星辰将偏离轨道运行","将有流星","将有天火","将有地震","将有天鼓声","日月星辰将上升、下降、变暗、变亮","月食将有如此果报","日食将有如此果报"等等。比丘远离这样下等的技艺。这是他的戒行的一部分。
而有些沙门婆罗门,靠信众布施的食物维生,却以下等的技艺谋生,预言:"将有好雨","将有旱灾","将有丰收","将有饥荒","将有平安","将有危险","将有疾病","将有健康",以及从事会计、计算、估算、作诗、世俗哲学等。比丘远离这样下等的技艺。这是他的戒行的一部分。
而有些沙门婆罗门,靠信众布施的食物维生,却以下等的技艺谋生,从事:安排婚姻、破坏婚姻、债务催收、制造纠纷、暂时存放钱财、咒语、反咒、生育咒、使人变哑、锁颌咒、手咒、耳咒、问镜、问童女、问神、供奉太阳、供奉大梵天、喷火、召请吉祥天神等。比丘远离这样下等的技艺。这是他的戒行的一部分。
而有些沙门婆罗门,靠信众布施的食物维生,却以下等的技艺谋生,从事:祈愿仪式、还愿仪式、鬼神仪式、地神仪式、精气仪式、不育仪式、土地仪式、土地净化仪式、漱口仪式、沐浴仪式、供养仪式、呕吐、泻药、上部净化、下部净化、头部净化、耳油、眼药、鼻药、眼膏、药膏、眼科手术、外科手术、儿科治疗、施用根本药物和解除药效等。比丘远离这样下等的技艺。这是他的戒行的一部分。
大王,这样持戒的比丘,因为持守戒律,所以从任何地方都看不到有危险。就像一位已灌顶的刹帝利国王已经降伏了敌人,从任何地方都看不到有敌人的危险。同样地,比丘这样持戒,因为持守戒律,所以从任何地方都看不到有危险。他具足这样的圣戒蕴,内心感受无过失的快乐。大王,这就是比丘如何具足戒行。
【护根门】
大王,比丘如何护诸根门呢?在此,比丘眼见色时不取总相,不取别相。因为如果不守护眼根而住,就会被贪忧等恶不善法所侵袭,所以他守护眼根,防护眼根。耳闻声时...鼻嗅香时...舌尝味时...身触所触时...意知法时不取总相,不取别相。因为如果不守护意根而住,就会被贪忧等恶不善法所侵袭,所以他守护意根,防护意根。他具足这样圣的根防护,内心感受无染污的快乐。大王,这就是比丘如何护诸根门。
【正念正知】
大王,比丘如何具足正念正知呢?在此,比丘在前进返回时保持正知,在前看后看时保持正知,在屈伸肢体时保持正知,在穿袈裟、持钵、穿衣时保持正知,在吃喝、咀嚼、品尝时保持正知,在大小便时保持正知,在行住坐卧、觉醒、说话、沉默时都保持正知。大王,这就是比丘如何具足正念正知。
【知足】
大王,比丘如何知足呢?在此,比丘对能护身的衣服、能护腹的饮食知足。无论去到哪里,都只携带这些必需品。就像鸟儿飞到哪里都只带着翅膀,同样地,比丘对能护身的衣服、能护腹的饮食知足,无论去到哪里,都只携带这些必需品。大王,这就是比丘如何知足。
【断除五盖】
他具足这圣戒蕴、圣根防护、圣正念正知和圣知足,选择寂静的住处:林野、树下、山岩、山洞、坟场、森林、露地或草堆。他在乞食回来、饭后,结跏趺坐,保持身体正直,安立正念。
他断除对世间的贪欲,以离贪的心而住,使心从贪欲中净化。断除瞋恚嗔怒,以无瞋的心而住,关爱怜悯一切众生,使心从瞋恚嗔怒中净化。断除昏沉睡眠,远离昏沉睡眠而住,具有光明想,正念正知,使心从昏沉睡眠中净化。断除掉举恶作,内心平静而住,使心从掉举恶作中净化。断除疑惑,超越疑惑而住,对善法不再犹豫,使心从疑惑中净化。
就像一个人借钱经商,生意成功了,不仅还清了旧债,还留有余钱养家。他会想:'我以前借钱经商,现在生意成功了,不仅还清了旧债,还留有余钱养家。'因此感到欢喜,获得快乐。
又如一个人生病,痛苦严重,没有胃口,身体虚弱。后来他康复了,有了胃口,身体也有了力气。他会想:'我以前生病,痛苦严重,没有胃口,身体虚弱,现在康复了,有了胃口,身体也有力气了。'因此感到欢喜,获得快乐。
又如一个人被关在监狱里。后来他从监狱中平安释放,没有任何损失。他会想:'我以前被关在监狱里,现在平安释放了,而且没有任何损失。'因此感到欢喜,获得快乐。
又如一个人是奴隶,不能自主,受人支配,不能随意行动。后来他从奴役中解脱,能够自主,不受他人支配,成为自由人,能随意行动。他会想:'我以前是奴隶,不能自主,受人支配,不能随意行动,现在从奴役中解脱,能够自主,不受他人支配,成为自由人,能随意行动了。'因此感到欢喜,获得快乐。
又如一个有钱有财的人要穿越一段危险的荒野道路。后来他安全地通过了荒野,到达了安全无险的村庄边境。他会想:'我以前有钱有财要穿越危险的荒野道路,现在安全地通过了荒野,到达了安全无险的村庄边境。'因此感到欢喜,获得快乐。
同样地,大王,当比丘观察到自己还未断除的五盖时,就像负债、疾病、监狱、奴役、危险的荒野道路。当他观察到自己已经断除的五盖时,就像还清债务、恢复健康、获得释放、重获自由、到达安全之地。
当他观察到自己已经断除这五盖时,就会生起喜悦;有了喜悦就会生起喜;有喜的人身体会轻安;身体轻安的人会感受到乐;有乐的人心就会得定。
【初禅】
他远离欲望,远离不善法,具有寻、伺,由离生喜、乐,进入初禅而住。他以离生的喜、乐遍满、充满、普遍浸透全身,没有任何部分不被离生的喜、乐所浸透。
大王,就像熟练的澡堂师或其徒弟把沐浴粉撒在铜盆里,慢慢洒水揉捏,使沐浴球浸透水分,里里外外都充满水分而不会滴落。同样地,比丘以离生的喜、乐遍满、充满、普遍浸透全身,没有任何部分不被离生的喜、乐所浸透。大王,这就是比前面的现世沙门果更殊胜、更微妙的现世沙门果。
【二禅】
再者,大王,比丘止息寻、伺,内心清净,心一境性,无寻、无伺,定生喜、乐,进入第二禅而住。他以定生的喜、乐遍满、充满、普遍浸透全身,没有任何部分不被定生的喜、乐所浸透。
大王,就像一个深泉,水从泉眼涌出,既没有从东方流入,也没有从南方流入,也没有从西方流入,也没有从北方流入,天也不经常降雨,但是清凉的水从泉眼涌出,遍满、充满、普遍浸透整个水池,没有任何部分不被清凉的水所浸透。同样地,比丘以定生的喜、乐遍满、充满、普遍浸透全身,没有任何部分不被定生的喜、乐所浸透。大王,这就是比前面的现世沙门果更殊胜、更微妙的现世沙门果。
【三禅】
再者,大王,比丘离喜,住于舍,具念正知,以身感受乐,正如圣者所说的"具念、住于乐",进入第三禅而住。他以无喜之乐遍满、充满、普遍浸透全身,没有任何部分不被无喜之乐所浸透。
大王,就像在青莲池、红莲池或白莲池中,有些青莲、红莲或白莲生在水中、长在水中,没有露出水面,浸没在水下生长,从顶端到根部都被清凉的水遍满、充满、普遍浸透,没有任何部分不被清凉的水所浸透。同样地,比丘以无喜之乐遍满、充满、普遍浸透全身,没有任何部分不被无喜之乐所浸透。大王,这就是比前面的现世沙门果更殊胜、更微妙的现世沙门果。
【四禅】
再者,大王,比丘断除苦乐,先前的忧喜已灭,不苦不乐,舍念清净,进入第四禅而住。他以清净的心遍满全身,没有任何部分不被清净的心所遍满。
大王,就像一个人从头到脚都裹着白布,没有任何部分不被白布所覆盖。同样地,比丘以清净的心遍满全身,没有任何部分不被清净的心所遍满。大王,这就是比前面的现世沙门果更殊胜、更微妙的现世沙门果。
【观智】
当他的心如此入定、清净、明亮、无垢、离随烦恼、柔软、堪能、安住、不动时,他引导其心趣向智见。他如实了知:'这是我的身体,是色身,由四大组成,从父母所生,依靠饮食维持,是无常的,需要涂抹、按摩,有破坏、消散的本质;而这是我的识,依止于此,系缚于此。'
大王,就像有一颗美丽的毗琉璃宝石,八面端正,善加琢磨,清澈、透明、完美无瑕。其中穿着一条线,可能是蓝色的、黄色的、红色的、白色的或淡色的。有眼力的人拿在手中观察:'这是一颗美丽的毗琉璃宝石,八面端正,善加琢磨,清澈、透明、完美无瑕。其中穿着一条线,是蓝色的、黄色的、红色的、白色的或淡色的。'
同样地,当比丘的心如此入定、清净、明亮、无垢、离随烦恼、柔软、堪能、安住、不动时,他引导其心趣向智见。他如实了知:'这是我的身体,是色身,由四大组成,从父母所生,依靠饮食维持,是无常的,需要涂抹、按摩,有破坏、消散的本质;而这是我的识,依止于此,系缚于此。'大王,这就是比前面的现世沙门果更殊胜、更微妙的现世沙门果。
【意生身智】
当他的心如此入定、清净、明亮、无垢、离随烦恼、柔软、堪能、安住、不动时,他引导其心趣向意生身的变化。他从这个身体变化出另一个有形的意生身,具足一切肢体和官能。
大王,就像一个人从茅草中抽出茎。他会想:'这是茅草,这是茎,茅草是一回事,茎是另一回事,但茎是从茅草中抽出来的。'或者就像一个人从剑鞘中抽出剑。他会想:'这是剑,这是鞘,剑是一回事,鞘是另一回事,但剑是从鞘中抽出来的。'或者就像一个人从蛇皮中取出蛇。他会想:'这是蛇,这是蛇皮,蛇是一回事,蛇皮是另一回事,但蛇是从蛇皮中取出来的。'
同样地,当比丘的心如此入定、清净、明亮、无垢、离随烦恼、柔软、堪能、安住、不动时,他引导其心趣向意生身的变化。他从这个身体变化出另一个有形的意生身,具足一切肢体和官能。大王,这就是比前面的现世沙门果更殊胜、更微妙的现世沙门果。
【神变智】
当他的心如此入定、清净、明亮、无垢、离随烦恼、柔软、堪能、安住、不动时,他引导其心趣向种种神变。他能够显现各种神变:一身能变多身,多身能变一身;能显现或隐匿;能穿过墙壁、围墙、山岳,无碍如行空中;能出没于地中,如在水中;能行走在水上而不沉没,如在地上;能结跏趺坐而飞行在空中,如鸟展翅;能以手触摸抚摸日月这样具有大神力、大威德的天体;乃至能以身自在行至梵天界。
大王,就像一位熟练的陶师或陶师的徒弟,用精制的陶土能制作任何想要的器皿。或者就像一位熟练的象牙匠或象牙匠的徒弟,用精制的象牙能制作任何想要的象牙制品。或者就像一位熟练的金匠或金匠的徒弟,用精制的黄金能制作任何想要的金饰。
同样地,当比丘的心如此入定、清净、明亮、无垢、离随烦恼、柔软、堪能、安住、不动时,他引导其心趣向种种神变。他能够显现各种神变:一身能变多身,多身能变一身;能显现或隐匿;能穿过墙壁、围墙、山岳,无碍如行空中;能出没于地中,如在水中;能行走在水上而不沉没,如在地上;能结跏趺坐而飞行在空中,如鸟展翅;能以手触摸抚摸日月这样具有大神力、大威德的天体;乃至能以身自在行至梵天界。大王,这就是比前面的现世沙门果更殊胜、更微妙的现世沙门果。
【天耳智】
当他的心如此入定、清净、明亮、无垢、离随烦恼、柔软、堪能、安住、不动时,他引导其心趣向天耳界。以清净超人的天耳,能听到天人和人类两种声音,无论远近。
大王,就像一个人在长途旅行的路上,能听到鼓声、小鼓声、螺贝声、铙钹声和大鼓声。他会想:'这是鼓声','这是小鼓声','这是螺贝声','这是铙钹声','这是大鼓声'。同样地,以清净超人的天耳,他能听到天人和人类两种声音,无论远近。大王,这就是比前面的现世沙门果更殊胜、更微妙的现世沙门果。
【他心智】
当他的心如此入定、清净、明亮、无垢、离随烦恼、柔软、堪能、安住、不动时,他引导其心趣向他心智。他能以自己的心遍知其他众生、其他人的心:有贪的心知道是有贪的心,离贪的心知道是离贪的心;有瞋的心知道是有瞋的心,离瞋的心知道是离瞋的心;有痴的心知道是有痴的心,离痴的心知道是离痴的心;集中的心知道是集中的心,散乱的心知道是散乱的心;广大的心知道是广大的心,不广大的心知道是不广大的心;有上的心知道是有上的心,无上的心知道是无上的心;得定的心知道是得定的心,不得定的心知道是不得定的心;解脱的心知道是解脱的心,未解脱的心知道是未解脱的心。
大王,就像一位年轻爱美的男子或女子,在清净明亮的镜中或清澈的水面上观察自己的面容,如果有尘垢就知道有尘垢,如果没有尘垢就知道没有尘垢。同样地,他能以自己的心遍知其他众生、其他人的心...大王,这就是比前面的现世沙门果更殊胜、更微妙的现世沙门果。
【宿命智】
当他的心如此入定、清净、明亮、无垢、离随烦恼、柔软、堪能、安住、不动时,他引导其心趣向宿命随念智。他能忆念许多前世: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百生、千生、百千生、许多坏劫、许多成劫、许多成坏劫。
"在那里我如此名字、如此种姓、如此容貌、如此饮食、如此感受苦乐、如此寿命。从那里死后,我生到另一处。在那里我又如此名字、如此种姓、如此容貌、如此饮食、如此感受苦乐、如此寿命。从那里死后,又生到这里。"他能这样带着种种细节和特征回忆许多前世。
大王,就像一个人从自己的村子去另一个村子,从那个村子又去另一个村子,然后从那里又回到自己的村子。他会想:"我从自己的村子去了那个村子,在那里我是这样站着、这样坐着、这样说话、这样保持沉默。从那个村子我又去了另一个村子,在那里我也是这样站着、这样坐着、这样说话、这样保持沉默。然后我从那个村子又回到了自己的村子。"
同样地,他能带着种种细节和特征回忆许多前世...大王,这就是比前面的现世沙门果更殊胜、更微妙的现世沙门果。
【天眼智】
当他的心如此入定、清净、明亮、无垢、离随烦恼、柔软、堪能、安住、不动时,他引导其心趣向众生死生智。以清净超人的天眼,他看见众生死时生时,看见他们随着业力而往生,有贵贱、美丑、善趣、恶趣。他了知众生确实依照他们的业:"这些众生以身、语、意造作恶业,诽谤圣者,持邪见,依邪见行事,他们身坏命终后生到恶趣、恶道、地狱。这些众生以身、语、意造作善业,不诽谤圣者,持正见,依正见行事,他们身坏命终后生到善趣、天界。"
大王,就像在十字路口有一座高楼,一个有眼力的人站在那里,能看见人们进出房屋,在街道上走动,坐在十字路口中央。他会想:"这些人进入房屋,这些人走出房屋,这些人在街道上走动,这些人坐在十字路口中央。"同样地,以清净超人的天眼,他看见众生死时生时...大王,这就是比前面的现世沙门果更殊胜、更微妙的现世沙门果。
【漏尽智】
当他的心如此入定、清净、明亮、无垢、离随烦恼、柔软、堪能、安住、不动时,他引导其心趣向漏尽智。他如实了知:"这是苦","这是苦的生起","这是苦的灭尽","这是导向苦灭的道路"。他如实了知:"这些是漏","这是漏的生起","这是漏的灭尽","这是导向漏灭的道路"。当他如此知见时,他的心从欲漏、有漏、无明漏解脱。解脱时生起解脱智:"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
大王,就像在山间清澈、明净、不浊的湖水中,站在岸边的人能看见贝壳、沙石、鱼群或游动或静止。他会想:"这是清澈、明净、不浊的湖水,这里有贝壳、沙石和鱼群或游动或静止。"
同样地,当比丘的心如此入定时...他如实了知:"这是苦"..."这是导向漏灭的道路"。当他如此知见时,他的心从欲漏、有漏、无明漏解脱。解脱时生起解脱智:"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大王,这就是比前面的现世沙门果更殊胜、更微妙的现世沙门果。大王,再没有比这更殊胜、更微妙的现世沙门果了。"
【阿阇世王的皈依】
听完这番话后,阿阇世王对世尊说:"殊胜啊,世尊!殊胜啊,世尊!就像有人扶正倒着的东西,揭开遮蔽的东西,为迷路者指明道路,在黑暗中举着油灯,让有眼之人得见诸色。同样地,世尊以种种方便开示正法。世尊,我现在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愿世尊接受我为优婆塞,从今日起乃至命终皈依为依止。世尊,我犯了过错,如愚如痴,如不善。为了王位,我夺取了如法统治的法王父亲的生命。请世尊接受我的忏悔,认可我的过错,为将来的约束。"
"确实,大王,你犯了过错,如愚如痴,如不善,夺取了如法统治的法王父亲的生命。但是既然你已经看到过错,如法忏悔,我们接受你的忏悔。大王,在圣者的律中,一个人看到过错,如法忏悔,约束将来,这是一种进步。"
听完这番话后,阿阇世王对世尊说:"世尊,现在我要告辞了,我还有许多事务要处理。""大王,你认为现在是适当的时候就请便。"于是阿阇世王对世尊的开示感到欢喜、随喜,从座位起身,向世尊礼敬,右绕三匝后离去。
阿阇世王离去不久,世尊告诉比丘们说:"比丘们,这个国王已经自毁了。比丘们,这个国王已经自伤了。比丘们,如果这个国王没有夺取如法统治的法王父亲的生命,就在这座位上就能生起离尘、离垢的法眼。"这是世尊所说。那些比丘对世尊的话心感欢喜。
沙门果经终
7.3与罗睺罗的重逢 (中部·教诫罗睺罗小经 61)
中部147经/教诫罗睺罗小经(六处品[15])
这是我亲身听闻到的:一时,世尊住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那时,世尊独处静坐时,心中生起这样的想法:"罗睺罗的解脱成熟之法已经成熟,我应当进一步教导罗睺罗达到漏尽。"
于是,世尊在上午着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乞食回来后,用餐毕,对尊者罗睺罗说:"罗睺罗,拿坐具来,我们去安陀林昼住。"罗睺罗回答:"是的,尊者。"然后拿着坐具跟随在世尊身后。
当时,数千天神跟随着世尊,心想:"今天世尊将教导尊者罗睺罗达到漏尽。"世尊进入安陀林,在一棵树下的座位上坐下。尊者罗睺罗礼敬世尊后,坐在一旁。世尊对坐在一旁的罗睺罗说:
"罗睺罗,你认为如何,眼根是常还是无常?"
"是无常,尊者。"
"无常的是苦还是乐?"
"是苦,尊者。"
"对于无常、苦、变易之法,是否适合认为'这是我的,这是我,这是我的自我'?"
"不是的,尊者。"
"你认为如何,罗睺罗,色是常还是无常?"
"是无常,尊者。"
"无常的是苦还是乐?"
"是苦,尊者。"
"对于无常、苦、变易之法,是否适合认为'这是我的,这是我,这是我的自我'?"
"不是的,尊者。"
"你认为如何,罗睺罗,眼识是常还是无常?"
"是无常,尊者。"
"无常的是苦还是乐?"
"是苦,尊者。"
"对于无常、苦、变易之法,是否适合认为'这是我的,这是我,这是我的自我'?"
"不是的,尊者。"
"你认为如何,罗睺罗,眼触是常还是无常?"
"是无常,尊者。"
"无常的是苦还是乐?"
"是苦,尊者。"
"对于无常、苦、变易之法,是否适合认为'这是我的,这是我,这是我的自我'?"
"不是的,尊者。"
"你认为如何,罗睺罗,凡由眼触为缘所生的受、想、行、识,这些是常还是无常?"
"是无常,尊者。"
"无常的是苦还是乐?"
"是苦,尊者。"
"对于无常、苦、变易之法,是否适合认为'这是我的,这是我,这是我的自我'?"
"不是的,尊者。"
以下世尊以同样的方式询问了耳、鼻、舌、身、意等其他感官:
"你认为如何,罗睺罗,耳是常还是无常?"
"是无常,尊者。"
[中略]
"鼻是常还是无常?"
"是无常,尊者。"
[中略]
"舌是常还是无常?"
"是无常,尊者。"
[中略]
"身是常还是无常?"
"是无常,尊者。"
[中略]
"意是常还是无常?"
"是无常,尊者。"
"无常的是苦还是乐?"
"是苦,尊者。"
"对于无常、苦、变易之法,是否适合认为'这是我的,这是我,这是我的自我'?"
"不是的,尊者。"
"你认为如何,罗睺罗,法是常还是无常?"
"是无常,尊者。"
"无常的是苦还是乐?"
"是苦,尊者。"
"对于无常、苦、变易之法,是否适合认为'这是我的,这是我,这是我的自我'?"
"不是的,尊者。"
"你认为如何,罗睺罗,意识是常还是无常?"
"是无常,尊者。"
"无常的是苦还是乐?"
"是苦,尊者。"
"对于无常、苦、变易之法,是否适合认为'这是我的,这是我,这是我的自我'?"
"不是的,尊者。"
"你认为如何,罗睺罗,意触是常还是无常?"
"是无常,尊者。"
"无常的是苦还是乐?"
"是苦,尊者。"
"对于无常、苦、变易之法,是否适合认为'这是我的,这是我,这是我的自我'?"
"不是的,尊者。"
"你认为如何,罗睺罗,凡由意触为缘所生的受、想、行、识,这些是常还是无常?"
"是无常,尊者。"
"无常的是苦还是乐?"
"是苦,尊者。"
"对于无常、苦、变易之法,是否适合认为'这是我的,这是我,这是我的自我'?"
"不是的,尊者。"
"罗睺罗,多闻圣弟子如是观察,则于眼生厌,于色生厌,于眼识生厌,于眼触生厌,于一切眼触所生的受、想、行、识亦生厌。于耳生厌,于声生厌...于鼻生厌,于香生厌...于舌生厌,于味生厌...于身生厌,于触生厌...于意生厌,于法生厌,于意识生厌,于意触生厌,于一切意触所生的受、想、行、识亦生厌。生厌则离贪,离贪则解脱,解脱时生起解脱智,知'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
世尊说此法时,尊者罗睺罗欢喜,踊跃赞叹世尊所说。当此解说宣说时,尊者罗睺罗的心无取著而得解脱。同时,数千天神远尘离垢,生起法眼,见"有集法者皆是灭法"。
第五《教诫罗睺罗小经》终。
7.3.1教诫罗睺罗大经(中部62经/教诫罗睺罗大经(比丘品[7])
这是我亲身听闻到的,有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城的祇树林给孤独园。那时,佛陀在上午穿好衣服,拿着钵和袈裟,进入舍卫城乞食。罗睺罗尊者也在上午穿好衣服,拿着钵和袈裟,跟随在佛陀身后。这时,佛陀回头对罗睺罗尊者说:"罗睺罗,任何色——无论是过去、未来、现在,内在或外在,粗大或微细,低劣或高尚,远或近——一切色都应以正慧如实观察:'这不是我的,这不是我,这不是我的自我'。"
"世尊,只是色吗?善逝,只是色吗?"
"罗睺罗,色,受,想,行,识。"
于是罗睺罗尊者想:"今天谁会在当面受到世尊的教诫后还进村乞食呢?"于是他转回,在一棵树下坐下,结跏趺坐,保持身体正直,建立正念。
舍利弗尊者看见罗睺罗尊者坐在一棵树下,结跏趺坐,保持身体正直,建立正念。看见后,对罗睺罗尊者说:"罗睺罗,修习入出息念。罗睺罗,入出息念若修习、多修习,会有大果、大利益。"
傍晚时分,罗睺罗尊者从独处起来,去到佛陀那里。到了之后,礼敬佛陀,然后坐在一旁。坐在一旁的罗睺罗尊者对佛陀说:"世尊,如何修习入出息念?如何多修习才会有大果、大利益?"
"罗睺罗,凡是内在的、个人的、坚硬的、固体的、被执取的,即:发、毛、指甲、牙齿、皮肤、肌肉、筋腱、骨骼、骨髓、肾脏、心脏、肝脏、膜、脾脏、肺、肠、肠间膜、胃中物、粪便,或其他任何内在的、个人的、坚硬的、固体的、被执取的——罗睺罗,这被称为内地界。凡是内地界和外地界,那只是地界。应以正慧如实观察:'这不是我的,这不是我,这不是我的自我'。如此以正慧如实观察后,就会厌离地界,心会从地界离贪。"
"罗睺罗,什么是水界?水界可能是内在的,也可能是外在的。罗睺罗,什么是内在的水界?凡是内在的、个人的、水、水性的、被执取的,即:胆汁、痰、脓、血、汗、脂肪、泪、油脂、唾液、鼻涕、关节滑液、尿,或其他任何内在的、个人的、水、水性的、被执取的——罗睺罗,这被称为内水界。凡是内水界和外水界,那只是水界。应以正慧如实观察:'这不是我的,这不是我,这不是我的自我'。如此以正慧如实观察后,就会厌离水界,心会从水界离贪。"
"罗睺罗,什么是火界?火界可能是内在的,也可能是外在的。罗睺罗,什么是内在的火界?凡是内在的、个人的、火、火性的、被执取的,即:使身体温暖的,使身体衰老的,使身体发热的,使所食、所饮、所嚼、所尝的得以良好消化的,或其他任何内在的、个人的、火、火性的、被执取的——罗睺罗,这被称为内火界。凡是内火界和外火界,那只是火界。应以正慧如实观察:'这不是我的,这不是我,这不是我的自我'。如此以正慧如实观察后,就会厌离火界,心会从火界离贪。"
"罗睺罗,什么是风界?风界可能是内在的,也可能是外在的。罗睺罗,什么是内在的风界?凡是内在的、个人的、风、风性的、被执取的,即:上行风、下行风、腹中风、肠中风、遍身流动的风、入息、出息,或其他任何内在的、个人的、风、风性的、被执取的——罗睺罗,这被称为内风界。凡是内风界和外风界,那只是风界。应以正慧如实观察:'这不是我的,这不是我,这不是我的自我'。如此以正慧如实观察后,就会厌离风界,心会从风界离贪。"
"罗睺罗,什么是空界?空界可能是内在的,也可能是外在的。罗睺罗,什么是内在的空界?凡是内在的、个人的、空、空性的、被执取的,即:耳孔、鼻孔、口腔,以及所食、所饮、所嚼、所尝的通过之处,所食、所饮、所嚼、所尝的停留之处,所食、所饮、所嚼、所尝的排出之处,或其他任何内在的、个人的、空、空性的、孔洞、孔洞性的、不被肉与血接触的、被执取的——罗睺罗,这被称为内空界。凡是内空界和外空界,那只是空界。应以正慧如实观察:'这不是我的,这不是我,这不是我的自我'。如此以正慧如实观察后,就会厌离空界,心会从空界离贪。"
"罗睺罗,修习地一样的禅修。罗睺罗,如果你修习地一样的禅修,生起的可意、不可意触不会占据你的心。罗睺罗,就像人们把干净的东西、不干净的东西、粪便、尿液、唾液、脓液、血液丢在地上,地不会因此而烦恼、羞耻或厌恶。同样地,罗睺罗,你要修习地一样的禅修。罗睺罗,如果你修习地一样的禅修,生起的可意、不可意触不会占据你的心。"
"罗睺罗,修习水一样的禅修。罗睺罗,如果你修习水一样的禅修,生起的可意、不可意触不会占据你的心。罗睺罗,就像人们在水中洗干净的东西、不干净的东西、粪便、尿液、唾液、脓液、血液,水不会因此而烦恼、羞耻或厌恶。同样地,罗睺罗,你要修习水一样的禅修。罗睺罗,如果你修习水一样的禅修,生起的可意、不可意触不会占据你的心。"
"罗睺罗,修习火一样的禅修。罗睺罗,如果你修习火一样的禅修,生起的可意、不可意触不会占据你的心。罗睺罗,就像火烧干净的东西、不干净的东西、粪便、尿液、唾液、脓液、血液,火不会因此而烦恼、羞耻或厌恶。同样地,罗睺罗,你要修习火一样的禅修。罗睺罗,如果你修习火一样的禅修,生起的可意、不可意触不会占据你的心。"
"罗睺罗,修习风一样的禅修。罗睺罗,如果你修习风一样的禅修,生起的可意、不可意触不会占据你的心。罗睺罗,就像风吹干净的东西、不干净的东西、粪便、尿液、唾液、脓液、血液,风不会因此而烦恼、羞耻或厌恶。同样地,罗睺罗,你要修习风一样的禅修。罗睺罗,如果你修习风一样的禅修,生起的可意、不可意触不会占据你的心。"
"罗睺罗,修习空一样的禅修。罗睺罗,如果你修习空一样的禅修,生起的可意、不可意触不会占据你的心。罗睺罗,就像空不依附于任何地方,同样地,罗睺罗,你要修习空一样的禅修。罗睺罗,如果你修习空一样的禅修,生起的可意、不可意触不会占据你的心。"
"罗睺罗,修习慈心。罗睺罗,如果你修习慈心,瞋恨就会被断除。罗睺罗,修习悲心。罗睺罗,如果你修习悲心,伤害就会被断除。罗睺罗,修习喜心。罗睺罗,如果你修习喜心,不悦就会被断除。罗睺罗,修习舍心。罗睺罗,如果你修习舍心,嗔恚就会被断除。罗睺罗,修习不净观。罗睺罗,如果你修习不净观,贪欲就会被断除。罗睺罗,修习无常想。罗睺罗,如果你修习无常想,我慢就会被断除。"
"罗睺罗,修习入出息念。罗睺罗,入出息念若修习、多修习,会有大果、大利益。罗睺罗,如何修习入出息念?如何多修习才会有大果、大利益?在这里,罗睺罗,比丘到林中、树下或空闲处,结跏趺坐,保持身体正直,建立正念。他正念地呼气,正念地吸气。"
"长呼气时,他了知:'我在长呼气';长吸气时,他了知:'我在长吸气'。短呼气时,他了知:'我在短呼气';短吸气时,他了知:'我在短吸气'。他学习:'我将觉知全身而呼气';他学习:'我将觉知全身而吸气'。他学习:'我将平静身行而呼气';他学习:'我将平静身行而吸气'。"
"他学习:'我将觉知喜而呼气';他学习:'我将觉知喜而吸气'。他学习:'我将觉知乐而呼气';他学习:'我将觉知乐而吸气'。他学习:'我将觉知心行而呼气';他学习:'我将觉知心行而吸气'。他学习:'我将平静心行而呼气';他学习:'我将平静心行而吸气'。"
"他学习:'我将觉知心而呼气';他学习:'我将觉知心而吸气'。他学习:'我将令心欢喜而呼气';他学习:'我将令心欢喜而吸气'。他学习:'我将令心专注而呼气';他学习:'我将令心专注而吸气'。他学习:'我将令心解脱而呼气';他学习:'我将令心解脱而吸气'。"
"他学习:'我将观无常而呼气';他学习:'我将观无常而吸气'。他学习:'我将观离贪而呼气';他学习:'我将观离贪而吸气'。他学习:'我将观灭而呼气';他学习:'我将观灭而吸气'。他学习:'我将观舍离而呼气';他学习:'我将观舍离而吸气'。"
"罗睺罗,这样修习入出息念,这样多修习,会有大果、大利益。罗睺罗,当这样修习入出息念,这样多修习时,即使最后的呼吸止息,也是觉知的,不是不觉知的。"
佛陀如是说。罗睺罗尊者满意欢喜佛陀所说。
《教诫罗睺罗大经》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