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重要事件:提婆达多的破僧

7.1提婆达多的破僧 (律藏·破僧犍度)


佛陀在安努皮耶住了一段时间后,往憍赏弥城游化,最后到达那里住在瞿师多园。这时提婆达多独处静坐时想:"我应该取悦谁,才能得到丰厚的供养和名声呢?"他想:"阿阇世王子年轻有为。我应该去取悦他,这样就能得到丰厚的供养和名声。"


于是提婆达多收拾好卧具和钵衣,前往王舍城。到达后他化现成小孩的样子,用一条小蛇做腰带,出现在阿阇世王子的膝上。阿阇世王子害怕得颤抖恐惧。提婆达多问:"王子,你怕我吗?""是的,我害怕。你是谁?""我是提婆达多。""如果你真的是尊者提婆达多,请现出本相。"提婆达多收回变化相,穿着袈裟持钵站在阿阇世王子面前。阿阇世王子对这个神通变化非常惊讶,每天派五百辆马车送供养品,每天送五百锅饭食。


提婆达多被这些供养和名声迷惑,心生邪念:"我要掌管比丘僧团。"一旦生起这个念头,他就失去了神通力。


那时,憍利族人迦休陀是大目犍连的侍者,刚去世转生到某个意生身天。他有这样的能力 - 相当于两三个摩揭陀国的村庄那么大。他用这个能力既不伤害自己也不伤害他人。迦休陀天子去见大目犍连说:"尊者,提婆达多被供养和名声迷惑,心生邪念想要掌管僧团。当他生起这个念头时就失去了神通力。"说完后,迦休陀天子顶礼右绕大目犍连后就消失了。


大目犍连去告诉佛陀这件事。佛陀说:"目犍连,你能用心来了知迦休陀天子的心吗?他说的每件事都是真实的,没有虚假吗?""世尊,我能用心了知迦休陀天子的心。他说的每件事都是真实的,没有虚假。""目犍连,要保密这件事。那个愚人很快就会自己显露出来。"


五类导师的故事


 "目犍连,世间有五类导师。是哪五类呢?"


"目犍连,有些导师不持戒清净却自称'我持戒清净,我的戒律清净无染'。他的弟子们知道'这位导师不持戒清净却自称持戒清净。如果我们告诉居士,他会不高兴。如果他不高兴,我们怎么能跟他相处?他因为得到衣服、食物、住处、医药等供养而有名声,他做什么事情都会被人知道。'这种导师需要弟子保护他的戒律,这种导师也期待弟子保护他的戒律。"


"还有些导师生活方式不清净...说法不清净...回答问题不清净...知见不清净却自称清净。他的弟子们知道实情,但为了维护供养关系而保护他。这种导师需要弟子保护,也期待弟子保护。这就是世间存在的五类导师。"


"但是目犍连,我是持戒清净的,我如实地说'我持戒清净'。我的弟子不需要保护我的戒律,我也不期待他们保护。我的生活方式清净...说法清净...回答问题清净...知见清净而且如实地说。我的弟子不需要保护我,我也不期待他们保护。"


然后佛陀从憍赏弥向王舍城游化,最后到达竹林精舍。有比丘告诉佛陀:"世尊,阿阇世王子每天派五百辆马车供养提婆达多,每天送五百锅饭食。"佛陀说:"比丘们,不要羡慕提婆达多的供养和名声。只要阿阇世王子这样供养他,他在善法上就会退失而不是增长。"


"就像有人在凶猛的狗鼻子上抹胆汁,狗会变得更凶猛。同样,只要阿阇世王子这样供养提婆达多,他在善法上就会退失而不是增长。"


"供养和名声会导致提婆达多自我毁灭,导致他的堕落。就像香蕉树、竹子、芦苇结果时会自我毁灭,骡子怀孕时会自我毁灭。同样,供养和名声会导致提婆达多自我毁灭,导致他的堕落。"


"香蕉因果实而死,竹芦因果实亡,

名誉毁灭恶人,如同骡怀胎亡。"


第一诵分结束。


第二诵分


公开谴责羯磨


那时佛陀坐在一大群人中说法,包括国王在内。提婆达多从座位起来,整理上衣,向佛陀合掌说:"世尊现在年老了,已经衰老,年迈,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请世尊安心享受现法乐住,把比丘僧团交给我,我来管理。"


佛陀说:"够了,提婆达多。你不要想要管理比丘僧团。"提婆达多第二次、第三次重复请求。佛陀说:"提婆达多,我连舍利弗和目犍连这样的大弟子都不会把僧团交给他们,更何况是你这个愚蠢的食唾者?"


提婆达多想:"佛陀在有国王在场的大众中用'食唾者'这样的话贬低我,却赞扬舍利弗和目犍连。"他生气不悦,向佛陀顶礼右绕后离去。这是提婆达多对佛陀的第一次怨恨。


于是佛陀对比丘们说:"现在僧团应该在王舍城对提婆达多作出公开谴责:'提婆达多以前的性格是一回事,现在又是另一回事。提婆达多的身口所作,不应归咎于佛、法、僧,只应归咎于他本人。'这样作羯磨:由一位有经验的能干比丘向僧团宣布:


 "大德僧团请听。如果僧团认为适时,就对提婆达多在王舍城作出公开谴责:'提婆达多以前的性格是一回事,现在又是另一回事。提婆达多的身口所作,不应归咎于佛、法、僧,只应归咎于他本人。'这是白羯磨。"


[以下重复完整的羯磨文...]


然后佛陀对舍利弗说:"去吧,舍利弗,在王舍城公开谴责提婆达多。"舍利弗说:"世尊,我以前在王舍城赞扬过提婆达多,说他神通广大,威力巨大。我现在怎么能去谴责他呢?"佛陀说:"你以前说的是事实吗?""是的,世尊。""那么你现在也只要说事实就行了。""好的,世尊。"


然后佛陀对比丘们说:"僧团应该指派舍利弗在王舍城谴责提婆达多......"[重复完整的羯磨文]。


舍利弗带领一些比丘进入王舍城,公开宣布谴责提婆达多。那些没有信仰、没有净信、愚钝的人说:"这些释迦族的沙门嫉妒提婆达多的供养。"但那些有信仰、有净信、有智慧的人说:"这不是小事,佛陀让人公开谴责提婆达多。"


阿阇世王子的故事


提婆达多去见阿阇世王子说:"王子,以前人的寿命很长,现在寿命短暂。你可能还年轻就死去。你杀了你父亲做国王,我杀了佛陀做佛陀。"


阿阇世王子想"提婆达多神通广大,威力巨大,他一定知道。"于是把一把刀绑在大腿上,白天就惊恐不安地突然闯入内宫。内宫的大臣们看到他这样,抓住他检查,发现绑着刀。他们问:"王子,你想做什么?""我要杀我父亲。""是谁教唆你的?""提婆达多尊者。"


有些大臣建议:"应该杀王子、提婆达多和所有比丘。"有些大臣说:"不应该杀比丘,比丘没有过错。只应该杀王子和提婆达多。"有些大臣说:"不应该杀任何人,应该告诉国王,按国王的意思处理。"


那些大臣带着阿阇世王子去见频婆娑罗王,告诉他这件事。国王问:"大臣们有什么意见?"大臣们说出了三种不同意见。国王说:"佛、法、僧有什么过错?佛陀早就预见提婆达多会变坏。凡是建议杀所有人的大臣,撤职。建议只杀王子和提婆达多的,降职。建议不杀任何人的,升职。"然后国王问阿阇世:"你为什么要杀我?""我想要王位。""如果你想要王位,这就是你的王位。"说着就把王位让给阿阇世。


派人行刺的故事


然后提婆达多去见阿阇世王子说:"大王,派人去杀害沙门乔达摩。"于是阿阇世派人说:"按提婆达多尊者说的去做。"


提婆达多命令一个人说:"朋友,佛陀住在某处,你去那里杀了他,然后从这条路回来。"在那条路上他又安排两个人说:"会有一个人从这条路来,你们杀了他,然后从这条路走。"在那条路上他又安排四个人...八个人...十六个人说:"杀了来人后从这条路走。"


第一个人拿着剑和盾牌,背着弓箭去见佛陀,但走近时却吓得发抖站在那里。佛陀看到他害怕的样子说:"来吧,朋友,不要害怕。"那人放下武器,走到佛陀面前顶礼说:"世尊,我愚痴、迷惑、不善,带着杀心来见您。请世尊原谅我的过错,我以后不敢了。"


佛陀说:"是的,朋友,你确实因为愚痴、迷惑、不善而带着杀心来。但既然你认识到过错并愿意改正,我接受你的忏悔。这正是圣者之律的增上:当一个人认识到过错并改正时,他会在未来约束自己。"


然后佛陀为他循序渐进地说法,讲布施、持戒、生天的功德,讲欲望的过患、轮回的污秽,讲出离的利益。当佛陀见到他的心调柔、欢喜、无障碍、升起、净信时,就为他讲诸佛特有的法要—苦、集、灭、道。就像干净的白布容易染上颜色,他就在座位上生起了清净的法眼—凡是有生起的,都必然会灭去。


他见法、得法、知法、证法,越过疑惑,不用靠他人而对佛陀的教导生起决心,对佛陀说:"太殊胜了!世尊,就像扶起倒下的,揭露隐藏的,为迷路者指路,在黑暗中举灯,让有眼者能见色。同样地,世尊以种种方便开示正法。我归依佛、法、僧,请接受我为优婆塞,从今天起乃至命终归依。"佛陀让他从另一条路离开。


(其他被派去杀人的也类似地被佛陀度化...)


那第一个人回去告诉提婆达多:"我不能杀害世尊,他有大神通力、大威德。"提婆达多说:"够了,朋友,你不用杀沙门乔达摩,我自己去杀他。"


流血恶业


那时佛陀在灵鹫山山脚下经行。提婆达多爬上灵鹫山,推下一块大石说:"我要用这块石头杀沙门乔达摩。"两个山峰相合,接住了那块石头,但有碎片飞溅出来,打伤了佛陀的脚流血。佛陀抬头对提婆达多说:"愚人,你造了大恶业,以杀心让如来流血。"佛陀对比丘们说:"这是提婆达多造的第一个无间业,以杀心让如来流血。"


比丘们听说提婆达多图谋杀害佛陀,就在佛陀住处周围经行,高声念诵经文,以保护佛陀。佛陀听到声音问阿难:"那是什么声音?"阿难说:"比丘们听说提婆达多要杀害您,在您住处周围经行诵经护卫。"佛陀说:"阿难,去告诉他们,佛陀让他们来。"比丘们来后,佛陀说:


"比丘们,没有人能用暴力害死如来,如来只会以自然方式入灭。"


"比丘们,世间有五类导师。是哪五类?一位导师不持戒清净却自称'我持戒清净,我的戒律清净无染'。他的弟子们知道'这位导师不持戒清净却这样自称。如果我们告诉在家人,他会不高兴。如果他不高兴,我们怎么跟他相处?他因为得到衣食住药等供养而有名声,他做什么都会被人知道'。这样的导师需要弟子保护戒律,也期待弟子保护。"


"还有些导师生活方式不清净...说法不清净...解说不清净...知见不清净却自称清净。他的弟子们知道真相,但为了维护供养关系而保护他。这就是世间存在的五类导师。"


"但是比丘们,我持戒清净,如实地说'我持戒清净'。我的弟子不需要保护我的戒律,我也不期待他们保护。我的生活方式清净...说法清净...解说清净...知见清净而且如实地说。我的弟子不需要保护我,我也不期待他们保护。"


派放醉象的故事


那时在王舍城有一头名叫那拉及利的大象,性情凶暴,会杀人。提婆达多进入王舍城,去象舍对象夫说:"我们是王族,可以提拔低位者上位,增加薪资。当沙门乔达摩走这条路时,你们放出那拉及利象到这条路上。"象夫们答应了。


第二天早晨,佛陀穿好衣服,拿着钵和一群比丘进入王舍城乞食。当佛陀走在那条路上时,象夫们放出那拉及利象。那拉及利象远远看见佛陀,就竖起象鼻,耳朵翘起向佛陀冲过去。


比丘们看到醉象冲来,对佛陀说:"世尊,这头那拉及利象凶暴杀人,正冲向这条路。请世尊回去,请善逝回去。"佛陀说:"来吧,比丘们,不要害怕。没有人能用暴力害死如来,如来只会以自然方式入灭。"比丘们第二次、第三次请求,佛陀还是这样回答。


那时有些人爬到楼上、阁楼上观看。那些没有信仰、没有净信、愚痴的人说:"这位相貌端严的大沙门要被大象伤害了。"那些有信仰、有净信、有智慧的人说:"很快就会看到大象与大象的较量。"


佛陀以慈心护念那拉及利象。那拉及利象被佛陀的慈心感染,放下象鼻走到佛陀面前站住。佛陀用右手抚摸象的额头,用偈颂对它说:


"大象啊,不要攻击圣者,攻击圣者会受苦,

攻击圣者死后不会生到善处。

不要放逸不要自大,放逸者不能生善处,

你应该这样做,才能生到善处。"


那拉及利象用象鼻取了佛陀脚上的尘土撒在自己头上,然后退后离去,一直退到能看见佛陀为止。然后回到象舍自己的位置站好。从此那拉及利象变得温顺了。


那时人们唱诵这首偈颂:

"有人用棒杖和钩子调伏象,

大仙人不用棒杖调伏象。"


人们议论说:"提婆达多太邪恶了,太不幸了,竟然想要伤害如此有大神通力、大威德的沙门乔达摩。"提婆达多的供养和名声衰退了,而佛陀的供养和名声增长了。


请求五事的故事


那时提婆达多失去供养和名声,就带着追随者挨家挨户乞食。人们议论说:"这些释迦族的沙门怎么挨家挨户乞食呢?谁不喜欢美味的食物呢?"比丘们听到后告诉佛陀。佛陀呵责提婆达多后对比丘们说:"我要为比丘制定三人食的规定,基于三个原因:为了制止恶人,为了善比丘安乐住,为了防止恶欲之人依附而分裂僧团,为了怜悯在家人。如有违犯应如法处理。"


然后提婆达多去见迦迦利迦、迦陀摩勒迦的提舍、乔提耶的儿子三弥陀和提婆达多说:"来吧,朋友们,我们去分裂沙门乔达摩的僧团,破坏他的法轮。"迦迦利迦说:"沙门乔达摩有大神通力,我们怎么能分裂他的僧团呢?"提婆达多说:"我们去请求他允许五件事:'世尊,您一直赞叹少欲、知足、减损、乐于出离、精进等。这五件事有助于少欲等德行。请允许比丘:一生住阿兰若,到村里就犯戒;一生乞食,接受供养就犯戒;一生穿粪扫衣,接受居士布就犯戒;一生住树下,进入房舍就犯戒;终身不食鱼肉,吃鱼肉就犯戒。'佛陀一定不会同意这五件事,我们就可以用这五件事来说服大众。"迦迦利迦说:"可以,我们可以用这五件事分裂沙门乔达摩的僧团。因为人们喜欢苦行。"


于是提婆达多带着追随者去见佛陀,顶礼后坐在一边,提出这五个要求。佛陀说:"算了,提婆达多。想住阿兰若的就住,想住村里的就住;想乞食的就乞食,想接受供养的就接受;想穿粪扫衣的就穿,想接受居士布的就接受;我已经允许八个月住树下;允许吃三净肉—未见、未闻、未疑为我而杀的。"


提婆达多想:"佛陀不允许这五件事。"就高兴地起座离去。他带着追随者进入王舍城,用这五件事说服大众:"我们请求沙门乔达摩允许这五件事,他不同意。我们现在遵行这五件事。"


那些没有信仰、没有净信、愚痴的人说:"这些释迦族的沙门苦行,而沙门乔达摩奢侈贪欲。"但那些有信仰、有净信、有智慧的人就批评说:"提婆达多怎么敢图谋分裂僧团,破坏法轮呢?"比丘们听到后告诉佛陀。佛陀问提婆达多是否真的要分裂僧团。提婆达多承认是真的。


佛陀说:"够了,提婆达多。不要分裂僧团。分裂和合的僧团是重大恶业。分裂和合僧团的人会在地狱中受苦一劫。但是使分裂的僧团和合的人会得到殊胜功德,在天界享乐一劫。够了,提婆达多。不要分裂僧团。分裂和合的僧团是重大恶业。"


那时阿难尊者早上穿好衣服,拿着钵入王舍城乞食。提婆达多看见阿难在城中乞食,就走过去对他说:"阿难贤友,从今天起,我要另外举行布萨和僧团羯磨,不与佛陀和比丘僧团一起。"


阿难在城中乞食完后,回去告诉佛陀此事。佛陀感叹说出这个偈颂:

"善人容易行善事,善人难为恶事做,

恶人容易作恶事,圣者难为不善事。"


第二诵分结束。


第三诵分


破僧的故事


在布萨日,提婆达多从座位起来分发表决票说:"我们曾经请求沙门乔达摩允许五件事:'世尊一直赞叹少欲等。这五件事有助于少欲等德行。请允许比丘终身住阿兰若...终身不食鱼肉。'佛陀不同意这五件事。我们现在要遵行这五件事。同意这五件事的请拿票。"


那时毗舍离的跋耆子比丘约有五百人,都是新学比丘不懂戒律。他们以为"这是法,这是律,这是佛陀的教导"就拿了票。提婆达多分裂僧团后带着五百比丘往伽耶山去。


舍利弗和目犍连去告诉佛陀这件事。佛陀说:"舍利弗,你们对这些新学比丘没有同情心吗?去吧,在他们遭受损害之前。"舍利弗和目犍连答应后就出发前往伽耶山。


有一位比丘在佛陀附近哭泣。佛陀问他为什么哭。他说:"连佛陀的上首弟子舍利弗和目犍连都去提婆达多那里,赞同他的法。"佛陀说:"不可能的,舍利弗和目犍连不会赞同提婆达多的法。他们是去教导那些比丘的。"


那时提婆达多正坐在大众中说法。他远远看见舍利弗和目犍连走来,就对比丘们说:"看,我说的法多么好,连沙门乔达摩的上首弟子舍利弗和目犍连都来赞同我的法。"


迦迦利迦说:"提婆达多贤友,不要相信舍利弗和目犍连。他们有恶欲,受恶欲控制。"提婆达多说:"来吧朋友,他们是来赞同我的法的。"


然后提婆达多请舍利弗坐在半座上说:"来吧,舍利弗贤友,一起坐。"舍利弗说:"不用了"就坐在另一个座位上。目犍连也坐在另一个座位上。


提婆达多用法谈话教导、开示、鼓励、令比丘们欢喜了大部分夜晚后,对舍利弗说:"贤友舍利弗,比丘僧团已经没有昏沉睡眠了。请你为比丘们说法。我的背痛了,想要休息一下。"


舍利弗答应后,提婆达多把僧衣叠成四层躺下。因为疲惫、失念、不正知,很快就睡着了。


这时舍利弗用神通教导开示比丘们,目犍连用神通教导开示比丘们。在他们的教导下,那些比丘生起了清净的法眼 - 凡是生起的,都会灭去。


然后舍利弗对比丘们说:"我们现在要去见世尊。谁认同世尊的法,就跟我们一起去。"于是舍利弗和目犍连带着五百比丘往竹林精舍去。


迦迦利迦叫醒提婆达多说:"起来吧,贤友提婆达多,舍利弗和目犍连已经带走你的比丘了。我不是告诉过你不要相信舍利弗和目犍连吗?他们有恶欲,受恶欲控制。"提婆达多当场就吐出热血来。


舍利弗和目犍连去见佛陀,向佛陀顶礼后坐在一边。舍利弗说:"世尊,让这些跟随破僧者的比丘重新受具足戒如何?"佛陀说:"够了,舍利弗。不要让他们重受具足戒。让他们忏悔重罪就可以了。提婆达多对你怎么样?"舍利弗说:"世尊,提婆达多用法谈话教导大众大部分夜晚后,就说背痛要休息,让我说法。"


于是佛陀对比丘们说:"从前在森林中有一个大湖,象群住在那里。它们进入湖中,用鼻子拔出莲藕,洗得很干净,没有泥土就吃下去。这样既对它们的外表有好处,也增加它们的力量,不会因此而死亡或受苦。但年幼的小象学习大象,也进入湖中拔莲藕,却没洗干净就带着泥土吃下去,这样既不美观也不增加力量,反而会因此而死亡或受重苦。同样,提婆达多模仿我会自取灭亡。"


"如大象掘地觅食时,小象食泥将自亡,

模仿我者必衰败,如提婆达多将灭亡。"


"比丘们,具足八法的比丘适合做使者。哪八法?能听、能说、能学、能持、能知、能令他知、善解是非、不惹事端。具足这八法的比丘适合做使者。"


"比丘们,舍利弗具足这八法,适合做使者。哪八法?舍利弗能听、能说、能学、能持、能知、能令他知、善解是非、不惹事端。舍利弗具足这八法,适合做使者。"


"不畏惧任何大众,不丢失语言,不隐藏教法,

明确地说,问时不生气,这样的比丘适合做使者。"


"比丘们,提婆达多被八种非法征服,心被占据,必堕地狱,在那里受一劫之苦,无法救治。哪八种?被利养征服...被不得利养征服...被名声征服...被无名声征服...被恭敬征服...被不恭敬征服...被恶欲征服...被恶友征服,心被占据,必堕地狱,在那里受一劫之苦,无法救治。"


"比丘们,比丘应该不断克服生起的利养、不得利养、名声、无名声、恭敬、不恭敬、恶欲、恶友。比丘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如果不克服这些,就会生起烦恼、热恼。如果克服了,就不会生起烦恼、热恼。因此,比丘们,你们应该学习:我们要不断克服生起的利养...恶友。这就是你们应该学习的。"


"比丘们,提婆达多被三种非法征服,心被占据,必堕地狱,在那里受一劫之苦,无法救治。哪三种?恶欲、恶友、因小小证得而中途停止。"


"愿世间没有人生起恶欲,

由此可知恶欲者的结局。

他被认为是智者,被认为是修行者,

我听说提婆达多曾以名声照耀。

他放逸追随非法,冒犯如来,

堕入可怕的四门阿鼻地狱。

谁伤害无害者、不作恶者,

恶果必然回报到那个恶心无敬者身上。

就像有人想用毒瓶污染大海,

却无法污染巨大可畏的大海。

同样谁用言语伤害如来,

伤害那寂静心的正觉者,言语不能伤害他。

智者应该结交这样的朋友,

跟随其道的比丘能到达苦的止息。"


“第七章:重要事件:提婆达多的破僧” 的相关文章

《佛陀传奇:从皇宫到涅槃的光明之路》序言

序言当我们翻开这部《佛陀传奇:从皇宫到涅槃的光明之路》,仿佛穿越了两千五百多年的时光,回到了那个古老而神圣的年代。在这里,我们将追随着佛陀的足迹,见证一个觉悟者的诞生,聆听那份震撼人心的真理。这不仅仅是一部传记,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心灵之旅。在书写这部作品时,我们始终坚持以巴利文大藏经为根本依据。这是...

第一章,世界的起源【长部27经/世界起源经(波梨品[第三])】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在舍卫城东园鹿母讲堂。当时,婆舍咤和婆罗堕阇两位婆罗门青年正在僧团中修行,希望成为比丘。这时,傍晚时分,世尊从禅思中起身,下得讲堂,在讲堂阴影处露地经行。婆舍咤见到世尊从禅思中起身,下得讲堂,在讲堂阴影处露地经行。看见后,他对婆罗堕阇说:"贤友婆罗堕阇,世尊现在从禅思...

第二章 证悟成佛的因缘和固定规律【长部14经/大本经(大品[第二])】

向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致敬。【关于前生的讨论】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迦梨园中。当时,众多比丘在午餐后从托钵返回,集聚在迦梨圆形讲堂中,谈论关于前生的法义:"如是前生,如是前生。"世尊以清净超人的天耳闻知了这些比丘的谈话。于是世尊从座起,往迦梨圆形讲堂走去。到...

第三章 离开王宫证悟成佛

3.1【出家前的思考】中部26经/圣求经)佛陀说:"比丘们,有两种追求 - 圣者的追求和非圣者的追求。什么是非圣者的追求?就是一个人自己会生老病死,却去追求同样会生老病死的事物;一个人自己会悲伤污染,却去追求同样会带来悲伤污染的事物。什么是会生的事物呢?妻子儿女、奴仆婢女、山羊羔羊、鸡猪、...

第四章 初期弘法(中部26经/圣求经)

(中部26经/圣求经)我虽然自己会生老病死,会悲伤污染,但看到了这些的过患,就去寻求不生不老不病不死,不悲伤不污染的无上安稳涅槃,最终也证得了这些。我生起了智见:"我的解脱不可动摇,这是最后一生,不会再有来生了。"我想:"我证得的这个法很深奥,难见难懂,寂静微妙,超越思...

第四章 4.4舍利弗、目犍连的皈依 (律藏·大品)

4.4舍利弗、目犍连的皈依 (律藏·大品)当时有珊阇耶住在王舍城,与250位游方者同住。这时,舍利弗和目犍连在珊阇耶处修习梵行。他们曾经约定:"谁最先证得甘露,就告诉对方。"当时,尊者阿说示清晨着衣持钵,进入王舍城乞食。他举止端庄,前行、后退、观望、伸屈、俯仰、执持衣钵都很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