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重要教法:无戏论经,帕亚西经
6.14无戏论经(中部60经/无戏论经(屋主品[6]))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与众多比丘在拘萨罗国游行,来到一个名叫娑罗的婆罗门村。娑罗村的婆罗门居士们听说:'沙门乔达摩,释迦族人,从释迦族出家,现在与众多比丘一起在拘萨罗国游行,已到达娑罗村。关于这位乔达摩尊者,有这样的美名远扬:'他是阿罗汉、正等正觉者、明行具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他以自己的智慧证悟并宣说这包含天、魔、梵天、沙门婆罗门、天人的世界。他宣说的法初善、中善、后善,有义有文,显示完整清净的梵行。见到这样的阿罗汉是很好的。'于是,娑罗村的婆罗门居士们前往世尊处。有些人向世尊礼拜后坐在一旁,有些人与世尊互相问候,寒暄后坐在一旁,有些人向世尊合掌致意后坐在一旁,有些人在世尊面前说出姓名后坐在一旁,有些人则默默地坐在一旁。"
对坐在一旁的婆罗门居士们,世尊说:"居士们,你们有没有喜欢的导师,对他有理性的信仰?""尊者,我们没有喜欢的导师,对谁都没有理性的信仰。""居士们,既然你们没有喜欢的导师,那就应该实践这无戏论之法。居士们,无戏论之法若正确受持,将为你们带来长期的利益和快乐。什么是无戏论之法?"
"居士们,有些沙门婆罗门持这样的论点、这样的见解:'布施无果报,供养无果报,祭祀无果报;善恶业无果报;无此世,无他世;无父,无母;无化生众生;世间没有正道正行的沙门婆罗门,能以自己的智慧证悟并宣说此世他世。'居士们,另有一些沙门婆罗门则完全相反地说:'布施有果报,供养有果报,祭祀有果报;善恶业有果报;有此世,有他世;有父,有母;有化生众生;世间有正道正行的沙门婆罗门,能以自己的智慧证悟并宣说此世他世。'居士们,你们认为如何?这些沙门婆罗门不是互相持相反的见解吗?""是的,尊者。"
"在这种情况下,居士们,那些持'无布施,无供养...'等见解的沙门婆罗门,可以预期他们会这样:他们会远离身善行、语善行、意善行这三种善法,而采取身恶行、语恶行、意恶行这三种不善法。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尊贵的沙门婆罗门看不到不善法的过患、卑劣、染污,也看不到善法出离的功德、清净。虽然确实有他世,但他们持'无他世'的见解,这是邪见。虽然确实有他世,但他们思维'无他世',这是邪思维。虽然确实有他世,但他们说'无他世',这是邪语。他们说'无他世',这是与知晓他世的阿罗汉作对。他们让他人相信'无他世',这是非法教导。通过这种非法教导,他们抬高自己,贬低他人。这样,他们的善行已被舍弃,恶行已经生起 - 这就是邪见、邪思维、邪语、与圣者作对、非法教导、自赞毁他。如此,因邪见的缘故,这些众多的恶不善法生起。
"关于这一点,居士们,有智之人这样思考:'如果无他世,那么此人身坏命终后将安然无事;如果有他世,那么此人身坏命终后将生于恶趣、堕处、地狱。姑且不论他世是否存在,就让这些沙门婆罗门的话是真的吧;但是此人现世就为智者所呵责 - 是一个持无见的不道德者。'如果真的有他世,那么这个人在两方面都失败了 - 现世被智者呵责,死后将生于恶趣、堕处、地狱。这样,他错误地受持了这无戏论法,只执著一边,舍弃了善处。
"而那些持'有布施....'等见解的沙门婆罗门,可以预期他们会这样:他们会远离身恶行、语恶行、意恶行这三种不善法,而采取身善行、语善行、意善行这三种善法。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尊贵的沙门婆罗门看到不善法的过患、卑劣、染污,也看到善法出离的功德、清净。确实有他世,他们持'有他世'的见解,这是正见。确实有他世,他们思维'有他世',这是正思维。确实有他世,他们说'有他世',这是正语。他们不与知晓他世的阿罗汉作对。他们让他人相信'有他世',这是正法教导。通过这种正法教导,他们不抬高自己,也不贬低他人。这样,他们的恶行已被舍弃,善行已经生起 - 这就是正见、正思维、正语、不与圣者作对、正法教导、不自赞不毁他。如此,因正见的缘故,这些众多的善法生起。
"关于这一点,居士们,有智之人这样思考:'如果有他世,那么此人身坏命终后将生于善趣、天界。姑且不论他世是否存在,就让这些沙门婆罗门的话是真的吧;但是此人现世就为智者所赞叹 - 是一个持有见的道德者。'如果真的有他世,那么这个人在两方面都成功了 - 现世受智者赞叹,死后将生于善趣、天界。这样,他正确地受持了这无戏论法,包含两边,舍弃了不善处。
"居士们,有些沙门婆罗门持这样的论点、这样的见解:'作为行为者或让他人行为,切割或让他人切割,烧煮或让他人烧煮,使人忧愁或让他人忧愁,使人疲惫或让他人疲惫,使人战栗或让他人战栗,杀生、偷盗、破门行劫、抢劫、劫掠民宅、伏击道路、通奸、说谎 - 作这些事的人都不造恶业。即使用剃刀边的轮子把地上的众生切成一堆肉,也不因此造恶业,恶业不会到来。即使去恒河南岸杀戮、屠杀、切割、让人切割、烧煮,也不因此造恶业,恶业不会到来。即使去恒河北岸布施、让人布施、祭祀、让人祭祀,也不因此造善业,善业不会到来。通过布施、自制、持戒、说实语,不会造善业,善业不会到来。'居士们,另有一些沙门婆罗门则完全相反地说:'作为行为者或让他人行为...通过布施、自制、持戒、说实语,会造善业,善业会到来。'居士们,你们认为如何?这些沙门婆罗门不是互相持相反的见解吗?""是的,尊者。"
"在这种情况下,居士们,那些持'作恶无报'等见解的沙门婆罗门....【与前面的论述结构相似,阐明了持无业报见者的过失和持有业报见者的功德】
"居士们,有些沙门婆罗门持这样的论点、这样的见解:'众生污染没有因缘,众生清净没有因缘;无力量,无精进,无人的力量,无人的努力;一切众生、一切生命、一切生物、一切灵魂都无自主力,无力量,无精进,而是被命运、环境、本性所决定,在六种类别中感受苦乐。'居士们,另有一些沙门婆罗门则完全相反地说:'众生污染有因缘,众生清净有因缘;有力量,有精进,有人的力量,有人的努力;不是一切众生、生命、生物、灵魂都无自主力....'居士们,你们认为如何?这些沙门婆罗门不是互相持相反的见解吗?""是的,尊者。"
"在这种情况下,居士们,那些持'无因无缘'等见解的沙门婆罗门,可以预期他们会像前面所说的那样舍弃善法而采取不善法。因为他们看不到不善法的过患和善法的功德。虽然确实有因缘,但他们持'无因无缘'的见解,这是邪见...【与前面的论述结构相似,阐明持无因论者的过失和持有因论者的功德】
"居士们,有些沙门婆罗门说'根本没有无色界',而另一些则说'确实有无色界'。你们认为如何?这些沙门婆罗门不是互相持相反的见解吗?""是的,尊者。"
"关于这一点,居士们,有智之人这样思考:'那些说"没有无色界"的尊者们,这是我未亲见的;那些说"有无色界"的尊者们,这是我未亲知的。我若不知不见就一边倒地主张"这才是真实,其他都是虚妄",这对我来说是不恰当的。如果那些说"没有无色界"的沙门婆罗门所言为真,那么我必定会投生到意生身天(色界天);如果那些说"有无色界"的沙门婆罗门所言为真,那么我必定会投生到无色界天。但是我们看到,因为执著色法会导致拿棍、持剑、争吵、诤论、争执、挑衅、离间、妄语。而在无色界是完全没有这些的。'他如此思维后,就走上了对色法厌离、离欲、灭尽之道。
"居士们,有些沙门婆罗门说'根本没有有余依涅槃',而另一些则说'确实有有余依涅槃'。你们认为如何?这些沙门婆罗门不是互相持相反的见解吗?""是的,尊者。"
"关于这一点,居士们,有智之人这样思考:...【与前段类似的论述】持'无有余依涅槃'的见解会导向贪著、系缚、喜爱、执取、执著,而持'有有余依涅槃'的见解则导向离贪、解脱、不喜、不执取、不执著。'他如此思维后,就走上了对有的厌离、离欲、灭尽之道。
"居士们,世间有四种人。是哪四种呢?这里,居士们:
- 有人折磨自己,专注于折磨自己的修行;
- 有人折磨他人,专注于折磨他人的修行;
- 有人既折磨自己又折磨他人,专注于折磨自己和他人的修行;
- 有人既不折磨自己也不折磨他人,不专注于折磨自己和他人的修行。这样的人在现法中无饥渴、寂静、清凉,体验快乐,自身达到最高境界而住。
"居士们,什么是折磨自己,专注于折磨自己修行的人?这里,有人是裸行者,不守礼节,用手擦拭...【此处省略具体苦行细节】这样以各种方式实行使身体受苦受难的修行。居士们,这就叫做折磨自己,专注于折磨自己修行的人。
什么是折磨他人,专注于折磨他人修行的人?这里,有人是屠羊者、屠猪者...或从事其他残酷行为的人。这就叫做折磨他人,专注于折磨他人修行的人。
什么是既折磨自己又折磨他人的人?这里,有人是灌顶的刹帝利王...他们的仆人在鞭打威胁下,泪流满面地工作。这就叫做既折磨自己又折磨他人的人。
什么是既不折磨自己也不折磨他人的人?这里,如来出现于世,是阿罗汉、正等正觉者...他断除五盖,这些使慧力羸弱的心的染污,离欲、离不善法,有寻有伺,具足由离生喜乐的初禅。灭寻伺故,内心清净,心专一性,无寻无伺,具足由定生喜乐的第二禅...第三禅...第四禅。
他以如此清净、明晰、无垢、离染、柔软、适业、稳固、不动的心,转向宿命随念智。他忆念种种宿世,如一生、二生...如是详细地忆念种种宿世。他以清净超人的天眼,见众生死时生时,知众生随业而趣。他以如此清净的心,转向漏尽智。他如实知'这是苦'...'这是苦灭道'。由于如此知见,他的心从欲漏、有漏、无明漏解脱。解脱时生解脱智:'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居士们,这就叫做既不折磨自己也不折磨他人,在现法中无饥渴、寂静、清凉,体验快乐,自身达到最高境界而住的人。"
当世尊说完这些话时,娑罗村的婆罗门居士们对世尊说:"太殊胜了,乔达摩尊者!太殊胜了,乔达摩尊者!就像有人扶起倒下的东西,揭示被隐藏的东西,为迷路者指明道路,在黑暗中举着油灯,使有眼者能见色。同样地,乔达摩尊者以种种方便开示法义。我们皈依乔达摩尊者,皈依法,皈依比丘僧。愿乔达摩尊者从今日起终生接受我们为优婆塞。"
无戏论经终
这部经主要讲述了如何以"无戏论法"来判断正确的见解和修行方法,以及四种不同类型的修行人。
讨论了几对相反的见解(如有布施/无布施、有来世/无来世、有业报/无业报等),并教导人们如何用智慧来思考和判断,选择正确的生活方式。经中特别强调了"无戏论之法",即使在不能确定某些观点真伪的情况下,也应该选择对今生来世都有利的行为方式。最后还介绍了四种人的分类,指出佛陀所教导的中道才是最理想的生活方式。
这部经的核心思想是务实(实用主义的):即使我们无法完全确定某些形而上学观点的真伪,我们也可以通过理性思考来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行为方式。这种思维方式被称为"无戏论",因为它避免了无谓的争论,而是专注于实际的修行。
6.15帕亚西经(长部23经/帕亚西经(大品[第二]))
"如是我闻。一时,尊者童寿迦叶与五百比丘大众在憍萨罗国游行,来到憍萨罗国的设多毗耶城。尊者童寿迦叶住在设多毗耶城北边的尸舍婆林中。当时,帕亚西王子住在设多毗耶城,这是一个富庶的地方,草木丰茂,水源充足,粮食丰富,是波斯匿王赐予他的王领封地。"
【帕亚西王子的观点:】
"当时,帕亚西王子持有这样的邪见:'没有他世,没有化生的众生,没有善恶业的果报。'设多毗耶城的婆罗门居士们听说:'沙门童寿迦叶,是沙门乔达摩的弟子,与五百比丘大众一起游行到设多毗耶城,住在城北的尸舍婆林中。关于这位尊者童寿迦叶,有这样的好评传开:他是智者,聪明,有智慧,多闻,善于言辞,善于应答,年长且是阿罗汉。能见这样的阿罗汉是好事。'于是设多毗耶城的婆罗门居士们成群结队地向北往尸舍婆林去。"
"当时,帕亚西王子正在上层阁楼休息。他看见设多毗耶城的婆罗门居士们成群结队地向北往尸舍婆林去,便问管家说:'管家啊,为什么设多毗耶城的婆罗门居士们成群结队地向北往尸舍婆林去?'
管家答道:'大人,有位沙门童寿迦叶,是沙门乔达摩的弟子,与五百比丘大众一起来到设多毗耶城,住在城北的尸舍婆林中。关于这位尊者童寿迦叶,有这样的好评传开:他是智者,聪明,有智慧,多闻,善于言辞,善于应答,年长且是阿罗汉。他们是去见这位童寿迦叶的。'
帕亚西王子说:'那么,管家啊,你去告诉那些设多毗耶城的婆罗门居士们说:帕亚西王子请你们稍等,他也要去见沙门童寿迦叶。不要让沙门童寿迦叶误导这些愚昧无知的设多毗耶城婆罗门居士们,让他们相信"有他世,有化生的众生,有善恶业的果报"。因为管家啊,实际上没有他世,没有化生的众生,没有善恶业的果报。'
管家答道:'遵命'之后,就去告诉设多毗耶城的婆罗门居士们说:'帕亚西王子请你们稍等,他也要去见沙门童寿迦叶。'"
【帕亚西王子与童寿迦叶的会面:】
"于是帕亚西王子在设多毗耶城婆罗门居士们的陪同下,来到尸舍婆林见童寿迦叶。他与童寿迦叶互相问候,寒暄完毕后,坐在一旁。
设多毗耶城的婆罗门居士们有的向童寿迦叶行礼后坐在一旁,有的与童寿迦叶互相问候后坐在一旁,有的向着童寿迦叶合掌后坐在一旁,有的报上姓名后坐在一旁,有的默默地坐在一旁。"
【无有论】
"坐在一旁的帕亚西王子对童寿迦叶说:'迦叶啊,我持这样的见解,这样的观点:"没有他世,没有化生的众生,没有善恶业的果报。"'
童寿迦叶回答说:'王子啊,我从未见过或听过有人持有这样的见解和观点。怎么会有人说"没有他世,没有化生的众生,没有善恶业的果报"呢?'
【日月的比喻:】
"那么王子啊,让我反问你,请你随意作答。你认为这日月是属于此世还是他世?是天神还是人类?"
帕亚西王子答道:"迦叶啊,这日月是属于他世,不属于此世;是天神,不是人类。"
"王子啊,就凭这个道理,你应当明白:'确实有他世,有化生的众生,有善恶业的果报。'"
帕亚西王子说:"虽然尊者迦叶这样说,但我仍然认为'没有他世,没有化生的众生,没有善恶业的果报。'"
"王子啊,你是否有什么理由让你认为'没有他世,没有化生的众生,没有善恶业的果报'?"
"是的,迦叶啊,我确实有理由认为'没有他世,没有化生的众生,没有善恶业的果报。'"
"请问是什么理由呢,王子?"
"迦叶啊,我有一些亲朋好友,他们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婪、嗔恨、邪见。后来他们生病,痛苦难忍,病重垂危。当我知道他们不会从这病中康复时,我就去对他们说:'有些沙门婆罗门持这样的见解,这样的说法:那些杀生、偷盗等恶行的人,死后会堕入恶趣、恶道、地狱。你们做了这些事,如果这些沙门婆罗门说的是真的,你们死后将会堕入恶趣、恶道、地狱。如果真是这样,请你们死后来告诉我"确实有他世,有化生的众生,有善恶业的果报。"你们是我信任的人,你们亲身经历的事就是真实的。'他们都答应了,但到现在没有一个人回来告诉我,也没有派使者来。这就是我认为'没有他世,没有化生的众生,没有善恶业的果报'的理由。'"
【盗贼的比喻:】
"那么,王子啊,让我反问你,请你随意作答。假如你的手下抓到一个盗贼,罪犯,带到你面前说:'大人,这是一个盗贼,罪犯,请您对他判处任何您认为适当的惩罚。'
你会说:'那么,把这个人用结实的绳子反绑双手,剃光头发,敲着刺耳的鼓,带他游街,从街道到街道,从广场到广场,然后从南门出城,在城南的刑场砍下他的头。'
他们回答'好的',就按你的命令把那个人用结实的绳子反绑双手,剃光头发,敲着刺耳的鼓,带他游街,从街道到街道,从广场到广场,然后从南门出城,让他在城南的刑场坐下。那个盗贼能否向行刑者请求:'请等一下,我要去某村某镇看看我的亲朋好友,等我回来再处决我'?或者行刑者会在他还在说话时就砍下他的头?"
"迦叶啊,那个盗贼不可能获准去见他的亲朋好友,行刑者会在他还在说话时就砍下他的头。"
"王子啊,一个人类盗贼尚且不能向人类行刑者请求时间去见亲朋好友,那么你那些作恶多端的亲朋好友死后堕入地狱,怎么可能向地狱狱卒请求:'请等一下,让我们去告诉帕亚西王子:确实有他世,有化生的众生,有善恶业的果报'呢?以此理由,你也应该明白:'确实有他世,有化生的众生,有善恶业的果报。'"
帕亚西王子说:"虽然尊者迦叶这样说,但我仍然认为'没有他世,没有化生的众生,没有善恶业的果报。'"
"迦叶又问:'王子啊,你是否还有其他理由让你持这样的见解?'
'是的,迦叶啊,我确实还有理由。'
'请问是什么理由呢,王子?'
'迦叶啊,我有一些亲朋好友,他们远离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他们不贪婪,不嗔恨,持正见。后来他们生病,痛苦难忍,病重垂危。当我知道他们不会从这病中康复时,我就去对他们说:"有些沙门婆罗门持这样的见解,这样的说法:那些远离杀生等恶行,行善的人,死后会生天界。如果这些沙门婆罗门说的是真的,你们死后将会生天界。如果真是这样,请你们死后来告诉我'确实有他世,有化生的众生,有善恶业的果报。'你们是我信任的人,你们亲身经历的事就是真实的。"他们都答应了,但到现在没有一个人回来告诉我,也没有派使者来。这就是我认为'没有他世,没有化生的众生,没有善恶业的果报'的另一个理由。'"
【粪坑中人的比喻:】
"那么,王子啊,让我给你打个比喻。有智慧的人能通过比喻理解意义。假如有一个人头栽进粪坑里,你命令手下说:'把这个人从粪坑里拉出来。'他们就把那人拉了出来。你又说:'用竹片把他身上的粪便彻底刮干净。'他们就照做了。你又说:'用白土给他擦身三次。'他们就照做了。你又说:'给他抹上油,用细粉擦洗三次。'他们就照做了。你又说:'给他理发修面。'他们就照做了。你又说:'给他戴上贵重的花环,涂上贵重的香膏,穿上贵重的衣服。'他们就照做了。你又说:'带他到宫殿上,让他享受五欲之乐。'他们就照做了。"
"王子啊,你觉得这个人洗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头发修整得整整齐齐,戴着珠宝饰品,穿着白色衣服,住在宫殿上层,享受着五欲之乐,他还会想再跳回那个粪坑里吗?"
"不会的,迦叶啊。"
"为什么呢?"
"因为,迦叶啊,粪坑是不净的,被认为是不净的;臭气熏天,被认为是臭的;令人厌恶,被认为是可厌的;令人反感,被认为是可憎的。"
"同样的,王子啊,对于天神来说,人类是不净的,被认为是不净的;臭气熏天,被认为是臭的;令人厌恶,被认为是可厌的;令人反感,被认为是可憎的。人的气味能远达百由旬,令天神厌恶。那么,你那些远离恶行的亲朋好友,死后生天,怎么会想要回来告诉你'确实有他世,有化生的众生,有善恶业的果报'呢?由此你应当明白:'确实有他世,有化生的众生,有善恶业的果报。'"
帕亚西王子说:"虽然尊者迦叶这样说,但我仍然认为'没有他世,没有化生的众生,没有善恶业的果报。'"
"你是否还有其他理由,王子?"
"是的,迦叶啊,我有。"
"请问是什么理由呢,王子?"
"迦叶啊,我有一些亲朋好友,他们远离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他们不贪婪,不嗔恨,持正见,而且还远离饮酒。后来他们生病,痛苦难忍,病重垂危。当我知道他们不会从这病中康复时,我就去对他们说:'有些沙门婆罗门说,那些远离杀生等恶行,包括不饮酒的人,死后会生到三十三天。如果这是真的,你们死后就会生到三十三天。如果真是这样,请你们来告诉我"确实有他世,有化生的众生,有善恶业的果报。"你们是我信任的人,你们亲身经历的事就是真实的。'他们虽然答应了,但至今没有一个人回来告诉我,也没有派使者来。这就是我认为'没有他世,没有化生的众生,没有善恶业的果报'的另一个理由。"
【三十三天的比喻:】
"那么,王子啊,让我反问你。人间的一百年,相当于三十三天的一日一夜。三十个这样的日夜为一个月,十二个这样的月为一年。三十三天神的寿命是一千天年。你那些修善的亲朋好友死后生到三十三天,他们可能想:'让我们先享受两三天的天界五欲之乐,然后再去告诉帕亚西王子"确实有他世,有化生的众生,有善恶业的果报"。'他们会这样做吗?"
"不会的,迦叶啊。因为那时我们可能早已去世很久了。但是,谁告诉你'有三十三天'或'三十三天神的寿命那么长'?我们不相信有三十三天或三十三天神有那么长的寿命。"
【生盲者的比喻:】
"王子啊,就像一个生来就盲的人,他看不见黑白色,看不见蓝色,看不见黄色,看不见红色,看不见粉色,看不见平坦和不平坦,看不见星星,看不见日月。这个盲人说:'没有黑白色,也没有能见黑白色的人。没有蓝色,也没有能见蓝色的人。没有黄色,也没有能见黄色的人。没有红色,也没有能见红色的人。没有粉色,也没有能见粉色的人。没有平坦和不平坦,也没有能见平坦不平坦的人。没有星星,也没有能见星星的人。没有日月,也没有能见日月的人。因为我不知道这些,我没见过这些,所以这些都不存在。'这个盲人说的对吗?"
"不对,迦叶啊。确实有黑白色,也有能见黑白色的人。有蓝色...有黄色...有红色...有粉色...有平坦和不平坦...有星星...有日月,也有能见这些的人。他说'我不知道这些,我没见过这些,所以这些都不存在',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王子啊,你就像那个生盲的人一样,当你说'谁告诉你有三十三天或三十三天神的寿命那么长?我们不相信有三十三天或三十三天神有那么长的寿命'时。
王子啊,他世不是用肉眼可以看见的,像你想的那样。那些住在森林、偏僻处所的沙门婆罗门,他们勤勉精进,修行不懈,能清净天眼。以清净超人的天眼,他们能见此世他世,以及化生的众生。这才是见到他世的方法,而不是像你用肉眼想看那样。由此你应当明白:'确实有他世,有化生的众生,有善恶业的果报。'"
"尽管尊者迦叶这样说,但我仍然认为'没有他世,没有化生的众生,没有善恶业的果报。'"
"你是否还有其他理由,王子?"
"是的,迦叶啊,我有。"
"请问是什么理由呢?"
"迦叶啊,我见到一些有德行、品性善良的沙门婆罗门,他们爱惜生命,不愿死亡,喜欢快乐,厌恶痛苦。我想,如果这些有德行的沙门婆罗门知道死后会更好,他们现在就会服毒、自刎、上吊或跳崖。正因为这些有德行的沙门婆罗门不知道死后会更好,所以他们才爱惜生命,不愿死亡,喜欢快乐,厌恶痛苦。这就是我认为'没有他世,没有化生的众生,没有善恶业的果报'的另一个理由。"
【孕妇的比喻:】
"那么,王子啊,让我给你打个比喻。有智慧的人能通过比喻理解意义。从前,有个婆罗门有两个妻子。一个妻子有个十岁或十二岁的儿子,另一个妻子怀有身孕,快要生产了。后来这个婆罗门去世了。
这个少年对继母说:'夫人,凡是财产、谷物、金银,都是我的,你没有任何份额。请把我父亲的遗产交给我。'
那个婆罗门的遗孀回答说:'孩子,等我生下孩子再说。如果是男孩,他也应该得到一份;如果是女孩,她将来也可以为你服务。'"
"那个少年第二次又对继母说:'夫人,凡是财产、谷物、金银,都是我的,你没有任何份额。请把我父亲的遗产交给我。'
婆罗门遗孀又回答说:'孩子,等我生下孩子再说。如果是男孩,他也应该得到一份;如果是女孩,她将来也可以为你服务。'
少年第三次又提出同样的要求。
这时,那个婆罗门遗孀拿着刀进入内室,剖开腹部说:'让我看看是男孩还是女孩。'结果她不仅失去了自己的生命,还失去了胎儿和财产。就像这个愚蠢的妇人,因为不当地寻求遗产而导致灭亡。
同样地,王子啊,你也会因为不当地寻求他世而自取灭亡,就像那个愚蠢的婆罗门遗孀一样。有德行的沙门婆罗门不会强求未成熟的果实成熟,他们会等待其自然成熟。智者的生命对有德行的沙门婆罗门是有价值的。他们活得越久,积累的功德就越多,为众生谋福利,为世间带来安乐,为人天带来利益。由此你应当明白:'确实有他世,有化生的众生,有善恶业的果报。'"
"尽管尊者迦叶这样说,但我仍然认为'没有他世,没有化生的众生,没有善恶业的果报。'"
"王子啊,你是否还有其他理由?"
"是的,迦叶啊,我有。"
"请问是什么理由呢?"
"迦叶啊,我的手下抓到一个盗贼罪犯带到我面前说:'大人,这是一个盗贼,请您对他判处任何您认为适当的惩罚。'我就说:'把这个人活着放进大锅里,盖上盖子,用湿皮革密封,厚厚地涂上湿泥,放在火上烧。'他们就照做了。当我们知道那人已死时,就移开锅子,揭开盖子,慢慢地观察,想看看他的灵魂是否会出来。但我们没有看到他的灵魂出来。这就是我认为'没有他世,没有化生的众生,没有善恶业的果报'的另一个理由。"
【梦中的比喻:】
"那么,王子啊,让我反问你,请你随意作答。你是否记得自己午睡时梦见过美丽的园林、森林、平原和莲池?"
"是的,迦叶啊,我记得。"
"当时有驼背的、矮小的、年轻的女仆在看护你吗?"
"是的,迦叶啊,有。"
"她们能看见你的灵魂进入或离开你的身体吗?"
"不能,迦叶啊。"
"这样看来,她们在你活着时就看不见你的灵魂进出,那么你怎么能看见死者的灵魂进出呢?由此你应当明白:'确实有他世,有化生的众生,有善恶业的果报。'"
"尽管尊者迦叶这样说,但我仍然认为'没有他世,没有化生的众生,没有善恶业的果报。'"
"你是否还有其他理由,王子?"
"是的,迦叶啊,我有。"
"请问是什么理由呢?"
"迦叶啊,我的手下抓到一个盗贼罪犯带到我面前说:'大人,这是一个盗贼,请您对他判处任何您认为适当的惩罚。'我就命令他们用绳子勒死这个还活着的人,看看能否见到他的灵魂出来。我们命令他们从不同方向拉绳子,但看不到灵魂出来。然后我们命令他们做不同的尝试:放倒他,仰面朝上...侧卧...另一侧...站立...倒立...用手打他...用土块打他...用棍棒打他...用刀砍他...摇动他,但我们仍然看不到灵魂出来。他的眼睛还在那里,看得见的形色也在那里,但感官已经不起作用了。他的耳朵还在那里,声音也在那里,但已听不到了。他的鼻子还在那里,气味也在那里,但已闻不到了。他的舌头还在那里,味道也在那里,但已尝不到了。他的身体还在那里,触感也在那里,但已感觉不到了。这就是我认为'没有他世,没有化生的众生,没有善恶业的果报'的另一个理由。"
【贝壳吹手的比喻:】
"那么,王子啊,让我给你打个比喻。有智慧的人能通过比喻理解意义。从前有一个吹贝壳的人带着贝壳去了边远地区。他来到一个村子,站在村子中间吹了三次贝壳,然后把贝壳放在地上,坐在一旁。"
"那些边远地区的人从未听过这种声音,他们想:'这是什么声音,如此迷人,如此动听,如此令人陶醉,如此吸引人,如此令人着迷?'他们聚集在一起问那个吹贝壳的人:'这是什么声音,如此迷人,如此动听,如此令人陶醉,如此吸引人,如此令人着迷?'
他回答说:'诸位,这是贝壳发出的声音。'
他们把贝壳仰面放下说:'说话啊,贝壳!说话啊,贝壳!'但贝壳没有发出声音。他们把贝壳倒过来放...侧放...另一侧放...竖立...倒立...用手打...用土块打...用棍棒打...用刀砍...摇动它,说:'说话啊,贝壳!说话啊,贝壳!'但贝壳还是没有发出声音。
那个吹贝壳的人心想:'这些边远地区的人真是愚蠢,他们怎么会这样不当地寻找贝壳的声音呢?'于是在他们面前拿起贝壳,吹了三下,然后带着贝壳离开了。
那些边远地区的人这才明白:'原来这贝壳要配合人力、努力和风,才能发出声音。当没有这些条件时,它就不会发出声音。'
同样的,王子啊,当这个身体有寿命、体温和意识时,它才能行走、站立、坐下、躺卧,能用眼睛看见形色,用耳朵听见声音,用鼻子闻到气味,用舌头尝到味道,用身体感觉触感,用意识了知法尘。当身体失去寿命、体温和意识时,就不能做这些事情了。由此你应当明白:'确实有他世,有化生的众生,有善恶业的果报。'"
"尽管尊者迦叶这样说,但我仍然认为'没有他世,没有化生的众生,没有善恶业的果报。'"
"你是否还有其他理由,王子?"
"是的,迦叶啊,我有。"
"请问是什么理由呢?"
"迦叶啊,我的手下抓到一个盗贼罪犯带到我面前说:'大人,这是一个盗贼,请您对他判处任何您认为适当的惩罚。'我就命令他们剥去那人的皮,看看能否见到他的灵魂。然后我们剥去他的肉...切断他的筋...砍断他的骨头...劈开他的骨髓,但还是看不到灵魂。这就是我认为'没有他世,没有化生的众生,没有善恶业的果报'的另一个理由。"
【火祭祀者的比喻:】
"那么,王子啊,让我给你打个比喻。从前有一个火祭祀者,一个结发修行的婆罗门,住在森林中的叶屋里。有一个商队在他的庵舍附近过夜,第二天早晨就离开了。这个火祭祀者想:'我去看看商队宿营的地方,也许能找到一些有用的东西。'当他到那里时,看见一个被遗弃的小男孩。看到这个情况,他想:'如果我眼睁睁看着一个人类死去,那是不对的。不如我把这个孩子带回庵舍,抚养他,让他长大。'于是他就这样做了。"
"当这个男孩长到十岁或十二岁时,火祭祀者有事要到邻近的村落去。他就对男孩说:'孩子,我要去村子办事。你要照看圣火,不要让它熄灭。如果火不小心熄灭了,这里有斧头、木柴和钻木取火的工具,你可以重新点燃圣火。'火祭祀者这样嘱咐完就去了村子。
但这个男孩玩得太入迷,火就熄灭了。他想:'父亲对我说:"要照看圣火,不要让它熄灭。如果火不小心熄灭了,这里有斧头、木柴和钻木取火的工具,你可以重新点燃圣火。"不如我现在就重新生火吧。'
于是他用斧头劈开钻木取火的工具,想:'也许这样能得到火。'但是得不到火。他把工具劈成两半、三半、四半、五半、十半、百半,把它劈成小片,然后捣成粉末,再把粉末扬在大风中,想:'也许这样能得到火。'但还是得不到火。
当火祭祀者办完事回来,问道:'孩子,火没有熄灭吧?'
男孩就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他:'父亲,我玩得太入迷,火熄灭了。我想起父亲说要照看圣火,如果熄灭了可以用工具重新点燃。于是我用斧头把工具劈开...但是得不到火。'
火祭祀者心想:'这孩子多么愚蠢无知啊,怎么会这样不当地寻找火呢?'于是在孩子面前拿起钻木取火的工具,生起火来,对孩子说:'这才是正确生火的方法,不是像你这样愚蠢无知地寻找火。'
同样地,王子啊,你也是愚蠢无知地寻找他世。放弃这种邪见吧,王子,放弃这种邪见吧,不要让它长期带给你不利与痛苦。"
"尽管尊者迦叶这样说,但我还是不能放弃这种邪见。波斯匿王和其他国王都知道:'帕亚西王子持这样的见解,这样的观点—没有他世,没有化生的众生,没有善恶业的果报。'如果我放弃这种见解,人们会说:'帕亚西王子多么愚蠢无知,轻易就相信了。'因此,我会因愤怒、轻蔑和固执而坚持这个观点。"
【两位商队领袖的比喻:】
"那么,王子啊,让我再给你打个比喻。从前,有一个大商队,有一千辆车。他们从东方往西方行进,所到之处很快就用完了草、木柴、水和青叶。这个商队有两个领袖,各带领五百辆车。他们商议说:'这是一个大商队,有一千辆车。我们所到之处很快就用完草、木柴、水和青叶。不如我们把商队分成两队,各五百辆车。'于是他们这样做了。
第一个商队领袖装载了大量的草、木柴和水,开始启程。行进了两三天后,他看见一个人,皮肤黑,眼睛红,佩戴武器,头戴茉莉花环,衣服和头发都湿漉漉的,车轮沾满泥浆,驾着好马车迎面而来。"
"他问那人:'你从哪里来?'
'从某某地方来。'
'要去哪里?'
'要去某某地方。'
'前面的荒野地区最近下过大雨吗?'
'是的,前面的荒野地区下过大雨,路上水洼遍布,草木和水都很丰富。把你们原有的草、木柴和水都扔掉吧,车子轻装上路就能走得更快,不会使牲口太疲劳。'
商队领袖就告诉他的人说:'这个人说前面的荒野地区下过大雨,路上水洼遍布,草木和水都很丰富。建议我们把原有的草、木柴和水都扔掉,让车子轻装上路。'
商队成员听从领袖的话,把草、木柴和水都扔掉,让车队轻装前进。但在第一个休息站,他们没有发现任何草、木柴或水。在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个休息站也是如此。结果他们全都遭遇了灾难。所有的人和牲口都被那个非人夜叉吃掉了,只剩下骨头。
第二个商队领袖想:'第一队已经走了很远了',就也装载了大量的草、木柴和水出发。他也遇到了那个相同装扮的人,那人也对他说了同样的话。"
"这位商队领袖就召集商队成员说:'这个人说前面的荒野地区下过大雨,路上水洼遍布,草木和水都很丰富。他建议我们把原有的草、木柴和水都扔掉,让车子轻装上路。但这个人不是我们的亲戚朋友,我们怎么能相信他呢?我们不应该扔掉原有的草、木柴和水,让商队继续带着原有的货物前进。'
商队成员听从了领袖的话,继续带着原有的货物前进。在第一个休息站,他们没有发现任何草、木柴或水。在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个休息站也是如此。但他们看到了前一个商队遭遇的灾难,看到了被那个夜叉吃掉的人和牲口的骨头。
商队领袖对商队成员说:'那个商队因为愚蠢的领袖的带领而遭遇了灾难。现在把我们商队中不太值钱的货物扔掉,收集那个商队中值钱的货物。'商队成员照做了,最后安全地通过了荒野,这正是因为有一个明智的领袖的带领。
同样地,王子啊,你也会像第一个商队那样因为不当地寻找他世而遭遇灾难。那些相信你的人也会遭遇灾难,就像那些相信第一个商队领袖的人一样。放弃这种邪见吧,王子,放弃这种邪见吧,不要让它长期带给你不利与痛苦。"
"尽管尊者迦叶这样说,但我还是不能放弃这种邪见。波斯匿王和其他国王都知道我的观点。如果我放弃,人们会说我愚蠢。因此,我会因愤怒、轻蔑和固执而坚持这个观点。"
【粪担的比喻:】
"那么,王子啊,让我再给你打个比喻。从前,有个养猪人从自己的村子去了另一个村子。在那里他看到一堆干粪便被丢弃在那里。看到后他想:'这里有这么多被丢弃的干粪便,可以用来喂我的猪。我何不把它带走呢?'
于是他铺开上衣,收集了大量干粪便,包成一包,顶在头上走了。途中下起了大雨。他就这样顶着往下滴水的粪包,全身沾满粪便继续走。人们看到他就说:'喂,你是不是疯了?你是不是神志不清?为什么要顶着这往下滴水的粪包,全身沾满粪便还继续走?'
'是你们疯了!是你们神志不清!因为这是我猪的食物啊!'
同样地,王子啊,你看起来就像那个顶着粪包的人。放弃这种邪见吧,王子,放弃这种邪见吧,不要让它长期带给你不利与痛苦。"
"尽管尊者迦叶这样说,但我还是不能放弃这种邪见。波斯匿王和其他国王都知道我的观点。如果我放弃,人们会说我愚蠢。因此,我会因愤怒、轻蔑和固执而坚持这个观点。"
【色子玩家的比喻:】
"那么,王子啊,让我再给你打个比喻。从前有两个色子玩家在玩色子。一个玩家每次掷出不好的点数就吞下色子。第二个玩家看到后就说:'朋友,你完全赢了。把色子给我,我要祭祀。'
'好的,朋友。'第一个玩家就把色子给了他。
第二个玩家把色子涂上毒药,然后说:'来,朋友,我们来玩色子。'
'好的,朋友。'第一个玩家同意了。"
"他们又玩了第二次色子。那个玩家又吞下了不好的点数的色子。第二个玩家看到后就说出这个偈子:
'涂上最厉害的毒药,
吞下色子的人却不知,
吞吧,吞吧,你这个坏赌徒,
后面会让你尝到苦头。'
同样地,王子啊,你就像那个色子玩家。放弃这种邪见吧,王子,放弃这种邪见吧,不要让它长期带给你不利与痛苦。"
"尽管尊者迦叶这样说,但我还是不能放弃这种邪见。波斯匿王和其他国王都知道我的观点。如果我放弃,人们会说我愚蠢。因此,我会因愤怒、轻蔑和固执而坚持这个观点。"
【麻布商人的譬喻:】
"那么,王子,我要给你讲一个譬喻。有智之士常通过譬喻理解所说之义。从前,有一个地方遭遇灾难。于是一个朋友对另一个朋友说:'来吧,朋友,我们去那个地方,也许能在那里找到一些财物。'朋友回答说:'好的。'他们来到那个地方的一个村落,看见有许多废弃的麻布。一个朋友对另一个说:'这里有这么多废弃的麻布,朋友,你打一捆麻布,我也打一捆,我们两人带着麻布走吧。'那朋友同意了,于是打好麻布捆。
两人带着麻布捆继续前行,来到另一个村落。在那里,他们看见有许多废弃的麻线。一个朋友说:'朋友,为了麻布我们才来到这里,现在这里有这么多麻线。让我们丢掉麻布,带上麻线走吧。'但另一个朋友说:'我已经把这麻布捆背了很远,而且捆得很结实,这就够了,你自己决定吧。'于是那个朋友丢掉麻布捆,拿起了麻线捆。
"他们来到另一个村落,看见许多废弃的麻布衣。一个朋友说:'朋友,为了麻布和麻线我们才来这里,现在这里有这么多麻布衣。让我们丢掉麻布和麻线,带上麻布衣走吧。'但另一个朋友说:'我已经把这麻布捆背了很远,而且捆得很结实,这就够了,你自己决定吧。'于是那个朋友丢掉麻线捆,拿起了麻布衣。
他们又陆续发现了亚麻、亚麻线、亚麻布、棉花、棉线、棉布、铁、铜、锡、铅、银和金。每次发现更贵重的物品时,一个朋友都愿意放下旧物换取新的,而另一个朋友始终坚持背着最初的麻布捆。
最后他们回到自己的村子。背着麻布捆的朋友既得不到父母的欢迎,也得不到妻子儿女的欢迎,更得不到朋友们的欢迎,也没有获得快乐和喜悦。而带着金子回来的朋友,却得到父母、妻子儿女和朋友们的欢迎,并获得了快乐和喜悦。
"王子啊,你就像那个背着麻布捆的人一样。放弃这种恶见吧,王子!放弃这种恶见吧,王子!不要让它长期带给你伤害和痛苦。"
【皈依】
"尊者迦叶,我早在听到第一个比喻时就已心悦诚服。但我想听听这些精妙的问答,所以才继续与您辩论。太殊胜了,迦叶尊者!太殊胜了!就像有人扶起摔倒的,揭示被遮蔽的,为迷路者指明道路,在黑暗中举起明灯,让有眼者得见诸色。同样地,尊者迦叶以种种方便开示了法义。我今皈依佛陀、法和比丘僧团。愿尊者迦叶接受我为优婆塞,从今日起终身皈依。
我想举行一场大祭祀,请尊者迦叶指导我,使之能长期带来利益和快乐。"
【祭祀的开示】
"王子啊,如果在祭祀中杀牛、羊、鸡、猪等各种生命,而且接受供养的人具有邪见、邪思维、邪语、邪业、邪命、邪精进、邪念、邪定,这样的祭祀不会带来大果报,不会有大利益,不会有大光明,不会有大影响。就像农夫带着种子和犁到森林里,在贫瘠的土地上,遍布荆棘的地方播下破损、腐烂、被风吹日晒的、没有精华的、储存不当的种子,而且天不按时降雨,这些种子能否生长茂盛?农夫能否获得丰收?"
"不能,尊者迦叶。"
"同样地,王子,在祭祀中如果不杀生,而且接受供养的人具有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这样的祭祀会带来大果报,会有大利益,会有大光明,会有大影响。就像农夫在肥沃的土地上,清除了荆棘,播下完好、新鲜、未受损的种子,而且天按时降雨,这些种子就能茂盛生长,农夫也能获得丰收。"
【优多罗青年的故事】
于是帕亚西王子开始布施给沙门、婆罗门、贫穷者、流浪者和乞丐。在这布施中,供应的是粗劣的食物和粗劣的衣服。优多罗青年负责管理这些布施。他在布施时说:"愿以此布施功德使我今生遇见帕亚西王子,而不是来世。"
帕亚西王子听说后召见优多罗问道:"你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不是应该期待布施的果报吗?"
优多罗回答说:"您布施的食物如此粗劣,连您自己都不愿意碰触,更不用说食用;衣服也如此粗糙,您自己都不愿意碰触,更不用说穿着。您对我们来说是可敬可亲的,我们怎能用不好的东西来报答可敬的人呢?"
帕亚西王子因不恭敬地布施,非亲手布施,不恭敬地对待布施,轻视布施,死后生在四大王天的空闲仙女宫。而负责布施的优多罗青年因恭敬布施,亲手布施,尊重布施,不轻视布施,死后往生善趣天界,生在三十三天。
【帕亚西天子】
当时,尊者牛主比丘经常到空闲仙女宫禅修。帕亚西天子前来拜见他,告诉他自己的身份,并承认已经在迦叶的教导下放弃了恶见。牛主比丘问起优多罗的去处,帕亚西天子说明了因布施方式的不同导致的不同果报,并请求牛主比丘回到人间告诉大家:"要恭敬地布施,要亲手布施,要尊重布施,不要轻视布施。"
牛主比丘回到人间,如实转告了这个教诲。
这就是第十部《帕亚西经》的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