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重要教法:斧头柄经,乞食经
6.12斧头柄经(相应部22相应101经/斧头柄经(蕴相应/蕴篇/修多罗)
【开篇】
在舍卫城(背景)。"比丘们,我说漏尽是对于知者、见者而言,而非不知者、不见者。比丘们,知什么、见什么而有漏尽呢?'这是色,这是色的生起,这是色的灭没;这是受...这是想...这是行...这是识,这是识的生起,这是识的灭没'——比丘们,如此知、如此见者,便有漏尽。"
【第一部分:未修习者的比喻】
"比丘们,对于不勤修习的比丘,即便生起这样的愿望:'啊!愿我的心无取著而从诸漏解脱!'然而他的心却不能无取著而从诸漏解脱。这是什么原因呢?应当说是'因为未修习'。未修习什么?未修习四念处、未修习四正勤、未修习四神足、未修习五根、未修习五力、未修习七觉支、未修习八正道。"
【母鸡孵蛋的比喻】
"比丘们,就像母鸡有八个、十个或十二个蛋。如果这些蛋没有被母鸡好好地孵化,没有好好地温暖,没有好好地培育。即便这只母鸡生起这样的愿望:'啊!愿我的小鸡们用脚爪尖或鸟喙啄破蛋壳,平安地出生!'然而这些小鸡是不可能用脚爪尖或鸟喙啄破蛋壳,平安地出生的。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比丘们,那母鸡的八个、十个或十二个蛋,没有被好好地孵化,没有好好地温暖,没有好好地培育。"
【第二部分:精进修习者】
"比丘们,对于精进修习的比丘,即便没有生起这样的愿望:'啊!愿我的心无取著而从诸漏解脱!'然而他的心却能无取著而从诸漏解脱。这是什么原因呢?应当说是'因为已修习'。已修习什么?已修习四念处、已修习四正勤、已修习四神足、已修习五根、已修习五力、已修习七觉支、已修习八正道。"
【善于孵蛋的比喻】
"比丘们,就像母鸡有八个、十个或十二个蛋。这些蛋被母鸡好好地孵化,好好地温暖,好好地培育。即便这只母鸡没有生起这样的愿望:'啊!愿我的小鸡们用脚爪尖或鸟喙啄破蛋壳,平安地出生!'然而这些小鸡却能够用脚爪尖或鸟喙啄破蛋壳,平安地出生。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比丘们,那母鸡的八个、十个或十二个蛋,已被好好地孵化,好好地温暖,好好地培育。"
【斧柄的比喻】
"比丘们,就像木匠或木匠的徒弟在斧柄上能看到手指印和拇指印。虽然他并不知道:'今天我的斧柄磨损了这么多,昨天磨损了这么多,前天磨损了这么多。'但当磨损时,他知道它已经磨损了。同样地,比丘们,精进修习的比丘虽然并不知道:'今天我的漏尽了这么多,昨天尽了这么多,前天尽了这么多。'但当漏尽时,他知道它们已经尽了。"
【船绳的比喻】
"比丘们,就像一艘海船,用藤绳捆绑,在水中度过雨季后,被拖上岸,经受风吹日晒,其藤绳在雨季的阵雨中很容易就松弛腐朽。同样地,比丘们,精进修习的比丘,他的结缚很容易就松弛腐朽。"
第九经终。
经文通过多个生动的比喻说明了修行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精进修习来达到解脱的境界。
6.13乞食经(相应部22相应80经/乞食经(蕴相应/蕴篇/修多罗)
【背景】
一时,世尊住在释迦族的迦毗罗卫城尼拘律园。那时,世尊因某种原因遣散比丘僧团后,在上午时分,着衣持钵,进入迦毗罗卫城乞食。在迦毗罗卫城乞食完毕,饭后返回,为了午休而前往大林。进入大林后,在一棵木苹婆树下坐下午休。
【世尊的思维】
那时,世尊独处静坐时,心中生起这样的思维:"我已遣散了比丘僧团。其中有些是新出家不久、最近才来到这里的比丘。如果他们看不见我,可能会有所改变,会有转变。就像小牛犊看不见母牛,可能会有所改变,会有转变。同样地,这些新出家不久、最近才来到这里的比丘,如果看不见我,可能会有所改变,会有转变。就像幼苗得不到水分,可能会有所改变,会有转变。我是否应该像以前那样,现在也继续摄受比丘僧团呢?"
【梵天的请求】
这时,娑婆世界主梵天知道了世尊的心念,就像壮士伸直弯曲的手臂或弯曲伸直的手臂那样快速地从梵界消失,出现在世尊面前。然后,娑婆世界主梵天偏袒右肩,向世尊合掌,对世尊说:"确实如此,世尊!确实如此,善逝!尊者世尊,比丘僧团已被遣散。其中有些是新出家不久、最近才来到这里的比丘。如果他们看不见世尊,可能会有所改变,会有转变...(重复世尊的思维内容)...请世尊欢喜摄受比丘僧团!请世尊鼓励比丘僧团!请世尊像以前那样,现在也继续摄受比丘僧团!"
【世尊的接受】
世尊以沉默表示同意。娑婆世界主梵天知道世尊已经同意,向世尊礼敬,右绕后就在那里消失了。
【召集比丘】
傍晚时分,世尊从禅思中起来,前往尼拘律园。到达后,坐在准备好的座位上。坐下后,世尊施展神通力,使那些比丘们一个接一个地怀着恭敬心来到他这里。那些比丘也确实一个接一个地怀着恭敬心来到世尊这里,礼敬世尊后,坐在一旁。
【世尊的教导】
世尊对坐在一旁的比丘们说:
"比丘们,在各种生活方式中,乞食是最低下的。在世间中,'持钵乞食者'是一种诅咒语。然而,善男子们为了目的而接受这种生活,是出于有益的原因;不是被国王强迫,不是被盗贼胁迫,不是因负债,不是因恐惧,不是因失去生计;而是因为我们陷入了生、老、死、忧、悲、苦、忧恼之中,被苦所困,被苦所迫。也许我们能找到这整个苦蕴的终结。"
【恶行比喻】
"比丘们,如果这样出家的善男子充满贪欲、对欲望有强烈的渴求、心怀恶意、思想污浊、失念、不正知、心不专注、心神散乱、诸根放逸,就像一根两头燃烧、中间沾粪的火把,既不能在村里用作柴薪,也不能在林中用作柴薪。比丘们,我说这种人既失去了在家的享受,又没有完成沙门的目标。"
【不善寻的止息】
"比丘们,有三种不善寻:欲寻、恚寻、害寻。这三种不善寻在哪里完全止息?在四念处中安住心念,或者修习无相定。比丘们,修习无相定是足够的。修习、多修习无相定能带来大果报、大利益。"
【二种见的超越】
"比丘们,有两种见:有见和无见。在这里,多闻圣弟子这样思维:'在这世间上,有没有什么是我执取了而不会受到指责的?'他了知:'在这世间上,没有什么是我执取了而不会受到指责的。因为我如果执取,就只会执取色、受、想、行、识。由于执取为缘而有有,由有为缘而有生,由生为缘而有老死、忧悲苦恼忧恼。如此这整个苦蕴集起。'"
【五蕴的观察】
"比丘们,你们认为如何,色是常还是无常?" "无常,世尊。" "无常的是苦还是乐?" "是苦,世尊。" "对于无常、苦、变易之法,是否适合认为:'这是我的,这是我,这是我的自我'?" "不适合,世尊。"(对受、想、行、识也如是问答)..."因此,比丘们,如是见者...了知:不再有后有。"
第八经终。
经文阐述了出家修行的真正意义,以及如何通过正确的修行方法来超越执著,达到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