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122经

杂阿含122经[正闻本1663经/佛光本124经](罗陀相应/五阴诵/弟子记说)

我是这样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摩拘罗山。


当时,有一位名叫罗陀的侍者比丘,向佛陀请教说:

"世尊!人们常说'众生'这个词,究竟什么是众生呢?"


佛陀告诉罗陀:

"对色(物质形态)产生贪恋执着的,就叫做众生;对受(感受)、想(思维)、行(意志活动)、识(意识)产生贪恋执着的,就叫做众生。"


佛陀接着对罗陀说:

"我说对于色的境界应当使它消散毁灭;对于受、想、行、识的境界也应当使它消散毁灭,断除贪爱欲望;贪爱灭尽了,痛苦就会灭尽;痛苦灭尽的人,我说他就到达了苦的尽头。"


"比如说:村子里的小男孩小女孩在玩耍,用泥土堆砌城墙和房屋,他们心里十分喜爱执着,因为爱没有尽、欲望没有尽、思念没有尽、渴求没有尽,所以心里一直喜爱守护,说:'这是我的城墙,这是我的房屋。'"


"如果对那些泥土的贪爱尽了、欲望尽了、思念尽了、渴求尽了,就会用手拨弄、用脚踢散,让它们消散。"


"罗陀啊!同样的道理,要对色让它消散毁灭、让贪爱灭尽;因为贪爱灭尽,所以痛苦灭尽;因为痛苦灭尽,我说这就是到达了苦的尽头。"


佛陀说完这部经后,罗陀比丘听了佛陀的教导,心生欢喜并且遵照奉行。


文言文原文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摩拘罗山。

  时,有侍者比丘名曰罗陀,白佛言:

  “世尊!所谓众生者,云何名为众生?”

  佛告罗陀:

  “于色染著缠绵,名曰众生;于受、想、行、识染著缠绵,名曰众生。”

  佛告罗陀:

  “我说于色境界当散坏消灭;于受、想、行、识境界当散坏消灭,断除爱欲;爱尽则苦尽;苦尽者,我说作苦边。

  譬如:聚落中诸小男小女嬉戏,聚土作城郭、宅舍,心爱乐著,爱未尽、欲未尽、念未尽、渴未尽,心常爱乐守护,言:‘我城郭,我舍宅。’

  若于彼土聚爱尽、欲尽、念尽、渴尽,则以手拨足蹴,令其消散。

  如是,罗陀!于色散坏消灭、爱尽;爱尽故,苦尽;苦尽故,我说作苦边。”

  佛说此经已,罗陀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返回列表

上一篇:杂阿含121经

没有最新的文章了...

“杂阿含122经” 的相关文章

杂阿含1经

杂阿含1经[正闻本1-4经/佛光本1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林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你们应当观察色(物质形态)是无常的,这样观察就是正确的观察;正确观察就会产生厌离之心;有了厌离之心,就能消除喜爱和...

杂阿含4经

杂阿含4经[正闻本7经/佛光本4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林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对于色(物质形态),如果不了解它,不明白它的本质,不能断除对它的执着,不能远离对它的欲望,心灵就无法获得解脱。这样的人...

杂阿含5经

杂阿含5经[正闻本8经/佛光本5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林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对色(物质形态)有爱好和喜悦的人,实际上是在爱好和喜悦苦;对苦有爱好和喜悦的人,就无法从苦中解脱出来,也无法明白苦的本...

杂阿含6经

杂阿含6经[正闻本9经/佛光本6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对于色(物质形态),如果不了解它,不明白它的本质,不能远离对它的欲望和贪恋,心灵就无法获得解脱。这样的人就无法超越对生、...

杂阿含8经

杂阿含8经[正闻本11-14经/佛光本8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过去的色(物质形态)是无常的(无常解释: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变化,没有永恒不变的存在),未来的色也是无常的,更何况现...

杂阿含9经

杂阿含9经[正闻本15经/佛光本9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色(物质形态)是无常的,无常就是苦,苦就不是我,不是我的东西也不属于我。能这样观察的人,就是在进行真实正确的观察。同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