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573经到575经
第573经:
我是这样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芒果林中。
当时,有一个阿耆毘外道(一种苦行派)是质多罗长者的老朋友,来拜访质多罗长者。他们互相问候寒暄后,阿耆毘坐在一旁。
质多罗长者问阿耆毘外道:"你出家多久了?"
阿耆毘回答说:"长者啊,我出家已经二十多年了。"
质多罗长者又问:"你出家二十多年,是否获得了超越常人的境界,达到究竟的知见和安乐?"
阿耆毘回答:"长者,虽然我出家二十多年,但没有获得超越常人的境界和究竟的知见安乐。我只是裸体、拔掉头发、乞食、在人间游走,睡在尘土中。"
质多罗长者说:"这不是好的修行方法,这是错误的认知,不是解脱之道,不是正确的觉悟,不值得赞叹,不可依靠。白白出家二十年,就只是裸体、拔发、乞食、游走人间,睡在灰土中!"
阿耆毘问质多罗长者:"你做释迦牟尼的弟子多久了?"
质多罗长者回答:"我做世尊的弟子已经二十多年了。"
阿耆毘又问:"你做释迦牟尼的弟子二十多年,是否获得了超越常人的境界和究竟知见?"
质多罗长者回答:"你要知道!我不会再经过胎生,不会再增加坟墓,不会再有血肉之身。就像世尊所说的五下分结,我没有看到一个还没有断除的。如果有一个结没有断除,就会再回到这个世间。"
听到这话,阿耆毘悲伤地流下眼泪,用衣服擦着脸,对质多罗长者说:"我现在该怎么办?"
质多罗长者回答:"如果你愿意在正法中出家,我会供养你衣钵等生活用品。"
阿耆毘想了一会儿,对质多罗长者说:"我愿意接受,请指导我该怎么做。"
于是,质多罗长者带着阿耆毘去见诸位上座比丘。他们向上座比丘行礼后,坐在一旁,质多罗长者对上座比丘们说:
"尊者们!这位阿耆毘是我的老朋友,现在想要出家做比丘,请诸位上座让他出家,我会供养他衣钵等用品。"
上座比丘们就让他出家,剃除须发,穿上袈裟。
出家后他精进修行,像其他善男子一样剃除须发,穿上袈裟,修习清净的梵行,最终证得阿罗汉果。
第574经:
我是这样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和众多上座比丘一起住在芒果村的芒果林中。
当时,尼犍若提子带着五百名随从来到芒果林,想要劝说质多罗长者成为他的弟子。
质多罗长者听说:"尼犍若提子带着五百名随从来到芒果林,想要劝我做他的弟子。"听到这个消息后,他就去拜访尼犍若提子。双方互相问候后,各自坐下。
尼犍若提子对质多罗长者说:"你相信沙门瞿昙(佛陀)能获得无觉无观的三昧吗?"
质多罗长者回答说:"我不是因为信仰才来的。"
尼犍若提子说:"长者啊,你不虚伪、不狡诈、很诚实。长者,如果能够止息有觉有观的状态,就好比能用绳子捆住风;如果能够止息有觉有观,也就能用一把土阻断恒河的水流。我在行走、站立、坐卧时都能生起智慧见解。"
质多罗长者问尼犍若提子:"是信在前还是智在前?信和智哪个在先?哪个更殊胜?"
尼犍若提子回答说:"信应该在前,然后才有智,比较信和智的话,智更殊胜。"
质多罗长者对尼犍若提子说:"我已经获得了止息觉观,内心清净,无觉无观的三昧,生起喜乐,达到第二禅。我白天住在这种三昧中,晚上也住在这种三昧中,整夜都安住在这种三昧中。我已经有了这样的智慧,还需要靠信仰世尊吗?"
尼犍若提子说:"你虚伪狡诈,不诚实。"
质多罗长者说:"你刚才说我不虚伪、不狡诈、很诚实,现在又说我虚伪狡诈,不诚实?如果你之前说的是真的,那现在就是假的;如果现在说的是真的,那之前就是假的。你刚才说你行走、站立、坐卧时都能生起智慧见解,但你连这么小的事情前后都说不一致,怎么能知道超越常人的境界,怎么能有真实的知见和安乐?"
长者又问尼犍若提子:"一问一答的辩论,乃至十问十答的辩论,你能做到吗?如果连一问一答乃至十问十答的辩论都做不到,你怎么能说服我?为什么要来芒果林想要欺骗我?"
于是,尼犍若提子羞愧地低下头,转身离开,再也不敢回头。
第575经:
我是这样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和众多上座比丘一起住在芒果村的芒果林中。
那时,质多罗长者病重,亲属们围绕在他身边。
有许多天神来到长者那里,对质多罗长者说:"长者,你应该发愿成为转轮王。"
质多罗长者对天神们说:"即使成为转轮王,那也是无常的、痛苦的、空虚的、无我的。"
这时,长者的亲属对他说:"你要保持清醒!你要保持清醒!"
质多罗长者问亲属:"你们为什么要这样说?"
亲属们说:"因为你说'无常、苦、空、无我',所以我们要提醒你保持清醒。"
长者对亲属们说:"有天神来到我这里,让我发愿成为转轮圣王,说随愿就能实现。我回答说:'转轮王也是无常、苦、空、无我的。'"
亲属们问:"转轮王有什么好处,让那些天神要你发愿求取?"
长者回答:"转轮王能以正法治理国家,所以天神们看到这种福利,才来教我发愿。"
亲属们问:"你现在的心意如何?"
长者回答:"亲属们啊!我现在的心意是,不再经历胎生,不再增加坟墓,不再有血肉之身。就像世尊所说的五下分结,我没有看到任何一个还存在的。如果有结没有断除,就会再回到这个世间。"
说完,长者从床上起来,结跏趺坐,正念现前,说了这些偈颂:
"积累财物布施,广度众多困难,
施予殊胜福田,种下五种力量。
以此功德所求,在家人应如是,
我已得此利益,已脱离诸困难。
世间所闻所习,远离诸多灾难,
知道快乐难得,随顺正等正觉。
供养持戒之人,善修诸梵行者,
漏尽阿罗汉众,及声闻牟尼等。
如是超越见解,达到殊胜境界,
常行布施之道,最终得大果报。
习行广大布施,施予良善福田,
此世命终之后,往生于天界中。
五欲具足圆满,无量心生欢喜,
获得妙好果报,因为无有吝啬,
无论转生何处,无不感到欢喜。"
质多罗长者说完这些偈颂后就去世了,往生到不烦热天。
这时,质多罗天子想:"我不应该停留在这里,应该去阎浮提礼拜诸位上座比丘。"
他像壮士伸展手臂那样快速,用天神之力来到芒果林中,放出天光,照亮整个芒果林。
这时,有一位比丘在夜里出房经行,看见殊胜的光明普照树林,就说了这首偈颂:
"是谁有这殊胜天相,住在虚空之中,
好比纯金之山,闪耀阎浮檀金光?"
质多罗天子用偈颂回答:
"我是天人之王,瞿昙佛的弟子,
就是芒果林中,质多罗长者是也。
以清净戒具足,专注心寂静,
解脫身已圆满,智慧身亦然。
我因知法而来,仁者应当知!
当于彼涅槃中,此法法如是。"
质多罗天子说完这些偈颂后,就消失不见了。
这些经文主要讲述了以下内容:
1. 第573经讲述质多罗长者与阿耆毘外道的对话,展示了正法修行与外道苦行的区别,最终阿耆毘皈依佛法。
2. 第574经描述质多罗长者与尼犍若提子的辩论,展示了质多罗长者的智慧和修行成就。
3. 第575经记载了质多罗长者临终时的情况,以及他往生天界后回来显现的故事,展示了他的修行成就和对佛法的坚定信念。
文言文原文
杂阿含573经[正闻本1649经/佛光本572经](质多罗相应/杂因诵/弟子记说)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菴罗林中。
时,有阿耆毘外道是质多罗长者先人亲厚,来诣质多罗长者所,共相问讯,慰劳已,于一面住。
质多罗长者问阿耆毘外道:
「汝出家几时?」
答言:
「长者!我出家已来,二十余年。」
质多罗长者问言:
「汝出家来过二十年,为得过人法究竟知见安乐住不?」
答言:
「长者!虽出家过二十年,不得过人法究竟知见安乐住,唯有裸形、拔发、乞食,人间游行,卧于土中。」
质多罗长者言:
「此非名称法律,此是恶知,非出要道,非曰等觉,非赞歎处,不可依止,唐名出家?过二十年,裸形、拔发、乞食,人间游行,卧灰土中!」
阿耆毘问质多罗长者:
「汝为沙门瞿昙作弟子,于今几时?」
质多罗长者答言:
「我为世尊弟子,过二十年。」
复问质多罗长者:
「汝为沙门瞿昙弟子,过二十年,复得过人法胜究竟知见不?」
质多罗长者答言:
「汝今当知!质多罗长者要不复经由胞胎而受生,不复增于丘冢,不复起于血气,如世尊所说五下分结,不见一结而不断者,若一结不断,当复还生此世。」
如是说时,阿耆毘迦悲歎涕泪,以衣拭面,谓质多罗长者言:
「我今当作何计?」
质多罗长者答言:
「汝若能于正法律出家者,我当给汝衣鉢、供身之具。」
阿耆毘迦须臾思惟已,语质多罗长者言:
「我今随喜,示我所作。」
时,质多罗长者将彼阿耆毘迦,往诣诸上座所,礼诸上座足,于一面坐,白诸上座比丘言:
「尊者!此阿耆毘迦是我先人亲厚,今求出家作比丘,愿诸上座度令出家,我当供给衣鉢众具。」
诸上座即令出家,剃除鬚发,著袈裟衣。
出家已思惟,所以善男子剃除鬚发,著袈裟衣,出家增进学道,净修梵行,得阿罗汉。
杂阿含574经[正闻本1650经/佛光本573经](质多罗相应/杂因诵/弟子记说)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菴罗聚落菴罗林中,与诸上座比丘俱。
时,有尼犍若提子与五百眷属诣菴罗林中,欲诱质多罗长者以为弟子。
质多罗长者闻:
「尼犍若提子将五百眷属,来诣菴罗林中欲诱我为弟子。」闻已,即往诣其所,共相问讯毕,各于一面坐。
时,尼犍若提子语质多罗长者言:
「汝信沙门瞿昙得无觉、无观三昧耶?」
质多罗长者答言:「我不以信故来也。」
{阿耆毘}[尼犍若提子]言:
「长者!汝不谄、不幻、质直;质直所生,长者!若能息有觉、有观者,亦能以绳系缚于风;若能息有觉、有观者,亦可以一把土,断恒水流,我于行、住、坐、卧智见常生。」
质多罗长者问尼犍若提子:
「为信在前耶?为智在前耶?信之与智何者为先?何者为胜?」
尼犍若提子答言:
「信应在前,然后有智,信、智相比,智则为胜。」
质多罗长者语尼犍若提子:
「我已求得息有觉、有观,内净一心,无觉、无观三昧生喜乐,第二禅具足住,我昼亦住此三昧,夜亦住此三昧,终夜常住此三昧,有如是智,何用信世尊为?」
尼犍若提子言:
「汝谄曲、幻伪、不直;不直所生。」
质多罗长者言:
「汝先言我不谄曲、不幻、质直;质直所生,今云何言谄曲、幻伪、不直;不直所生耶?若汝前实者,后则虚;后实者,前则虚,汝先言:『我于行、住、坐、卧知见常生。』汝于前后小事不知,云何知过人法,若知、若见,安乐住事?」
长者复问尼犍若提子:
「有于一问、一说、一记论……乃至十问十说十记论,汝有此不?若无一问一说一记论……乃至十问、十说、十记论,云何能诱于我?而来至此菴罗林中欲诱诳我?」
于是,尼犍若提子息闭掉头,反拱而出,不复还顾。
杂阿含575经[正闻本1651经/佛光本574经](质多罗相应/杂因诵/弟子记说)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菴罗聚落菴罗林中,与众多上座比丘俱。
尔时,质多罗长者病苦,诸亲围绕。
有众多诸天来诣长者所,语质多罗长者言:
「长者!汝当发愿得作转轮王。」
质多罗长者语诸天言:
「若作转轮王,彼亦无常、苦、空、无我。」
时,长者亲属语长者:
「汝当系念!汝当系念!」
质多罗长者语亲属:
「何故汝等教我系念!系念!」
彼亲属言:
「汝作是言:『无常、苦、空、无我。』是故教汝系念,系念也。」
长者语诸亲属:
「有诸天人来至我所,语我言:『汝当发愿得作转轮圣王,随愿得果。』我即答言:『彼转轮王亦复无常、苦、空、非我。』」
彼诸亲属语质多罗长者:
「转轮王有何而彼诸天教汝愿求?」
长者答言:
「转轮王者,以正法治化,是故诸天见如是福利故,而来教我,为发愿求。」
诸亲属言:「汝今用心,当如之何?」
长者答言:
「诸亲属!我今作心,唯不复见胞胎受生,不增丘冢,不受血气,如世尊说五下分结,我不见有,我不自见一结不断,若结不断,则还生此世。」
于是长者即从床起,结加趺坐,正念在前,而说偈言:
「服食积所积,广度于众难,施上进福田,殖斯五种力。
以斯义所欲,俗人处于家,我悉得此利,已免于众难。
世间所闻习,远离众难事,生乐知稍难,随顺等正觉。
供养持戒者,善修诸梵行,漏尽阿罗汉,及声闻牟尼。
如是超越见,于上诸胜处,常行士夫施,剋终获大果。
习行众多施,施诸良福田,于此世命终,化生于天上。
五欲具足满,无量心悦乐,获斯妙果报,以无悭吝故,在所处受生,未曾不欢喜。」
质多罗长者说此偈已,寻即命终,生于不烦热天。
尔时,质多罗天子作是念:
「我不应停此,当往阎浮提,礼拜诸上座比丘。」
如力士屈伸臂顷,以天神力,至菴罗林中,放身天光,遍照菴罗林。
时,有异比丘夜起出房,露地经行,见胜光明普照树林,即说偈言:
「是谁妙天色,住于虚空中,譬如纯金山,阎浮檀净光?」
质多罗天子说偈答言:
「我是天人王,瞿昙名称子,是菴罗林中,质多罗长者。
以净戒具足,系念自寂静,解脱身具足,智慧身亦然。
我知法故来,仁者应当知!当于彼涅槃,此法法如是。」
质多罗天子说此偈已,即没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