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406经到411经
杂阿含406经
这是我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猴子池旁边的重阁讲堂。
那时,世尊对众比丘说:
"假设整个大地都变成了大海,有一只盲龟,寿命无限长,每一百年才浮出水面一次。海面上漂浮着一块木头,木头上只有一个小洞。这块木头随风飘荡,东西南北到处漂流。你们觉得这只盲龟每一百年浮出水面一次,能碰到这个小洞吗?"
阿难回答说:"不可能的,世尊!为什么呢?因为这只盲龟可能游到东边,而木头却被风吹到西边去了。或者吹到南边、北边,四面八方都有可能,根本不可能相遇。"
佛陀对阿难说:"盲龟和浮木虽然很难相遇,但还是有可能的。然而愚昧的凡夫在五道中轮回,暂时得到人身,比盲龟遇到浮木还要困难得多。为什么呢?因为那些众生不行善、不修法、不做正确的事,反而互相残杀,强者欺负弱者,造作无数恶业。
所以,比丘们!对于还没有彻底理解四圣谛的人,应当努力精进,生起强烈的愿望,不间断地学习。"
佛陀说完这番话后,众比丘听了都很欢喜,并且遵照奉行。
杂阿含407经
这是我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
当时,很多比丘聚集在食堂里,讨论世间的事情。
这时,世尊知道了比丘们心里在想什么,就来到食堂,坐下后对比丘们说:
"你们这些比丘不要思考世间的事情!为什么呢?思考世间的事情对修行没有益处,不符合佛法,不利于梵行,不能获得智慧和觉悟,不能趋向涅槃。
你们应该正确地思考:这是苦圣谛,这是苦集圣谛,这是苦灭圣谛,这是苦灭道迹圣谛。为什么要这样思考呢?因为这样思考能带来利益,符合佛法,有助于梵行,能获得正确的智慧和觉悟,能正确地趋向涅槃。
过去有一个人从王舍城出来,在拘絺罗池边坐下来思考世间的事情。
他在思考的时候,看到四种军队:象军、马军、车军、步军,数量无法计算,全都进入了一个莲藕的小孔里。看到这一幕后,他心想:''我一定是疯了,失去理智了,世上根本不可能有这种事,但我却看到了。''
当时,离池子不远的地方有一大群人聚在一起。
那个人就走到人群中,对大家说:''各位,我现在疯了,失去理智了,我看到了世上不可能存在的事情。''然后他把刚才看到的情况详细地说了一遍。
那群人都认为这个人疯了,失去理智了,看到了世上根本不存在的事情。"
佛陀对比丘们说:
"其实,那个人并没有疯,也没有失去理智,他看到的是真实的。为什么呢?因为当时在拘絺罗池附近,有天神和阿修罗正在空中展开四种军队的战斗。天神获胜了,阿修罗军队战败,躲进了池中一个莲藕的小孔里。
所以,比丘们!你们千万不要思考世间的事情!为什么呢?思考世间的事情对修行没有益处,不符合佛法,不利于梵行,不能获得智慧和觉悟,不能正确地趋向涅槃。你们应该思考四圣谛,哪四个呢?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
佛陀说完这番话后,众比丘听了都很欢喜,并且遵照奉行。
杂阿含408经
这是我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
当时,很多比丘聚集在食堂里,讨论着:
"有人说世界是永恒的,有人说世界是无常的,有人说世界既是永恒又是无常的,有人说世界既不是永恒也不是无常的;有人说世界是有边际的,有人说世界是无边际的,有人说世界既有边际又无边际,有人说世界既不是有边际也不是无边际的;有人说生命和身体是一体的,有人说生命和身体是分开的;有人说如来死后还存在,有人说如来死后不存在,有人说如来死后既存在又不存在,有人说如来死后既不存在也不是不存在。"
这时,世尊正在一处打坐,用天耳听到了比丘们在食堂里讨论的声音。
听到后,他来到食堂,在大众面前坐下,对比丘们说:
"你们这么多人聚在一起,在讨论什么?"
比丘们回答说:
"世尊,我们聚集在食堂里,正在讨论:有人说世界是永恒的,有人说世界是无常的......(如上所述)"
佛陀对比丘们说:
"你们不要进行这样的讨论,为什么呢?因为这样的讨论对修行没有益处,不符合佛法,不利于梵行,不能获得智慧和觉悟,不能正确地趋向涅槃。
你们比丘应该这样讨论:''这是苦圣谛,这是苦集圣谛,这是苦灭圣谛,这是苦灭道迹圣谛。''为什么要这样讨论呢?因为这样的讨论能带来利益,符合佛法,有助于梵行,能获得正确的智慧和觉悟,能正确地趋向涅槃。
所以,比丘们!对于还没有彻底理解四圣谛的人,应当努力精进,生起强烈的愿望,不间断地学习。"
佛陀说完这番话后,众比丘听了都很欢喜,并且遵照奉行。
杂阿含409经
这是我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
当时,很多比丘聚集在食堂里,有的人在想贪欲的事,有的人在想愤怒的事,有的人在想伤害他人的事。
这时,世尊知道了比丘们心里在想什么,就来到食堂,在众人面前坐下,对比丘们说:
"你们不要想贪欲的事,不要想愤怒的事,不要想伤害他人的事,为什么呢?因为这些想法对修行没有益处,不符合佛法,不利于梵行,不能获得智慧和觉悟,不能趋向涅槃。
你们应该想苦圣谛,想苦集圣谛,想苦灭圣谛,想苦灭道迹圣谛,为什么呢?因为这四圣谛的想法能带来利益,符合佛法,有助于梵行,能获得正确的智慧和觉悟,能趋向涅槃。
所以,比丘们!对于四圣谛,你们应当努力精进,生起强烈的愿望,保持正确的智慧和正念,勤奋学习。"
佛陀说完这番话后,众比丘听了都很欢喜,并且遵照奉行。
杂阿含410经
这是我听说的:
(内容大致与上一经相同,只是把"贪欲、愤怒、伤害"换成了"亲戚、国家人民、长生不死"等想法)
杂阿含411经
这是我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
当时,很多比丘聚集在食堂里,讨论着各种世俗话题:有的讨论国王的事,有的讨论盗贼的事,有的讨论战争的事,有的讨论钱财的事,有的讨论衣服的事,有的讨论饮食的事,有的讨论男女之事,有的讨论世间的闲言碎语,有的讨论工作的事,有的讨论海洋里的事。
这时,世尊正在禅定中,用天耳听到了比丘们讨论的声音,就从座位上起来,来到食堂,在众人面前坐下,对比丘们说:
"你们这么多人聚在一起,在讨论什么?"
比丘们回答说:"世尊,我们聚在这里,有的在讨论国王的事......(如上所述)"
佛陀对比丘们说:
"你们不要讨论这些事!不要讨论国王的事......这些讨论都不能趋向涅槃。
如果要讨论,应该讨论:这是苦圣谛,这是苦集圣谛,这是苦灭圣谛,这是苦灭道迹圣谛。为什么要这样讨论呢?因为这四圣谛的讨论能带来利益,符合佛法,有助于梵行,能获得正确的智慧和觉悟,能正确地趋向涅槃。"
佛陀说完这番话后,众比丘听了都很欢喜,并且遵照奉行。
文言文原文
杂阿含406经[正闻本598经/佛光本405经](谛相应/杂因诵/修多罗)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猕猴池侧重阁讲堂。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譬如:大地悉成大海,有一盲龟,寿无量劫,百年一出其头,海中有浮木,止有一孔,漂流海浪,随风东、西,盲龟百年一出其头,当得遇此孔不?」
阿难白佛:
「不能,世尊!所以者何?此盲龟若至海东,浮木随风或至海西,南、北、四维围遶亦尔,不必相得。」
佛告阿难:
「盲龟浮木,虽复差违,或复相得,愚癡凡夫漂流五趣,暂复人身,甚难于彼,所以者何?彼诸众生不行其义,不行法,不行善,不行真实,展转杀害,强者陵弱,造无量恶故。
是故,比丘!于四圣谛{当}未无间等者,当勤方便,起增上欲,学无间等。」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杂阿含407经[正闻本599经/佛光本406经](谛相应/杂因诵/修多罗)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时,有众多比丘集于食堂,思惟世间而思惟。
尔时,世尊知诸比丘心之所念,往诣食堂,敷座而坐,告诸比丘:
「汝等比丘慎莫思惟世间思惟!所以者何?世间思惟非义饶益,非法饶益,非梵行饶益,非智、非觉,不顺涅槃。
汝等当正思惟:此苦圣谛,此苦集圣谛,此苦灭圣谛,此苦灭道迹圣谛,所以者何?如此思惟,则义饶益,法饶益,梵行饶益,正智、正觉,正向涅槃。
过去世时,有一士夫出王舍城,于拘絺罗池侧,正坐思惟世间思惟。
当思惟时,见四种军:象军、马军、车军、步军,无量无数,皆悉入于一藕孔中。见已,作是念:『我狂失性,世间所无而今见之。』
尔时,去池不远,更有大众一处聚集。
时,彼士夫诣大众所,语言:『诸人!我今发狂,我今失性,世间所无而我今见。』如上广说。
时,彼大众皆谓士夫狂发、失性,世间所无而彼见之。」
佛告比丘:
「然,彼士夫非狂、失性,所见真实,所以者何?尔时,去拘絺罗池不远,有诸天、阿修罗兴四种军战于空中。时,诸天得胜,阿修罗军败退,入彼池一藕孔中。
是故,比丘!汝等慎莫思惟世间!所以者何?世间思惟,非义饶益,非法饶益,非梵行饶益,非智、非觉,非正向涅槃,当思惟四圣谛,何等为四?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杂阿含408经[正闻本600经/佛光本407经](谛相应/杂因诵/修多罗)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时,有众多比丘集于食堂,作如是论:
「或谓世间有常,或谓世间无常、世间有常无常、世间非有常非无常;世间有边、世间无边、世间有边无边、世间非有边非无边;是命是身、命异身异;如来死后有、如来死后无、如来死后有无、如来死后非有非无。」
尔时,世尊一处坐禅,以天耳闻诸比丘集于食堂论议之声。
闻已,往诣食堂,于大众前敷座而坐,告诸比丘:
「汝等比丘众多聚集,何所言说?」
时,诸比丘白佛言:
「世尊!我等众多比丘集此食堂,作如是论:『或说有常,或说无常……如上广说。』」
佛告比丘:
「汝等莫作如是论议,所以者何?如此论者,非义饶益,非法饶益,非梵行饶益,非智、非正觉,非正向涅槃。
汝等比丘应如是论议:『此苦圣谛,此苦集圣谛,此苦灭圣谛,此苦灭道迹圣谛。』所以者何?如是论议是义饶益,法饶益,梵行饶益,正智、正觉,正向涅槃。
是故,比丘!于四圣谛未无间等,当勤方便,起增上欲,学无间等。」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杂阿含409经[正闻本601经/佛光本408经](谛相应/杂因诵/修多罗)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有众多比丘集于食堂,或有贪觉觉者,或瞋觉觉者,或害觉觉者。
尔时,世尊知诸比丘心之所念,往诣食堂,敷坐具,于众前坐,告诸比丘:
「汝等莫起贪觉觉,莫起恚觉觉,莫起害觉觉,所以者何?此诸觉,非义饶益,非法饶益,非梵行饶益,非智、非正觉,不向涅槃。
汝等当起苦圣谛觉,苦集圣谛觉,苦灭圣谛觉,苦灭道迹圣谛觉,所以者何?此四圣谛觉,义饶益,法饶益,梵行饶益,正智、正觉,向于涅槃。
是故,诸比丘!于四圣谛当勤方便,起增上欲,正智、正念,精进修学。」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杂阿含410经[正闻本602经/佛光本409经](谛相应/杂因诵/修多罗)
如是我闻:
一时……如上广说。
差别者:起亲里觉、国土人民觉、不死觉……乃至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杂阿含411经[正闻本603经/佛光本410经](谛相应/杂因诵/修多罗)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时,有众多比丘集于食堂,作如是论:或论王事、贼事、斗战事、钱财事、衣被事、饮食事、男女事、世间言语事、事业事、诸海中事。
尔时,世尊于禅定中以天耳闻诸比丘论说之声,即从座起,往诣食堂,敷坐具,于众前坐,告诸比丘:
「汝等比丘众多聚集,为何所说?」
诸比丘白佛言:
「世尊!我等于此聚集,或论说王事……如上广说。」
佛告比丘:
「汝等莫作是论!论说王事……乃至不向涅槃。
若论说者,应当论说:此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所以者何?此四圣谛以义饶益,法饶益,梵行饶益,正智、正觉,正向涅槃。」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