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373经到375经
杂阿含373经:
我是这样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对众比丘说:
"有四种食物,能滋养众生,使其生存于世间,得以成长。是哪四种呢?一是粗糙的段食(指实体食物),二是细微的触食(指感官接触),三是意思食(指意念),四是识食(指意识)。
比丘们应当如何观察段食呢?
譬如:有一对夫妇带着他们唯一的、深爱的孩子,要穿越荒野险峻之地。途中粮食耗尽,饥饿交加,已经无计可施。他们商议说:'我们只有这一个深爱的孩子,如果吃掉他的肉,我们就能渡过难关,否则我们三人都会死在这里。'
想到这里,他们杀死了自己的孩子,含着悲伤的泪水,强迫自己吃下孩子的肉,最终渡过了荒野。
比丘们!你们说,那对夫妇吃自己孩子的肉时,会觉得美味可口,贪图享受吗?"
比丘们回答:"不会的,世尊!"
佛又问比丘们:"他们强迫自己吃那肉,是为了渡过荒野险道吗?"
回答说:"是的,世尊!"
佛告诉比丘们:
"食用段食时,应当这样观察!这样观察的人,就能断除对段食的执着;断除对段食的执着后,对五欲功德的贪爱也就断除了;断除五欲功德的贪爱的多闻圣弟子,我看不到他们还有任何未断除的结使;如果有一个结使未断,就会使他们重返此世。
比丘们应当如何观察触食呢?
就像一头牛被活活剥去皮,到处都有虫子在啃食它,沙土飞扬沾染,草木针刺刮伤。如果躺在地上,地上的虫子就会咬它;如果在水中,水中的虫子就会咬它;如果在空中,飞虫就会咬它;无论躺着还是站着,这具身体都在承受痛苦。
比丘们!对于触食,应当这样观察!这样观察的人,就能断除对触食的执着;断除触食执着的人,三受也就断除了;断除三受的多闻圣弟子,就再无所作为,因为该做的都已经做完了。
比丘们应当如何观察意思食呢?
譬如:在村落、城邑边上有一处火场,没有烟、没有火焰。这时有一个聪明智慧的人,厌恶痛苦、追求快乐,害怕死亡、珍惜生命,他想到:'那里有大火,虽然看不到烟和火焰,我走路时要避开它,不能掉进去,否则必死无疑。'
他这样思考后,经常保持警惕,远离那个地方。观察意思食也是这样。这样观察的人,就能断除对意思食的执着;断除意思食执着的人,三爱也就断除了;断除三爱的多闻圣弟子,就再无所作为,因为该做的都已经做完了。
比丘们!应当如何观察识食呢?
譬如:国王有个守卫,抓到了强盗,把他绑起来送到国王那里,如前须深经中所详细说明的那样。因为这个原因要受三百矛的痛苦,日夜都感受着痛苦。观察识食也是这样。这样观察的人,就能断除对识食的执着;断除识食执着的人,名色也就断除了;断除名色的多闻圣弟子,就再无所作为,因为该做的都已经做完了。"
佛说完这部经后,比丘们听了佛的教导,都欢喜奉行。
杂阿含374经:
我是这样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对众比丘说:
"有四种食物,能滋养众生,使其生存于世间,得以成长。是哪四种呢?一是段食,二是触食,三是意思食,四是识食。
如果比丘对这四种食物有喜爱、有贪着,识就会停留并增长;因识停留增长,就会进入名色;因进入名色,诸行就会增长;因诸行增长,未来的存在就会增长;因未来存在增长,就会产生生、老、病、死、忧、悲、恼、苦,这样就集聚了纯粹的大苦。
如果对四食没有贪着、没有喜爱,因为无贪无喜,识就不会停留也不会增长;因识不停留不增长,就不会进入名色;因不进入名色,行就不会增长;因行不增长,未来的存在就不会产生、不会增长;因未来存在不生不长,在未来世间就不会有生、老、病、死、忧、悲、恼、苦,这样纯粹的大苦就会消灭。"
佛说完这部经后,比丘们听了佛的教导,都欢喜奉行。
杂阿含375经:
我是这样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对众比丘说:
"有四种食物,能滋养众生,使其生存于世间,得以成长。是哪四种呢?
一是段食,二是触食,三是意思食,四是识食。
比丘们!对这四种食物有贪着、有喜爱,就会有忧愁悲伤,有污垢;如果对四食没有贪着、没有喜爱,就不会有忧愁悲伤,也没有污垢。"
佛说完这部经后,比丘们听了佛的教导,都欢喜奉行。
文言文原文
杂阿含373经[正闻本536经/佛光本372经](食相应/杂因诵/修多罗)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有四食,资益众生,令得住世,摄受长养,云何为四?谓:一、麁抟食,二、细触食,三、意思食,四、识食。
云何比丘观察抟食?
譬如:有夫妇二人,唯有一子,爱念将养。欲度旷野崄道难处,粮食乏尽,饥饿困极,计无济理,作是议言:『正有一子,极所爱念,若食其肉,可得度难,莫令在此三人俱死。』
作是计已,即杀其子,含悲垂泪,强食其肉,得度旷野。
云何,比丘!彼人夫妇共食子肉,宁取其味,贪嗜美乐与不?」
答曰:「不也,世尊!」
复问比丘:
「彼强食其肉,为度旷野崄道与不?」
答言:「如是,世尊!」
佛告比丘:
「凡食抟食,当如是观!如是观者,抟食断知;抟食断知已,于五欲功德贪爱则断;五欲功德贪爱断者,我不见彼多闻圣弟子于五欲功德上有一结使而不断者;有一结系故,则还生此世。
云何比丘观察触食?
譬如:有牛生剥其皮,在在处处,诸虫唼食,沙土坌尘,草木针刺。若依于地,地虫所食;若依于水,水虫所食;若依空中,飞虫所食;卧起常有苦毒此身。
如是,比丘!于彼触食,当如是观!如是观者,触食断知;触食断知者,三受则断;三受断者,多闻圣弟子于上无所复作,所作已作故。
云何比丘观察意思食?
譬如:聚落、城邑边有火起,无烟、无炎。时,有士夫,聪明、黠慧,背苦、向乐,厌死、乐生,作如是念:『彼有大火,无烟、无炎,行来当避,莫令堕中,必死无疑。』
作是思惟,常生思愿,舍远而去。观意思食,亦复如是。如是观者,意思食断[知?];意思食断[知?]者,三爱则断;三爱断者,彼多闻圣弟子于上更无所作,所作已作故。
诸比丘!云何观察识食?
譬如:国王有防逻者,捉捕劫盗,缚送王所,如前须深经广说。以彼因缘受三百矛苦,觉昼夜苦痛。观察识食,亦复如是。如是观者,识食断知;识食断知者,名色断知;名色断知者,多闻圣弟子于上更无所作,所作已作故。」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杂阿含374经[正闻本537经/佛光本373经](食相应/杂因诵/修多罗)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有四食,资益众生,令得住世,摄受长养,何等为四?一者、抟食,二者、触食,三[者?]、意思食,四者、识食。
若比丘于此四食有喜、有贪,则识住、增长;识住增长故,入于名色;入名色故,诸行增长;[诸?]行增长故,当来有增长;当来有增长故,生、老、病、死、忧、悲、恼、苦集,如是,纯大苦聚集。
若于四食无贪、无喜;无贪、无喜故,识不住、不增长;识不住、不增长故,不入名色;不入名色故,行不增长;行不增长故,当来有不生、不长;当来有不生长故,于未来世生、老、病、死、忧、悲、恼、苦不起,如是,纯大苦聚灭。」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杂阿含375经[正闻本538经/佛光本374经](食相应/杂因诵/修多罗)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有四食,资益众生,令得住世、摄受长养,何等为四?
一者、抟食,二者、触食,三、意思食,四者、识食。
诸比丘!于此四食有贪、有喜,则有忧悲,有尘垢;若于四食无贪、无喜,则无忧悲,亦无尘垢。」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