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348经到351经

杂阿含348经

我是这样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

那时,世尊对众比丘说:

"如来具备十种力量,获得四无畏,知晓前佛所住之处,能够转动梵轮,在大众中发出狮子吼,说:'有此则有彼,此生则彼生。也就是说:因为无明,所以有行为......(中略)......乃至纯粹的大苦聚集......纯粹的大苦聚灭。'

诸比丘!这是真实的教法显现,能够断绝生死之流......乃至那些人都能很好地显现出来。

如此,真实的教法显现,断绝生死之流,足以让善良的男子正信出家,用方便法修习,不放逸地生活,在正法和戒律中精进苦行,即使皮筋骨立,血肉枯竭,如果还没有获得应当获得的,也不放弃勤勉精进的方法,保持坚定和忍耐力。为什么呢?因为懈怠苦住,能生出各种恶不善法,未来的结果将会炽盛,在未来世增长生老病死,退失大义;而精进乐于独处者,不会生出各种恶不善法,未来不会有炽盛的苦报,不会在未来世增长生老病死,能够圆满大义,成就第一教法之场,也就是:在大师面前亲自听闻说法,达到寂灭涅槃,正向菩提,成为善逝正觉。

因此,比丘们!应当观察自利、利他、自他俱利,精勤修学。我现在出家,不愚昧、不迷惑,有果报、有快乐,所有供养的衣服、饮食、卧具、汤药,都能获得大果报、大福德、大利益,应当这样学习。"

佛陀说完这部经后,众比丘听了佛陀所说,欢喜奉行。

杂阿含349经

我是这样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

那时,世尊对众比丘说:

"善来!比丘们!善哉出家,善得己利,在漫长的时间里偶尔能够生在圣处,诸根具足,不愚不痴,不需要用手势交流,能够理解好说、恶说的意义。

我现在在这个世界成为佛陀、如来、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说法寂灭、涅槃、菩提正向、善逝等正觉,所谓:有此则有彼,此生则彼生。也就是说:因为无明,所以有行为;因为行为,所以有意识......乃至纯粹的大苦聚集;无明灭则行为灭......乃至纯粹的大苦聚灭。

诸比丘!难得之处已经得到了,生在圣处,诸根具足......乃至纯粹的大苦聚集......[乃至]纯粹的大苦灭。

因此,比丘们!应当这样学习:自利、利他、自他俱利。

这样出家,不愚不痴,有果报、有快乐,有快乐的果报;供养衣服、饮食、卧具、汤药的人,都能获得大果报、大福德、大利益。

因此,比丘们!应当这样学习!"

佛陀说完这部经后,众比丘听了佛陀所说,欢喜奉行。

杂阿含350经

我是这样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

那时,世尊对众比丘说:

"多闻圣弟子不会这样想:'什么存在所以这个存在?什么生起所以这个生起?什么不存在所以这个不存在?什么灭去所以这个灭去?'

然而,那多闻圣弟子知道,所谓:'有此则有彼,此生则彼生,也就是说:因为无明,所以有行为......乃至纯粹的大苦聚集,无明灭去所以行为灭去......乃至纯粹的大苦聚灭。'"

佛陀说完这部经后,众比丘听了佛陀所说,欢喜奉行。

杂阿含351经

我是这样听说的:

有一次,尊者那罗、尊者茂师罗、尊者殊胜、尊者阿难住在舍卫国象耳池边。

那时,尊者那罗对尊者茂师罗说:

"有不同的信仰、不同的欲望、不同的所闻、不同的行为觉想、不同的见解审察忍耐,有这样正确的自觉知见生起,所谓:'因为有生,所以有老死;不离生就有老死。'是吗?"

尊者茂师罗说:

"有不同的信仰、不同的欲望、不同的所闻、不同的行为觉想、不同的见解审察忍耐,有这样正确的自觉知见生起,所谓:'因为有生,所以有老死;不异于生就有老死。'是这样说的。"

"尊者茂师罗!有不同的信仰......乃至不同的忍耐,得到自觉知见生起,所谓:'有灭,就是寂灭涅槃。'是吗?"

尊者茂师罗回答说:

"有不同的信仰......乃至不同的忍耐,得到自觉知见生起,所谓:'有灭,就是寂灭涅槃。'"

又问尊者茂师罗:

"说'有灭,则寂灭涅槃'的人,你现在就是阿罗汉诸漏已尽了吗?"

尊者茂师罗沉默不答。

第二次、第三次问,也沉默不答。

这时,尊者殊胜对尊者茂师罗说:

"你现在且停下,我来为你回答尊者那罗。"

尊者茂师罗说:

"我现在且停下,你来为我回答。"

这时,尊者殊胜对尊者那罗说:

"有不同的信仰......乃至不同的忍耐,得到自觉知见生起,所谓:'有灭,则寂灭涅槃。'"

这时,尊者那罗问尊者殊胜说:

"有不同的信仰......乃至不同的忍耐,得到自觉知见生起,所谓:'有灭,则寂灭涅槃'的人,你现在就是漏尽阿罗汉了吗?"

尊者殊胜说:

"我说:'有灭,则寂灭涅槃。'但我并非漏尽阿罗汉。"

尊者那罗说:

"所说不一致,前后矛盾!如尊者所说:'有灭,则寂灭涅槃。'却又说不是漏尽阿罗汉吗?"

尊者殊胜对尊者那罗说:

"现在我要说个比喻,聪明人通过比喻就能理解。

比如:在荒野路边有一口井,没有绳子、没有水桶可以取水。

这时,有个行人被炎热口渴所逼迫,绕着井寻找,没有绳子、没有水桶,仔细观察井水,如实知见却不能触及。同样地,我说:'有灭,则寂灭涅槃。'但自己还没有达到漏尽阿罗汉。"

这时,尊者阿难对尊者那罗说:

"对于尊者殊胜所说,你怎么看?"

尊者那罗对尊者阿难说:

"尊者殊胜善说真实,还能说什么呢!"

那时,这些正直的修行者各自说完后,就从座位上起身离去。

文言文原文

杂阿含348经[正闻本490经/佛光本347经](因缘相应/杂因诵/修多罗)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如来成就十种力,得四无畏,知先佛住处,能转梵轮,于大众中震师子吼,言:『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谓:缘无明,行……广说乃至纯大苦聚集……纯大苦聚灭。』

  诸比丘!此是真实教法显现,断生死流……乃至其人悉善显现。

  如是,真实教法显现,断生死流,足令善男子正信出家,方便修习,不放逸住,于正法律精勤苦行,皮筋骨立,血肉枯竭,若其未得所当得者,不舍慇懃精进方便,坚固堪能,所以者何?懈怠苦住,能生种种恶不善法,当来有结炽然,增长于未来世生、老、病、死,退其大义故;精进乐独住者,不生种种恶不善法,当来有结炽然苦报,不于未来世增长生、老、病、死,大义满足,得成第一教法之场,所谓:大师面前亲承说法,寂灭涅槃,菩提正向,善逝正觉。

  是故,比丘!当观自利、利他,自他俱利,精勤修学,我今出家,不愚、不惑,有果、有乐,诸所供养衣服、饮食、卧具、汤药者,悉得大果、大福、大利,当如是学。」

  佛说是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杂阿含349经[正闻本491经/佛光本348经](因缘相应/杂因诵/修多罗)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善来!比丘!善出家,善得己利,旷世时时得生圣处,诸根具足,不愚不癡,不须手语,好说、恶说堪能解义。

  我今于此世作佛、如来、应、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说法寂灭、涅槃、菩提正向、善逝等正觉,所谓: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谓:缘无明,行;缘行,识……乃至纯大苦聚集;无明灭则行灭……乃至纯大苦聚灭。

  诸比丘!难得之处已得,生于圣处,诸根具足……乃至纯大苦聚集……[乃至]纯大苦灭。

  是故,比丘!当如是学:自利、利他、自他俱利。

  如是出家,不愚不癡,有果、有乐,有乐果报;供养衣服、饮食、卧具、汤药者,悉得大果、大福、大利。

  是故,比丘!当如是学!」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杂阿含350经[正闻本492经/佛光本349经](因缘相应/杂因诵/修多罗)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多闻圣弟子不作是念:『何所有故,此有?何所起故,此起?何所无故,此无?何所灭故,此灭?』

  然,彼多闻圣弟子知,所谓:『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谓:缘无明,行……乃至纯大苦聚集,无明灭故,行灭……乃至纯大苦聚灭。』」

  佛说是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杂阿含351经[正闻本493经/佛光本350经](因缘相应/杂因诵/修多罗)

  如是我闻:

  一时,尊者那罗、尊者茂师罗、尊者殊胜、尊者阿难住舍卫国象耳池侧。

  尔时,尊者那罗语尊者茂师罗言:

  「有异信、异欲、异闻、异行觉想、异见审谛忍,有如是正自觉知见生,所谓:『生故,有老死;不离生有老死。』耶?」

  尊者茂师罗言:

  「有异信、异欲、异闻、异行觉想、异见审谛忍,有如是正自觉知见生,所谓:『有生故,有老死;不异生有老死。』如是说有。」

  「尊者茂师罗!有异信……乃至异忍,得自觉知见生,所谓:『有灭,寂灭涅槃。』耶?」

  尊者茂师罗答言:

  「有异信……乃至异忍,得自觉知见生,所谓:『有灭,寂灭涅槃。』」

  复问尊者茂师罗:

  「『有灭,则寂灭涅槃』说者,汝今便是阿罗汉诸漏尽耶?」

  尊者茂师罗默然不答。

  第二、第三问,亦默然不答。

  尔时,尊者殊胜语尊者茂师罗:

  「汝今且止,我当为汝答尊者那罗。」

  尊者茂师罗言:

  「我今且止,汝为我答。」

  尔时,尊者殊胜语尊者那罗:

  「有异信……乃至异忍,得自觉知见生,所谓:『有灭,则寂灭涅槃。』」

  时,尊者那罗问尊者殊胜言:

  「有异信……乃至异忍,得自觉知见生,所谓:『有灭,则寂灭涅槃』者,汝今便是漏尽阿罗汉耶?」

  尊者殊胜言:

  「我说:『有灭,则寂灭涅槃。』而非漏尽阿罗汉也。」

  尊者那罗言:

  「所说不同,前后相违!如尊者所说:『有灭,则寂灭涅槃。』而复言非漏尽阿罗汉耶!」

  尊者殊胜语尊者那罗言:

  「今当说譬,夫智者以譬得解。

  如:旷野路边有井,无绳、无罐得取其水。

  时,有行人热渴所逼,绕井求觅,无绳、无罐,谛观井水,如实知见而不触身。如是,我说:『有灭,则寂灭涅槃。』而自不得漏尽阿罗汉。」

  尔时,尊者阿难语尊者那罗言:

  「彼尊者殊胜所说,汝复云何?」

  尊者那罗语尊者阿难言:

  「尊者殊胜善说真实,知复何言!」

  时,彼正士各各说已,从座起去。

“杂阿含348经到351经” 的相关文章

杂阿含2经

杂阿含2经[正闻本5经/佛光本2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林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对于色(物质形态),你们应当正确地思考,如实地认识到色是无常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比丘如果能正确思考色,如实地认识...

杂阿含5经

杂阿含5经[正闻本8经/佛光本5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林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对色(物质形态)有爱好和喜悦的人,实际上是在爱好和喜悦苦;对苦有爱好和喜悦的人,就无法从苦中解脱出来,也无法明白苦的本...

杂阿含6经

杂阿含6经[正闻本9经/佛光本6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对于色(物质形态),如果不了解它,不明白它的本质,不能远离对它的欲望和贪恋,心灵就无法获得解脱。这样的人就无法超越对生、...

杂阿含7经

杂阿含7经[正闻本10经/佛光本7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对色(物质形态)有爱好和喜悦的人,实际上是在爱好和喜悦苦;对苦有爱好和喜悦的人,就无法从苦中解脱出来。同样地,对受(感...

杂阿含8经

杂阿含8经[正闻本11-14经/佛光本8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过去的色(物质形态)是无常的(无常解释: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变化,没有永恒不变的存在),未来的色也是无常的,更何况现...

杂阿含10经

杂阿含10经[正闻本16经/佛光本10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色(物质形态)是无常的(无常解释: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变化,没有永恒不变的存在),无常就是苦,苦就不是我,不是我的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