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309经到310经

杂阿含309经:


这是我亲耳听到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瞻婆国揭伽池旁边。


这时,尊者鹿纽来到佛陀所在的地方,向佛陀行礼后退坐在一旁,对佛陀说:


"世尊!您曾说过有第二种住处和一一住处,那么什么是第二种住处?什么是一一住处呢?"


佛陀对鹿纽说:"很好!很好!鹿纽!你能问如来这样的问题。"


佛陀告诉鹿纽说:"如果眼睛看到可爱、可乐、可念、可意、能长养欲望的色,那个比丘看到后就欢喜、赞叹、执著;因为欢喜、赞叹、执著,所以心里更加欢喜;因为欢喜,所以深深地喜爱;因为深爱,所以贪恋;因为贪恋,所以受到阻碍。这种欢喜、深爱、贪恋、受阻的状态,就叫做第二种住处。耳、鼻、舌、身、意也是如此。鹿纽!这样的比丘,即使独自住在空旷寂静的地方,仍然称为第二种住处,为什么呢?因为他没有断除、消灭爱欲。不能断除、不了解爱欲的人,诸佛如来称之为第二种住处。


如果有比丘,对于可爱、可乐、可念、可意、能长养欲望的色,看到后不欢喜,不赞叹,不执著;因为不欢喜、不赞叹、不执著,所以不欢喜;因为不欢喜,所以不深爱;因为不深爱,所以不贪恋;因为不贪恋,所以不受阻碍。这种不欢喜、不深爱、不贪恋、不受阻的状态,就叫做一一住处。耳、鼻、舌、身、意也是如此。鹿纽!这样的比丘,即使住在高楼大厦里,仍然称为一一住处,为什么呢?因为他已经断尽贪爱,已经了解贪爱。已经断尽贪爱、了解贪爱的人,诸佛如来称之为一一住处。"


这时,尊者鹿纽听了佛陀的教导,欢喜随喜,向佛陀行礼后离去。


杂阿含310经:


这是我亲耳听到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瞻婆国揭伽池旁边。


这时,尊者鹿纽来到佛陀所在的地方,向佛陀行礼后退坐在一旁,对佛陀说:


"太好了!世尊!请为我说法,我听了法后,就要独自到安静的地方,专心思考,不放逸地修行...直到自知不再受生。"


佛陀对鹿纽说:"很好!很好!鹿纽!你能向如来请教这样的道理,仔细听!好好思考!我现在就为你解说。"


佛陀告诉鹿纽:"如果眼睛看到可爱、可乐、可意、可念、能长养欲望的色,看到后就欣喜、赞叹、执著;因为欣喜、赞叹、执著,所以欢喜积聚;因为欢喜积聚,所以痛苦积聚。耳、鼻、舌、身、意也是如此。


鹿纽!如果有比丘眼睛看到可爱、可乐、可念、可意、能长养欲望的色,看到后不欣喜、不赞叹、不执著;因为不欣喜、不赞叹、不执著,所以不会欢喜积聚;因为不欢喜积聚,所以痛苦消灭。耳、鼻、舌、身、意对法也是如此。"


这时,尊者鹿纽听了佛陀的教导,欢喜随喜,向佛陀行礼后离去。


之后,尊者鹿纽听了佛陀的教导后,独自到安静的地方,专心思考,不放逸地修行...最终证得阿罗汉果,心得善解脱。


文言文原文


杂阿含309经[正闻本411经/佛光本287经](入处相应/六入处诵/修多罗)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瞻婆国揭伽池侧。

  尔时,尊者鹿纽来诣佛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白佛言:

  「世尊!如世尊说,有第二住,有一一住,彼云何第二住?云何一一住?」

  佛告鹿纽:

  「善哉!善哉!鹿纽!能问如来如是之义。」

  佛告鹿纽:

  「若眼识色,可爱、[可?]乐、[可?]念、可意、长养于欲,彼比丘见已,喜乐、赞歎、系著住;爱乐、赞歎、系著住已,心转欢喜;欢喜已,深乐;深乐已,贪爱;贪爱已,阨碍。欢喜、深乐、贪爱、阨碍者,是名第二住;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说。鹿纽!有如是像类比丘,正使空閑独处,犹名第二住,所以者何?爱喜不断、不灭故。爱欲不断、不知者,诸佛如来说第二住。

  若有比丘,于可爱、[可?]乐、[可?]念、可意、长养于欲色,彼比丘见已,不喜乐,不赞歎,不系著住;不喜乐、不赞歎、不系著住已,不欢喜;不欢喜故,不深乐;不深乐故,不贪爱;不贪爱故,不阨碍。不欢喜、深乐、贪爱、阨碍者,是名为一一住;耳、鼻、舌、身、意亦 如是说。鹿纽!如是像类比丘,正使处于高楼重阁,犹是一一住者,所以者何?贪爱已尽、已知故。贪爱已尽、已知者,诸佛如来说名一一住。」

  尔时,尊者鹿纽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杂阿含310经[正闻本412经/佛光本288经](入处相应/六入处诵/修多罗)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瞻婆国揭伽池侧。

  尔时,尊者鹿纽来诣佛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白佛言:

  「善哉!世尊!为我说法,我闻法已,当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乃至自知不受后有。」

  佛告鹿纽:

  「善哉!善哉!鹿纽!能问如来如是之义,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佛告鹿纽:

  「若眼见可爱、[可]乐、可意、可念、长养于欲之色,见已{彼说}[欣悦]、赞歎、系著;欣悦、赞歎、系著已,则欢喜集;欢喜集已,则苦集;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说。

  鹿纽!若有比丘眼见可爱、[可]乐、可念、可意、长养于欲之色,见已不欣悦、不赞歎、不系著;不欣悦、不赞歎、不系著故,不欢喜集;不欢喜集故,则苦灭;耳……鼻……舌……身……意、法亦如是说。」

  尔时,尊者鹿纽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尔时,尊者鹿纽闻佛说法教诫已,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乃至得阿罗汉,心善解脱。


“杂阿含309经到310经” 的相关文章

杂阿含1经

杂阿含1经[正闻本1-4经/佛光本1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林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你们应当观察色(物质形态)是无常的,这样观察就是正确的观察;正确观察就会产生厌离之心;有了厌离之心,就能消除喜爱和...

杂阿含3经

杂阿含3经[正闻本6经/佛光本3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林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对于色(物质形态),如果不了解它,不明白它的本质,不能断除对它的执着,不能远离对它的欲望,那么就无法断除痛苦。同样地,...

杂阿含4经

杂阿含4经[正闻本7经/佛光本4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林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对于色(物质形态),如果不了解它,不明白它的本质,不能断除对它的执着,不能远离对它的欲望,心灵就无法获得解脱。这样的人...

杂阿含5经

杂阿含5经[正闻本8经/佛光本5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林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对色(物质形态)有爱好和喜悦的人,实际上是在爱好和喜悦苦;对苦有爱好和喜悦的人,就无法从苦中解脱出来,也无法明白苦的本...

杂阿含6经

杂阿含6经[正闻本9经/佛光本6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对于色(物质形态),如果不了解它,不明白它的本质,不能远离对它的欲望和贪恋,心灵就无法获得解脱。这样的人就无法超越对生、...

杂阿含7经

杂阿含7经[正闻本10经/佛光本7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对色(物质形态)有爱好和喜悦的人,实际上是在爱好和喜悦苦;对苦有爱好和喜悦的人,就无法从苦中解脱出来。同样地,对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