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97经
杂阿含97经[正闻本1272经/佛光本1156经](婆罗门相应/八众诵/祇夜)
我是这样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天早晨,世尊穿好衣服,拿着钵,进入舍卫城去托钵化缘。
这时,有一位年纪很大、思想成熟的婆罗门,也拿着拐杖和钵,挨家挨户地乞食。
这位婆罗门远远地看见世尊,心里想:
"沙门瞿昙(佛陀的俗名)拿着拐杖和钵,挨家挨户地乞食,我也拿着拐杖和钵,挨家挨户地乞食,我和瞿昙都是比丘嘛。"
这时,世尊用偈语回答说:
"所谓的比丘,
不是仅仅靠乞食,
如果还保持着在家人的生活方式,
怎么能称为比丘呢?
只有对善恶的行为,
都能远离并修习正确的行为,
内心无所畏惧,
这样的人才能称为比丘。"
佛陀说完这番话后,那位婆罗门听了佛陀所说的话,感到非常欢喜,表示赞同,向佛陀行礼后就离开了。
这篇经文主要讲述了一位婆罗门因为看到佛陀托钵,就认为自己和佛陀一样都是比丘。但佛陀通过偈语告诉他,真正的比丘不是简单地靠外表和行为来判断的,而是要看他是否能够远离善恶、修习正道,保持无畏的心。
文言文原文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晨朝著衣持鉢,入舍卫城乞食。
时,有异婆罗门年耆根熟,摄杖持鉢,家家乞食。
彼婆罗门遥见世尊而作是念:
“沙门瞿昙摄杖持鉢,家家乞食,我亦摄杖持鉢,家家乞食,我与瞿昙俱是比丘。”
尔时,世尊说偈答曰:
“所谓比丘者,非但以乞食,受持在家法,是何名比丘?
于功德过恶,俱离修正行,其心无所畏,是则名比丘。”
佛说是经已,彼婆罗门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