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第二章 证悟成佛的因缘和规律【长部14经/大本经】第1部分,解析(74)

向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致敬。


【关于前生的讨论】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迦梨园中。当时,众多比丘在午餐后从托钵返回,集聚在迦梨圆形讲堂中,谈论关于前生的法义:"如是前生,如是前生。"


世尊以清净超人的天耳闻知了这些比丘的谈话。于是世尊从座起,往迦梨圆形讲堂走去。到达后,坐在准备好的座位上,坐定后问比丘们:"比丘们,你们现在聚集谈论什么?刚才的谈话谈到哪里?"


那些比丘回答说:"世尊,我们在午餐后从托钵返回,集聚在迦梨圆形讲堂中,谈论关于前生的法义:'如是前生,如是前生。'这就是我们谈到一半时,世尊到来。"


"比丘们,你们想听一个关于前生的法义开示吗?""世尊,现在正是时候;善逝,现在正是时候。请世尊为比丘们说关于前生的法义开示,比丘们听后会牢记在心。""那么比丘们,仔细听,好好思维,我要说了。""是的,世尊。"那些比丘回答世尊。世尊如是说:


"比丘们,从现在往前数九十一劫时,毗婆尸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出现于世。比丘们,从现在往前数三十一劫时,尸弃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出现于世。比丘们,就在那同一个三十一劫中,毗舍浮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出现于世。比丘们,就在这现在的贤劫中,拘楼孙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出现于世。比丘们,就在这现在的贤劫中,拘那含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出现于世。比丘们,就在这现在的贤劫中,迦叶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出现于世。比丘们,就在这现在的贤劫中,我现在作为阿罗汉、正等正觉者出现于世。


"比丘们,毗婆尸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生于刹帝利种,出生于刹帝利家。尸弃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生于刹帝利种,出生于刹帝利家。毗舍浮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生于刹帝利种,出生于刹帝利家。拘楼孙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生于婆罗门种,出生于婆罗门家。拘那含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生于婆罗门种,出生于婆罗门家。迦叶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生于婆罗门种,出生于婆罗门家。比丘们,我现在作为阿罗汉、正等正觉者生于刹帝利种,出生于刹帝利家。


"比丘们,毗婆尸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属于贡唐若姓。尸弃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属于贡唐若姓。毗舍浮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属于贡唐若姓。拘楼孙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属于迦叶姓。拘那含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属于迦叶姓。迦叶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属于迦叶姓。比丘们,我现在作为阿罗汉、正等正觉者属于乔达摩姓。


"比丘们,毗婆尸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的寿命是八万岁。尸弃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的寿命是七万岁。毗舍浮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的寿命是六万岁。拘楼孙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的寿命是四万岁。拘那含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的寿命是三万岁。迦叶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的寿命是二万岁。比丘们,我现在的寿命很短,很有限,短暂易逝,长寿的人活一百岁或稍多一点。


"比丘们,毗婆尸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在波吒利树下证悟。尸弃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在分陀利树下证悟。毗舍浮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在沙罗树下证悟。拘楼孙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在尸利沙树下证悟。拘那含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在优昙婆罗树下证悟。迦叶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在尼拘律树下证悟。比丘们,我现在作为阿罗汉、正等正觉者在菩提树下证悟。


"比丘们,毗婆尸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有两位主要弟子,名叫坎达和提沙,是最胜的贤侣。尸弃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有两位主要弟子,名叫阿毗浮和三婆瓦,是最胜的贤侣。毗舍浮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有两位主要弟子,名叫输那和郁多罗,是最胜的贤侣。拘楼孙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有两位主要弟子,名叫毗头和桑尸瓦,是最胜的贤侣。拘那含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有两位主要弟子,名叫毗耶输和郁多罗,是最胜的贤侣。迦叶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有两位主要弟子,名叫提沙和婆罗豆婆遮,是最胜的贤侣。比丘们,我现在有舍利弗和目犍连两位主要弟子,是最胜的贤侣。


"比丘们,毗婆尸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有三次弟子集会。一次集会有六十八万比丘,一次集会有十万比丘,一次集会有八万比丘。毗婆尸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的这三次弟子集会都是由漏尽者组成。


尸弃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也有三次弟子集会。一次集会有十万比丘,一次集会有八万比丘,一次集会有七万比丘。尸弃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的这三次弟子集会都是由漏尽者组成。


"毗舍浮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有三次弟子集会。一次集会有八万比丘,一次集会有七万比丘,一次集会有六万比丘。毗舍浮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的这三次弟子集会都是由漏尽者组成。


拘楼孙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有一次弟子集会,有四万比丘。拘楼孙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的这一次弟子集会是由漏尽者组成。


拘那含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有一次弟子集会,有三万比丘。拘那含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的这一次弟子集会是由漏尽者组成。


迦叶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有一次弟子集会,有二万比丘。迦叶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的这一次弟子集会是由漏尽者组成。


比丘们,我现在有一次弟子集会,有一千二百五十比丘。我的这一次弟子集会是由漏尽者组成。


"比丘们,毗婆尸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有一位名叫阿输克的比丘为侍者,是最主要的侍者。尸弃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有一位名叫克玛卡拉的比丘为侍者,是最主要的侍者。毗舍浮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有一位名叫优波扇多的比丘为侍者,是最主要的侍者。拘楼孙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有一位名叫部提及的比丘为侍者,是最主要的侍者。拘那含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有一位名叫索提基的比丘为侍者,是最主要的侍者。迦叶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有一位名叫萨婆密多的比丘为侍者,是最主要的侍者。比丘们,我现在有阿难比丘为侍者,是最主要的侍者。


"比丘们,毗婆尸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的父亲是槃头摩王,母亲是槃头摩提王后。槃头摩王统治的王城名叫槃头摩提。


尸弃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的父亲是阿鲁那王,母亲是婆波瓦提王后。阿鲁那王统治的王城名叫阿鲁那瓦提。


毗舍浮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的父亲是须波提多王,母亲是瓦沙瓦提王后。须波提多王统治的王城名叫阿诺玛。


拘楼孙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的父亲是阿耆达多婆罗门,母亲是毘舍佉婆罗门女。当时有一位国王名叫克玛,克玛王统治的王城名叫克玛瓦提。


拘那含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的父亲是耶若达多婆罗门,母亲是郁多罗婆罗门女。当时有一位国王名叫索波,索波王统治的王城名叫索波瓦提。


迦叶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的父亲是梵摩达多婆罗门,母亲是陀那瓦提婆罗门女。当时有一位国王名叫基基,基基王统治的王城是波罗奈城。


比丘们,我现在的父亲是净饭王,母亲是摩耶夫人,王城是迦毘罗卫城。"


这就是世尊所说。说完之后,善逝从座而起,回到精舍。


世尊离开不久,那些比丘之间产生了这样的讨论:"诸友,真是稀有!诸友,真是未曾有!如来具有如此大神通力、大威力。他能记得过去已般涅槃、已断除戏论、已断除轮回、已超越一切苦的诸佛的出身、名字、种姓、寿命长短、上首弟子对、弟子集会。他说:'那些世尊是如此出身,如此名字,如此种姓,如此戒行,如此法,如此智慧,如此住处,如此解脱。'"


"诸友,是否这法界唯有如来能够完全通达,因为通达这法界,所以如来能够记得过去已般涅槃、已断除戏论、已断除轮回、已超越一切苦的诸佛的出身、名字、种姓、寿命长短、上首弟子对、弟子集会:'那些世尊是如此出身,如此名字,如此种姓,如此戒行,如此法,如此智慧,如此住处,如此解脱'?还是诸天告诉如来这些事情,所以如来能够记得这一切?"当时比丘们的讨论进行到这里。


傍晚时分,世尊从禅定中起来,往迦梨圆形讲堂走去。到达后,坐在准备好的座位上。坐定后,世尊问比丘们:"比丘们,你们现在聚集谈论什么?刚才的谈话谈到哪里?"


那些比丘回答说:"世尊,您离开后不久,我们之间产生了这样的讨论:'诸友,真是稀有!诸友,真是未曾有!如来具有如此大神通力、大威力。他能记得过去已般涅槃、已断除戏论、已断除轮回、已超越一切苦的诸佛的出身、名字、种姓、寿命长短、上首弟子对、弟子集会。他说:那些世尊是如此出身,如此名字,如此种姓,如此戒行,如此法,如此智慧,如此住处,如此解脱。'


诸友,是否这法界唯有如来能够完全通达,因为通达这法界,所以如来能够记得过去已般涅槃、已断除戏论、已断除轮回、已超越一切苦的诸佛的出身、名字、种姓、寿命长短、上首弟子对、弟子集会:'那些世尊是如此出身,如此名字,如此种姓,如此戒行,如此法,如此智慧,如此住处,如此解脱'?还是诸天告诉如来这些事情,所以如来能够记得这一切?这就是我们讨论到一半时,世尊到来。"


"比丘们,这法界确实是如来能够完全通达,因为通达这法界,所以如来能够记得过去已般涅槃、已断除戏论、已断除轮回、已超越一切苦的诸佛的出身、名字、种姓、寿命长短、上首弟子对、弟子集会:'那些世尊是如此出身,如此名字,如此种姓,如此戒行,如此法,如此智慧,如此住处,如此解脱。'


诸天也确实告诉如来这些事情,所以如来能够记得过去已般涅槃、已断除戏论、已断除轮回、已超越一切苦的诸佛的出身、名字、种姓、寿命长短、上首弟子对、弟子集会:'那些世尊是如此出身,如此名字,如此种姓,如此戒行,如此法,如此智慧,如此住处,如此解脱。'"


"比丘们,你们想要听更多关于前生的法义开示吗?" 


"世尊,现在正是时候;善逝,现在正是时候。请世尊为我们说更多关于前生的法义开示,比丘们听后会牢记在心。"


"那么比丘们,仔细听,好好思维,我要说了。"


"是的,世尊。"那些比丘回答世尊。世尊如是说:


"比丘们,从现在往前数九十一劫时,毗婆尸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出现于世。比丘们,毗婆尸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生于刹帝利种,出生于刹帝利家。比丘们,毗婆尸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属于贡唐若姓。比丘们,毗婆尸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的寿命是八万岁。比丘们,毗婆尸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在波吒利树下证悟。比丘们,毗婆尸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有两位主要弟子,名叫坎达和提沙,是最胜的贤侣。比丘们,毗婆尸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有三次弟子集会。一次集会有六十八万比丘,一次集会有十万比丘,一次集会有八万比丘。比丘们,毗婆尸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的这三次弟子集会都是由漏尽者组成。比丘们,毗婆尸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有一位名叫阿输克的比丘为侍者,是最主要的侍者。比丘们,毗婆尸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的父亲是槃头摩王,母亲是槃头摩提王后。槃头摩王统治的王城名叫槃头摩提。


【菩萨的本性】


"比丘们,当时毗婆尸菩萨正念正知地从兜率天下降,进入母胎。这是法的常规。


"比丘们,这是法的常规:当菩萨从兜率天下降,进入母胎时,在包括天神、魔罗、梵天的世界中,在包括沙门、婆罗门、天人、人类的众生中,会出现无量广大的光明,超越诸天的天威。即使在那些黑暗、幽暗、无光明的世界边际处,那里连威力广大、神通广大的日月都无法照耀到,也会出现无量广大的光明,超越诸天的天威。那里的众生也能借此光明彼此看见:'原来这里还有其他众生存在啊!'这个千世界也会震动、摇动、激烈震动。会出现无量广大的光明,超越诸天的天威。这是法的常规。


"比丘们,这是法的常规:当菩萨进入母胎时,有四位天子来到四方守护,说:'不要让任何人或非人伤害菩萨或菩萨的母亲。'这是法的常规。


"比丘们,这是法的常规:当菩萨进入母胎时,菩萨的母亲自然会持守戒律,远离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这是法的常规。


"比丘们,这是法的常规:当菩萨进入母胎时,菩萨的母亲对任何男子都不会生起欲念,任何贪欲的男子也不能侵犯菩萨的母亲。这是法的常规。


"比丘们,这是法的常规:当菩萨进入母胎时,菩萨的母亲能够获得五种欲乐,她以这五种欲乐自娱自乐。这是法的常规。


"比丘们,这是法的常规:当菩萨进入母胎时,菩萨的母亲不会有任何疾病,她感到愉悦,身体无疲倦,她能够透过胎盘看见完整无缺的菩萨。比丘们,就像有人拿着一颗美丽、上等、八面、精工琢磨、清澈、明亮、完美无瑕的琉璃珠,在其中穿着蓝色、黄色、红色、白色或褐色的线,一个具有眼力的人拿在手中观察:'这是一颗美丽、上等、八面、精工琢磨、清澈、明亮、完美无瑕的琉璃珠,其中穿着蓝色、黄色、红色、白色或褐色的线。'同样地,比丘们,当菩萨进入母胎时,菩萨的母亲不会有任何疾病,她感到愉悦,身体无疲倦,她能够透过胎盘看见完整无缺的菩萨。这是法的常规。


"比丘们,这是法的常规:菩萨出生七天后,菩萨的母亲就会去世,转生到兜率天。这是法的常规。


 "比丘们,这是法的常规:其他妇女怀胎九个月或十个月才生产,但菩萨的母亲却是怀胎整整十个月才生产。这是法的常规。


"比丘们,这是法性:其他妇女都是坐着或躺着生产,但是菩萨的母亲不是这样生产菩萨的。菩萨的母亲是站立着生产菩萨的。这是其中的法性。


"比丘们,这是法性:当菩萨从母胎中出生时,天神们先接着他,然后才是人类。这是其中的法性。


"比丘们,这是法性:当菩萨从母胎中出生时,菩萨还未触地,四位天子就接住他,站在母亲面前说:'王后请欢喜,您生下了一位具大威德的儿子。'这是其中的法性。


"比丘们,这是法性:当菩萨从母胎中出生时,他出生时清净无垢,不沾水、不沾粘液、不沾血液、不沾任何污秽,纯净清洁。比丘们,就像宝珠放在迦尸布上,宝珠不会污染迦尸布,迦尸布也不会污染宝珠。为什么呢?因为两者都清净。同样地,比丘们,当菩萨从母胎中出生时,他出生时清净无垢,不沾水、不沾粘液、不沾血液、不沾任何污秽,纯净清洁。这是其中的法性。


"比丘们,这是法性:当菩萨从母胎中出生时,从虚空中降下两道水流 一冷一热,为菩萨和他的母亲沐浴。这是其中的法性。


"比丘们,这是法性:菩萨刚出生时,双足平稳站立,面向北方迈出七步,在白伞盖的遮蔽下,环顾四方,并以雄壮的声音说道:'我是世间最尊贵的,我是世间最长者,我是世间最殊胜的。这是我最后一生,不再有来生。'这是其中的法性。


"比丘们,这是法性:当菩萨从母胎中出生时,在包含天神、魔罗、梵天、沙门婆罗门的世界中,以及天人世界中,出现了无量殊胜的光明,超越了天神们的威力。即使在那些黑暗、深邃、无光的世界中,那里连如此威力的日月都无法照耀的地方,也出现了无量殊胜的光明,超越了天神们的威力。生在那里的众生也因这光明而能互相看见,说道:'原来这里还有其他众生啊!'这个千世界震动、摇晃、颤动,出现了无量殊胜的光明,超越了天神们的威力。这是其中的法性。


"比丘们,当毗婆尸王子出生时,有人向班头摩王报告说:'陛下,王子已出生,请陛下来看。'比丘们,班头摩王见到毗婆尸王子后,便召集相师婆罗门说:'请诸位相师婆罗门看看王子。'比丘们,相师婆罗门见到毗婆尸王子后,对班头摩王说:'陛下请欢喜,您得到了一位具大威德的儿子。陛下有福了,大王有大收获了,在您的家族中生下这样的儿子。大王,这位王子具有三十二大人相,具有这些相好的大人只有二种去向,别无其他。


如果他居家生活,将成为转轮圣王,以正法统治,成为正法之王,统领四方,使国土安定,具足七宝。他将拥有这七宝:即轮宝、象宝、马宝、摩尼宝、女宝、居士宝,第七为主兵宝。他将有超过一千个儿子,都是勇猛、英武,能摧毁敌军。他将以非暴力、非武力、以正法统治这四海之内的大地。如果他出家,将成为阿罗汉、正等正觉,在世间揭开覆盖。


"大王,这位王子具有哪些三十二大人相,


使具有这些相好的大人只有二种去向,别无其他?


若居家,必成为转轮圣王,以正法统治,成为正法之王,统领四方,使国土安定,具足七宝。他将拥有这七宝:即轮宝、象宝、马宝、摩尼宝、女宝、居士宝,第七为主兵宝。他将有超过一千个儿子,都是勇猛、英武,能摧毁敌军。他将以非暴力、非武力、以正法统治这四海之内的大地。如果出家,将成为阿罗汉、正等正觉,在世间揭开覆盖。


'大王,这位王子足下平坦,这是大人之相。他的足底生有千辐轮相,具足轮缘和轮毂,圆满具足一切特征。这是大人之相。


他有长足跟...


他有长手指...


他手足柔软...


他手足有网缦...


他足踝高起...


他小腿如羚羊...


他能站立不弯腰用双手触摸膝盖...


他阴藏密覆...


他身金色,皮肤如黄金...


他皮肤细滑,尘垢不着身...


他毛孔一一生一毛...


他身毛上靡,毛色深蓝如螺髻,向右旋...


他身体挺直如梵天...


他七处圆满...


他上身如狮子...


他双肩之间充满...


他身长宽相等如尼拘律树...


他肩圆满...


他味觉极敏锐...


他颌如狮子...


他有四十齿...


他齿齐平...


他齿无缝隙...


他犬齿洁白...


他舌广长...


他梵音悦耳如迦陵频伽鸟...


他眼深蓝...


他眼睫如牛王...


他眉间生白毫,柔软如棉...


他头顶有肉髻,这是大人之相。


'大王,这就是王子所具有的三十二大人相,具有这些相好的大人只有二种去向,别无其他。若居家,必成为转轮圣王,以正法统治,成为正法之王,统领四方,使国土安定,具足七宝。他将拥有这七宝:即轮宝、象宝、马宝、摩尼宝、女宝、居士宝,第七为主兵宝。他将有超过一千个儿子,都是勇猛、英武,能摧毁敌军。他将以非暴力、非武力、以正法统治这四海之内的大地。如果出家,将成为阿罗汉、正等正觉,在世间揭开覆盖。'


"比丘们,这时班头摩王赐予相师婆罗门新衣,并满足他们一切所需。然后王为毗婆尸王子安排了乳母,有些给予乳汁,有些为其沐浴,有些抱持,有些担负。王子出生后,日夜都有白伞遮盖,'不要让寒、热、草、尘、露水扰乱他'。毗婆尸王子深受众人喜爱,就像青莲花、红莲花、白莲花为众人所爱一样。他总是被从一个怀抱传到另一个怀抱中。


"比丘们,毗婆尸王子出生后,声音悦耳,语音优美,音调动听,令人喜爱。就像雪山中的迦陵频伽鸟,声音悦耳,语音优美,音调动听,令人喜爱。同样地,毗婆尸王子声音悦耳,语音优美,音调动听,令人喜爱。


"比丘们,毗婆尸王子出生后,由业报所生的天眼出现,使他能在日夜间看见周围一由旬的范围。


"比丘们,毗婆尸王子出生后,目不转睛地观看,如同三十三天的天神。因为'王子目不转睛地观看',所以人们称他为'毗婆尸,毗婆尸'。


"比丘们,当班头摩王在审判庭坐着时,让毗婆尸王子坐在膝上参与判案。比丘们,毗婆尸王子坐在父亲膝上,仔细考虑后作出正确的判决。因为'王子仔细考虑后作出正确的判决',所以人们更加称他为'毗婆尸,毗婆尸'。


"比丘们,然后班头摩王为毗婆尸王子建造了三座宫殿,一座用于雨季,一座用于冬季,一座用于夏季,并为他准备了五种欲乐。比丘们,毗婆尸王子在雨季宫殿中度过四个月,享受着无男性伴奏的音乐,从不下到下层宫殿。"


【第一诵品完】



这段经文的佛教重要词语和句子解释:


敬礼语


向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致敬:这是对佛陀的标准敬礼方式,包含三个尊称:

世尊:佛陀最常用的尊称之一,意为"受世间尊敬者"

阿罗汉:意为"应供者",已断尽一切烦恼、值得接受供养的圣者


正等正觉者:


在巴利文大藏经中,这是佛陀十种尊号之一,其准确含义是"自己完全正确觉悟者"。这个称号包含几个关键要素:


(正确、完全):指觉悟的质量是完全正确的、无误的、圆满的

(自己):表示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觉悟,无需依靠他人的教导

(觉悟者):已完全觉悟宇宙和生命真理的人


这个称号特别强调佛陀是自己觉悟一切法的人(而非从他人处学习),并且其觉悟是完全正确、圆满无缺的。这区别于声闻弟子(通过听闻佛陀教法而觉悟)和辟支佛(部分自觉但不教导他人)。


在巴利传统中,"正等正觉"是佛陀独有的成就,表示他不仅自己彻底觉悟,还建立了能引导他人觉悟的教法体系。


经文结构与特点


如是我闻:佛经的标准开头,意为"我(通常是阿难尊者)是这样听到的",表明经文来源可靠


一时:表示某个时候,佛经中常用的不特定时间表达


"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在巴利文大藏经中,其准确含义是:


舍卫城:古印度拘萨罗国的首都,位于现今印度北方邦地区,是佛陀时代六大城市之一,也是佛陀度过许多雨安居的地方。


祇树给孤独园:这是一处著名的精舍(修行处),其名称来源有特定历史:

祇树:指祇陀太子的树林

给孤独:原名须达多,是一位富商,因常常救济孤独无依者而得此称号,意为"施食于无依者"

园:指供修行用的园林或精舍


根据巴利经典记载,给孤独长者以巨额黄金从祇陀太子处购买这片土地,用于建造供佛陀和僧团居住的精舍。祇陀太子则捐赠了土地上的树木,因此这处精舍以两人名字命名,成为佛陀最常住的地方之一,也是许多重要经典开示的发源地。


迦梨园、迦梨圆形讲堂:位于祇树给孤独园内的特定场所,比丘们集会讨论的地点


托钵:比丘们外出乞食的行为,佛教修行者不自己烹饪,而是接受信众布施的食物


善逝:


在巴利经典中,这是佛陀十大尊号之一,有着多层含义:


    善行者:指佛陀完美地走在八正道上,其行为举止都是善巧无误的

    善去者:指佛陀已妥善地前往理想境界(涅槃),且不再返回轮回

    善说者:指佛陀能以恰当方式宣说真理,契合听众根器

    达善处者:指佛陀已到达最理想的境界


这个称号强调佛陀不仅个人修行达到圆满,也不会再退转或重返轮回。在巴利传统中,(善、好)和(去、达到)的组合表达了佛陀修行道路的圆满性和不退转性。


关于前生的讨论


前生:指众生过去世的生命经历,佛教认为众生在轮回中经历无数次生死


法义:佛法的义理,教义的内涵


天耳:佛陀的神通之一,能听到远距离和其他世界的声音


过去七佛的记述


经文详细描述了过去七佛的历史,包括:


1. 毗婆尸佛:出现于九十一劫前

2. 尸弃佛:出现于三十一劫前  

3. 毗舍浮佛:同样出现于三十一劫前

4. 拘楼孙佛:出现于现在的贤劫中

5. 拘那含佛:出现于现在的贤劫中

6. 迦叶佛:出现于现在的贤劫中

7. 释迦牟尼佛(经文中称"我"):当前时代的佛陀


劫佛教宇宙时间单位


在巴利文大藏经中,劫是佛教宇宙学中描述极其漫长时间周期的基本单位,表示一个宇宙从形成到毁灭的完整循环。《相应部》、《增支部》和《长部》等经典对此有详细说明:


劫的类型与长度


1. 小劫:人类寿命从十岁开始,每百年增加一岁,直至八万四千岁,然后再逐渐减少至十岁,这样一个增减周期为一小劫。


2. 中劫:二十个小劫构成一个中劫。


3. 大劫:四个中劫组成一大劫,代表一个完整的宇宙循环:

   成劫:宇宙形成期

   住劫:宇宙稳定期

   坏劫:宇宙毁灭期

   空劫:宇宙空无期


贤劫千佛出世的吉祥劫


贤劫是我们当前所处的大劫,被称为"贤"或"善"是因为此劫中有多位佛陀相继出世,这在佛教宇宙循环中极为罕见。根据《佛种姓经》和《长部·大本经》等记载:


贤劫的殊胜性


大多数劫中无佛出世(称为"空劫"),有佛出世的劫中通常只有一位佛陀示现。贤劫的殊胜之处在于会有多位佛陀相继出世,这种情况极为稀有。


1. 上座部传统:根据巴利文献,贤劫中将有五位佛陀出世:

   拘留孙佛:已出世

   拘那含牟尼佛:已出世

   迦叶佛:已出世

   释迦牟尼佛:现在佛

   弥勒佛:未来佛


刹帝利:古印度四种姓之一,王族和武士阶层


婆罗门:古印度四种姓之一,祭司和学者阶层


漏尽者:已断除所有烦恼("漏")的阿罗汉


上首弟子对/贤侣:佛陀的两位主要弟子


佛陀的特殊能力


般涅槃:佛陀或阿罗汉的圆寂,完全解脱的状态


断除戏论:超越一切概念性思维和执著


断除轮回:超越生死循环


法界:指佛法的领域或宇宙的本质,佛陀能完全通达


菩萨的本性


菩萨:指未来佛,特别是处于修行阶段的未来佛


兜率天:佛教宇宙观中的天界之一,未来佛在成佛前居住的地方


法的常规/法性:指自然的法则,特别是关于菩萨和佛陀生命中必然发生的事件


"五种欲乐"解释


在佛教经典中,"五种欲乐"指的是通过五种感官获得的愉悦体验:


1. 色欲乐:眼睛看到的美丽色相、形象和景观,如优美的风景、艺术品、华丽的服饰等

2. 声欲乐:耳朵听到的悦耳声音,如美妙的音乐、诵经声、自然声响等

3. 香欲乐:鼻子嗅到的芳香气味,如花香、香料、香熏等

4. 味欲乐:舌头品尝的美味食物和饮料,享受各种精致的美食

5. 触欲乐:身体感受的舒适触感,如柔软的衣物、舒适的居所、适宜的温度等

在经文描述中,菩萨入胎后,其母亲自然获得这五种感官享受的最佳体验。这意味着菩萨的母亲生活在极其舒适和愉悦的环境中,所有感官都得到极大的满足和享受。这被视为菩萨殊胜福德的表现之一,也是菩萨入胎所带来的特殊征兆。


在传统佛教解释中,菩萨母亲获得这些欲乐并非出于贪著,而是自然而然的现象,象征着菩萨与生俱来的福德庄严。同时,这也确保了菩萨在母胎中能够在最好的环境下发育成长。


由旬是古代印度的传统距离测量单位,这个词原指一天行程中牛车或马车能够行走的距离。

具体长度换算


由旬的具体长度在不同时期和地区有所差异:


传统测量标准:


    小由旬:约4-5公里(2.5-3英里)

    中由旬:约8公里(5英里)

    大由旬:约16公里(10英里)


佛经中的常用标准:


    一般采用中由旬,约8公里

    在《大本经》中提到"毗婆尸王子能在日夜间看见周围一由旬的范围",指的是半径约8公里的区域


三十二大人相:佛陀身体的32种特殊标志,如足下平坦、手足有轮相等,预示其伟大命运


三十二大人相及其业力因缘


巴利文大藏经《相经》三十二大人相详解


1. 足下平坦相

相好描述:双足落地平稳,足底完全贴合地面,放下和抬起都很均匀,整个足底平稳触地。

因果:前世坚定实行善法,精进修习身语意三业清净,行布施、持戒、守护斋日、孝敬父母、尊敬长者及其他各种善行。


2. 足底千辐轮相  

相好描述:足底有千辐轮印记,具有轮缘和轮毂,形状完整,轮廓分明。

因果:前世为许多人带来快乐,消除盗贼的威胁和恐怖,提供保护和安全,与许多朋友一起施舍礼物。


3. 足跟长相

相好描述:足跟修长。

因果:前世不杀害众生,不使用任何武器,以杀生为耻,非常仁慈,对一切众生充满慈悲。


4. 手指足趾长相

相好描述:手指和脚趾修长。

因果:前世不杀害众生,不使用任何武器,以杀生为耻,非常仁慈,对一切众生充满慈悲。


5. 手足柔软相

相好描述:手足柔软细嫩。

因果:前世以四摄法团结众生:布施、爱语、利行、同事。


6. 手足有网缦相

相好描述:手足之间有网缦,如同鹅王的脚,佛陀的手指与脚趾之间有一种连接性的组织,类似于水鸟(如鹅或雁)的脚蹼。

因果:前世以四摄法团结众生:布施、爱语、利行、同事。


7. 足踝高起相

相好描述:足踝高突。

因果:前世言语有益于众生福祉,鼓励人们做善事,教育许多人,为他们的生活带来福利和快乐,慷慨提供善法教导。


8. 小腿如羚羊相

相好描述:小腿肌肉发达如羚羊。

因果:前世是善巧的老师,教授任何科目或善行时,希望学生容易快速理解,常思考用什么教学方法让学生快速容易理解。


9. 正立手摩膝相

相好描述:站立不弯腰时,双手能触摸膝盖。

因果:前世分配任务时对每个人都极其公平,了解他们的共同点和才能,了解每个人的能力,将合适的任务分配给合适的人。


10. 阴藏密覆相

相好描述:男性器官如被鞘包围般隐藏。

因果:前世团聚失散已久的亲人、朋友、爱人和同伴,让母子、父子、兄弟姐妹团聚,见到他们团聚而欢喜。


11. 身金色相

相好描述:肤色金黄,皮肤有金色光泽。

因果:前世不易怒,不脾气暴躁,即使受到严厉批评也不发脾气、恼怒、敌对和心硬,不显示烦恼、仇恨或苦毒。布施柔软精美的垫子毯子和亚麻、棉花、丝绸、羊毛的精美布料。


12. 皮肤细滑相

相好描述:皮肤光滑,尘垢不沾身。

因果:前世亲近有德行和知识的人,询问:"什么是善?什么是不善?什么是应受责备的?什么是无可责备的?应该培养什么?不应该培养什么?"


13. 一一孔一毛相

相好描述:每个毛孔生一根毛。

因果:前世不妄语,说真话,坚持真理,诚实可信,不用言语欺骗世人。


14. 身毛上靡相

相好描述:身毛向上生长,青黑色,向右卷曲。

因果:前世言语有益于众生福祉,鼓励人们做善事,教育许多人,为他们的生活带来福利和快乐,慷慨提供善法教导。


15. 身体挺直相

相好描述:身体如梵天般挺直。

因果:前世不杀害众生,不使用任何武器,以杀生为耻,非常仁慈,对一切众生充满慈悲。


16. 七处圆满相

相好描述:七处肌肉丰满圆润:两手、两腿、两肩和颈部。

因果:前世布施众生上好的食物、饮料、调味品、衣服、车乘、花环、香料、床铺、住所和灯明等各种生活必需品。


17. 上身如狮子相

相好描述:胸部勇猛如狮子。

因果:前世渴望众生的善、福利、安乐和安全,思考:如何帮助这些人在信心、德行、法知识、慷慨、伦理和智慧方面兴盛。


18. 双肩之间充满相

相好描述:肩胛骨之间的空隙填满。

因果:前世渴望众生的善、福利、安乐和安全,思考:如何帮助这些人在信心、德行、法知识、慷慨、伦理和智慧方面兴盛。


19. 身长宽相等相

相好描述:身体比例如榕树般均匀圆满,双臂伸展的宽度与身高相等(形成一个完美的方形或圆形)

因果:前世对众生的布施和帮助考虑到每个人的具体需求和情况,给予均衡而适当的帮助,不偏不倚,使每个人都得到恰当的利益


20. 胸部圆满相

相好描述:上身如狮子般圆满挺拔,胸部丰满宽广

因果:前世一直希望众生获得善法、利益、安乐、舒适和安稳,常常如此思维:"愿这些众生增长善法并获得安乐。愿他们获得信心、道德、学识、布施、正法和智慧。愿他们获得田地、财富、长寿、美貌、幸福、力量、健康和敏锐的理解力。"


21. 味觉敏锐相

相好描述:具有增强食物味道的味蕾,味蕾从舌尖到喉咙后部均匀分布。

因果:前世不用手、石头、棍棒或武器伤害任何众生。


22. 颌如狮子相

相好描述:下颌强壮如狮子。

因果:前世不说废话,言语及时、真实、有意义,符合善法和戒律,在适当时候说有价值、合理、中肯、有益的话。


23. 四十齿相

相好描述:有四十颗牙齿。

因果:前世不说分裂语,不在一处听到的话重复到另一处来分裂人们,而是团结分裂的人,支持团结,喜欢和谐,热爱和谐,说促进和谐的话。


24. 齿齐平相

相好描述:牙齿整齐均匀,排列完美,无高低不平。

因果:前世避免两舌、恶口,不挑拨离间,言语促进和谐,说能使人团结的话语。佛陀过去世"舍离离间语,闻此不向彼传,闻彼不向此传,令分裂者和合,令和合者增喜,爱好和合,乐于和合,说能引生和合的言语。"



25. 齿无缝隙相

相好描述:牙齿无缝隙。

因果:前世不说分裂语,不在一处听到的话重复到另一处来分裂人们,而是团结分裂的人,支持团结,喜欢和谐,热爱和谐,说促进和谐的话。


26. 齿洁白相

相好描述:牙齿洁白明亮,如同洁净的贝壳或雪。

因果:前世放弃邪命,以正命维生,避免虚假的称量、欺诈;不做贿赂、欺骗和欺诈的事情;不做伤害、谋杀、绑架等暴力行为。经中说:"大德,如来往昔为人时,舍离邪命,以正命自活..."


27. 舌广长相

相好描述:舌头宽长。

因果:前世不说粗恶语,说柔和善良的话,悦耳动听,入心有礼,令人喜悦,为许多人所喜爱。


28. 梵音悦耳相

相好描述:具有大梵天的声音,如迦陵频伽鸟般甜美。

因果:前世不说粗恶语,说柔和善良的话,悦耳优美,入心有礼,和悦怡人,为许多人所喜爱。


29. 眼深蓝相

相好描述:眼睛深蓝色。

因果:前世看别人时不怒视或皱眉,用慈悲的眼神、诚实的意图、完全张开的眼睛、善良的眼神和欢喜的眼神看人。


30. 眼睫如牛王相


相好描述:眼睫毛又细又长又顺,好像牛的眼睫毛一样,牛在佛教中有很高的地位,被看作是具有威仪的高贵动物。称如来为"牛王",这里的"牛王"是指牛中之王,体现威仪和高贵。牛的眼睫毛通常又长又密又整齐,非常美观,所以佛陀的眼睫毛如牛王一样,表示其眼睫毛的美观和威仪。

因果:前世看别人时不怒视、不斜视、不偷看,而是直接、开放、诚实地看人,用慈悲的眼神、善良的眼神、欢喜的眼神看人。


31. 眉间白毫相

相好描述:眉间长有毛簇,柔软洁白如棉花。

因果:前世不妄语,说真话,坚持真理,诚实可信,不用言语欺骗世人。


32. 头顶肉髻相

相好描述:头顶有自然隆起的肉髻,这个肉髻是自然生成的,象征佛陀的殊胜智慧和最高觉悟。在巴利文大藏经中,这个相好被描述为佛陀的头顶有突起的肉髻,就像头顶上戴着一个天然的肉冠。

因果:前世在善行方面成为众人的先驱和领导者,在身语意清净、布施、持戒、守护斋日、孝敬父母、尊敬沙门婆罗门和家族长者以及其他各种善行方面都做表率


这些详细描述和因果关系展示了修行路上每一个善行如何塑造我们的身体和心灵。巴利经典教导我们,佛陀的这些相好不是偶然或天生的特权,而是无数生世中积累善业的结果。这提醒我们,每一个微小的善行都在为我们的未来铺路,我们此生的一切行为都将在未来的生命中显现结果。


通过了解这些相好及其因果,我们不仅能欣赏佛陀的庄严相好,更能从中领悟行善积德的重要性,激发我们追随佛陀足迹的决心。


转轮圣王:理想的世间统治者,以正法治世


七宝:转轮圣王拥有的七种宝物:轮宝、象宝、马宝、摩尼宝、女宝、居士宝、主兵宝


七宝转轮圣王的七种宝物


在巴利文大藏经中,七宝是转轮圣王独有的七种殊胜宝物,代表其统治权威与德行。《长部》的《转轮圣王狮子吼经》和《大善见王经》对此有详细记载:


1. 轮宝:神奇的千辐金轮,出现在空中引导圣王征服四方。当轮宝降临,它会自行向东方飞行,圣王与四种兵力随之前进。所到之处,敌对国王都会主动归顺。轮宝不通过武力征服,而是通过法的力量使诸国和平臣服。


2. 象宝:名为"白莲花"的神象,全身洁白,七肢着地(四足、鼻子和两牙),具飞行能力。经典描述此象"早晨离开王城,能环绕整个阎浮提洲一周,并在国王食前早餐前返回"。


3. 马宝:名为"雷电"的神骏,身色如乌鸦羽翼般乌黑发亮,鬃毛如束草,同样具备飞行能力,能在一日之内环绕大地。


4. 摩尼宝:如意宝珠,能在夜间照亮方圆十六公里,放射六色光芒。此宝珠可随心所欲地为圣王带来财富,也能在天黑时提供光明,在炎热时带来凉爽,在寒冷时提供温暖。


5. 女宝:绝世美女,既不太高也不太矮,肤如金色,容貌超凡,具足完美德行。她身体散发檀香,口中吐出莲花香,冬暖夏凉,永远对圣王忠诚,内心无有邪念。


6. 居士宝:具有神通的财宝管理者,能以天眼透视地下七寻(约14米)深处的财宝,并能根据圣王需求提供各种资源。经典描述他"能见藏于地中、水中、山中的一切财宝,为国王如法取得"。


7. 主兵宝:军事谋士与王室顾问,具备卓越智慧与判断力,能给予圣王最佳建议。他既是军事指挥官,也是国家政策的主要顾问,"能使国王心意满足,为国王之依怙"。


这七宝象征转轮圣王的完美统治:凭借德行而非武力统一四方(轮宝),拥有无与伦比的交通工具(象宝、马宝),无穷无尽的财富(摩尼宝、居士宝),完美的伴侣(女宝)和智慧的顾问(主兵宝)。


在佛教传统中,这些宝物不仅是物质财富的象征,也代表着圣王依法治国、护持正法的能力,与佛陀的法轮转动相呼应,体现了政治理想与宗教理想的结合。


毗婆尸:这个名字据说与"目不转睛地观看"和"仔细考虑"有关,体现了菩萨的特质


经文展示了佛教宇宙观中对佛陀诞生的神圣描述,包括从兜率天下降、母胎中的特殊状态、出生时的奇迹,以及相师对其未来的预言,体现了佛教传统中对佛陀超凡本质的认识。



这段经文的简明翻译:


序分


向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致敬。


【关于前生的讨论】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的迦梨园中。当时,许多比丘在午餐后从托钵返回,聚集在迦梨圆形讲堂中,讨论着前生之事:"如是前生,如是前生。"


世尊以清净超人的天耳听到了这些比丘的谈话。于是世尊从座位起身,前往迦梨圆形讲堂。到达后,坐在准备好的座位上,然后问比丘们:"比丘们,你们刚才聚在一起讨论什么?谈话进行到哪里了?"


那些比丘回答说:"世尊,我们午餐后从托钵返回,聚集在这里讨论前生之事:'如是前生,如是前生。'正谈到这里时,世尊来了。"


"比丘们,你们想听一个关于前生的法义开示吗?"


"世尊,现在正是时候;善逝,现在正是时候。请世尊为比丘们开示关于前生的法义,比丘们听后会牢记在心。"


"那么比丘们,仔细听,好好思维,我要开始讲了。"


"是的,世尊。"那些比丘回答道。世尊开始如是说:


七佛概述


"比丘们,从现在往前数九十一劫时,毗婆尸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出现于世。比丘们,从现在往前数三十一劫时,尸弃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出现于世。比丘们,就在那同一个三十一劫中,毗舍浮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出现于世。比丘们,就在这现在的贤劫中,拘楼孙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出现于世。比丘们,就在这现在的贤劫中,拘那含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出现于世。比丘们,就在这现在的贤劫中,迦叶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出现于世。比丘们,就在这现在的贤劫中,我现在作为阿罗汉、正等正觉者出现于世。


"比丘们,毗婆尸世尊、尸弃世尊、毗舍浮世尊生于刹帝利种,出生于刹帝利家。拘楼孙世尊、拘那含世尊、迦叶世尊生于婆罗门种,出生于婆罗门家。比丘们,我现在作为阿罗汉、正等正觉者生于刹帝利种,出生于刹帝利家。


"比丘们,毗婆尸世尊、尸弃世尊、毗舍浮世尊属于贡唐若姓。拘楼孙世尊、拘那含世尊、迦叶世尊属于迦叶姓。比丘们,我现在作为阿罗汉、正等正觉者属于乔达摩姓。


"比丘们,毗婆尸世尊的寿命是八万岁,尸弃世尊的寿命是七万岁,毗舍浮世尊的寿命是六万岁,拘楼孙世尊的寿命是四万岁,拘那含世尊的寿命是三万岁,迦叶世尊的寿命是二万岁。比丘们,我现在的寿命很短,很有限,短暂易逝,长寿的人活一百岁或稍多一点。


"比丘们,毗婆尸世尊在波吒利树下证悟,尸弃世尊在分陀利树下证悟,毗舍浮世尊在沙罗树下证悟,拘楼孙世尊在尸利沙树下证悟,拘那含世尊在优昙婆罗树下证悟,迦叶世尊在尼拘律树下证悟。比丘们,我现在作为阿罗汉、正等正觉者在菩提树下证悟。


"比丘们,毗婆尸世尊有坎达和提沙两位主要弟子,是最胜的贤侣。尸弃世尊有阿毗浮和三婆瓦两位主要弟子,是最胜的贤侣。毗舍浮世尊有输那和郁多罗两位主要弟子,是最胜的贤侣。拘楼孙世尊有毗头和桑尸瓦两位主要弟子,是最胜的贤侣。拘那含世尊有毗耶输和郁多罗两位主要弟子,是最胜的贤侣。迦叶世尊有提沙和婆罗豆婆遮两位主要弟子,是最胜的贤侣。比丘们,我现在有舍利弗和目犍连两位主要弟子,他们是最胜的贤侣。


弟子集会


"比丘们,毗婆尸世尊举行过三次弟子集会。第一次有六十八万比丘,第二次有十万比丘,第三次有八万比丘。这三次集会的比丘都是漏尽阿罗汉。


尸弃世尊也举行过三次弟子集会。第一次有十万比丘,第二次有八万比丘,第三次有七万比丘。这三次集会的比丘都是漏尽阿罗汉。


"毗舍浮世尊举行过三次弟子集会。第一次有八万比丘,第二次有七万比丘,第三次有六万比丘。这三次集会的比丘都是漏尽阿罗汉。


拘楼孙世尊举行过一次有四万比丘的集会,这些比丘都是漏尽阿罗汉。


拘那含世尊举行过一次有三万比丘的集会,这些比丘都是漏尽阿罗汉。


迦叶世尊举行过一次有二万比丘的集会,这些比丘都是漏尽阿罗汉。


比丘们,我现在举行过一次有一千二百五十比丘的集会,这些比丘都是漏尽阿罗汉。


侍者与家族背景


"比丘们,毗婆尸世尊的侍者是阿输克比丘,是最主要的侍者。尸弃世尊的侍者是克玛卡拉比丘,是最主要的侍者。毗舍浮世尊的侍者是优波扇多比丘,是最主要的侍者。拘楼孙世尊的侍者是部提及比丘,是最主要的侍者。拘那含世尊的侍者是索提基比丘,是最主要的侍者。迦叶世尊的侍者是萨婆密多比丘,是最主要的侍者。比丘们,我现在的侍者是阿难比丘,他是我最主要的侍者。


"比丘们,毗婆尸世尊的父亲是槃头摩王,母亲是槃头摩提王后,他们的王城叫做槃头摩提。


尸弃世尊的父亲是阿鲁那王,母亲是婆波瓦提王后,他们的王城叫做阿鲁那瓦提。


毗舍浮世尊的父亲是须波提多王,母亲是瓦沙瓦提王后,他们的王城叫做阿诺玛。


拘楼孙世尊的父亲是阿耆达多婆罗门,母亲是毘舍佉婆罗门女。当时的国王是克玛王,王城叫克玛瓦提。


拘那含世尊的父亲是耶若达多婆罗门,母亲是郁多罗婆罗门女。当时的国王是索波王,王城叫索波瓦提。


迦叶世尊的父亲是梵摩达多婆罗门,母亲是陀那瓦提婆罗门女。当时的国王是基基王,王城是波罗奈城。


比丘们,我现在的父亲是净饭王,母亲是摩耶夫人,王城是迦毘罗卫城。"


这就是世尊所说。说完之后,善逝从座位起身,回到精舍。


比丘们的讨论与佛陀的回答


世尊离开不久,那些比丘之间开始讨论:"诸友,真是稀有!诸友,真是未曾有!如来具有如此大神通力、大威力。他能记得过去已经涅槃、已断除戏论、已断除轮回、已超越一切苦的诸佛的出身、名字、种姓、寿命长短、上首弟子对、弟子集会等详情。他说:'那些世尊是如此出身,如此名字,如此种姓,如此戒行,如此法,如此智慧,如此住处,如此解脱。'"


"诸友,是否这法界只有如来能够完全通达,因为通达这法界,所以如来能够记得过去诸佛的一切情况?还是诸天告诉如来这些事情,所以如来能够记得这一切?"比丘们的讨论进行到这里。


傍晚时分,世尊从禅定中起来,前往迦梨圆形讲堂。到达后,坐在准备好的座位上,问比丘们:"比丘们,你们刚才讨论什么?谈话进行到哪里了?"


那些比丘如实告诉了世尊他们的讨论内容和疑问。


世尊回答说:"比丘们,这法界确实是如来能够完全通达,因为通达这法界,所以如来能够记得过去已般涅槃、已断除戏论、已断除轮回、已超越一切苦的诸佛的出身、名字、种姓、寿命长短、上首弟子对、弟子集会:'那些世尊是如此出身,如此名字,如此种姓,如此戒行,如此法,如此智慧,如此住处,如此解脱。'诸天也确实告诉如来这些事情,所以如来能够记得这一切。"


毗婆尸佛的详细记载


"比丘们,你们想要听更多关于前生的法义开示吗?"


"世尊,现在正是时候;善逝,现在正是时候。请世尊为我们说更多关于前生的法义,比丘们听后会牢记在心。"


"那么比丘们,仔细听,好好思维,我要说了。"


"是的,世尊。"那些比丘回答世尊。世尊开始讲述毗婆尸佛的详细记载:


"比丘们,从现在往前数九十一劫时,毗婆尸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出现于世。他生于刹帝利种,属于贡唐若姓,寿命八万岁,在波吒利树下证悟,有坎达和提沙两位主要弟子,举行过三次弟子集会,有阿输克比丘作为侍者,父亲是槃头摩王,母亲是槃头摩提王后。


菩萨的本性与特征


"比丘们,当时毗婆尸菩萨正念正知地从兜率天下降,进入母胎。这是法的常规。


"比丘们,这是法的常规:当菩萨从兜率天下降进入母胎时,在包括天神、魔罗、梵天的世界中,在包括沙门、婆罗门、天人、人类的众生中,会出现无量广大的光明,超越诸天的天威。即使在那些黑暗、幽暗、无光明的世界边际处,那里连威力广大、神通广大的日月都无法照耀到,也会出现无量广大的光明,超越诸天的天威。那里的众生也能借此光明彼此看见:'原来这里还有其他众生存在啊!'这个千世界也会震动、摇动、激烈震动。会出现无量广大的光明,超越诸天的天威。这是法的常规。


"比丘们,这是法的常规:当菩萨进入母胎时,有四位天子来到四方守护,说:'不要让任何人或非人伤害菩萨或菩萨的母亲。'这是法的常规。


"比丘们,这是法的常规:当菩萨进入母胎时,菩萨的母亲自然会持守戒律,远离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这是法的常规。


"比丘们,这是法的常规:当菩萨进入母胎时,菩萨的母亲对任何男子都不会生起欲念,任何贪欲的男子也不能侵犯菩萨的母亲。这是法的常规。


"比丘们,这是法的常规:当菩萨进入母胎时,菩萨的母亲能够获得五种欲乐,她以这五种欲乐自娱自乐。这是法的常规。


"比丘们,这是法的常规:当菩萨进入母胎时,菩萨的母亲不会有任何疾病,她感到愉悦,身体无疲倦,她能够透过胎盘看见完整无缺的菩萨。比丘们,就像有人拿着一颗美丽、上等、八面、精工琢磨、清澈、明亮、完美无瑕的琉璃珠,在其中穿着蓝色、黄色、红色、白色或褐色的线,一个具有眼力的人拿在手中观察:'这是一颗美丽、上等、八面、精工琢磨、清澈、明亮、完美无瑕的琉璃珠,其中穿着蓝色、黄色、红色、白色或褐色的线。'同样地,比丘们,当菩萨进入母胎时,菩萨的母亲不会有任何疾病,她感到愉悦,身体无疲倦,她能够透过胎盘看见完整无缺的菩萨。这是法的常规。


"比丘们,这是法的常规:菩萨出生七天后,菩萨的母亲就会去世,转生到兜率天。这是法的常规。


"比丘们,这是法的常规:其他妇女怀胎九个月或十个月才生产,但菩萨的母亲却是怀胎整整十个月才生产。这是法的常规。


"比丘们,这是法性:其他妇女都是坐着或躺着生产,但是菩萨的母亲不是这样生产菩萨的。菩萨的母亲是站立着生产菩萨的。这是其中的法性。


"比丘们,这是法性:当菩萨从母胎中出生时,天神们先接着他,然后才是人类。这是其中的法性。


"比丘们,这是法性:当菩萨从母胎中出生时,菩萨还未触地,四位天子就接住他,站在母亲面前说:'王后请欢喜,您生下了一位具大威德的儿子。'这是其中的法性。


"比丘们,这是法性:当菩萨从母胎中出生时,他出生时清净无垢,不沾水、不沾粘液、不沾血液、不沾任何污秽,纯净清洁。比丘们,就像宝珠放在迦尸布上,宝珠不会污染迦尸布,迦尸布也不会污染宝珠。为什么呢?因为两者都清净。同样地,比丘们,当菩萨从母胎中出生时,他出生时清净无垢,不沾水、不沾粘液、不沾血液、不沾任何污秽,纯净清洁。这是其中的法性。


"比丘们,这是法性:当菩萨从母胎中出生时,从虚空中降下两道水流——一冷一热,为菩萨和他的母亲沐浴。这是其中的法性。


"比丘们,这是法性:菩萨刚出生时,双足平稳站立,面向北方迈出七步,在白伞盖的遮蔽下,环顾四方,并以雄壮的声音说道:'我是世间最尊贵的,我是世间最长者,我是世间最殊胜的。这是我最后一生,不再有来生。'这是其中的法性。


"比丘们,这是法性:当菩萨从母胎中出生时,在包含天神、魔罗、梵天、沙门婆罗门的世界中,以及天人世界中,出现了无量殊胜的光明,超越了天神们的威力。即使在那些黑暗、深邃、无光的世界中,那里连如此威力的日月都无法照耀的地方,也出现了无量殊胜的光明,超越了天神们的威力。生在那里的众生也因这光明而能互相看见,说道:'原来这里还有其他众生啊!'这个千世界震动、摇晃、颤动,出现了无量殊胜的光明,超越了天神们的威力。这是其中的法性。


毗婆尸王子的诞生与相师预言


"比丘们,当毗婆尸王子出生时,有人向班头摩王报告说:'陛下,王子已出生,请陛下来看。'比丘们,班头摩王见到毗婆尸王子后,便召集相师婆罗门说:'请诸位相师婆罗门看看王子。'比丘们,相师婆罗门见到毗婆尸王子后,对班头摩王说:'陛下请欢喜,您得到了一位具大威德的儿子。陛下有福了,大王有大收获了,在您的家族中生下这样的儿子。大王,这位王子具有三十二大人相,具有这些相好的大人只有二种去向,别无其他。


如果他居家生活,将成为转轮圣王,以正法统治,成为正法之王,统领四方,使国土安定,具足七宝。他将拥有这七宝:即轮宝、象宝、马宝、摩尼宝、女宝、居士宝,第七为主兵宝。他将有超过一千个儿子,都是勇猛、英武,能摧毁敌军。他将以非暴力、非武力、以正法统治这四海之内的大地。如果他出家,将成为阿罗汉、正等正觉,在世间揭开覆盖。


"大王,这位王子具有哪些三十二大人相,


使具有这些相好的大人只有二种去向,别无其他?


若居家,必成为转轮圣王,以正法统治,成为正法之王,统领四方,使国土安定,具足七宝。他将拥有这七宝:即轮宝、象宝、马宝、摩尼宝、女宝、居士宝,第七为主兵宝。他将有超过一千个儿子,都是勇猛、英武,能摧毁敌军。他将以非暴力、非武力、以正法统治这四海之内的大地。如果出家,将成为阿罗汉、正等正觉,在世间揭开覆盖。


三十二大人相详述


'大王,这位王子足下平坦,这是大人之相。他的足底生有千辐轮相,具足轮缘和轮毂,圆满具足一切特征。这是大人之相。


他有长足跟...


他有长手指...


他手足柔软...


他手足有网缦...


他足踝高起...


他小腿如羚羊...


他能站立不弯腰用双手触摸膝盖...


他阴藏密覆...


他身金色,皮肤如黄金...


他皮肤细滑,尘垢不着身...


他毛孔一一生一毛...


他身毛上靡,毛色深蓝如螺髻,向右旋...


他身体挺直如梵天...


他七处圆满...


他上身如狮子...


他双肩之间充满...


他身长宽相等如尼拘律树...


他肩圆满...


他味觉极敏锐...


他颌如狮子...


他有四十齿...


他齿齐平...


他齿无缝隙...


他犬齿洁白...


他舌广长...


他梵音悦耳如迦陵频伽鸟...


他眼深蓝...


他眼睫如牛王...


他眉间生白毫,柔软如棉...


他头顶有肉髻,这是大人之相。


'大王,这就是王子所具有的三十二大人相,具有这些相好的大人只有二种去向,别无其他。若居家,必成为转轮圣王,以正法统治,成为正法之王,统领四方,使国土安定,具足七宝。他将拥有这七宝:即轮宝、象宝、马宝、摩尼宝、女宝、居士宝,第七为主兵宝。他将有超过一千个儿子,都是勇猛、英武,能摧毁敌军。他将以非暴力、非武力、以正法统治这四海之内的大地。如果出家,将成为阿罗汉、正等正觉,在世间揭开覆盖。'


毗婆尸王子的成长


"比丘们,这时班头摩王赐予相师婆罗门新衣,并满足他们一切所需。然后王为毗婆尸王子安排了乳母,有些给予乳汁,有些为其沐浴,有些抱持,有些担负。王子出生后,日夜都有白伞遮盖,'不要让寒、热、草、尘、露水扰乱他'。毗婆尸王子深受众人喜爱,就像青莲花、红莲花、白莲花为众人所爱一样。他总是被从一个怀抱传到另一个怀抱中。


"比丘们,毗婆尸王子出生后,声音悦耳,语音优美,音调动听,令人喜爱。就像雪山中的迦陵频伽鸟,声音悦耳,语音优美,音调动听,令人喜爱。同样地,毗婆尸王子声音悦耳,语音优美,音调动听,令人喜爱。


"比丘们,毗婆尸王子出生后,由业报所生的天眼出现,使他能在日夜间看见周围一由旬的范围。


"比丘们,毗婆尸王子出生后,目不转睛地观看,如同三十三天的天神。因为'王子目不转睛地观看',所以人们称他为'毗婆尸,毗婆尸'。


"比丘们,当班头摩王在审判庭坐着时,让毗婆尸王子坐在膝上参与判案。比丘们,毗婆尸王子坐在父亲膝上,仔细考虑后作出正确的判决。因为'王子仔细考虑后作出正确的判决',所以人们更加称他为'毗婆尸,毗婆尸'。


"比丘们,然后班头摩王为毗婆尸王子建造了三座宫殿,一座用于雨季,一座用于冬季,一座用于夏季,并为他准备了五种欲乐。比丘们,毗婆尸王子在雨季宫殿中度过四个月,享受着无男性伴奏的音乐,从不下到下层宫殿。"


【第一诵品完】



这段经文的深入解析:


《大本经》:穿越时空的觉者足迹与生命奥秘


经文结构与核心意蕴

大本经

这段经文出自巴利文经典《大本经》,以佛教典型的"如是我闻"开篇,记录了佛陀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中与比丘们关于"前生"的殊胜对话。全文构建了一个跨越无量劫的宏大时空图景,揭示了觉悟者出现于世的规律与奇迹。


经文围绕三个关键主题展开:七位佛陀的历史概述、菩萨入胎与诞生的殊胜现象,以及毗婆尸佛的特殊生平。文中所描述的神圣叙事不仅是宗教传说,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象征,引导人们思考生命本质与觉悟之道。


宇宙时空中的七位觉者


释迦牟尼佛在经中以惊人的精确度追溯了七位佛陀的历史:


毗婆尸佛出现于91劫前,尸弃佛与毗舍浮佛出现于31劫前,而拘楼孙佛、拘那含佛、迦叶佛与释迦牟尼佛则出现在当前的"贤劫"中。这种宏大的时间尺度令人震撼,一个"劫"的漫长几乎难以想象,而七佛跨越的时间更是浩瀚无边。


经文中,七佛的生平呈现出引人深思的规律:前三位佛陀出生于刹帝利(王族)家庭,中间三位出生于婆罗门(祭司)家庭,而释迦牟尼佛再次出生于刹帝利家庭。他们的寿命从八万岁逐渐减少到百余岁,弟子数量也从几十万减少到千余人。这种递减模式隐含着佛教对世界逐渐衰败的宇宙观,同时也暗示着精神真理不分阶层、不受时代限制。


菩萨降生的神圣奥秘


经文以"法的常规"或"法性"反复强调菩萨入胎与诞生的超凡现象,表明这些不是个别奇迹,而是一切觉者的共通特质:


当菩萨从兜率天降生时,世界震动并放射无量光明,甚至照亮那些"日月都无法照耀"的黑暗世界。四位天神守护母胎,菩萨的母亲自然持守五戒、获得五种欲乐、身心健康,甚至能透过胎盘清晰看见菩萨如同观看琉璃珠中的彩线。


更为神奇的是,菩萨出生时清净无垢,"不沾水、不沾粘液、不沾血液",如同宝珠置于迦尸布上相互不染。他能立即站立,面向北方迈出七步,并以雄壮声音宣告:"我是世间最尊贵的,我是世间最长者,我是世间最殊胜的。这是我最后一生,不再有来生。"


这些描述超越了历史叙事,呈现出生命本质的象征意义:觉者的出现不是偶然,而是宇宙法则的必然显现,是光明对黑暗的穿透,是智慧对无明的突破。


三十二相与命运的岔路


经文详述了毗婆尸王子的三十二大人相,从足下平坦、千辐轮相到眉间白毫、头顶肉髻。相师们据此预言王子将面临两条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若居家,将成为统领四方的转轮圣王;若出家,将成为揭开世间覆盖的觉者。


这一预言揭示了人生深刻的二元性:世俗权力与精神追求,物质成就与内在觉醒。两条道路虽然方向不同,但都需要超凡的品质与福德。王子最终选择了精神觉醒之路,这一选择本身就是对生命终极意义的深刻回应。


开启当代智慧的深刻启示


《大本经》跨越时空的叙事引发我们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


轮回与觉醒的循环:七佛的周期性出现暗示着宇宙中觉悟与无明的循环律动。在浩瀚时空中,真理会不断通过觉者重新显现,提醒我们精神追求的永恒价值。


内在潜能的象征:三十二相不仅是外在标记,更象征着每个生命内在的佛性潜能。当我们积累善业、培养智慧时,也在逐步显现自己的"大人相"。


生命选择的智慧:毗婆尸面临的两条道路——世俗成就与精神觉醒——正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选择。经文启示我们思考:什么是真正的成功?什么是生命的终极意义?


超越二元的整体视野:佛陀能够同时知晓过去诸佛的历史和详情,这种"法界"的完全通达,提醒我们超越时空限制、超越二元对立的整体意识是可能的。


《大本经》不仅是宗教叙事,更是一面映照我们内在世界的明镜。当我们深入思考这些古老智慧时,或许能在自己的生命中发现那道穿透黑暗的光明,那个站立七步、宣告生命本质的内在觉者。在浩瀚宇宙的时空中,每个生命都可能是下一位点亮光明的菩萨。


“补充:第二章 证悟成佛的因缘和规律【长部14经/大本经】第1部分,解析(74)” 的相关文章

第一章,世界的起源【长部27经/世界起源经(波梨品[第三])】解析(1)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在舍卫城东园鹿母讲堂。当时,婆舍咤和婆罗堕阇两位婆罗门青年正在僧团中修行,希望成为比丘。这时,傍晚时分,世尊从禅思中起身,下得讲堂,在讲堂阴影处露地经行。婆舍咤见到世尊从禅思中起身,下得讲堂,在讲堂阴影处露地经行。看见后,他对婆罗堕阇说:"贤友婆罗堕阇,世尊现在从禅思...

【地味的出现】......第一章,世界的起源【长部27经/世界起源经(波梨品[第三])】解析(2)

【地味的出现】"婆舍咤,那时世界是一片水域,黑暗无光。没有日月,没有星辰,没有昼夜,没有月份季节,没有年岁,没有男女之分,众生只以'众生'来称呼。经过很长时间后,地味出现在水面上,就像热牛奶冷却时表面会结一层膜一样。这地味具有色、香、味,就像精纯的酥油或上等的奶油那样的颜色...

第二章 证悟成佛的因缘和固定规律【长部14经/大本经(大品[第二])】解析(3)

向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致敬。【关于前生的讨论】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迦梨园中。当时,众多比丘在午餐后从托钵返回,集聚在迦梨圆形讲堂中,谈论关于前生的法义:"如是前生,如是前生。"世尊以清净超人的天耳闻知了这些比丘的谈话。于是世尊从座起,往迦梨圆形讲堂走去。到...

【老年人品】第二章 证悟成佛的因缘和固定规律【长部14经/大本经(大品[第二])】解析(4)

【老年人品】"比丘们,过了许多年、许多百年、许多千年后,毗婆尸王子召唤车夫说:'善友车夫啊,准备好最好的车辆,我们要去花园游玩,观赏美景。'车夫回答说:'是的,殿下。'于是准备好最好的车辆后,通知毗婆尸王子说:'殿下,最好的车辆已准备好,请您决定是否...

【梵天请法品】第二章 证悟成佛的因缘和固定规律【长部14经/大本经(大品[第二])】解析(5)

【梵天请法品】"比丘们,这时毗婆尸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想到:'我应该说法。'比丘们,这时毗婆尸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又想:'我所证得的这法甚深、难见、难悟,寂静、殊胜、超越寻思、微妙、为智者所能知。但是这众生乐着执著,喜欢执著,安住于执著。对于乐着执著、喜欢执著、...

【大众出家品】第二章 证悟成佛的因缘和固定规律【长部14经/大本经(大品[第二])】解析(6)

【大众出家品】"比丘们,班都马蒂王城的八万四千人听说:'毗婆尸世尊已到达班都马蒂王城,住在鹿野苑,正在说法。'康达王子和提沙祭司子已在毗婆尸世尊座下剃除须发,披上袈裟,从家出家。听到这些后他们想:'这一定不是平凡的法与律,这一定不是平凡的出家,因为康达王子和提沙祭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