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老年人品】第二章 证悟成佛的因缘和固定规律【长部14经/大本经(大品[第二])】第2部分,解析(75)
【老年人品】
"比丘们,过了许多年、许多百年、许多千年后,毗婆尸王子召唤车夫说:'善友车夫啊,准备好最好的车辆,我们要去花园游玩,观赏美景。'车夫回答说:'是的,殿下。'于是准备好最好的车辆后,通知毗婆尸王子说:'殿下,最好的车辆已准备好,请您决定是否适合出发。'然后,毗婆尸王子登上最好的车辆,前往花园。
"比丘们,毗婆尸王子在前往花园的路上,看见一个老人,背驼如椽,拄着拐杖,步履颤抖,衰老病弱,青春已逝。看到后问车夫:'善友车夫啊,这个人是怎么了?他的头发和其他人不一样,身体也和其他人不一样。''殿下,这就是所谓的老人。''为什么叫做老人呢?''殿下,这就是所谓的老人,他活不了多久了。''那么,善友车夫啊,我也会变老吗?我也逃不过衰老吗?''殿下,您和我,我们所有人都会变老,都逃不过衰老。''那么,善友车夫啊,今天就不去花园了。就从这里回宫吧。'车夫答应说:'是的,殿下。'于是掉转车头回宫。比丘们,毗婆尸王子回到宫中后,忧愁苦恼,深思着:'真可耻啊,这个所谓的生,因为凡是出生的,就必然会衰老!'
"比丘们,这时班头摩王召见车夫问道:'善友车夫啊,王子在花园中可欢喜吗?王子在花园中可愉悦吗?''陛下,王子并不欢喜,也不愉悦。''那么,王子在前往花园的路上看见了什么?''陛下,王子在前往花园的路上,看见一个老人,背驼如椽,拄着拐杖,步履颤抖,衰老病弱,青春已逝。看到后问我:'善友车夫啊,这个人是怎么了?他的头发和其他人不一样,身体也和其他人不一样。'我回答说:'这就是所谓的老人。''为什么叫做老人呢?''这就是所谓的老人,他活不了多久了。''那么,我也会变老吗?我也逃不过衰老吗?''殿下,您和我,我们所有人都会变老,都逃不过衰老。'
'那么,善友车夫啊,今天就不去花园了,就从这里回宫吧。'陛下,我答应说'是的,殿下',就掉转车头回宫。王子回到宫中后,忧愁苦恼,深思着:'真可耻啊,这个所谓的生,因为凡是出生的,就必然会衰老!'
【病人品】
"比丘们,这时班头摩王想到:'不能让毗婆尸王子不当国王,不能让毗婆尸王子出家,不能让相师婆罗门的预言成真。'于是,为了让王子更多享受欲乐,让王子当国王,不让王子出家,使相师婆罗门的预言不真,便为王子准备了更多的欲乐。
比丘们,于是毗婆尸王子在五欲环绕中生活。过了很多年后...
"比丘们,毗婆尸王子在前往花园的路上,看见一个病人,痛苦不堪,重病卧床,倒在自己的粪尿中,需要他人扶起,需要他人照料。看到后问车夫:'善友车夫啊,这个人是怎么了?他的眼睛和其他人不一样,声音也和其他人不一样。''殿下,这就是所谓的病人。''为什么叫做病人呢?''殿下,这就是所谓的病人,希望他能从这病中康复。''那么,善友车夫啊,我也会生病吗?我也逃不过疾病吗?''殿下,您和我,我们所有人都会生病,都逃不过疾病。''那么,善友车夫啊,今天就不去花园了。就从这里回宫吧。'比丘们,车夫答应说:'是的,殿下。'于是掉转车头回宫。比丘们,毗婆尸王子回到宫中后,忧愁苦恼,深思着:'真可耻啊,这个所谓的生,因为凡是出生的,不仅会衰老,还会生病!'
"然后,比丘们,班头摩王召唤车夫问道:'善友车夫,王子在园林中是否愉快?善友车夫,王子在园林中是否满意?''陛下,王子在园林中并不愉快,陛下,王子在园林中并不满意。''善友车夫,王子出游园林时看见了什么?''陛下,王子出游园林时看见一个病人,痛苦不堪,重病缠身,倒卧在自己的粪尿中,有人帮他起来,有人帮他躺下。看到后,他问我说:"善友车夫,这个人怎么了?他的眼睛与他人不同,声音也与他人不同。"我回答说:"殿下啊,这就是所谓的病人。"他又问:"善友车夫,什么是所谓的病人?"我答道:"殿下,这就是所谓的病人,他或许能从这病痛中康复。"他又问:"善友车夫,我也会生病吗?我未能超越疾病吗?"我回答说:"殿下啊,您和我们所有人都会生病,都未能超越疾病。"他说:"那么,善友车夫,今天不用去园林了,就从这里回宫吧。"陛下,我回答毗婆尸王子说:"是,殿下。"于是就从那里返回王宫。大王,王子回到宫中后,忧伤、沮丧、沉思着:"真可耻啊,这个所谓的生,因为凡是出生的,不仅会衰老,还会生病!"'"
【死人品】
"比丘们,这时班头摩王想到:'不能让毗婆尸王子不当国王,不能让毗婆尸王子出家,不能让相师婆罗门的预言成真。'于是,为了让王子更多享受欲乐,让王子当国王,不让王子出家,使相师婆罗门的预言不真,便为王子准备了更多的欲乐。
比丘们,于是毗婆尸王子在五欲环绕中生活。过了很多年后...
"比丘们,毗婆尸王子在前往花园的路上,看见一大群人聚集,铺设着各种颜色的布。他问车夫:'善友车夫啊,为什么那里有这么多人聚集,铺设着各种颜色的布?''殿下,那是死人。''那么,请驾车到死人那里去。''是的,殿下。'于是车夫驾车前往。毗婆尸王子看见死人后问道:'善友车夫啊,什么是死人?''殿下,这就是死人。他的父母亲眷再也看不见他,他也再也看不见他的父母亲眷了。''那么,我也会死吗?我也逃不过死亡吗?国王和王后也将看不见我,我也将看不见国王和王后吗?''是的,殿下。您和我,我们所有人都会死,都逃不过死亡。您的父母亲眷将看不见您,您也将看不见您的父母亲眷。''那么,今天就不去花园了。就从这里回宫吧。'比丘们,车夫答应说:'是的,殿下。'于是掉转车头回宫。比丘们,毗婆尸王子回到宫中后,忧愁苦恼,深思着:'真可耻啊,这个所谓的生,因为凡是出生的,不仅会衰老、生病,还会死亡!'
"比丘们,这时班头摩王召见车夫问道:'善友车夫啊,王子在花园中可欢喜吗?王子在花园中可愉悦吗?''陛下,王子并不欢喜,也不愉悦。''那么,王子在路上看见了什么?''陛下,王子看见一大群人聚集,铺设着各种颜色的布。他问我:'为什么那里有这么多人聚集,铺设着各种颜色的布?'我回答说:'那是死人。'他说:'那么,请驾车到死人那里去。'我答应说:'是的,殿下。'于是我驾车前往。王子看见死人后问我:'什么是死人?''这就是死人。他的父母亲眷再也看不见他,他也再也看不见他的父母亲眷了。''那么,我也会死吗?我也逃不过死亡吗?国王和王后也将看不见我,我也将看不见国王和王后吗?''是的,殿下。您和我,我们所有人都会死,都逃不过死亡。您的父母亲眷将看不见您,您也将看不见您的父母亲眷。''那么,今天就不去花园了。就从这里回宫吧。'于是我掉转车头回宫。王子回到宫中后,忧愁苦恼,深思着:'真可耻啊,这个所谓的生,因为凡是出生的,不仅会衰老、生病,还会死亡!'
【出家品】
"比丘们,这时班头摩王想到:'不能让毗婆尸王子不当国王,不能让毗婆尸王子出家,不能让相师婆罗门的预言成真。'于是,为了让王子更多享受欲乐,让王子当国王,不让王子出家,使相师婆罗门的预言不真,便为王子准备了更多的欲乐。"
比丘们,于是毗婆尸王子在五欲环绕中生活。过了许多年、许多百年、许多千年后,毗婆尸王子召唤车夫说:'善友车夫啊,准备好最好的车辆,我们要去花园游玩,观赏美景。'车夫回答说:'是的,殿下。'于是准备好最好的车辆后,通知毗婆尸王子说:'殿下,最好的车辆已准备好,请您决定是否适合出发。'然后,毗婆尸王子登上最好的车辆,前往花园。
"比丘们,毗婆尸王子在前往花园的路上,看见一个剃发的出家人,身着袈裟。看到后问车夫:'善友车夫啊,这个人是怎么了?他的头发和其他人不一样,衣服也和其他人不一样。''殿下,这就是所谓的出家人。''什么是出家人?''殿下,这就是所谓的出家人,他善修正法,善修寂静,善修功德,善修福德,善修不害,善修慈悲。''善哉,这出家人!善修正法,善修寂静,善修功德,善修福德,善修不害,善修慈悲。善友车夫啊,请驾车到那出家人那里去。'
车夫答应说:'是的,殿下。'于是驾车前往。毗婆尸王子对那出家人说:'尊者,您是怎么了?您的头发和其他人不一样,衣服也和其他人不一样。''我是出家人。''什么是出家人?''我是出家人,善修正法,善修寂静,善修功德,善修福德,善修不害,善修慈悲。''善哉,这出家人!善修正法,善修寂静,善修功德,善修福德,善修不害,善修慈悲。'
这段经文的重要佛教词语和句子解释:
五欲的解释:
"五欲"具体指的是:
1. 色欲:对视觉所见一切美好形体的贪恋,包括对美丽容颜、华丽服饰、壮丽景色的执着。在王子的宫廷生活中,这表现为精美的宫殿建筑、华丽的装饰、美丽的宫女等。
2. 声欲:对悦耳声音的贪恋,如动听的音乐、甜美的歌声、赞美的言语。王宫中不断有音乐歌舞、奉承赞美,让王子沉浸在声音的享乐中。
3. 香欲:对芳香气味的贪恋,如名贵香料、花香、熏香等。古代王室常用各种名贵香料熏染衣物、环境,创造令人陶醉的氛围。
4. 味欲:对美味食物的贪恋,追求舌尖上的享受。王子必然享用着当时最精致的饮食,山珍海味、甘甜果品无所不有。
5. 触欲:对舒适触感的贪恋,如柔软的床榻、丝绸的衣物、温暖的抚触。王子的生活环境中充满了最舒适的物质条件。
班头摩王的策略与人性的映照
"为了让王子更多享受欲乐...便为王子准备了更多的欲乐"——班头摩王的行为反映了一个深刻的人性问题:我们常常试图用更多的感官享乐来填补内心的空虚和疑问。这不仅是一个父亲对儿子前途的担忧,更是对人类普遍心理模式的揭示。
班头摩王代表着我们内心那个害怕面对真相、宁愿沉浸在舒适假象中的部分。他提供的"五欲"享乐是一种精心构建的屏障,目的是阻止王子探索生命的更深层意义。这与现代社会中我们如何用消费主义、娱乐、社交媒体等来逃避存在的根本问题有着惊人的相似。
佛教经文解释
【老年人品】
"老年人品"是这段经文的章节名称,描述了毗婆尸王子(过去佛之一)首次遇见老人的场景。这段经文展示了佛教中"老"苦的觉醒过程。
在这个故事中,王子被保护在宫中,从未见过老人。当他在出游时第一次看到老人弯腰驼背、行走困难的样子,感到震惊,向车夫询问。当他了解到衰老是所有人都无法避免的自然过程时,王子陷入了沉思,意识到生命的无常本质。这触发了他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真可耻啊,这个所谓的生,因为凡是出生的,就必然会衰老!"
这段经文表达了佛教的基本教义之一:认识到生命的无常性和苦的普遍存在。"老"是佛教所说的"人生四苦"(生、老、病、死)之一。
【病人品】
"病人品"讲述了王子遇见病人的经历。类似于遇见老人的情节,王子在出游时看到一个严重患病、需要他人照料的人,感到困惑。
当车夫解释这是"病人",并告知疾病是所有人都会经历的时,王子再次深受震撼。他认识到不仅衰老无法避免,疾病也是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的感叹扩展了:"真可耻啊,这个所谓的生,因为凡是出生的,不仅会衰老,还会生病!"
这进一步加深了王子对生命苦难本质的理解,展示了佛教中"病苦"的教义。疾病作为人生必然经历的痛苦,是促使人们寻求解脱之道的重要因素。
【死人品】
"死人品"描述了王子遇见死亡的场景。当王子看到一群人围绕着死者,了解到死亡意味着与亲人永远分离,所有人都无法逃脱这一命运时,他的思考达到了顶点。
王子的感叹:"真可耻啊,这个所谓的生,因为凡是出生的,不仅会衰老、生病,还会死亡!"表明他完全理解了生命的三大苦难:老、病、死。这种认识在佛教中被视为开启智慧的关键步骤,因为只有认识到生命的无常和苦难,才能激发寻求解脱的动力。
【出家品】
"出家品"是这个故事的转折点。在认识到生命充满苦难后,王子遇见了一位出家人。与前三次不同,这次王子不是感到忧愁,而是被出家人的品质所吸引。
出家人被描述为"善修正法,善修寂静,善修功德,善修福德,善修不害,善修慈悲",代表了佛教修行的核心价值和超越生死轮回的可能性。王子的赞叹"善哉"表明他看到了应对生命苦难的道路。
这个故事展示了佛教"四圣谛"中的前两谛:苦谛(认识苦的存在)和集谛(了解苦的原因),以及暗示了灭谛和道谛(通过出家修行寻求解脱)。整个故事展现了一个人从无知到觉醒的精神旅程,是佛教启蒙的经典叙事。
这段经文的简明翻译:
【老年人品】
"比丘们(亲爱的修行者们),经过了非常漫长的时间,许多年、许多百年、甚至许多千年之后,毗婆尸王子(一位过去佛)叫来了他的车夫,对他说:
'我亲爱的车夫朋友,请你准备最好的车辆,我想去花园游玩,欣赏那里的美丽景色。'
车夫恭敬地回答说:
'遵命,尊贵的王子。'
随后,车夫准备好了最豪华的车辆,回来向毗婆尸王子报告说:
'尊敬的王子殿下,最好的车辆已经准备妥当,请您决定现在是否适合出发。'
于是,毗婆尸王子登上了那辆华丽的车辆,开始前往花园的旅程。
"比丘们,当毗婆尸王子在前往花园的路上行驶时,他看见了一位老人。这位老人背部弯曲如同屋梁一般,必须用拐杖支撑身体,走路时步伐颤抖不稳,身体衰弱多病,年轻的活力已经完全消失。看到这一幕后,王子好奇地问他的车夫:
'亲爱的车夫朋友,这个人怎么了?为什么他的头发与其他人不同,身体状况也与常人不一样?'
车夫回答说:
'殿下,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老人。'
王子又问:
'为什么称他为老人呢?'
车夫解释道:
'殿下,我们称他为老人是因为他已经年老体衰,寿命所剩无几了。'
王子惊讶地问:
'那么,亲爱的车夫,我也会变成这样吗?我也无法逃脱衰老吗?'
车夫如实回答:
'是的,殿下。您和我,实际上我们所有人,都会变老,没有人能够逃脱衰老的命运。'
听到这个回答,王子沉思片刻,然后说:
'既然如此,亲爱的车夫,今天我不想去花园了。请从这里掉头,我们回宫吧。'
车夫回答说:
'遵命,殿下。'
于是他调转车头,带着王子返回王宫。
比丘们,毗婆尸王子回到宫中后,内心充满忧愁和苦恼,他不断深思:
'多么令人惊讶啊,这个所谓的生命!因为凡是出生的生命,最终都必然会衰老!'
"比丘们,此时班头摩王(毗婆尸的父亲)召见了车夫,询问道:
'亲爱的车夫,我儿子在花园中玩得开心吗?他在那里感到愉快吗?'
车夫如实回答:
'陛下,王子并不开心,也没有感到愉快。'
国王继续问道:
'那么,他在去往花园的路上看到了什么?'
车夫详细地解释说:
'陛下,王子在前往花园的路上,看见了一位老人,背部弯曲如同屋梁,拄着拐杖,走路颤抖,身体衰弱,青春已逝。看到后王子问我:『亲爱的车夫,这个人怎么了?为什么他的头发与众不同,身体也与常人不一样?』我回答说:『这就是所谓的老人。』王子又问:『为什么称他为老人?』我解释说:『这就是所谓的老人,他寿命所剩不多了。』王子继续问:『那么,我也会变老吗?我也无法逃脱衰老吗?』我告诉他:『殿下,您和我,所有人都会变老,没有人能逃脱衰老。』
'王子听后说:『既然如此,亲爱的车夫,今天就不去花园了,请从这里返回王宫。』陛下,我答应说『遵命,殿下』,就掉转车头回宫了。王子回到宫中后,显得忧心忡忡,一直在思考:『多么令人惊讶啊,这个所谓的生命!因为凡是出生的,最终都必然会衰老!』'
【病人品】
"比丘们,这时班头摩王心中想道:
'我绝不能让毗婆尸王子放弃王位,绝不能让他出家修行,绝不能让那些相师婆罗门的预言成真。'
于是,为了让王子更深地沉浸在世俗快乐中,确保他将来会继承王位而不是选择出家,从而避免相师婆罗门的预言实现,国王为王子准备了更多的感官享受和娱乐。
比丘们,就这样,毗婆尸王子生活在五种感官欲望的包围中。过了很长时间之后...
"比丘们,某天毗婆尸王子再次前往花园的路上,看见了一个病人。这个人痛苦不堪,病情严重,卧床不起,甚至倒在自己的排泄物中,完全需要别人扶起来,需要他人照顾。看到这一幕后,王子问车夫:
'亲爱的车夫朋友,这个人怎么了?为什么他的眼睛与常人不同,声音也和其他人不一样?'
车夫回答说:
'殿下,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病人。'
王子又问:
'为什么称他为病人呢?'
车夫解释道:
'殿下,这就是所谓的病人,我们只能希望他能从这种病痛中康复。'
王子担忧地问:
'那么,亲爱的车夫,我也会生病吗?我也无法避免疾病吗?'
车夫如实回答:
'是的,殿下。您和我,实际上我们所有人,都会生病,没有人能够完全避免疾病。'
听到这个回答,王子沉思片刻,然后说:
'既然如此,亲爱的车夫,今天我不想去花园了。请从这里掉头,我们回宫吧。'
比丘们,车夫回答说:
'遵命,殿下。'
于是他调转车头,带着王子返回王宫。
比丘们,毗婆尸王子回到宫中后,内心充满忧愁和苦恼,他不断深思:
'多么令人惊讶啊,这个所谓的生命!因为凡是出生的,不仅会衰老,还会生病!'
"比丘们,此时班头摩王再次召见了车夫,询问道:
'亲爱的朋友车夫,王子在花园里玩得开心吗?亲爱的朋友车夫,王子在花园里满意吗?'
车夫如实回答:
'陛下,王子在花园里一点也不开心,陛下,王子在花园里一点也不满意。'
国王继续问道:
'亲爱的朋友车夫,王子去花园的时候看到了什么?'
车夫详细地解释说:
'陛下,王子去花园的时候看到了一个病人。这个病人非常痛苦,病得很重,躺在自己的大小便中,需要别人帮忙才能起来,也需要别人帮忙才能躺下。看到这一幕后,王子问我:"亲爱的朋友车夫,这个人怎么了?他的眼睛和别人不一样,声音也和别人不一样。"我回答说:"殿下,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病人。"王子又问:"亲爱的朋友车夫,什么是所谓的病人?"我回答说:"殿下,这就是所谓的病人,他可能会从这种病痛中恢复过来。"王子又问:"亲爱的朋友车夫,我也会生病吗?我无法避免疾病吗?"我回答说:"殿下,您和我们所有人都会生病,都无法避免疾病。"王子说:"那么,亲爱的朋友车夫,今天不用去花园了,就从这里回宫吧。"陛下,我回答毗婆尸王子说:"好的,殿下。"于是我们就从那里返回王宫了。陛下,王子回到宫中后,变得忧伤、沮丧,一直在思考:"多么令人惊讶啊,这个所谓的生命!因为凡是出生的,不仅会衰老,还会生病!"'"
【死人品】
"比丘们,这时班头摩王再次心中想道:
'我绝不能让毗婆尸王子放弃王位,绝不能让他出家修行,绝不能让那些相师婆罗门的预言成真。'
于是,为了让王子更深地沉浸在世俗快乐中,确保他将来会继承王位而不是选择出家,从而避免相师婆罗门的预言实现,国王为王子准备了更多的感官享受和娱乐。
比丘们,就这样,毗婆尸王子继续生活在五种感官欲望的包围中。过了很长时间之后...
"比丘们,某天毗婆尸王子再次前往花园的路上,看见一大群人聚集在一起,地上铺设着各种颜色的布料。看到这种情况,他好奇地问车夫:
'亲爱的车夫朋友,为什么那里有这么多人聚集在一起,而且铺设了各种颜色的布?'
车夫回答说:
'殿下,那是一位死去的人。'
王子立即说道:
'那么,请驾车到那位死人那里去。'
车夫回答说:
'遵命,殿下。'
于是车夫驾车前往那个地方。毗婆尸王子看到死人后,问道:
'亲爱的车夫,什么是死人?'
车夫解释道:
'殿下,这就是死人。他的父母和亲人再也看不见他了,而他也再也看不见自己的父母和亲人了。'
王子震惊地问:
'那么,我也会死吗?我也无法逃脱死亡吗?国王和王后——我的父母也将看不见我,而我也将看不见他们吗?'
车夫如实回答:
'是的,殿下。您和我,实际上我们所有人,都会死亡,没有人能够逃脱死亡的命运。您的父母亲人将来会看不见您,而您也将看不见您的父母亲人。'
听到这个回答,王子沉思片刻,然后说:
'既然如此,今天我不想去花园了。请从这里掉头,我们回宫吧。'
比丘们,车夫回答说:
'遵命,殿下。'
于是他调转车头,带着王子返回王宫。
比丘们,毗婆尸王子回到宫中后,内心充满忧愁和苦恼,他不断深思:
'多么令人惊讶啊,这个所谓的生命!因为凡是出生的,不仅会衰老、生病,还会死亡!'
"比丘们,此时班头摩王再次召见了车夫,询问道:
'亲爱的朋友车夫,我儿子在花园中玩得开心吗?他在那里感到愉快吗?'
车夫如实回答:
'陛下,王子并不开心,也没有感到愉快。'
国王继续问道:
'那么,我儿子在路上看到了什么?'
车夫详细地解释说:
'陛下,王子看到一大群人聚集,地上铺设着各种颜色的布。他问我:『为什么那里有这么多人聚集,铺设着各种颜色的布?』我回答说:『那是死人。』他说:『那么,请驾车到死人那里去。』我答应说:『遵命,殿下。』于是我驾车前往。王子看到死人后问我:『什么是死人?』我解释说:『这就是死人。他的父母亲人再也看不见他,他也再也看不见他的父母亲人了。』王子又问:『那么,我也会死吗?我也无法逃脱死亡吗?国王和王后也将看不见我,我也将看不见国王和王后吗?』我告诉他:『是的,殿下。您和我,所有人都会死亡,没有人能逃脱死亡。您的父母亲人将看不见您,您也将看不见您的父母亲人。』
'王子听后说:『既然如此,今天就不去花园了,请从这里返回王宫。』于是我掉转车头回宫了。王子回到宫中后,显得忧心忡忡,一直在思考:『多么令人惊讶啊,这个所谓的生命!因为凡是出生的,不仅会衰老、生病,还会死亡!』'
【出家品】
"比丘们,这时班头摩王再次心中想道:
'我绝不能让毗婆尸王子放弃王位,绝不能让他出家修行,绝不能让那些相师婆罗门的预言成真。'
于是,为了让王子更深地沉浸在世俗快乐中,确保他将来会继承王位而不是选择出家,从而避免相师婆罗门的预言成真。'
于是,为了让王子更深地沉浸在世俗快乐中,确保他将来会继承王位而不是选择出家,从而避免相师婆罗门的预言实现,国王为王子准备了更多的感官享受和娱乐。"
比丘们,就这样,毗婆尸王子继续生活在五种感官欲望的包围中。经过了非常漫长的时间,许多年、许多百年、甚至许多千年之后,毗婆尸王子又一次叫来了他的车夫,对他说:
'亲爱的车夫朋友,请你准备最好的车辆,我想去花园游玩,欣赏那里的美丽景色。'
车夫恭敬地回答说:
'遵命,尊贵的王子。'
随后,车夫准备好了最豪华的车辆,回来向毗婆尸王子报告说:
'尊敬的王子殿下,最好的车辆已经准备妥当,请您决定现在是否适合出发。'
于是,毗婆尸王子登上了那辆华丽的车辆,开始前往花园的旅程。
"比丘们,当毗婆尸王子在前往花园的路上行驶时,他看见了一位剃光头发的出家人,身穿橘黄色的袈裟僧衣。看到这一幕后,王子好奇地问他的车夫:
'亲爱的车夫朋友,这个人怎么了?为什么他的头发与其他人不同,衣服也与常人不一样?'
车夫回答说:
'殿下,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出家人。'
王子又问:
'什么是出家人?'
车夫解释道:
'殿下,这就是所谓的出家人,他善于修习正法,善于修习内心的宁静,善于培养功德,善于积累福德,善于不伤害他人,善于对一切众生修习慈悲心。'
王子听后赞叹道:
'太好了,这位出家人!他善于修习正法,善于修习内心的宁静,善于培养功德,善于积累福德,善于不伤害他人,善于对一切众生修习慈悲心。亲爱的车夫,请驾车到那位出家人那里去。'
车夫回答说:
'遵命,殿下。'
于是车夫驾车前往出家人所在的地方。毗婆尸王子到达后,对那位出家人说:
'尊者,您是怎么了?为什么您的头发与其他人不同,衣服也与常人不一样?'
出家人回答说:
'我是一位出家人。'
王子又问:
'什么是出家人?'
出家人解释道:
'我是出家人,善于修习正法,善于修习内心的宁静,善于培养功德,善于积累福德,善于不伤害他人,善于对一切众生修习慈悲心。'
王子听后再次赞叹道:
'太好了,这位出家人!您善于修习正法,善于修习内心的宁静,善于培养功德,善于积累福德,善于不伤害他人,善于对一切众生修习慈悲心。'
这段经文的深入解析:
人生四相:从幻象到觉醒的智慧之旅
《老年人品》:无常的初次启示
在这段经文中,毗婆尸王子——一位被精心保护在宫廷繁华中的王族——首次直面生命最基本的真相之一:衰老。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故事,而是一个关于人类觉醒的隐喻。
王子的宫殿象征着我们精心构建的舒适区和幻想世界。那里没有痛苦,没有衰老,只有享乐与美好。"最好的车辆"不仅是实际的交通工具,更象征着生命之旅的起点——我们带着无知的满足感和探索世界的好奇心踏上旅程。
当王子看到那位"背驼如椽,拄着拐杖,步履颤抖,衰老病弱,青春已逝"的老人时,他经历了一次存在主义的冲击。这段描述生动而残酷地勾勒出时间对人体的无情雕刻。王子的提问——"他的头发和其他人不一样,身体也和其他人不一样"——揭示了他之前生活在何等程度的隔绝与无知之中。
王子最关键的领悟来自于问题:"我也会变老吗?我也逃不过衰老吗?"这一刻,他第一次直面自己作为凡人的本质。车夫的回答——"我们所有人都会变老,都逃不过衰老"——是一记惊雷,击碎了王子的存在安全感。
王子放弃游园而返回宫殿,并非简单的情绪反应,而是象征着对外在世界的暂时退却,为的是进行内在的反思。他的感叹:"真可耻啊,这个所谓的生,因为凡是出生的,就必然会衰老!"展现了初次面对生命本质时的震惊和厌离。"可耻"一词尤为值得深思——生命本身并非可耻,而是对之前生活在无知幻象中的自己感到惭愧。
《病人品》:脆弱性的深刻体悟
在第二个场景中,故事的层次更加深入。班头摩王代表着想要维持现状、拒绝面对真相的力量——他用"五欲环绕"来麻痹王子的觉醒意识。这象征着世间常见的现象:当我们开始觉察生命真相时,内在和外在的阻力往往会增强,试图将我们拉回舒适的幻象中。
王子遇见的病人状态极其悲惨——"痛苦不堪,重病卧床,倒在自己的粪尿中,需要他人扶起,需要他人照料"。这幅画面不仅揭示了身体的脆弱性,更揭示了尊严的丧失和对他人的依赖。病痛不仅剥夺健康,还能剥夺自主和尊严。
王子的忧思扩展了:"不仅会衰老,还会生病!"这表明他的觉悟正在加深——生命不仅是缓慢的衰败过程,还会在任何时刻遭受突如其来的痛苦和无能为力。这一认识打破了健康作为理所当然状态的幻象。
《死人品》:存在的终极真相
第三次出行中,王子遇见了死亡——生命终极的不可避免真相。值得注意的是,当听说有"死人"时,王子主动要求前往查看,这表明他开始积极寻求真相,而非被动接受。觉醒的种子已经发芽。
死亡的描述极为简洁却震撼人心:"他的父母亲眷再也看不见他,他也再也看不见他的父母亲眷了。"死亡不是用宗教术语或哲学概念描述的,而是以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切断来解释——永恒的分离。这种描述直指死亡最令人心碎的本质:与所爱之人的永久隔绝。
王子的问题变得更加个人化和情感化:"国王和王后也将看不见我,我也将看不见国王和王后吗?"这表明他不仅仅关注自己的死亡,还思考死亡对关系的毁灭,以及对留下的人的影响。
至此,王子的感叹已经完整:"真可耻啊,这个所谓的生,因为凡是出生的,不仅会衰老、生病,还会死亡!"他已经完全认识到了佛教所说的"三法印"中的"诸行无常"——一切都在变化,一切都不会永恒持续。
《出家品》:超越之道的发现
故事在第四个场景中达到转折点。尽管国王继续增加感官享乐,试图让王子沉浸在虚幻的快乐中,但真相的种子已经在王子心中生根。这说明一旦开始觉醒,外在的干扰可能延缓但无法阻止这一过程。
与前三次遇见不同,当王子遇到出家人时,他看到的不是问题,而是解决之道。出家人的形象——"剃发"和"袈裟"——象征着对世俗执着的放下和对解脱之道的承诺。
出家人被描述为具有六种品质:"善修正法,善修寂静,善修功德,善修福德,善修不害,善修慈悲。"这不仅是对修行人外表的描述,更是对内在素质的全面展现:
"善修正法"代表对真理的追求和实践
"善修寂静"体现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善修功德"是关于精神品质的提升
"善修福德"指积累善行与正向能量
"善修不害"反映对生命的尊重
"善修慈悲"展示对一切众生的爱与同情
王子的回应从前三次的忧愁转为欢喜的"善哉",并主动要求接近出家人。这一转变标志着从认识问题到寻求解决方案的关键飞跃。
深刻启示:超越表象的生命智慧
这个古老故事的力量在于它不仅揭示了人生的基本困境,还指明了超越的可能性。对现代读者而言,它提供了几点深刻启示:
幻象的解构是必要的:就像王子必须看到宫殿之外的现实一样,我们也需要勇敢面对被文明光鲜表面所掩盖的生命真相。我们用科技、医疗和各种娱乐麻痹自己,正如班头摩王用"五欲"麻痹王子,但真相始终在那里等待被发现。
认识无常是智慧的开端:当我们真正理解并接受生命的无常本质时,我们能够活得更加真实。不再为保持青春而焦虑,不再因病痛而愤怒,不再因死亡而恐惧,而是在有限中寻找意义和价值。
觉醒是个人旅程:尽管车夫可以指出老人、病人和死人,但王子必须亲自面对这些真相并作出自己的反思。真正的智慧不能被传授,只能被唤醒。
超越的可能性始终存在:出家人的形象提醒我们,即使在面对生命最大的挑战时,超越的道路依然存在。虽然我们无法避免衰老、疾病和死亡,但我们可以改变与它们的关系,从恐惧和抗拒转向理解和接受。
在我们现代生活的喧嚣中,这个古老故事如同一面镜子,邀请我们停下来反思:我们是否也在宫殿般的舒适区中生活,回避着生命的基本真相?我们是否愿意像毗婆尸王子一样,勇敢地面对这些真相,并在认识中寻找超越的可能?
生命的真相可能令人不安,但正如这个故事所示,唯有勇敢面对,我们才能发现更深层次的宁静与自由。这不是对生命的放弃,而是对生命更完整、更真实的拥抱。在认识无常的同时,也看到每一刻的珍贵;在承认脆弱的同时,也发现内在的力量;在接受死亡的同时,也活出生命的意义。
这就是《四门出游》故事的永恒智慧——它不仅是一个佛陀觉醒的历史,更是每个人生命觉醒的可能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