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431经到438经
杂阿含431经
我是这样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
那时,世尊对众比丘说:
"就像有人把棍子扔到空中,它必定会落下来,或者落在干净的地方,或者落在不干净的地方。
同样的,如果沙门和婆罗门对苦圣谛没有真实的了解,对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也没有真实的了解,由于不了解真相,他们或者会投生到善道,或者会投生到恶道。
因此,比丘们!对于还没有完全理解四圣谛的人,应当努力修行,生起强烈的愿望,学习直到完全理解。"
佛陀说完这番话后,比丘们听了佛陀的教导,都很欢喜,并且遵照执行。
杂阿含432经
我是这样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
那时,世尊对众比丘说:
"比如有一个力气很大的人,让一个有五个节的轮子快速旋转。同样的,如果沙门和婆罗门对苦圣谛没有真实的了解,对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也没有真实的了解,他们就会在五道中快速轮回,或者堕入地狱,或者变成畜生,或者成为饿鬼,或者投生为人,或者成为天人;然后又堕入恶道,长久地在轮回中旋转。
因此,比丘们!对于还没有完全理解四圣谛的人,应当努力修行,生起强烈的愿望,学习直到完全理解。"
佛陀说完这番话后,比丘们听了佛陀的教导,都很欢喜,并且遵照执行。
杂阿含433经
我是这样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
那时,世尊对众比丘说:
"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所说的最高法,就是四圣谛。他开示、建立、分别、解说、显明、揭示这四圣谛,即: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
因此,比丘们!对于还没有完全理解四圣谛的人,应当努力修行,生起强烈的愿望,学习直到完全理解。"
佛陀说完这番话后,比丘们听了佛陀的教导,都很欢喜,并且遵照执行。
杂阿含434经
我是这样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
那时,世尊对众比丘说:
"什么是智慧?是对苦圣谛如实了知,对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如实了知,还是不知道?
众比丘回答佛陀说:
"按照我们对世尊所说的理解,能如实了知四圣谛的,就是有智慧的。"
佛陀告诉比丘们说:
"很好!很好!能如实了知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的,确实是有智慧的。
因此,比丘们!对于还没有完全理解四圣谛的人,应当努力修行,生起强烈的愿望,学习直到完全理解。"
佛陀说完这番话后,比丘们听了佛陀的教导,都很欢喜,并且遵照执行。
杂阿含435经
我是这样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须达长者来到佛陀面前,向佛陀顶礼后,坐在一旁,对佛陀说:
"世尊!这四圣谛是逐步完全理解的吗?还是一下子就完全理解的呢?"
佛陀告诉长者说:
"这四圣谛是逐步完全理解的,不是一下子就能完全理解的。"
佛陀又对长者说:
"如果有人说:''对苦圣谛还没有完全理解,却能完全理解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这种说法是不对的。为什么呢?因为如果对苦圣谛还没有完全理解,就想完全理解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这是不可能的。就像有人想用两片薄薄的树叶连接在一起做成容器,盛水行走,这是不可能的。同样的,对苦圣谛还没有完全理解,就想完全理解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这也是不可能的。
比如说:有人用莲花叶连接在一起做成容器,盛水行走,这是可能的。同样的,长者!对苦圣谛完全理解后,再去完全理解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这是可能的。
因此,长者!对于还没有完全理解四圣谛的人,应当努力修行,生起强烈的愿望,学习直到完全理解。"
佛陀说完这番话后,比丘们听了佛陀的教导,都很欢喜,并且遵照执行。
杂阿含436经
有一位比丘问佛陀的问题,与须达长者所问的相似,只是比喻有所不同:
"就像有四级台阶可以登上殿堂,如果有人说:''不登第一级台阶,就能登上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台阶,然后进入殿堂。''这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呢?因为必须先登第一级台阶,然后依次登上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台阶,才能进入殿堂。同样的,比丘!如果对苦圣谛还没有完全理解,就想完全理解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这是不可能的。
比如说:如果有人说:''要用四级台阶登上殿堂,必须先登第一级,然后依次登上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才能进入殿堂。''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为什么呢?因为必须先登第一级,然后依次登上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才能进入殿堂,这是可能的。
同样的,比丘!如果说先完全理解苦圣谛,然后依次完全理解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为什么呢?因为先完全理解苦圣谛,然后依次完全理解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这是可能的。"
佛陀说完这番话后,比丘们听了佛陀的教导,都很欢喜,并且遵照执行。
杂阿含437经
阿难所问的问题与那位比丘所问的相似,只是比喻有所不同:
佛陀告诉阿难说:
"比如说:有四级梯子可以登上殿堂,如果有人说:''不用第一级梯子,就能登上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梯子,然后进入殿堂。''这是不可能的。同样的,阿难!如果对苦圣谛还没有完全理解,就想完全理解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这种说法是不对的。为什么呢?因为如果对苦圣谛还没有完全理解,就想完全理解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这是不可能的。
比如说,阿难!如果有人说:''要用四级梯子登上殿堂,必须先用第一级,然后依次用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才能进入殿堂。''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为什么呢?因为必须先用第一级,然后依次用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才能进入殿堂,这是可能的。同样的,阿难!先完全理解苦圣谛,然后依次完全理解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这是可能的。"
佛陀说完这番话后,比丘们听了佛陀的教导,都很欢喜,并且遵照执行。
杂阿含438经
我是这样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对众比丘说:
"假设把大地上所有的草木都做成箭,用来射大海中所有的水生动物,能全部射中吗?"
比丘们回答佛陀说:
"不能,世尊!为什么呢?因为大海中的生物种类繁多,有的极小无法射中,有的极大也无法射中。"
佛陀告诉比丘们说:"确实如此,确实如此。众生界是无数无量的。因此,比丘们!对于还没有完全理解四圣谛的人,应当努力修行,生起强烈的愿望,学习直到完全理解。"
佛陀说完这番话后,比丘们听了佛陀的教导,都很欢喜,并且遵照执行。
文言文原文
杂阿含431经[正闻本625经/佛光本430经](谛相应/杂因诵/修多罗)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如人掷杖置虚空中,其必还堕,或堕净地,或堕不净地。
如是,沙门、婆罗门于苦圣谛不如实知,于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不如实知,以不如实知故,或生善趣,或生恶趣。
是故,诸比丘!于四圣谛未无间等者,当勤方便,起增上欲,学无间等。」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杂阿含432经[正闻本626经/佛光本431经](谛相应/杂因诵/修多罗)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譬如:五节相续轮大力士夫令速旋转,如是,沙门、婆罗门于此苦圣谛不如实知,此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不如实知,轮迴五趣而速旋转,或堕地狱,或堕畜生,或堕饿鬼,或人,或天;还堕恶道,长夜轮转。
是故,比丘!于四圣谛未无间等者,当勤方便,起增上欲,学无间等。」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杂阿含433经[正闻本627经/佛光本432经](谛相应/杂因诵/修多罗)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如来、应、等正觉增上说法,谓:四圣谛,开示、施设、建立、分别、散说、显现、表露,何等为四?谓: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
是故,比丘!于四圣谛未无间等者,当勤方便,起增上欲,学无间等。」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杂阿含434经[正闻本628经/佛光本433经](谛相应/杂因诵/修多罗)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何等为黠慧?为此苦圣谛如实知,此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如实知,为不知耶?」
诸比丘白佛:
「如我解世尊所说,于四圣谛如实知者,此为黠慧。」
佛告比丘:
「善哉!善哉!于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如实知者,是则黠慧。
是故,诸比丘!于四圣谛未无间等者,当勤方便,起增上欲,学无间等。」
佛说是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杂阿含435经[正闻本629经/佛光本434经](谛相应/杂因诵/修多罗)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须达长者往诣佛所,稽首佛足,于一面坐,白佛言:
「世尊!此四圣谛为渐次无间等?为一顿无间等?」
佛告长者:
「此四圣谛渐次无间[等],非顿无间等。」
佛告长者:
「若有说言:『于苦圣谛未无间等,而于彼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无间等。』者,此说不应,所以者何?若于苦圣谛未无间等,而欲于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无间等者,无有是处,犹如有人两细树叶连合为器,盛水持行,无有是处,如是,于苦圣谛未无间等,而欲于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无间等者,无有是处。
譬如:有人取莲华叶连合为器,盛水游行,斯有是处,如是,长者!于苦圣谛无间等已,而欲于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无间等者,斯有是处。
是故,长者!于四圣谛未无间等者,当勤方便,起增上欲,学无间等。」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杂阿含436经[正闻本630经/佛光本435经](谛相应/杂因诵/修多罗)
如须达长者所问,有异比丘问,亦如是说,唯譬有差别:
「如有四登阶道升于殿堂,若有说言:『不登初阶而登第二、第三、第四阶升堂殿。』者,无有是处,所以者何?要由初阶,然后次登第二、第三、第四阶,得升殿堂,如是,比丘!于苦圣谛未无间等,而欲于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无间等者,无有是处。
譬如:比丘!若有人言:『以四阶道升于殿堂,要由初阶,然后次登第二、第三、第四阶,得升殿堂。』应作是说,所以者何?要由初阶,然后次登第二、第三、第四阶,升于殿堂,有是处故。
如是,比丘!若言于苦圣谛无间等已,然后次第于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无间等者,应作是说,所以者何?若于苦圣谛无间等已,然后次第于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无间等者,有是处故。」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杂阿含437经[正闻本631经/佛光本436经](谛相应/杂因诵/修多罗)
如异比丘问,阿难所问亦如是说,唯譬差别:
佛告阿难:
「譬如:四隥梯升于殿堂,若有说言:『不由初隥,而登第二、第三、第四隥升殿堂。』者,无有是处,如是,阿难!若于苦圣谛未无间等,而欲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无间等者,此不应说,所以者何?若于苦圣谛未无间等,而于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无间等者,无有是处。
譬如:阿难!由四隥梯升于殿堂,若有人言:『要由初隥,然后次登第二、第三、第四隥升殿堂。』者,此所应说,所以者何?要由初隥,然后次登第二、第三、第四隥,升殿堂者,有是处故,如是,阿难!于苦圣谛无间等已,然后次第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无间等者,斯有是处。」
佛说是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杂阿含438经[正闻本632经/佛光本437经](谛相应/杂因诵/修多罗)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譬如:大地草木悉取为锵,贯大海中一切水虫,悉能贯不?」
比丘白佛:
「不能,世尊!所以者何?大海诸虫种种形类,或{于}[极]细不可贯,或极大不可贯。」
佛告比丘:「如是,如是,众生界无数无量。是故,比丘!于四圣谛未无间等者,当勤方便,起增上欲,学无间等。」
佛说是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