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123经
杂阿含123经[正闻本1664经/佛光本125经](罗陀相应/五阴诵/弟子记说)
如是我闻:有一次,佛陀住在摩拘罗山。
那时,有一位名叫罗陀的侍者比丘,前往拜访佛陀,恭敬地顶礼佛陀的双足,退坐到一旁,向佛陀说:
“世尊,愿您为我简要地讲解法要,我听闻法要之后,我会独自一人到安静的地方,专心思惟,不放逸地生活,如此族姓子(出身高贵的人)剃除须发,身披染色衣,正信出家学道,增加精进,修习各种梵行(高尚的生活方式),亲见法,亲自证知:‘我已尽了生,梵行已立,所作已办,自知不受后有。’”
那时,世尊对罗陀说:
“罗陀,能在我面前问这样的问题很好,你要仔细听,认真思考,我会为你讲解。
罗陀,你应当知道有‘有身’,有‘有身的集起’,有‘有身的灭尽’,以及‘有身灭尽的道路’。
什么是有身?就是五种受取的阴(五蕴):色受阴(物质的感受)、受受阴(感受的感受)、想受阴(想像的感受)、行受阴(行动的感受)、识受阴(识别的感受)。
什么是‘有身的集起’?就是对未来的存在的爱着、贪欲,以及对各种事物产生喜爱,这就是‘有身的集起’。
什么是‘有身的灭尽’?就是对未来的存在之爱、喜爱、贪欲,以及对各种事物产生喜爱,彻底地断除、舍弃、吐弃、消尽、离欲、寂静、消失,这就是‘有身的灭尽’。
什么是‘有身灭尽的道路’?就是八正道:正见、正思(正确的志向)、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这就是‘有身灭尽的道路’。
你应当知道‘有身’,应当断除‘有身的集起’,应当证得‘有身的灭尽’,应当修习‘有身灭尽的道路’。
罗陀,如果一位多闻的圣弟子能对‘有身’知晓、断除,对‘有身的集起’知晓、断除,对‘有身的灭尽’知晓、证得,对‘有身灭尽的道路’知晓、修习,那么,罗陀,这个人就称为断除了爱欲、离欲、转变了结缚、止息了慢心(傲慢)、无间等(没有间断地平等),达到了苦的终点。”
罗陀比丘听闻佛陀所讲,非常欢喜,遵照佛陀的教导,从座位上站起,向佛陀行礼,然后离开。
世尊这样教授之后,罗陀比丘独自一人到安静的地方,专心思惟,正如一位善男子(有德行的男子)剃除须发,穿上染色衣,正信出家学道,增加精进,修习各种梵行,亲见法,亲自证知:“我已尽了生,梵行已立,所作已办,自知不受后有。”他证得了阿罗汉果,心灵获得了完全的解脱。
佛陀说完这部经,罗陀比丘听闻佛陀所讲,非常欢喜,遵照佛陀的教导。
文言文原文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摩拘罗山。
时,有侍者比丘名曰罗陀,往诣佛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白佛言:
“善哉!世尊!为我略说法要,我闻法已,我当独一静处,专心思惟,不放逸住,所以族姓子剃除鬚髮,身著染衣,正信非家出家学道,增加精进,修诸梵行,见法自知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尔时,世尊告罗陀曰:
“善哉!罗陀!能于佛前问如是义,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罗陀!当知有身,有身集,有身灭,有身灭道迹。
何等为有身?谓五受阴: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
云何有身集?谓:当来有爱、贪喜俱、于彼彼爱乐,是名有身集。
云何有身灭?谓:当[来]有爱、喜贪俱、彼彼爱乐无馀断、捨、吐、尽、离欲、寂、没,是名有身尽。
云何有身灭道迹?谓八正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是名有身灭道迹。
有身当知,有身集当断,有身灭当证,有身灭道迹当修。
罗陀!若多闻圣弟子于有身若知、若断,有身集若知、若断,有身灭若知、若证,有身灭道迹若知、若修已,罗陀!名断爱离爱,转结,止慢无间等,究竟苦边。”
罗陀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从坐起,作礼而去。
世尊如是教授已,罗陀比丘独一静处,专精思惟,所以善男子剃除鬚髮,著染色衣,正信非家出家学道,增益精进,修诸梵行,见法自知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成阿罗汉,心善解脱。
佛说此经已,罗陀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