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95经
杂阿含95经[正闻本1270经/佛光本1154经](婆罗门相应/八众诵/祇夜)
我是这样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当时,有一位名叫生闻的婆罗门来到佛陀那里。他与佛陀互相问候、寒暄之后,退到一旁坐下,对佛陀说:
"乔达摩(佛陀的俗姓)!我听说您说过:'只应该布施给我,不应该布施给其他人;布施给我能得到很大的果报,布施给其他人得不到大果报;应该布施给我的弟子,不应该布施给其他弟子;布施给我的弟子能得到大果报,布施给其他弟子得不到大果报。'请问,乔达摩!说这些话的人说的是实话吗?他们是不是在诽谤您呢?他们说的是否符合您的本意和佛法呢?这样说会不会被其他人用同样的道理来责难呢?"
佛陀回答这位婆罗门说:
"那些人这样说是在诽谤我,不符合我的本意,也不符合佛法,这样说会被其他人用同样的道理来责难。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从来没有说过:'应该布施给我,不应该布施给其他人;布施给我能得到大果报,布施给其他人得不到大果报;应该布施给我的弟子,布施给我的弟子能得到大果报,布施给其他弟子得不到大果报。'如果我这样说,就会造成两种障碍:妨碍布施者行善、妨碍接受者得到利益。婆罗门,就算是将洗涤过的餐具里剩余的食物放在干净的地上,让那里的众生得到利益快乐,我说这样做也能得到福报,更何况布施给人呢?
不过,婆罗门!我确实说过:'布施给持戒的人能得到果报,这与布施给违反戒律的人是不同的。'"
生闻婆罗门对佛陀说:"是的,乔达摩!我也是这样认为:布施给持戒的人能得到大果报,而布施给违反戒律的人则不然。"
这时,佛陀又用偈颂回答说:
"无论是黑色的、白色的、红色的、杂色的、
金色的、纯黄的还是鸽子色的母牛,
这些漂亮的小牛,
只要年轻力壮,善于驾驭,行动敏捷,
能够承担重担,就不必在意它们原本的颜色。
人也是这样,
不论出身于刹帝利、婆罗门、
吠舍、首陀罗,
还是旃陀罗等低贱种姓,
虽然出身各不相同。
只要能持守清净戒律,
摆脱烦恼的重担,
专一修习清净的生活,
断尽烦恼成为阿罗汉,
在世间获得善终,
布施给这样的人就能得到大果报。
愚昧无智的人,
从未听闻过正法,
布施给这样的人得不到大果报,
因为他们不亲近善知识。
如果亲近善知识,
如来和他的声闻弟子,
对善逝(佛陀的尊号)生起清净信心,
就能生出坚固的善根力量。
他们将往生善道,
或生于高贵的家庭,
最终达到涅槃,
这是大圣人(指佛陀)所说的。"
佛陀说完这部经后,生闻婆罗门听了佛陀的开示,非常欢喜,向佛陀礼拜后就离开了。
文言文原文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有生闻婆罗门来诣佛所,与世尊面相问讯、慰劳已,退坐一面,白佛言:
“瞿昙!我闻瞿昙说言:‘唯应施我,不应施馀人;施我得大果,非施馀人而得大果;应施我弟子,不应施馀弟子;施我弟子得大果报,非施馀弟子得大果报。’云何,瞿昙!作是语者,为实说耶?非为谤毁瞿昙乎?为如说说、如法说耶?法、次法说,不为馀人以同法来诃责耶?”
佛告婆罗门:
“彼如是说者,谤毁我耳,非如说说、如法说、法、次法说,不致他人来以同法呵责,所以者何?我不如是说:‘应施于我,不应施馀;施我得大果报,非施馀人得大果报;应施我弟子,施我弟子得大果报,非施馀弟子得大果报。’然,婆罗门!我作如是说者,作二种障:障施者施、障受者利。婆罗门乃至士夫以洗器馀食著于淨地,令彼处众生即得利乐,我说斯等亦入福门,况复施人?
婆罗门!然我复说:‘施持戒者得果报,不同犯戒。’”
生闻婆罗门白佛言:“如是,瞿昙!我亦如是说:‘施持戒者得大果报,非施犯戒。’”
尔时,世尊复说偈答言:
“若黑若有白,若赤若有色,犁杂及金色,纯黄及鸽色,如是等牸牛,牛犊姝好者。
丁壮力具足,调善行捷疾,但使堪运重,不问本生色。
人亦复如是,各随彼彼生,刹利婆罗门,毘舍首陀罗,旃陀罗下贱,所生悉不同。
但使持淨戒,离重担烦恼,纯一修梵行,漏尽阿罗汉,于世间善逝,施彼得大果。
愚者无智慧,未尝闻正法,施彼无大果,不近善友故。
若习善知识,如来及声闻,清淨信善逝,根生坚固力。
所{住}[往]之善趣,及生大姓家,究竟般涅{盘}[槃],大仙如是说。”
佛说此经已,生闻婆罗门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