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相应部14相应12经 有因经(白话佛经)解说

[佛陀]住在舍卫城......"诸比丘,欲寻是有因而生,非无因而生;嗔恚寻是有因而生,非无因而生;害寻是有因而生,非无因而生。"


"诸比丘,何以说欲寻是有因而生,非无因而生;嗔恚寻是有因而生,非无因而生;害寻是有因而生,非无因而生呢?诸比丘,缘于欲界而生欲想,缘于欲想而生欲思维,缘于欲思维而生欲欲,缘于欲欲而生欲热恼,缘于欲热恼而生欲寻求。诸比丘,未闻法的凡夫在寻求欲时,以三处邪行 - 身、口、意。"


"诸比丘,缘于嗔恚界而生嗔恚想,缘于嗔恚想而生嗔恚思维...嗔恚欲...嗔恚热恼...嗔恚寻求...诸比丘,未闻法的凡夫在寻求嗔恚时,以三处邪行 - 身、口、意。"


"诸比丘,缘于害界而生害想,缘于害想而生害思维...害欲...害热恼...害寻求...诸比丘,未闻法的凡夫在寻求害时,以三处邪行 - 身、口、意。"


"诸比丘,譬如有人将燃烧的草把投入干草丛中,若不迅速用手脚扑灭,诸比丘,依草木而生的生物将遭遇不幸灾难。同样地,诸比丘,若任何沙门或婆罗门对已生起的不正想不迅速断除、驱逐、灭尽、令无,他们现世将住于苦、忧、恼、热恼中;身坏命终后,当预期恶趣。"


"诸比丘,出离寻是有因而生,非无因而生;无嗔寻是有因而生,非无因而生;无害寻是有因而生,非无因而生。"


"诸比丘,何以说出离寻是有因而生,非无因而生;无嗔寻是有因而生,非无因而生;无害寻是有因而生,非无因而生呢?诸比丘,缘于出离界而生出离想,缘于出离想而生出离思维,缘于出离思维而生出离欲,缘于出离欲而生出离热恼,缘于出离热恼而生出离寻求;诸比丘,已闻法的圣弟子在寻求出离时,以三处正行 - 身、口、意。"


"诸比丘,缘于无嗔界而生无嗔想,缘于无嗔想而生无嗔思维...无嗔欲...无嗔热恼...无嗔寻求;诸比丘,已闻法的圣弟子在寻求无嗔时,以三处正行 - 身、口、意。"


"诸比丘,缘于无害界而生无害想,缘于无害想而生无害思维,缘于无害思维而生无害欲,缘于无害欲而生无害热恼,缘于无害热恼而生无害寻求;诸比丘,已闻法的圣弟子在寻求无害时,以三处正行 - 身、口、意。"


"诸比丘,譬如有人将燃烧的草把投入干草丛中,迅速用手脚扑灭。如是,诸比丘,依草木而生的生物将不遭遇不幸灾难。同样地,诸比丘,若任何沙门或婆罗门对已生起的不正想迅速断除、驱逐、灭尽、令无,他们现世将住于乐、无忧、无恼、无热恼中;身坏命终后,当预期善趣。"


第二[经完]。


这篇经文主要讲述了善恶念头生起的因缘,以及如何对待这些念头。经文用了许多对比来说明:

1. 欲寻、嗔恚寻、害寻 与 出离寻、无嗔寻、无害寻

2. 未闻法的凡夫 与 已闻法的圣弟子

3. 不及时灭除烧草的譬喻 与 及时灭除烧草的譬喻

4. 现世苦与恶趣 与 现世乐与善趣


经文强调了及时觉察和断除不善念头的重要性。



让我为您深入解析这篇意义深邃的经文。


【详细解析】


1. 念头的因果链条

佛陀首先揭示了一个重要真理:我们的念头都是有因而生,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他详细阐述了念头形成的因果链条:

- 欲念链条:欲界→欲想→欲思维→欲欲→欲热恼→欲寻求

- 嗔恚链条:嗔恚界→嗔恚想→嗔恚思维→嗔恚欲→嗔恚热恼→嗔恚寻求

- 伤害链条:害界→害想→害思维→害欲→害热恼→害寻求


这揭示了念头的生起过程:从外在环境(界)→内心认知(想)→思维模式→欲望→烦恼→行为。


2. 对立统一的智慧

经文展现了三组对立而统一的修行智慧:

- 负面念头(欲、嗔、害)与正面念头(出离、无嗔、无害)

- 凡夫的邪行与圣者的正行

- 放任烦恼与及时断除


3. 生动的比喻

经文用"燃烧的草把"作比喻:

- 草把 = 不善念头

- 干草丛 = 我们的心田

- 生物 = 善法种子

- 及时扑灭 = 断除烦恼


【深刻启示】


1. 念头的觉知

这部经文启示我们要对念头保持警觉。每个念头都有其根源,了解这个根源,我们才能从源头上转化它。就像医生要找到病因才能治病一样。


2. 转化的契机

经文告诉我们,在念头生起的任何阶段都有转化的可能。比如当欲念生起时,我们可以:

- 转变环境(界)

- 调整认知(想)

- 改变思维方式

- 净化欲望

- 化解烦恼

- 止息寻求


3. 时间的重要性

经文特别强调"迅速"断除不善念头的重要性。就像火星落在干草上,越早扑灭损失越小。同样,不良念头越早觉察和转化,对心灵的伤害就越小。


4. 修行的终极目标

经文指出修行的目标是获得:

现世的利益:安乐、无忧、无恼、无热恼

来世的福报:善趣


【修行的启发】


1. 建立正念

我们要时时觉察自己的念头,了解它们的来源和发展过程。


2. 培养智慧

要学会分辨念头的性质,知道什么该保留,什么该放下。


3. 及时行动

发现不善念头要立即处理,不要拖延。


4. 全面转化

要在身、口、意三个层面都保持正行。


5. 持续修习

通过不断修习,从"未闻法的凡夫"逐渐转变为"已闻法的圣弟子"。


这篇经文揭示了心灵转化的重要智慧,教导我们如何从烦恼中解脱,获得真正的安乐。它不仅是一篇佛法开示,更是一份实用的心灵指南。


“139.相应部14相应12经 有因经(白话佛经)解说” 的相关文章

口口相传的奇迹:巴利圣典如何成为佛教史上的传奇

巴利文大藏经,又称巴利圣典,是佛教史上极其重要的一部经典集。想象一下,我们回到2300多年前的印度。佛陀刚刚圆寂,他的弟子们面临一个重大挑战:如何保存和传播佛陀的教导?在那个没有纸张和印刷术的时代,口耳相传成为最可靠的方式。于是,佛陀的弟子们开始背诵和传诵他的教导。这些口口相传的教导,就像一颗智慧的...

1.相应部3相应1经 年轻经(白话佛经)解说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那时,拘萨罗国王波斯匿来到世尊处。来到后,与世尊互相问候。寒暄已毕,坐在一旁。坐在一旁的拘萨罗国王波斯匿对世尊如是说:"乔达摩先生也自称已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吗?""大王,若有人如实所言'已证得无上正等正觉',那就是...

2.相应部3相应2经 人经(白话佛经)解说

这是舍卫城的因缘。当时,拘萨罗国的波斯匿王来到世尊所在之处。来到后,向世尊致敬,然后坐在一旁。坐在一旁的波斯匿王对世尊如是说:"尊者,有多少法生起于人内心时,会导致不利、痛苦和不安?"世尊回答说:"大王,有三法生起于人内心时,会导致不利、痛苦和不安。哪三法呢?大王,贪欲...

3.相应部3相应3经 衰老与死亡经(白话佛经)解说

起因于舍卫城。拘萨罗国王波斯匿坐在一旁,对世尊说道:"尊者,对于已出生的人,除了衰老和死亡,还有其他结果吗?"世尊回答说:"大王啊,对于已出生的人,除了衰老和死亡,没有其他结果。大王啊,即使是那些富有的刹帝利大族,拥有大量财富、巨额收入、大量的金银财宝、丰富的生活用品和...

4.相应部3相应4经 可爱经(白话佛经)解说

舍卫城缘起。坐在一旁的拘萨罗国波斯匿王对世尊说道:"尊者,当我独处静坐时,心中生起这样的思考:'对谁来说自己是可爱的,对谁来说自己是不可爱的?'尊者,我想到:'凡是身体行为不善、语言行为不善、心意行为不善的人,对他们来说,自己是不可爱的。即使他们会这样说:'...

7.相应部3相应7经 审判经(白话佛经)解说

起源于舍卫城。拘萨罗国王波斯匿坐在一旁,对世尊说道:"尊者,我在这里坐在审判席上,看到刹帝利大族、婆罗门大族和居士大族的人们,他们富有、大富、巨富,拥有大量的金银、大量的财物和用品、大量的财富和谷物,却因为欲望、由于欲望、以欲望为理由而故意说谎。尊者,我因此想到:'我已经受够了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