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相应部14相应2经 触的种种经(白话佛经)解说

在舍卫城停留时...(省略部分)


[佛陀的开示]

"诸比丘,缘于界的种种,生起触的种种。诸比丘,什么是界的种种?眼界、耳界、鼻界、舌界、身界、意界 - 诸比丘,这就是所说的界的种种。"


"诸比丘,如何缘于界的种种而生起触的种种?

- 诸比丘,缘于眼界,生起眼触;

- 缘于耳界,[生起耳触];

- 缘于鼻界,[生起鼻触];

- 缘于舌界,[生起舌触];

- 缘于身界,[生起身触];

- 缘于意界,生起意触。


诸比丘,就是这样,缘于界的种种而生起触的种种。"


第二经。


解释说明:

1. 这部经讲述了六种感官领域(眼、耳、鼻、舌、身、意)如何产生相应的接触。

2. "界"在这里指的是感官的基本要素或领域。

3. "触"是指感官与其对象之间的接触或感知。

4. 经文展示了一个因果关系:不同的感官领域(界)会导致不同类型的感官接触(触)。

5. 这是描述人类感知过程的重要佛教教义之一。


这篇经文简明扼要地说明了感官与接触之间的关系,这是理解佛教认识论的重要基础。


让我来为您深入解析这篇蕴含深意的经文:


【经文深度解析】


1. 场景意义:

舍卫城是佛陀常驻说法的重要地点,这里暗示着这是一个庄严而重要的教导时刻。佛陀选择在此处阐述感知的奥秘,体现了这个主题的根本重要性。


2. 核心教义分析:

"缘于界的种种,生起触的种种"这句话揭示了一个深刻的因果链条:

- "界"代表了我们感知世界的基本门径

- "触"则是我们与世界互动的第一步

- "种种"说明了感知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3. 六识体系的完整性:

佛陀列举的六种感官系统(眼、耳、鼻、舌、身、意)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认知体系:

- 五种物质感官负责接收外部世界的信息

- 意识作为第六识,能够整合和理解这些信息

- 这个体系展现了人类感知的全貌


4. 因果关系的深层揭示:

每一种界都会产生相应的触,这个简单的陈述实际上揭示了:

- 感知过程的必然性

- 感官与对象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 认知产生的基本机制


【启发性思考】


1. 感知的真相:

我们每天都在通过这六种感官门径接收世界的信息,但我们往往:

- 忽视了感知过程的复杂性

- 未能觉察到感官接触带来的影响

- 被表象所迷惑,未能见到实相


2. 修行的指引:

这篇经文为修行者提供了重要的观察点:

- 关注感官与对象接触的当下

- 觉察每一个感知经验的生起

- 理解感知过程中的无常性


3. 生活的智慧:

通过理解这个教导,我们可以:

- 更清醒地面对感官诱惑

- 更明智地处理感知带来的反应

- 更深入地理解自己与世界的关系


【现代意义】


1. 心理健康:

理解感知的机制有助于:

- 管理压力和情绪

- 提高专注力

- 增强自我觉察


2. 人际关系:

明白感知的主观性可以:

- 减少误解和冲突

- 增进同理心

- 改善沟通质量


3. 科学研究:

这个古老的智慧与现代神经科学的发现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展现了:

- 感知过程的系统性

- 意识与大脑的关系

- 认知科学的研究方向


【实践建议】


1. 日常觉察:

- 留意日常生活中的感官体验

- 观察感知如何影响情绪和行为

- 培养当下觉知的能力


2. 修行方法:

- 通过禅修培养觉知力

- 练习六根清净

- 发展智慧观照


3. 生活应用:

- 提高感知的质量

- 减少不必要的感官刺激

- 培养正念生活


这篇经文虽然简短,却包含了深邃的智慧,指引我们从感知的角度理解人生,达到更高的觉醒境界。它不仅是一篇认识论的教导,更是一份通向解脱的地图,值得我们反复思考和实践。


“129.相应部14相应2经 触的种种经(白话佛经)解说” 的相关文章

口口相传的奇迹:巴利圣典如何成为佛教史上的传奇

巴利文大藏经,又称巴利圣典,是佛教史上极其重要的一部经典集。想象一下,我们回到2300多年前的印度。佛陀刚刚圆寂,他的弟子们面临一个重大挑战:如何保存和传播佛陀的教导?在那个没有纸张和印刷术的时代,口耳相传成为最可靠的方式。于是,佛陀的弟子们开始背诵和传诵他的教导。这些口口相传的教导,就像一颗智慧的...

1.相应部3相应1经 年轻经(白话佛经)解说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那时,拘萨罗国王波斯匿来到世尊处。来到后,与世尊互相问候。寒暄已毕,坐在一旁。坐在一旁的拘萨罗国王波斯匿对世尊如是说:"乔达摩先生也自称已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吗?""大王,若有人如实所言'已证得无上正等正觉',那就是...

2.相应部3相应2经 人经(白话佛经)解说

这是舍卫城的因缘。当时,拘萨罗国的波斯匿王来到世尊所在之处。来到后,向世尊致敬,然后坐在一旁。坐在一旁的波斯匿王对世尊如是说:"尊者,有多少法生起于人内心时,会导致不利、痛苦和不安?"世尊回答说:"大王,有三法生起于人内心时,会导致不利、痛苦和不安。哪三法呢?大王,贪欲...

3.相应部3相应3经 衰老与死亡经(白话佛经)解说

起因于舍卫城。拘萨罗国王波斯匿坐在一旁,对世尊说道:"尊者,对于已出生的人,除了衰老和死亡,还有其他结果吗?"世尊回答说:"大王啊,对于已出生的人,除了衰老和死亡,没有其他结果。大王啊,即使是那些富有的刹帝利大族,拥有大量财富、巨额收入、大量的金银财宝、丰富的生活用品和...

5.相应部3相应5经 自我保护经(白话佛经)解说

这是在舍卫城所说的。憍萨罗国波斯匿王坐在一旁,对世尊说道:"尊者,当我独处静坐时,心中生起这样的想法:'谁是自我受保护的?谁是自我不受保护的?'尊者,我想到:'凡是身行不善、语行不善、意行不善的人,他们的自我是不受保护的。即使他们有象兵、马兵、车兵或步兵保护,他们的...

7.相应部3相应7经 审判经(白话佛经)解说

起源于舍卫城。拘萨罗国王波斯匿坐在一旁,对世尊说道:"尊者,我在这里坐在审判席上,看到刹帝利大族、婆罗门大族和居士大族的人们,他们富有、大富、巨富,拥有大量的金银、大量的财物和用品、大量的财富和谷物,却因为欲望、由于欲望、以欲望为理由而故意说谎。尊者,我因此想到:'我已经受够了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