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相应部14相应3经 非触种种经(白话佛经)解说

在舍卫城停留时...(省略部分)


[佛陀的开示]

"诸比丘,缘于界的种种而生起触的种种,但不是缘于触的种种而生起界的种种。诸比丘,什么是界的种种?眼界...(中略)...意界 - 诸比丘,这就是所说的界的种种。"


"诸比丘,如何是缘于界的种种而生起触的种种,而不是缘于触的种种而生起界的种种?

- 诸比丘,缘于眼界而生起眼触,而不是缘于眼触而生起眼界;

-(中略)

- 缘于意界而生起意触,而不是缘于意触而生起意界。


诸比丘,就是这样,缘于界的种种而生起触的种种,而不是缘于触的种种而生起界的种种。"


第三经。


解释说明:

1. 这部经强调了"界"和"触"之间的单向因果关系。

2. "界"是根本原因,"触"是结果,而不能反过来。

3. 经文通过六种感官领域(眼、耳、鼻、舌、身、意)分别说明这个道理。

4. 这部经文是对前一经的进一步阐述和补充。


主要教义:

- 感官能力(界)是接触产生的基础

- 接触不能创造或改变感官能力

- 这揭示了感知过程中的固定因果顺序

- 理解这一点对修行和解脱有重要意义


这篇经文通过明确界与触的关系,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感知过程的本质,是佛教认识论中的重要教导。


让我为您深入解析这篇意蕴深远的经文:


【经文深层解析】


1. 因果关系的精确阐述:

佛陀通过明确指出"界"与"触"之间的单向因果关系,揭示了一个深刻的真理:

- 感官能力(界)是先天存在的基础

- 感知经验(触)是后天产生的结果

- 这种关系是不可逆的自然法则


2. 六根的系统性教导:

通过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感官的完整体系,说明:

- 每个感官都遵循相同的规律

- 感知过程的普遍性原理

- 身心互动的基本模式


3. 认识论的基础:

这个教导建立了佛教认识论的重要基石:

- 感知能力的本质

- 经验产生的机制

- 认知过程的规律


【智慧启示】


1. 关于存在的思考:

- 我们的感官能力是与生俱来的

- 感知经验是后天积累的

- 这揭示了"本性"与"经验"的关系


2. 对修行的指导:

理解这个道理后,我们应该:

- 珍惜已有的感官能力

- 正确运用感官体验

- 不被感官经验所束缚


3. 生命的真相:

这个教导揭示了:

- 生命的基本构造

- 经验世界的形成过程

- 解脱的可能性


【现代意义】


1. 科学视角:

这个古老的智慧与现代科学相呼应:

- 神经系统的先天结构

- 感知经验的后天形成

- 脑科学研究的基本原理


2. 心理学应用:

对心理健康的启示:

- 理解自我认知的形成

- 处理心理困扰的方法

- 心理成长的方向


3. 教育启示:

对学习和教育的指导:

- 尊重天赋潜能

- 重视经验积累

- 培养正确认知


【实践指导】


1. 日常观察:

培养觉知的方法:

- 观察感官运作

- 留意感知过程

- 保持清明觉察


2. 修行方向:

具体的修行建议:

- 净化六根

- 培养正念

- 发展智慧


3. 生活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

- 善用感官能力

- 控制感官欲望

- 保持心灵清净


【深刻思考】


1. 关于自我:

- 我们是谁?

- 我们如何认识世界?

- 什么是真实的自我?


2. 关于现实:

- 我们所经验的世界有多真实?

- 感官经验的局限性是什么?

- 如何超越感官认知的局限?


3. 关于解脱:

- 为什么了解这个道理对解脱很重要?

- 如何超越感官束缚?

- 解脱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实践智慧】


1. 觉察练习:

- 每天留意感官活动

- 观察感知过程

- 保持清明意识


2. 生活应用:

- 减少不必要的感官刺激

- 培养正确的感知习惯

- 发展内在觉知


3. 修行方法:

- 禅修练习

- 六根律仪

- 智慧观照


这篇经文虽然简短,却包含了深邃的智慧,它不仅帮助我们理解感知的本质,更指引我们走向觉醒的道路。通过理解和实践这个教导,我们可以:

- 更清楚地认识自己

- 更智慧地面对生活

- 更稳固地走向解脱


这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和持续实践的教导,它能带领我们超越表象,认识真实,最终达到究竟解脱。


“130.相应部14相应3经 非触种种经(白话佛经)解说” 的相关文章

口口相传的奇迹:巴利圣典如何成为佛教史上的传奇

巴利文大藏经,又称巴利圣典,是佛教史上极其重要的一部经典集。想象一下,我们回到2300多年前的印度。佛陀刚刚圆寂,他的弟子们面临一个重大挑战:如何保存和传播佛陀的教导?在那个没有纸张和印刷术的时代,口耳相传成为最可靠的方式。于是,佛陀的弟子们开始背诵和传诵他的教导。这些口口相传的教导,就像一颗智慧的...

1.相应部3相应1经 年轻经(白话佛经)解说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那时,拘萨罗国王波斯匿来到世尊处。来到后,与世尊互相问候。寒暄已毕,坐在一旁。坐在一旁的拘萨罗国王波斯匿对世尊如是说:"乔达摩先生也自称已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吗?""大王,若有人如实所言'已证得无上正等正觉',那就是...

2.相应部3相应2经 人经(白话佛经)解说

这是舍卫城的因缘。当时,拘萨罗国的波斯匿王来到世尊所在之处。来到后,向世尊致敬,然后坐在一旁。坐在一旁的波斯匿王对世尊如是说:"尊者,有多少法生起于人内心时,会导致不利、痛苦和不安?"世尊回答说:"大王,有三法生起于人内心时,会导致不利、痛苦和不安。哪三法呢?大王,贪欲...

3.相应部3相应3经 衰老与死亡经(白话佛经)解说

起因于舍卫城。拘萨罗国王波斯匿坐在一旁,对世尊说道:"尊者,对于已出生的人,除了衰老和死亡,还有其他结果吗?"世尊回答说:"大王啊,对于已出生的人,除了衰老和死亡,没有其他结果。大王啊,即使是那些富有的刹帝利大族,拥有大量财富、巨额收入、大量的金银财宝、丰富的生活用品和...

4.相应部3相应4经 可爱经(白话佛经)解说

舍卫城缘起。坐在一旁的拘萨罗国波斯匿王对世尊说道:"尊者,当我独处静坐时,心中生起这样的思考:'对谁来说自己是可爱的,对谁来说自己是不可爱的?'尊者,我想到:'凡是身体行为不善、语言行为不善、心意行为不善的人,对他们来说,自己是不可爱的。即使他们会这样说:'...

6.相应部3相应6经 少数经(白话佛经)解说

这是舍卫城的缘起。拘萨罗国王波斯匿坐在一旁,对世尊说道:"尊者,当我独处静坐时,心中生起这样的想法:'在这个世界上,那些获得高贵财富后既不骄傲,也不放逸,不贪恋欲乐,不虐待他人的众生很少。相反,那些获得高贵财富后变得骄傲、放逸、贪恋欲乐,并虐待他人的众生才是大多数。'&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