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相应部12相应82经 寻师经(白话佛经)解说

在舍卫城停留时...(省略部分)


[佛陀对比丘们的教导]

"诸比丘们!

对于不知不见老死真相的人,

应当寻找导师以如实了知老死;


对于不知不见老死之集(起因)真相的人,

应当寻找导师以如实了知老死之集;


对于不知不见老死之灭真相的人,

应当寻找导师以如实了知老死之灭;


对于不知不见导向老死灭尽之道真相的人,

应当寻找导师以如实了知导向老死灭尽之道。"



(这是第一经)

(所有经文都应该按照这个方式详细展开)


这篇经文的核心在于强调:

1. 对于不了解生死轮回真相的人,需要寻找明师指导

2. 特别强调了四个方面的理解:

   - 老死的本质

   - 老死的起因

   - 老死的止息

   - 达到老死止息的修行方法

3. 这种结构反映了佛教典型的"四圣谛"教导方式:苦、集、灭、道


这是一个简单但深刻的教导,说明在修行路上寻找正确导师的重要性。


让我为您深入解析这篇意义深远的经文:


【背景解析】

舍卫城是佛陀经常说法的重要地点,这里暗示着这是一个庄重而重要的教导场合。佛陀特意选择对比丘们宣说这番话,显示了这个教导的根本重要性。


【核心内容解析】


1. "不知不见"的深层含义:

- "不知"指的是理性层面的无知

- "不见"指的是直观体验的缺失

- 这两个词的并用说明了对真相的认知需要理性与体验的结合


2. "老死"的四重理解层次:


老死的真相

   - 指对生命本质的终极理解

   - 包含对无常、苦、空的深刻认知

   - 要求直面生命最基本的现实


老死的起因

   - 探究生死轮回的根本原因

   - 理解十二因缘的深层联系

   - 认识到无明与贪爱的根本作用


老死的止息

   - 涉及涅槃的究竟解脱境界

   - 对超越生死的可能性的确信

   - 指向完全解脱的终极目标


灭尽之道

   - 具体的修行方法与次第

   - 八正道的实践指导

   - 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要点


【深刻启示】


1. 求师的智慧:

- 承认自身的局限是智慧的开始

- 寻师不是盲目依赖,而是为了获得正确指引

- 强调了在修行道路上"善知识"的重要性


2. 次第性的认识:

- 从认识问题→找到原因→确立目标→掌握方法

- 这种层层递进的认识方式本身就是智慧的体现

- 体现了佛法中"闻、思、修"的完整修学过程


3. 对现代人的启示:

-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更需要明辨是非的导师

- 提醒我们不要被表面知识所蒙蔽

- 指出了真正的人生智慧在于透视生命本质


【修行指导】


1. 实践次第:

- 首先要认清自己对生命真相的无知

- 进而寻找真正有智慧的导师

- 在导师指导下系统地学习和实践

- 最终达到自己的真实证悟


2. 现代实践的建议:

-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但不否定善知识的指导

- 将佛法与生活结合,在日常中观察生老病死

- 重视解行并重,知行合一


【智慧总结】


这篇经文虽然简短,却蕴含着深邃的智慧:

1. 揭示了人生最根本的课题是了解生死

2. 指出了解决这一课题需要系统的方法

3. 强调了在修行道路上善知识的重要性

4. 提供了一个完整的修行框架


这不仅是一篇关于寻师的开示,更是一个关于如何面对人生根本问题的完整指南。它告诉我们:面对生命的终极问题时,既要有追求真理的勇气,也要有寻求指导的谦卑。这种智慧在今天依然闪耀着永恒的光芒。


【启发思考】

1.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如何找到真正的善知识?

2. 面对生老病死,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

3. 如何将这种古老的智慧运用到现代生活中?


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因为它们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人生终极关怀。


“115.相应部12相应82经 寻师经(白话佛经)解说” 的相关文章

口口相传的奇迹:巴利圣典如何成为佛教史上的传奇

巴利文大藏经,又称巴利圣典,是佛教史上极其重要的一部经典集。想象一下,我们回到2300多年前的印度。佛陀刚刚圆寂,他的弟子们面临一个重大挑战:如何保存和传播佛陀的教导?在那个没有纸张和印刷术的时代,口耳相传成为最可靠的方式。于是,佛陀的弟子们开始背诵和传诵他的教导。这些口口相传的教导,就像一颗智慧的...

1.相应部3相应1经 年轻经(白话佛经)解说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那时,拘萨罗国王波斯匿来到世尊处。来到后,与世尊互相问候。寒暄已毕,坐在一旁。坐在一旁的拘萨罗国王波斯匿对世尊如是说:"乔达摩先生也自称已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吗?""大王,若有人如实所言'已证得无上正等正觉',那就是...

4.相应部3相应4经 可爱经(白话佛经)解说

舍卫城缘起。坐在一旁的拘萨罗国波斯匿王对世尊说道:"尊者,当我独处静坐时,心中生起这样的思考:'对谁来说自己是可爱的,对谁来说自己是不可爱的?'尊者,我想到:'凡是身体行为不善、语言行为不善、心意行为不善的人,对他们来说,自己是不可爱的。即使他们会这样说:'...

5.相应部3相应5经 自我保护经(白话佛经)解说

这是在舍卫城所说的。憍萨罗国波斯匿王坐在一旁,对世尊说道:"尊者,当我独处静坐时,心中生起这样的想法:'谁是自我受保护的?谁是自我不受保护的?'尊者,我想到:'凡是身行不善、语行不善、意行不善的人,他们的自我是不受保护的。即使他们有象兵、马兵、车兵或步兵保护,他们的...

6.相应部3相应6经 少数经(白话佛经)解说

这是舍卫城的缘起。拘萨罗国王波斯匿坐在一旁,对世尊说道:"尊者,当我独处静坐时,心中生起这样的想法:'在这个世界上,那些获得高贵财富后既不骄傲,也不放逸,不贪恋欲乐,不虐待他人的众生很少。相反,那些获得高贵财富后变得骄傲、放逸、贪恋欲乐,并虐待他人的众生才是大多数。'&qu...

7.相应部3相应7经 审判经(白话佛经)解说

起源于舍卫城。拘萨罗国王波斯匿坐在一旁,对世尊说道:"尊者,我在这里坐在审判席上,看到刹帝利大族、婆罗门大族和居士大族的人们,他们富有、大富、巨富,拥有大量的金银、大量的财物和用品、大量的财富和谷物,却因为欲望、由于欲望、以欲望为理由而故意说谎。尊者,我因此想到:'我已经受够了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