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相应部12相应34经 第二智事经(白话佛经)解说
佛陀住在舍卫城……"诸比丘,我将为你们讲说七十七种智事。请仔细听闻,善加作意,我现在开始讲说。""是的,世尊。"比丘们如此回答世尊。世尊如此说道:
"诸比丘,什么是七十七种智事?知道生导致老死,知道无生则无老死;知道过去世中生导致老死,知道过去世中无生则无老死;知道未来世中生导致老死,知道未来世中无生则无老死;知道这种法住智本身也是会灭、会坏、会离欲、会止息的。
知道有导致生……知道取导致有……知道爱导致取……知道受导致爱……知道触导致受……知道六入导致触……知道名色导致六入……知道识导致名色……知道行导致识……知道无明导致诸行,知道无无明则无诸行;知道过去世中无明导致诸行,知道过去世中无无明则无诸行;知道未来世中无明导致诸行,知道未来世中无无明则无诸行;知道这种法住智本身也是会灭、会坏、会离欲、会止息的。诸比丘,这就是所说的七十七种智事。"
第四经。
这部经文主要讲述了佛陀对因果关系的深刻洞见,特别强调了十二因缘中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中的普遍性。同时,经文也指出了这些智慧本身也是无常的,最终也会消失的。这样的理解有助于修行者断除执着,达到解脱。
十二因缘,缘起法详细形象的解释请参看相应部12相应1经和2经,在这里不再解释。
让我们深入解析这部《第二智事经》的深刻内涵:
1. 开篇背景解析
佛陀在舍卫城说法时,特别强调"七十七种智事"的重要性。"请仔细听闻,善加作意"这句话展现了内容的重要性,要求听众全神贯注,以开放和专注的心态接受教导。
2. 生死轮回的智慧
- 首先讲述"生导致老死"的普遍真理,揭示了生命本质的无常性。
- 通过"无生则无老死"的反向论证,指出了解脱的可能性。
- 将此理论延伸到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说明这是永恒不变的真理。
3. 十二因缘的深层解析
经文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展示了十二因缘的完整链条:
有→生→取→爱→受→触→六入→名色→识→行→无明
这个链条揭示了:
- 存在的根本原因
- 痛苦的来源
- 解脱的方法
4. 智慧的本质
经文特别指出"法住智本身也是会灭、会坏、会离欲、会止息的",这揭示了:
- 一切认知都是无常的
- 不应执着于智慧本身
- 即使是最高的智慧,也不应将其视为永恒
5. 启发与思考
生命的本质:
- 为什么我们会生?为什么会死?
-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 如何面对生死?
因果的普遍性:
- 每个当下都是因,也是果
- 我们的每个选择都在影响未来
- 如何明智地选择?
智慧的层次:
- 知道事物的表象是初级智慧
- 理解事物的本质是中级智慧
- 超越对智慧的执着是更高的智慧
6. 现代启示
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这部经文提醒我们:
- 放慢脚步,观察因果
- 减少执着,包括对知识的执着
- 寻找真正的内心平静
7. 修行指引
这部经文为修行者提供了清晰的指引:
- 观察生命的本质
- 理解因果的规律
- 断除执着的习性
- 走向真正的解脱
通过这部经文,我们可以看到佛陀智慧的深邃。它不仅仅是一个理论体系,更是一个实践指南,指引我们从生死轮回中获得真正的解脱。这种智慧,超越时空,直指人心,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生活中找到一条通向清净、解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