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相应部7相应21经 桑伽罗婆经(白话佛经)解说

背景:在舍卫城。那时,有一位名叫桑伽罗婆的婆罗门住在舍卫城。他相信水能净化,认为通过水可以得到清净,因此早晚都沐浴修行。


一天早晨,尊者阿难穿好衣服,拿着钵和袈裟进城托钵。托钵完毕后,他来到佛陀面前,行礼后坐在一旁,对佛陀说:


"世尊,舍卫城有一位名叫桑伽罗婆的婆罗门,他相信水能净化,认为通过水可以得到清净,因此早晚都沐浴修行。世尊,请您慈悲去拜访桑伽罗婆婆罗门的住处吧。"


佛陀默然同意了。


第二天早晨,佛陀穿好衣服,拿着钵和袈裟,来到桑伽罗婆婆罗门的住处,坐在准备好的座位上。桑伽罗婆婆罗门走近佛陀,互相问候寒暄后,坐在一旁。


佛陀对桑伽罗婆婆罗门说:

"婆罗门,我听说你相信水能净化,认为通过水可以得到清净,因此早晚都沐浴修行,是这样吗?"


桑伽罗婆回答:"是的,乔达摩先生。"


佛陀又问:"婆罗门,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桑伽罗婆解释说:"乔达摩先生,我白天所做的恶业,晚上通过沐浴来洗去;夜里所做的恶业,早晨通过沐浴来洗去。这就是我相信水能净化,早晚沐浴修行的原因。"


听完后,佛陀用偈颂回答:


"婆罗门啊,正法如同清澈的池塘,

戒律如同岸边,清净无浊,

为智者所赞叹。

知识渊博的圣者在此沐浴,

不沾水滴就能到达彼岸。"


听了这番话,桑伽罗婆婆罗门对佛陀说:

"太妙了,乔达摩先生!就像有人扶起倒地的人,揭示隐藏的事物,为迷路者指明方向,在黑暗中举起油灯,让有眼之人能够看见东西。同样地,乔达摩先生以种种方式阐明了佛法。我今天皈依乔达摩先生、佛法和僧团。愿乔达摩先生接受我为在家弟子,从今以后直到生命结束,我将永远皈依。"


这段经文展示了佛陀如何通过巧妙的比喻,引导一位相信外在仪式能够净化内心的婆罗门,理解真正的清净来自于内心的修行和正法的实践。


这段经文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想和智慧,让我们深入解析:


1. 外在仪式vs内在修行:

桑伽罗婆代表了许多人的普遍观念,即通过外在的仪式(如沐浴)来净化内心。这反映了人类对简单、直观解决方案的渴望。然而,佛陀的教导指出,真正的净化来自内心的修行,而非外在的形式。


2. 因果关系的误解:

桑伽罗婆认为可以通过沐浴"洗去"恶业,这反映了对因果关系的误解。佛陀的回答暗示,我们的行为产生的后果不能简单地通过外在行为消除,而需要通过内在的转变和修行来化解。


3. 比喻的力量:

佛陀使用"正法如同清澈的池塘"的比喻,巧妙地将桑伽罗婆熟悉的水的概念转化为更深层的精神修行理念。这种教学方法展示了佛陀的智慧和对听众的深刻理解。


4. 智慧的转变:

桑伽罗婆从坚持外在仪式到理解并接受佛法的转变,展示了智慧启迪的过程。这种转变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思维方式和世界观的根本改变。


5. 普世性教导:

虽然这是一个古老的佛教故事,但其中蕴含的智慧对现代人同样适用。在当今社会,我们常常寻求快速、表面的解决方案,而忽视了内在成长和精神修行的重要性。


深刻思考:


这个故事引发了我们对生活中许多方面的反思。我们是否也像桑伽罗婆一样,过分依赖外在的"仪式"来解决内心的问题?例如,我们可能认为购买新物品能带来持久的快乐,或者认为仅仅阅读自助书籍就能改变生活。


佛陀的教导提醒我们,真正的改变和净化来自内心。这需要持续的努力、自我反省和实践。就像不能仅靠沐浴来洗去恶业一样,我们不能期望通过简单的外在行为来解决复杂的内心问题。


同时,这个故事也展示了开放心态的重要性。桑伽罗婆愿意倾听并接受新的观点,这种态度使他能够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获得新的智慧。在我们的生活中,保持这种开放和学习的态度同样重要。


最后,佛陀使用比喻的方式教导也给我们启示:在传达深奥道理时,找到听众能够理解和联系的概念至关重要。这不仅适用于精神教导,也适用于日常生活中的沟通和教育。


通过这个简单而深刻的故事,我们被邀请去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审视我们追求净化和改变的方法,并思考如何能真正实现内心的成长和净化。这种反思和实践,正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


“46.相应部7相应21经 桑伽罗婆经(白话佛经)解说” 的相关文章

1.相应部3相应1经 年轻经(白话佛经)解说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那时,拘萨罗国王波斯匿来到世尊处。来到后,与世尊互相问候。寒暄已毕,坐在一旁。坐在一旁的拘萨罗国王波斯匿对世尊如是说:"乔达摩先生也自称已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吗?""大王,若有人如实所言'已证得无上正等正觉',那就是...

3.相应部3相应3经 衰老与死亡经(白话佛经)解说

起因于舍卫城。拘萨罗国王波斯匿坐在一旁,对世尊说道:"尊者,对于已出生的人,除了衰老和死亡,还有其他结果吗?"世尊回答说:"大王啊,对于已出生的人,除了衰老和死亡,没有其他结果。大王啊,即使是那些富有的刹帝利大族,拥有大量财富、巨额收入、大量的金银财宝、丰富的生活用品和...

4.相应部3相应4经 可爱经(白话佛经)解说

舍卫城缘起。坐在一旁的拘萨罗国波斯匿王对世尊说道:"尊者,当我独处静坐时,心中生起这样的思考:'对谁来说自己是可爱的,对谁来说自己是不可爱的?'尊者,我想到:'凡是身体行为不善、语言行为不善、心意行为不善的人,对他们来说,自己是不可爱的。即使他们会这样说:'...

5.相应部3相应5经 自我保护经(白话佛经)解说

这是在舍卫城所说的。憍萨罗国波斯匿王坐在一旁,对世尊说道:"尊者,当我独处静坐时,心中生起这样的想法:'谁是自我受保护的?谁是自我不受保护的?'尊者,我想到:'凡是身行不善、语行不善、意行不善的人,他们的自我是不受保护的。即使他们有象兵、马兵、车兵或步兵保护,他们的...

6.相应部3相应6经 少数经(白话佛经)解说

这是舍卫城的缘起。拘萨罗国王波斯匿坐在一旁,对世尊说道:"尊者,当我独处静坐时,心中生起这样的想法:'在这个世界上,那些获得高贵财富后既不骄傲,也不放逸,不贪恋欲乐,不虐待他人的众生很少。相反,那些获得高贵财富后变得骄傲、放逸、贪恋欲乐,并虐待他人的众生才是大多数。'&qu...

7.相应部3相应7经 审判经(白话佛经)解说

起源于舍卫城。拘萨罗国王波斯匿坐在一旁,对世尊说道:"尊者,我在这里坐在审判席上,看到刹帝利大族、婆罗门大族和居士大族的人们,他们富有、大富、巨富,拥有大量的金银、大量的财物和用品、大量的财富和谷物,却因为欲望、由于欲望、以欲望为理由而故意说谎。尊者,我因此想到:'我已经受够了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