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92经
杂阿含92经[正闻本1267经/佛光本1151经](婆罗门相应/八众诵/祇夜)
我是这样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在拘萨罗国游历,后来到了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当时,在舍卫国住着一位傲慢的婆罗门。他出身高贵,父母血统纯正,没有任何瑕疵,能言善辩。他的家族世代清白,已延续七代。他是婆罗门中的老师,精通各种论述典籍,熟知万种典故,能够分析法义的优劣,精通文字词句,了解万事的来龙去脉。他容貌端正,但因此产生了多重傲慢:因出身高傲、因种姓高傲、因容貌高傲、因聪明高傲、因财富高傲,以至于不敬重父母和师长。
他听说:"释迦牟尼从拘萨罗国游历到了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听到这个消息后,他想:"我要去见这位沙门瞿昙(释迦牟尼),如果他说什么,我就与他辩论,如果他不说话,我就默默离开。"
于是,这位傲慢的婆罗门乘坐白马车,前后有年轻的婆罗门跟随,有人为他撑着金柄伞盖,手持金瓶,去见佛陀。
到了园门口,他下车步行入内。
这时,佛陀正被大众围绕着说法,没有特别理会这位傲慢的婆罗门。
傲慢的婆罗门心想:"沙门瞿昙不理会我,我还是走吧。"
这时,佛陀知道了婆罗门的心念,就说了一首偈语:
"带着傲慢来此地,又因不被理会更加傲慢,
既然为求真理而来,就应该更加用心领悟真理。"
这时,傲慢的婆罗门心想:"沙门瞿昙已经知道了我的心思。"于是想要行礼。
佛陀对他说:"停下!停下!不用行礼,心意诚敬就足够了。"
这时,众人都大声惊叹说:
"太神奇了!世尊真是有大德大力!这位婆罗门平常因出身、种姓、容貌、聪明、财富而傲慢,不敬父母师长,现在却在沙门瞿昙面前变得谦卑,想要顶礼。"
这时,傲慢的婆罗门在大众面前请求大家安静,然后说了一首偈语:
"什么时候不该傲慢?什么时候该恭敬?
怎样才是善意的安慰?怎样才是正确的供养?"
佛陀用偈语回答说:
"对待父母和长兄,和尚等诸位师长,
以及其他尊贵之人,都不应该生起傲慢。
应当以善意恭敬他们,谦逊地问候,
全心全意地侍奉,还要准备各种供养。
对于那些已经断除贪欲、嗔恨、愚痴,
已经断尽烦恼的阿罗汉,具有正确智慧、善得解脫,
已经降伏傲慢之心的圣者们,
应当合掌顶礼。"
接着,佛陀为傲慢的婆罗门讲解了各种佛法,示导他、教导他、启发他、令他欢喜。
佛陀按次第讲解:讲布施、持戒的功德,生天的功德,欲望的过患,烦恼的危害,清净解脱的重要性等等。
就像干净的白布容易染上颜色一样,傲慢的婆罗门当即在座位上领悟了四圣谛:苦、集、灭、道,获得了无上正等正觉。
这时,傲慢的婆罗门见到了法、得到了法、理解了法、深入了法,超越了疑惑,不需要他人指引,在佛法中获得了无所畏惧。他立即从座位上起身,整理衣服,向佛陀行礼,合掌对佛陀说:
"我现在可以在佛法中出家受具足戒吗?"
佛陀回答说:"你现在可以在佛法中出家受具足戒。"
他随即出家,独自静修:像其他善男子一样剃除须发,穿上袈裟,怀着正信离开俗家修行...最终证得阿罗汉果,心得善解脱。
文言文原文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拘萨罗人间游行,至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舍卫国有憍慢婆罗门止住,父母种姓俱淨,无瑕点能说者,七世相承,悉皆清淨,为婆罗门师,言论通达,诸论记典悉了万名,解法优劣,分{明}[别]诸[字,悉知万事久远本末因缘,]句句记说,容貌端正,或生志高、族姓志高、容色志高、聪明志高、财富志高,不敬父母、诸尊师长。
闻:
“沙门瞿昙在拘萨罗国人间游行,至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闻已,作是念:
“我当往彼沙门瞿昙所,若有所说,我当共论,无所说者,默然而还。”
时,憍慢婆罗门乘白马车,诸年少婆罗门前后导从,持金柄伞盖,手执金瓶,往见世尊。
至于园门,下车步进。
尔时,世尊与诸大众围遶说法,不时顾念憍慢婆罗门。
时,憍慢婆罗门作是念:
“沙门瞿昙不顾念我,且当还去。”
尔时,世尊知憍慢婆罗门心念,而说偈言:
“憍慢既来此,不善更增慢,向以义故来,应转增其义。”
时,憍慢婆罗门作是念:
“沙门瞿昙已知我心。”欲修敬礼。
尔时,世尊告憍慢婆罗门:
“止!止!不须作礼,心淨已足。”
时,诸大众咸各高声唱言:
“奇哉!世尊!大德大力,今此憍慢婆罗门恃生憍慢、族姓憍慢、容色憍慢、聪明憍慢、财富憍慢,不敬父母、诸尊师长,今于沙门瞿昙所谦卑下下,欲接足礼。”
时,憍慢婆罗门于大众前唱令静默,而说偈言:
“云何不起慢?云何起恭敬?云何善慰谕?云何善供养?”
尔时,世尊说偈答言:
“父母及长兄,和尚诸师长,及诸尊重者,所不应生慢。
应当善恭敬,谦下而问讯,尽心而奉事,兼设诸供养。
离贪恚痴心,漏尽阿罗汉,正智善解脱,伏诸憍慢心,于此贤圣等,合掌稽首礼。”
尔时,世尊为憍慢婆罗门种种说法,示、教、照、喜。
如佛世尊次第说法,说布施、持戒、生天功德、爱欲味患烦恼、清淨出要远离诸清淨分,如是广说。
如白淨衣无诸黑恶,速受染色,憍慢婆罗门则于座上,解四圣谛:苦、习、灭、道,得无间等。
时,憍慢婆罗门见法、得法、知法、入法,度诸疑惑,不由他度,于正法中得无所畏,即从座起,整衣服,为佛作礼,合掌白佛:
“我今可得于正法中出家受具足不?”
佛告憍慢婆罗门:
“汝今可得于正法中出家受具足。”
彼即出家,独{正}[静]思惟:所以善男子剃除鬚髮,著袈裟衣,正信非家出家学道……得阿罗汉,心善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