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深密经》如来成所作事品第八,白话直译

如来成所作事品第八


那时,文殊师利菩萨向佛陀请教说:"世尊,您所说的如来法身是什么样子的?"


佛陀回答文殊师利菩萨说:"善男子,如果在各种修行境界和波罗蜜多(六度)中善于修行出离,转化依靠而圆满成就,这就是如来法身的特征。你应该知道,这种特征因为两个原因是不可思议的:一是没有戏论(复杂的思维),二是无所作为。而众生却执著于戏论,总有所作为。"


"世尊,声闻和独觉所获得的转依可以称为法身吗?"


"善男子,不能称为法身。"


"世尊,那应该叫什么身?"


"善男子,叫做解脱身。因为有解脱身,所以说一切声闻、独觉与诸如来是平等的;但因为法身的缘故,说他们是有差别的。如来法身有差别,所以有无量功德,最殊胜的差别,用数字和比喻都无法形容。"


文殊师利菩萨又问佛陀:"世尊,我应该如何理解如来诞生的特征?"


佛陀告诉文殊师利菩萨:"善男子,一切如来的化身所做的事业,就像世界产生各种事物一样,如来的功德庄严众生,以住持为特征。你应该知道,化身的特征是有生起的,而法身的特征是没有生起的。"


文殊师利菩萨又问:"世尊,应该如何理解示现化身的方便善巧?"


佛陀回答说:"善男子,在一切三千大千佛国土中,或者在众人推崇的显赫王族家庭,或者在众人推崇的大福德家庭,同时入胎、诞生、长大、享受欲望、出家、示现苦行、放弃苦行后成就正等正觉,按顺序示现,这就叫做如来示现化身的方便善巧。"


文殊师利菩萨又问:"世尊,一切如来的身体所维持的言语有几种差别?通过这些言语,能使未成熟的众生得以成熟,已成熟的众生以此为对象快速获得解脱?"


佛陀回答说:"善男子,如来的言语大致有三种:一是契经,二是调伏,三是本母。"


"世尊,什么是契经?什么是调伏?什么是本母?"


"文殊师利,如果在某处,我依据事物的归类来显示各种法,这就叫做契经。这是依据四事,或者依据九事,或者依据二十九事。什么是四事呢?一是听闻事,二是归趣事,三是修学事,四是菩提事。什么是九事呢?一是安立有情事,二是他们所受用的事,三是他们生起的事,四是他们生后住世的事,五是他们染净的事,六是他们差别的事,七是能宣说的事,八是所宣说的事,九是各种集会的事。什么是二十九事呢?依据杂染品类有摄受诸行事,它们依次相续转变的事,在这其中作为补特伽罗(人)的观念,对未来世轮回的因缘事,有了这种观念后对未来世轮回因缘的事,依据清净品类有系念于所缘的事,在这其中精进努力的事,心安住的事,现世安乐住的事,超越一切苦的方便事,彻底了知那些事——这又分三种:颠倒知所依的处所、依有情想在外部有情中邪行的彻底了知所依的处所、内心离开增上慢的彻底了知所依的处所,修行的依处事,证悟的事,修习的事,使那些坚固的事,它们的行相事,它们的所缘事,已断未断观察善巧的事,它们散乱的事,它们不散乱的事,不散乱的依处事,修习辛劳加行的事,修习殊胜利益的事,它们坚固的事,摄受圣行的事,摄受圣行眷属的事,通达真实的事,证得涅槃的事,在善说法律中世间正见超越一切外道所得正见的最高点事,以及在这其中不修而退失的事,在善说法律中不修习所以说是退失,不是因为见到过失而说是退失。文殊师利,如果在某处,我依据声闻和诸菩萨显示别解脱及与别解脱相应的法,这就叫做调伏。"


"世尊,菩萨的别解脱包含几种特征?"


"善男子,应当知道有七种特征:一是宣说接受戒律的事,二是宣说顺从他人胜过自己的事,三是宣说顺从毁犯戒律的事,四是宣说有犯戒的本质,五是宣说无犯戒的本质,六是宣说如何改正所犯的过错,七是宣说舍弃戒律仪式的事。


"文殊师利,如果在某处,我用十一种特征来详细分析显示各种法,这就叫做本母。什么是十一种特征呢?一是世俗相,二是胜义相,三是菩提分法所缘相,四是行相,五是自性相,六是它的果报相,七是领受并开示它的相,八是它的障碍法相,九是与它相顺应的法相,十是它的过患相,十一是它的殊胜利益相。世俗相应当知道有三种:一是宣说人,二是宣说遍计所执的自性,三是宣说诸法的作用和事业。胜义相应当知道是宣说七种真如。菩提分法所缘相应当知道是宣说遍及一切种类的所知事。行相应当知道是宣说八种观察。什么是八种观察呢?一是真实,二是安住,三是过失,四是功德,五是理趣,六是流转,七是道理,八是总别。真实是指诸法的真如。安住是指或安立人,或安立诸法遍计所执的自性,或安立一向、分别、反问、置而不答,或安立隐密、显了的记别差异。过失是指我宣说各种杂染法有无量种差别的过患。功德是指我宣说各种清净法有无量种差别的殊胜利益。理趣应当知道有六种:一是真实义理趣,二是证得理趣,三是教导理趣,四是远离两边理趣,五是不可思议理趣,六是意趣理趣。流转是指三世、三有为相及四种缘。道理应当知道有四种:一是观待道理,二是作用道理,三是证成道理,四是法尔道理。观待道理是指若因若缘能生诸行及起随说,这就叫做观待道理。作用道理是指若因若缘能得诸法,或能成办,或生起后作各种业用,这就叫做作用道理。证成道理是指若因若缘能让所立、所说、所标的意义得以成立,让人正确觉悟,这就叫做证成道理。而且这道理大略有两种:一是清净,二是不清净。因为五种相而称为清净,因为七种相而称为不清净。


"什么是因为五种相而称为清净呢?一是现见所得相,二是依止现见所得相,三是自类譬喻所引相,四是圆成实相,五是善清净言教相。现见所得相是指一切行为都是无常的、一切行为都是苦的、一切法都是无我的,这是世间现量所得到的,像这样的类别就叫做现见所得相。依止现见所得相是指一切行为都是刹那性的、他世是存在的、净业和不净业都不会失坏,因为能依靠粗显的无常性现在就可以得到,因为诸有情种种差别依种种业现在就可以得到,因为诸有情若乐若苦、净业和不净业以此为依止现在就可以得到,因此对于不能现见的可以进行推理,像这样的类别就叫做依止现见所得相。自类譬喻所引相是指在内外诸行聚中,引用世间共同了知所得的生死作为比喻,引用世间共同了知所得的生等种种苦相作为比喻,引用世间共同了知所得的不自在相作为比喻,又在外部引用世间共同了知所得的衰败和兴盛作为比喻,像这样的类别应当知道就叫做自类譬喻所引相。圆成实相是指就像这样现见所得相、依止现见所得相、自类譬喻所得相,对于所要证成的事物能够决定成立,应当知道这就叫做圆成实相。善清净言教相是指一切智者所宣说的,比如说涅槃是究竟寂静的,像这样的类别应当知道就叫做善清净言教相。善男子,所以因为这五种相,称为善于观察清净道理,因为清净所以应该修习。"


文殊师利菩萨又对佛说:"世尊,一切智慧的特征应该知道有几种?"


佛告诉文殊师利菩萨说:"善男子,大致有五种:第一、如果有人出现在世间,关于他拥有一切智慧的声名无人不知;第二、具备三十二种大丈夫相;第三、具有十种力量,能够解除一切众生所有的疑惑;第四、具备四无所畏,能宣说正确的佛法,不会被任何其他学说所压倒,而且能够摧毁一切错误的理论;第五、在善于说法的戒律中,八正道、四种沙门果都能明显地体现出来。因为有这样的出生、能够断除疑惑、不被他人压倒反而能压倒他人,以及圣道和沙门果都能明显体现,所以这五种特征被称为一切智慧的标志。善男子,这样的论证方法是通过现量、比量和圣教量来实现的,通过这五种特征被称为清净的。


"为什么有七种特征被称为不清净呢?第一、与此相似的其他事物可获得的特征,第二、与此不同的其他事物可获得的特征,第三、所有相似事物都可获得的特征,第四、所有不同事物都可获得的特征,第五、通过不同类比喻得出的特征,第六、非圆满成就的特征,第七、非善良清净言教的特征。如果一切法都是意识所认知的本质,这就叫做所有相似事物都可获得的特征。如果一切法的相、性、作用、法则、因果都有不同,根据这些不同点逐一推演出各自的不同特征,这就叫做所有不同事物都可获得的特征。善男子,如果在与此相似的其他事物可获得的特征和比喻中,存在所有不同事物的特征,因为这个原因,对所要证明的事物就不能下定论,这就叫做非圆满成就的特征。另外,在与此不同的其他事物可获得的特征和比喻中,如果存在所有相似事物的特征,因为这个原因,对所要证明的事物也不能下定论,这也叫做非圆满成就的特征。因为不是圆满成就的,所以不是经过善良观察的清净道理,因为不清净所以不应该修习。如果是通过不同类的比喻所引出的特征,或者是非善良清净言教的特征,应知它们的本质都是不清净的。


"自然的道理是指,无论如来出世与否,法的本性、法的存在、法的界限都是稳定不变的,这就叫做自然的道理。总别是指,先总体说一句法,然后逐句详细分析,最终完全理解。自性相是指,我所说的有行为有条件的能够获得菩提的法,比如念住等,这就是它们的自性特征。它们的果相是指,无论是世间的还是出世间的,断除烦恼以及由此产生的世间和出世间的各种功德,这就是获得它们果实的特征。它们的领受和开示特征是指,就是对这些法用解脱的智慧来领会,并广泛地向他人宣说开示,这就是它们的领受和开示特征。它们的障碍法相是指,就是在修习菩提分法时能够产生障碍的各种污染之法,这就是它们的障碍法相。它们的随顺法相是指,就是对这些法多加修习,这就是它们的随顺法相。它们的过患相是指,应知就是那些障碍法所具有的过失,这就是它们的过患相。它们的胜利相是指,应知就是那些随顺法所具有的功德,这就是它们的胜利相。"


文殊师利菩萨又对佛说:"恳请世尊为诸菩萨简要地讲解经典、戒律、论典中不共外道的陀罗尼的意义!通过这些不共外道的陀罗尼的意义,让诸菩萨能够理解如来所说诸法的深奥含义。"


佛告诉文殊师利菩萨说:"善男子,你现在仔细听!我将为你简要地讲解不共外道的陀罗尼的意义,让诸菩萨能够很好地理解我所说的深奥含义。善男子,无论是染污的法还是清净的法,我说一切都没有作用,也都没有人我,因为一切都远离了所作所为。染污的法不是先染污后清净,清净的法也不是后来清净先前染污。凡夫俗子对粗重的身体执著各种法、人我的本性和差别,因为潜在的妄见作为条件而计较我和我所,由于这种妄见认为我见、我听、我闻、我尝、我触、我知、我吃、我做、我染污、我清净,诸如此类的错误行为就产生了。如果有人能如实地了解这些,就能永远断除粗重的身体,获得一切烦恼不住、最极清净、远离各种戏论、无为依止、没有造作的境界。善男子,应知这就是简要地说明不共外道的陀罗尼的意义。"


这时,世尊想要重复强调这个意思,就说了一首偈颂:


"一切染污和清净的法,都没有作用也没有人我,

 因为我说的是远离所作所为,染污和清净并非先后。

 对粗重的身体有潜在的妄见,以此为缘计较我和我所,

 因此妄想有我见等,我吃我做我染污我清净。

 如果能如实了知这些,就能永远断除粗重的身体,

 获得无染无净无戏论,无为依止无造作的境界。"


这时,文殊师利菩萨大士再次对佛陀说:"世尊,应该如何理解诸佛如来心念生起的特征?"


佛陀告诉文殊师利菩萨说:"善男子,所谓如来,并非由心意识生起而显现。然而诸佛如来有无需刻意造作的心法生起,应当知道这件事就像变化一样。"


文殊师利菩萨又对佛陀说:"世尊,如果诸佛如来的法身远离一切造作,既然没有造作,为什么还会有心法生起呢?"


佛陀告诉文殊师利菩萨说:"善男子,因为先前修习方便智慧的造作力量,所以有心念生起。善男子,比如正在无意识的深度睡眠中,并不是刻意要醒来,而是由于先前所做的造作力量而又醒来。又如正在灭尽定中,并不是刻意要出定,而是由于先前所做的造作力量而从定中出来。就像从睡眠和灭尽定中心念再次生起一样,如来由于先前修习方便智慧的造作力量,应当知道也会有心法生起。"


文殊师利菩萨又对佛陀说:"世尊,如来的化身,应该说是有心还是无心呢?"


佛陀告诉文殊师利菩萨说:"善男子,既不是有心,也不是无心。为什么呢?因为没有自身依靠的心,但有依靠他人的心。"


文殊师利菩萨又对佛陀说:"世尊,如来所行和如来境界,这两者有什么区别?"


佛陀告诉文殊师利菩萨说:"善男子,如来所行,指的是一切种类如来共有的不可思议无量功德,众多庄严清净的佛土。如来境界,指的是一切种类的五种界域的差别。哪五种呢?一是有情界,二是世界,三是法界,四是调伏界,五是调伏方便界。这就是两者的区别。"


文殊师利菩萨又对佛陀说:"世尊,如来成正等正觉、转正法轮、入大涅槃,这三种应该理解为什么样的特征?"


佛陀告诉文殊师利菩萨说:"善男子,应当知道这三者都没有二元对立的特征,也就是说既不是成正等正觉,也不是不成正等正觉,既不是转正法轮,也不是不转正法轮,既不是入大涅槃,也不是不入大涅槃。为什么呢?因为如来的法身是究竟清净的,而如来的化身是常常示现的。"


文殊师利菩萨又对佛陀说:"世尊,各种有情只是对化身见闻礼拜而生起各种功德,如来对他们有什么因缘呢?"


佛陀告诉文殊师利菩萨说:"善男子,因为如来是他们增上缘所缘的因缘,而且那个化身是由如来的力量所支撑的。"


文殊师利菩萨又对佛陀说:"世尊,同样没有造作,为什么如来的法身能为众生放出大智慧光明并显现无量化身影像,而声闻、独觉的解脱身却没有这样的事情呢?"


佛陀对文殊师利菩萨说:"善男子,就好比不需要特别努力,自然就能从日月之光、水火两种水晶宝石中放出巨大光明,而其他普通的水晶宝石却不能做到这点。这是因为有大威德的众生在维持着世界的运转,也是因为众生们的业力在起作用。又比如经过善巧工匠精心雕琢的如意宝珠能印出各种图像,而未经雕琢的宝珠则不能。同样的道理,如来法身是通过无量的法界方便智慧精心修习、打磨而成的,因此能放出大智慧的光明,显现出各种化身的影像,这不仅仅是从解脱之身就能做到的事情!"


文殊师利菩萨又对佛陀说:"世尊,就像您所说的,如来和菩萨们的威德力量在维持着世界,使众生能够在欲界中投生到刹帝利、婆罗门等富贵之家,使他们的身体和财富都很圆满,或者能投生到欲界天、色界、无色界,获得圆满的身体和财富。世尊,这其中有什么深意呢?"


佛陀告诉文殊师利菩萨说:"善男子,如来和菩萨的威德力量能在任何地方,通过正确的修行方法和途径,让众生获得圆满的身体和财富,就是要根据众生的根基为他们讲解这些修行方法和途径。如果有人能够正确修行这些方法,在任何地方都能获得圆满的身体和财富。如果有众生违背、轻视这些修行方法,还对我怀有伤害之心和嗔恨之心,死后转生到任何地方,得到的身体和财富都会低劣。文殊师利,因此要知道,如来和菩萨的威德力量不仅能让众生获得圆满的身体和财富,也能使众生获得低劣的身体和财富。"


文殊师利菩萨又问佛陀:"世尊,在污秽的世界中,什么容易得到?什么难得到?在清净的佛土中,什么容易得到?什么难得到?"


佛陀告诉文殊师利菩萨说:"善男子,在污秽的世界中,八种事容易得到,两种事难得到。哪八种事容易得到呢?第一是外道,第二是受苦的众生,第三是家族种姓的兴衰差别,第四是作恶行为,第五是违犯戒律,第六是恶道,第七是小乘,第八是发心低劣的菩萨。哪两种事难得到呢?第一是发心殊胜的菩萨所在之处,第二是如来出现于世间。文殊师利,在清净的佛土中则与此相反,这八种事非常难得到,那两种事容易得到。"


这时,文殊师利菩萨对佛陀说:"世尊,这部解深密法门应该叫什么名字?我应该如何受持?"


佛陀告诉文殊师利菩萨说:"善男子,这叫做'如来成就所作事的了义教法'。对于这个了义教法,你应当恭敬受持。"


当佛说完这个如来成就所作事的了义教法时,在大会众中,有七万五千位大菩萨都证得了圆满的法身觉悟。


“《解深密经》如来成所作事品第八,白话直译” 的相关文章

《解深密经》序品第一,白话直译

序品第一[唐]玄奘 译我是这样听说的:有一次,佛陀住在最殊胜光明的七宝庄严处。那里放射出巨大的光芒,照亮了无边无际的世界。无数美妙的装饰排列其中,周围没有边际,难以测量其范围。这个地方超越了三界,是由出世间的善根所产生的,是最自在的清净意识所显现的境界,是如来所居住的地方。许多大菩萨聚集在这里,还有...

《解深密经》胜义谛相品第二,白话直译

胜义谛相品第二这时,如理请问菩萨在佛前问解甚深义密意菩萨说:"最胜子,说一切法无二。一切法无二是指什么法?怎么叫无二?"解甚深义密意菩萨回答说:"善男子,一切法大致有两种:一是有为法,二是无为法。其中有为法既不是有为也不是无为;无为法也既不是无为也不是有为。"...

《解深密经》心意识相品第三,一切法相品第四,白话直译

心意识相品第三这时,广慧菩萨(一位大菩萨)向佛陀请教说:"世尊,您经常提到'精通心、意、识奥秘的菩萨'。那么要达到什么程度才能称为精通心意识奥秘的菩萨呢?佛陀您是根据什么标准来认定一个菩萨精通心意识的奥秘的呢?"广慧菩萨说完这话后,佛陀对他说:"很好!很...

《解深密经》无自性相品第五,白话直译

无自性相品第五那时,胜义生菩萨对佛说:"世尊,我曾独自在安静的地方,心里这样思考:'世尊以无数种方式,曾经说过五蕴的自相、生相、灭相,以及如何永远断除和全面了知。不仅五蕴如此,十二处、十二因缘、四食也是如此。以无数种方式曾经说过四圣谛的自相,以及如何全面了知、永远断除、证悟、修习。...

《解深密经》分别瑜伽品第六,白话直译

分别瑜伽品第六当时,慈氏菩萨对佛说:"世尊,菩萨依靠什么、安住在什么基础上,在大乘中修习止观呢?"佛告诉慈氏菩萨说:"善男子,你应该知道,菩萨以法的假立和不舍弃无上正等正觉的誓愿为依靠、为安住,在大乘中修习止观。"慈氏菩萨又问佛:"如世尊所说的四种所...

《解深密经》地波罗蜜多品第七,白话直译

地波罗蜜多品第七当时,观自在菩萨向佛陀说:"世尊,如您所说的菩萨十地,即极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极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又说佛地为第十一。这些地有几种清净?包含几个部分?"世尊回答观自在菩萨说:"善男子,应知这些地有四种清净,包含十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