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相应部14相应24经 破戒经(白话佛经)解说

佛陀住在舍卫城。


[佛陀说道:]

"诸比丘,众生因其本性而相互亲近、和合。

- 不信者与不信者相互亲近、和合;

- 无惭者与无惭者相互亲近、和合;

- 无愧者与无愧者相互亲近、和合;

- 破戒者与破戒者相互亲近、和合;

- 愚钝者与愚钝者相互亲近、和合。


同样地:

- 有信者与有信者相互亲近、和合;

- 有惭者与有惭者相互亲近、和合;

- 有愧者与有愧者相互亲近、和合;

- 持戒者与持戒者相互亲近、和合;

- 智慧者与智慧者相互亲近、和合。"


这是第二经。


[注解]

这部经与第一经结构相似,只是将"定/不定"换成了"持戒/破戒"。经文同样强调了相似品质的人会互相吸引的道理,特别突出了持戒与破戒的对比。这表明戒律的持守对于修行的重要性,也说明了我们在选择同伴时应当注意对方的道德品质。五对品质分别是:

1. 信/不信

2. 惭/无惭

3. 愧/无愧

4. 持戒/破戒

5. 智慧/愚钝


这教导我们要明智地选择自己的伴侣和朋友,因为道德品质的影响尤为重要。


让我们深入解析这部《破戒经》的深层意蕴。


【经文背景与意义】

在舍卫城这个古代文明的中心,佛陀向比丘们阐述了一个关于人性与道德的重要教诲。这部经文特别强调了持戒的重要性,将其与其他核心品质并列,展现了戒律在修行道路上的关键地位。


【五对品质的深层解析】


1. 信与不信

- 信:代表对三宝的信仰,对因果的坚信

- 不信:表示怀疑、不信受教理

深意:信心是修行的基础,有信者方能深入佛法


2. 惭与无惭

- 惭: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感到羞耻

- 无惭:不知自省,无视自己的过失

深意:惭代表着内在的道德指南针


3. 愧与无愧

- 愧:对违背道德的行为感到羞愧

- 无愧:不在意他人评价,无视社会道德

深意:愧反映了对社会道德的敬重


4. 持戒与破戒

- 持戒:严守戒律,行为如法

- 破戒:违背戒律,放逸无度

深意:戒律是修行的护栏,也是解脱的基础


5. 智慧与愚钝

- 智慧:能够明辨是非,了知真理

- 愚钝:无法理解深义,执着表相

深意:智慧是通向解脱的明灯


【修行启示】


1. 持戒的重要性

- 戒律不是束缚,而是保护

- 持戒能净化身心,为定慧打下基础

- 破戒会阻碍修行进步,损害道业


2. 择友的智慧

- 慎重选择同伴,因为习性会相互影响

- 亲近善知识,远离恶友

- 在团体中互相勉励,共同进步


3. 自我提升的方法

- 定期反省自己的戒行

- 培养惭愧之心

- 亲近有德之人

- 不断学习增长智慧


【现代生活的应用】


1. 职场处世

- 选择正直诚信的工作环境

- 远离不道德的商业行为

- 维护职业道德,树立良好形象


2. 人际关系

- 选择积极向上的朋友圈

- 远离负面影响的社交环境

- 培养健康的价值观


3. 自我修养

- 建立个人的道德准则

- 培养正念和觉察能力

- 持续学习和成长


【省思问题】


1. 个人层面

- 我们是否经常反省自己的行为?

- 我们的交友圈是否有助于我们的进步?

- 我们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持守戒律?


2. 社会层面

- 如何在复杂的社会中保持道德品质?

- 如何影响他人向善?

- 如何创造良性的社交环境?


【实践建议】


1. 日常生活

- 每天反省自己的言行

- 主动远离不良环境

- 培养正面的生活习惯


2. 修行实践

- 定期参加共修活动

- 学习经典教理

- 培养止观禅修


【结语】

《破戒经》不仅是一部关于道德修养的指南,更是一面照见人性的明镜。在这个价值多元的时代,坚持正确的道德准则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持戒、择友、修慧,我们能够在纷繁复杂的世间守护自心,保持清净,最终达到解脱的彼岸。让我们以此经文为指引,在生活中实践佛法,净化身心,利益自他。


“150.相应部14相应24经 破戒经(白话佛经)解说” 的相关文章

口口相传的奇迹:巴利圣典如何成为佛教史上的传奇

巴利文大藏经,又称巴利圣典,是佛教史上极其重要的一部经典集。想象一下,我们回到2300多年前的印度。佛陀刚刚圆寂,他的弟子们面临一个重大挑战:如何保存和传播佛陀的教导?在那个没有纸张和印刷术的时代,口耳相传成为最可靠的方式。于是,佛陀的弟子们开始背诵和传诵他的教导。这些口口相传的教导,就像一颗智慧的...

2.相应部3相应2经 人经(白话佛经)解说

这是舍卫城的因缘。当时,拘萨罗国的波斯匿王来到世尊所在之处。来到后,向世尊致敬,然后坐在一旁。坐在一旁的波斯匿王对世尊如是说:"尊者,有多少法生起于人内心时,会导致不利、痛苦和不安?"世尊回答说:"大王,有三法生起于人内心时,会导致不利、痛苦和不安。哪三法呢?大王,贪欲...

3.相应部3相应3经 衰老与死亡经(白话佛经)解说

起因于舍卫城。拘萨罗国王波斯匿坐在一旁,对世尊说道:"尊者,对于已出生的人,除了衰老和死亡,还有其他结果吗?"世尊回答说:"大王啊,对于已出生的人,除了衰老和死亡,没有其他结果。大王啊,即使是那些富有的刹帝利大族,拥有大量财富、巨额收入、大量的金银财宝、丰富的生活用品和...

4.相应部3相应4经 可爱经(白话佛经)解说

舍卫城缘起。坐在一旁的拘萨罗国波斯匿王对世尊说道:"尊者,当我独处静坐时,心中生起这样的思考:'对谁来说自己是可爱的,对谁来说自己是不可爱的?'尊者,我想到:'凡是身体行为不善、语言行为不善、心意行为不善的人,对他们来说,自己是不可爱的。即使他们会这样说:'...

5.相应部3相应5经 自我保护经(白话佛经)解说

这是在舍卫城所说的。憍萨罗国波斯匿王坐在一旁,对世尊说道:"尊者,当我独处静坐时,心中生起这样的想法:'谁是自我受保护的?谁是自我不受保护的?'尊者,我想到:'凡是身行不善、语行不善、意行不善的人,他们的自我是不受保护的。即使他们有象兵、马兵、车兵或步兵保护,他们的...

7.相应部3相应7经 审判经(白话佛经)解说

起源于舍卫城。拘萨罗国王波斯匿坐在一旁,对世尊说道:"尊者,我在这里坐在审判席上,看到刹帝利大族、婆罗门大族和居士大族的人们,他们富有、大富、巨富,拥有大量的金银、大量的财物和用品、大量的财富和谷物,却因为欲望、由于欲望、以欲望为理由而故意说谎。尊者,我因此想到:'我已经受够了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