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相应部14相应19经 无惭根本经(白话佛经)解说

佛陀住在舍卫城...(略)...


"依照界的法则...(略)...无惭者与无惭者相聚相合,无愧者与无愧者相聚相合,愚痴者与愚痴者相聚相合;有惭者与有惭者相聚相合,有愧者与有愧者相聚相合,智慧者与智慧者相聚相合...(略)..."


"无惭者与无惭者相聚相合,少闻者与少闻者相聚相合,愚痴者与愚痴者相聚相合;有惭者与有惭者相聚相合,多闻者与多闻者相聚相合,智慧者与智慧者相聚相合...(略)..."


"无惭者与无惭者相聚相合,懈怠者与懈怠者相聚相合,愚痴者与愚痴者相聚相合;有惭者与有惭者相聚相合,精进者与精进者相聚相合,智慧者与智慧者相聚相合...(略)..."


"无惭者与无惭者相聚相合,失念者与失念者相聚相合,愚痴者与愚痴者相聚相合;有惭者与有惭者相聚相合,具念者与具念者相聚相合,智慧者与智慧者相聚相合...(略)..."


第九经完。


这篇经文的核心教义是说明"物以类聚"的道理,具体表现在:

1. 无惭无愧与智慧的对比

2. 少闻与多闻的对比

3. 懈怠与精进的对比

4. 失念与具念的对比


每一组对比都强调了相似的品性特征的人们会相互吸引和聚集,同时也暗示了修行者应当亲近具有良好品性的人,远离不良品性的人。


让我为您深入解析这篇蕴含深意的经文:


【背景解析】

这部经典记载于舍卫城,这是佛陀常驻说法的重要圣地。佛陀选择在此处宣说这一教义,暗示这是一个需要在繁华世间修行的重要课题。


【核心主旨剖析】


1. 惭愧之维度:

"无惭者与无惭者相聚相合"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人性真相 - 人往往倾向于寻找能让自己"舒服"的同类。无惭无愧者互相靠拢,是因为他们能在彼此身上找到认同,从而合理化自己的行为。而有惭有愧者相聚,则是因为共同的道德准则创造了互信的基础。


2. 智慧的成长土壤:

"少闻者与少闻者相聚,多闻者与多闻者相聚"道出了知识获取的生态环境。这里的"闻"不仅仅是听闻知识,更包含了理解、思考和实践。多闻者相聚,能产生思想的碰撞与升华;少闻者聚集,则可能导致认知的局限与停滞。


3. 修行的动力之源:

"懈怠者与懈怠者相聚,精进者与精进者相聚"说明了环境对个人修行的巨大影响。精进者互相砥砺,能产生集体向上的力量;而懈怠者相处,则会强化彼此的惰性。


4. 正念的修持:

"失念者与失念者相聚,具念者与具念者相聚"点明了心性修养的群体效应。具念者能互相提携,保持清明的心性;失念者则容易在混沌中相互迷失。


【启示与反思】


1. 自我觉察:

这部经文首先启发我们反观自己的交友圈。我们是否也不知不觉中,选择了让自己"舒服"而非"提升"的同伴?


2. 改变的契机:

经文揭示了一个重要真理:想要改变,就要主动改变自己所处的环境。如果想要提升智慧,就要亲近智者;欲求精进,就要亲近精进者。


3. 因果关系:

这种"类聚"现象不是偶然,而是深层因果的显现。我们的选择决定了我们的成长方向,而我们的成长又会影响未来的选择。


4. 修行指南:

经文为修行者指明了方向:

- 培养惭愧之心,守护道德根基

- 亲近善知识,广闻博学

- 寻找精进伙伴,互相激励

- 修持正念,保持觉知


5. 现代启示:

在当今社交媒体时代,这部经文的教导更显重要。我们需要审慎选择自己的"信息圈"和"社交圈",因为它们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结语】

这部经文不仅是对人性的深刻洞察,更是一面镜子,让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自己所处的位置,并指明了提升的方向。在理解了这个道理之后,关键在于行动:审视我们的交友圈,主动选择向上的力量,让自己始终处于有利于成长的环境中。


正如莲花从淤泥中绽放,我们也要在觉知中选择向善向上的力量,在正确的环境中实现自己的觉悟之路。


“145.相应部14相应19经 无惭根本经(白话佛经)解说” 的相关文章

2.相应部3相应2经 人经(白话佛经)解说

这是舍卫城的因缘。当时,拘萨罗国的波斯匿王来到世尊所在之处。来到后,向世尊致敬,然后坐在一旁。坐在一旁的波斯匿王对世尊如是说:"尊者,有多少法生起于人内心时,会导致不利、痛苦和不安?"世尊回答说:"大王,有三法生起于人内心时,会导致不利、痛苦和不安。哪三法呢?大王,贪欲...

4.相应部3相应4经 可爱经(白话佛经)解说

舍卫城缘起。坐在一旁的拘萨罗国波斯匿王对世尊说道:"尊者,当我独处静坐时,心中生起这样的思考:'对谁来说自己是可爱的,对谁来说自己是不可爱的?'尊者,我想到:'凡是身体行为不善、语言行为不善、心意行为不善的人,对他们来说,自己是不可爱的。即使他们会这样说:'...

5.相应部3相应5经 自我保护经(白话佛经)解说

这是在舍卫城所说的。憍萨罗国波斯匿王坐在一旁,对世尊说道:"尊者,当我独处静坐时,心中生起这样的想法:'谁是自我受保护的?谁是自我不受保护的?'尊者,我想到:'凡是身行不善、语行不善、意行不善的人,他们的自我是不受保护的。即使他们有象兵、马兵、车兵或步兵保护,他们的...

6.相应部3相应6经 少数经(白话佛经)解说

这是舍卫城的缘起。拘萨罗国王波斯匿坐在一旁,对世尊说道:"尊者,当我独处静坐时,心中生起这样的想法:'在这个世界上,那些获得高贵财富后既不骄傲,也不放逸,不贪恋欲乐,不虐待他人的众生很少。相反,那些获得高贵财富后变得骄傲、放逸、贪恋欲乐,并虐待他人的众生才是大多数。'&qu...

7.相应部3相应7经 审判经(白话佛经)解说

起源于舍卫城。拘萨罗国王波斯匿坐在一旁,对世尊说道:"尊者,我在这里坐在审判席上,看到刹帝利大族、婆罗门大族和居士大族的人们,他们富有、大富、巨富,拥有大量的金银、大量的财物和用品、大量的财富和谷物,却因为欲望、由于欲望、以欲望为理由而故意说谎。尊者,我因此想到:'我已经受够了审判...

10.相应部3相应10经 束缚经(白话佛经)解说

当时,拘萨罗国的波斯匿王下令捆绑了许多人,有的用绳子,有的用铁链,有的用锁链。这时,许多比丘在上午穿好衣服,拿着钵和外衣,进入舍卫城托钵。在舍卫城托钵完毕,饭后返回时,他们来到世尊所在之处。到达后,向世尊致敬,然后坐在一旁。坐好后,这些比丘对世尊说:"尊者,在这里,拘萨罗国的波斯匿王下令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