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相应部14相应15经 经行经(白话佛经)解说
有一时,世尊住在王舍城耆阇崛山。那时,尊者舍利弗与众多比丘一起在世尊不远处经行;尊者大目犍连也与众多比丘一起在世尊不远处经行;尊者大迦叶也与众多比丘一起在世尊不远处经行;尊者阿那律也与众多比丘一起在世尊不远处经行;尊者富楼那·弥多罗尼子也与众多比丘一起在世尊不远处经行;尊者优波离也与众多比丘一起在世尊不远处经行;尊者阿难也与众多比丘一起在世尊不远处经行;提婆达多也与众多比丘一起在世尊不远处经行。
这时,世尊对比丘们说:"诸比丘,你们看见舍利弗与众多比丘一起经行吗?""是的,尊者。""诸比丘,这些比丘都是大智慧者。诸比丘,你们看见目犍连与众多比丘一起经行吗?""是的,尊者。""诸比丘,这些比丘都是大神通者。诸比丘,你们看见迦叶与众多比丘一起经行吗?""是的,尊者。""诸比丘,这些比丘都是头陀行者。诸比丘,你们看见阿那律与众多比丘一起经行吗?""是的,尊者。""诸比丘,这些比丘都是天眼通者。诸比丘,你们看见富楼那·弥多罗尼子与众多比丘一起经行吗?""是的,尊者。""诸比丘,这些比丘都是说法者。诸比丘,你们看见优波离与众多比丘一起经行吗?""是的,尊者。""诸比丘,这些比丘都是持律者。诸比丘,你们看见阿难与众多比丘一起经行吗?""是的,尊者。""诸比丘,这些比丘都是多闻者。诸比丘,你们看见提婆达多与众多比丘一起经行吗?""是的,尊者。""诸比丘,这些比丘都是恶欲者。"
"诸比丘,众生是依据界性而相聚、相合的。具有低劣志向的人与具有低劣志向的人相聚、相合;具有善良志向的人与具有善良志向的人相聚、相合。在过去世,众生也是依据界性而相聚、相合的。具有低劣志向的人与具有低劣志向的人相聚、相合;具有善良志向的人与具有善良志向的人相聚、相合。"
"在未来世,众生也将依据界性而相聚、相合。具有低劣志向的人将与具有低劣志向的人相聚、相合;具有善良志向的人将与具有善良志向的人相聚、相合。"
"在现在世,众生也是依据界性而相聚、相合的。具有低劣志向的人与具有低劣志向的人相聚、相合;具有善良志向的人与具有善良志向的人相聚、相合。"
这是第五经。
让我为您深入解析这篇蕴含深刻智慧的经文:
1. 场景布局的深意:
- 地点:王舍城耆阇崛山 - 一个宁静而庄严的修行圣地
- 经行:一种修行方式,表现出修行者精进的态度
- 布局:各个弟子分别带领团体,却都在佛陀周围,象征着佛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 八大弟子的特质分析:
善良志向者的代表:
1. 舍利弗 - 大智慧
- 代表理性与智慧的完美结合
- 启示我们智慧修行的重要性
2. 目犍连 - 大神通
- 展现修行的超越性成就
- 说明精进修行可达到的境界
3. 大迦叶 - 头陀行
- 代表严格的修行态度
- 彰显苦行净化的重要性
4. 阿那律 - 天眼通
- 象征超越常人的观察力
- 提示修行可开发特殊能力
5. 富楼那 - 说法
- 展现弘法利生的重要
- 强调传播正法的价值
6. 优波离 - 持律
- 代表戒律的重要性
- 说明修行需要规范约束
7. 阿难 - 多闻
- 象征学习的重要性
- 强调闻法的基础作用
低劣志向的代表:
8. 提婆达多 - 恶欲
- 警示贪欲的危害
- 作为反面教材的典型
3. 深层启示:
关于修行的多样性:
- 不同根器的人有不同的修行特长
- 每种修行方式都有其价值
- 修行需要全面发展,但可以有所专长
关于师徒关系:
- 真正的老师能识别弟子的特质
- 因材施教的重要性
- 团体修行的重要性
关于界性相聚:
- 相似的品性会自然聚集
- 修行环境的重要性
- 选择同伴的慎重性
4. 现代启示:
个人发展:
1. 自我认知
- 了解自己的特质和倾向
- 认清自己的修行方向
- 把握自己的长处短处
2. 择友交友
- 慎重选择同伴
- 远离负面影响
- 亲近善知识
3. 全面发展
- 保持开放学习的心态
- 尊重不同修行方式
- 追求均衡发展
团队建设:
1. 人才识别
- 认识每个人的特长
- 适才适用
- 发挥个人优势
2. 环境营造
- 创造正面氛围
- 促进良性互动
- 维护团队和谐
5. 终极启示:
生命的真相:
- 一切现象都有其因缘
- 相似的特质会相互吸引
- 当下的处境源于过去的选择
改变的可能:
- 通过正确的选择改变命运
- 通过自我提升吸引更好的缘分
- 通过持续精进达到更高境界
结语:
这篇经文不仅是对修行团体的真实记录,更是对人生真理的深刻揭示。它告诉我们:
- 认识自己的重要性
- 选择环境的关键性
- 持续精进的必要性
- 全面发展的价值
通过这些教导,我们能够更清楚地认识自己,更明智地选择道路,更坚定地追求提升,最终达到真正的觉悟与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