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相应部14相应15经 经行经(白话佛经)解说

有一时,世尊住在王舍城耆阇崛山。那时,尊者舍利弗与众多比丘一起在世尊不远处经行;尊者大目犍连也与众多比丘一起在世尊不远处经行;尊者大迦叶也与众多比丘一起在世尊不远处经行;尊者阿那律也与众多比丘一起在世尊不远处经行;尊者富楼那·弥多罗尼子也与众多比丘一起在世尊不远处经行;尊者优波离也与众多比丘一起在世尊不远处经行;尊者阿难也与众多比丘一起在世尊不远处经行;提婆达多也与众多比丘一起在世尊不远处经行。


这时,世尊对比丘们说:"诸比丘,你们看见舍利弗与众多比丘一起经行吗?""是的,尊者。""诸比丘,这些比丘都是大智慧者。诸比丘,你们看见目犍连与众多比丘一起经行吗?""是的,尊者。""诸比丘,这些比丘都是大神通者。诸比丘,你们看见迦叶与众多比丘一起经行吗?""是的,尊者。""诸比丘,这些比丘都是头陀行者。诸比丘,你们看见阿那律与众多比丘一起经行吗?""是的,尊者。""诸比丘,这些比丘都是天眼通者。诸比丘,你们看见富楼那·弥多罗尼子与众多比丘一起经行吗?""是的,尊者。""诸比丘,这些比丘都是说法者。诸比丘,你们看见优波离与众多比丘一起经行吗?""是的,尊者。""诸比丘,这些比丘都是持律者。诸比丘,你们看见阿难与众多比丘一起经行吗?""是的,尊者。""诸比丘,这些比丘都是多闻者。诸比丘,你们看见提婆达多与众多比丘一起经行吗?""是的,尊者。""诸比丘,这些比丘都是恶欲者。"


"诸比丘,众生是依据界性而相聚、相合的。具有低劣志向的人与具有低劣志向的人相聚、相合;具有善良志向的人与具有善良志向的人相聚、相合。在过去世,众生也是依据界性而相聚、相合的。具有低劣志向的人与具有低劣志向的人相聚、相合;具有善良志向的人与具有善良志向的人相聚、相合。"


"在未来世,众生也将依据界性而相聚、相合。具有低劣志向的人将与具有低劣志向的人相聚、相合;具有善良志向的人将与具有善良志向的人相聚、相合。"


"在现在世,众生也是依据界性而相聚、相合的。具有低劣志向的人与具有低劣志向的人相聚、相合;具有善良志向的人与具有善良志向的人相聚、相合。"


这是第五经。


让我为您深入解析这篇蕴含深刻智慧的经文:


1. 场景布局的深意:

- 地点:王舍城耆阇崛山 - 一个宁静而庄严的修行圣地

- 经行:一种修行方式,表现出修行者精进的态度

- 布局:各个弟子分别带领团体,却都在佛陀周围,象征着佛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 八大弟子的特质分析:


善良志向者的代表:

1. 舍利弗 - 大智慧

- 代表理性与智慧的完美结合

- 启示我们智慧修行的重要性


2. 目犍连 - 大神通

- 展现修行的超越性成就

- 说明精进修行可达到的境界


3. 大迦叶 - 头陀行

- 代表严格的修行态度

- 彰显苦行净化的重要性


4. 阿那律 - 天眼通

- 象征超越常人的观察力

- 提示修行可开发特殊能力


5. 富楼那 - 说法

- 展现弘法利生的重要

- 强调传播正法的价值


6. 优波离 - 持律

- 代表戒律的重要性

- 说明修行需要规范约束


7. 阿难 - 多闻

- 象征学习的重要性

- 强调闻法的基础作用


低劣志向的代表:

8. 提婆达多 - 恶欲

- 警示贪欲的危害

- 作为反面教材的典型


3. 深层启示:


关于修行的多样性:

- 不同根器的人有不同的修行特长

- 每种修行方式都有其价值

- 修行需要全面发展,但可以有所专长


关于师徒关系:

- 真正的老师能识别弟子的特质

- 因材施教的重要性

- 团体修行的重要性


关于界性相聚:

- 相似的品性会自然聚集

- 修行环境的重要性

- 选择同伴的慎重性


4. 现代启示:


个人发展:

1. 自我认知

- 了解自己的特质和倾向

- 认清自己的修行方向

- 把握自己的长处短处


2. 择友交友

- 慎重选择同伴

- 远离负面影响

- 亲近善知识


3. 全面发展

- 保持开放学习的心态

- 尊重不同修行方式

- 追求均衡发展


团队建设:

1. 人才识别

- 认识每个人的特长

- 适才适用

- 发挥个人优势


2. 环境营造

- 创造正面氛围

- 促进良性互动

- 维护团队和谐


5. 终极启示:


生命的真相:

- 一切现象都有其因缘

- 相似的特质会相互吸引

- 当下的处境源于过去的选择


改变的可能:

- 通过正确的选择改变命运

- 通过自我提升吸引更好的缘分

- 通过持续精进达到更高境界


结语:

这篇经文不仅是对修行团体的真实记录,更是对人生真理的深刻揭示。它告诉我们:

- 认识自己的重要性

- 选择环境的关键性

- 持续精进的必要性

- 全面发展的价值


通过这些教导,我们能够更清楚地认识自己,更明智地选择道路,更坚定地追求提升,最终达到真正的觉悟与解脱。


“142.相应部14相应15经 经行经(白话佛经)解说” 的相关文章

口口相传的奇迹:巴利圣典如何成为佛教史上的传奇

巴利文大藏经,又称巴利圣典,是佛教史上极其重要的一部经典集。想象一下,我们回到2300多年前的印度。佛陀刚刚圆寂,他的弟子们面临一个重大挑战:如何保存和传播佛陀的教导?在那个没有纸张和印刷术的时代,口耳相传成为最可靠的方式。于是,佛陀的弟子们开始背诵和传诵他的教导。这些口口相传的教导,就像一颗智慧的...

1.相应部3相应1经 年轻经(白话佛经)解说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那时,拘萨罗国王波斯匿来到世尊处。来到后,与世尊互相问候。寒暄已毕,坐在一旁。坐在一旁的拘萨罗国王波斯匿对世尊如是说:"乔达摩先生也自称已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吗?""大王,若有人如实所言'已证得无上正等正觉',那就是...

3.相应部3相应3经 衰老与死亡经(白话佛经)解说

起因于舍卫城。拘萨罗国王波斯匿坐在一旁,对世尊说道:"尊者,对于已出生的人,除了衰老和死亡,还有其他结果吗?"世尊回答说:"大王啊,对于已出生的人,除了衰老和死亡,没有其他结果。大王啊,即使是那些富有的刹帝利大族,拥有大量财富、巨额收入、大量的金银财宝、丰富的生活用品和...

4.相应部3相应4经 可爱经(白话佛经)解说

舍卫城缘起。坐在一旁的拘萨罗国波斯匿王对世尊说道:"尊者,当我独处静坐时,心中生起这样的思考:'对谁来说自己是可爱的,对谁来说自己是不可爱的?'尊者,我想到:'凡是身体行为不善、语言行为不善、心意行为不善的人,对他们来说,自己是不可爱的。即使他们会这样说:'...

5.相应部3相应5经 自我保护经(白话佛经)解说

这是在舍卫城所说的。憍萨罗国波斯匿王坐在一旁,对世尊说道:"尊者,当我独处静坐时,心中生起这样的想法:'谁是自我受保护的?谁是自我不受保护的?'尊者,我想到:'凡是身行不善、语行不善、意行不善的人,他们的自我是不受保护的。即使他们有象兵、马兵、车兵或步兵保护,他们的...

7.相应部3相应7经 审判经(白话佛经)解说

起源于舍卫城。拘萨罗国王波斯匿坐在一旁,对世尊说道:"尊者,我在这里坐在审判席上,看到刹帝利大族、婆罗门大族和居士大族的人们,他们富有、大富、巨富,拥有大量的金银、大量的财物和用品、大量的财富和谷物,却因为欲望、由于欲望、以欲望为理由而故意说谎。尊者,我因此想到:'我已经受够了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