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相应部14相应10经 第十外触差别经(白话佛经)解说

在舍卫城...


"诸比丘,缘于界的差别而生起想的差别,缘于想的差别而生起寻的差别,触...受...欲...热恼...寻求的差别,缘于寻求的差别而生起得的差别。不是缘于得的差别而生起寻求的差别,不是缘于寻求的差别而生起热恼的差别,不是缘于热恼的差别而生起...欲...受...触...寻...想的差别,不是缘于想的差别而生起界的差别。


诸比丘,什么是界的差别?色界...法界 - 诸比丘,这称为界的差别。


诸比丘,如何缘于界的差别而生起想的差别,缘于想的差别而生起寻的差别?触...受...欲...热恼...寻求...得...不是缘于得的差别而生起寻求的差别,不是缘于寻求的差别而生起热恼...欲...受...触...不是缘于寻的差别而生起想的差别,不是缘于想的差别而生起界的差别?


诸比丘,缘于色界而生起色想...缘于法界而生起法想,缘于法想而生起...法寻求,缘于法寻求而生起法得;不是缘于法得而生起法寻求,不是缘于法寻求而生起法热恼,不是缘于法热恼而生起法欲,不是缘于法欲而生起法触所生受,不是缘于法触所生受而生起法触,不是缘于法触而生起法寻,不是缘于法寻而生起法想,不是缘于法想而生起法界。


诸比丘,如是缘于界的差别而生起想的差别,缘于想的差别而生起...寻...触...受...欲...热恼...寻求...得...不是缘于得的差别而生起寻求的差别,不是缘于寻求的差别而生起热恼的差别,不是缘于热恼的差别而生起欲的差别,不是缘于欲的差别而生起受的差别,不是缘于受的差别而生起触的差别,不是缘于触的差别而生起寻的差别,不是缘于寻的差别而生起想的差别,不是缘于想的差别而生起界的差别。"


这篇经文主要讲述了界、想、寻、触、受、欲、热恼、寻求等心理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特别强调了它们之间的单向性质 - 某些要素会导致其他要素的产生,但反过来则不会。这种关系的理解对于佛教修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让我为您深入解析这篇意义深远的经文:


【核心概念解析】


1. 心理要素的链条:

- 界:基本元素或领域

- 想:认知、感知

- 寻:思维、意图

- 触:感官接触

- 受:感受

- 欲:欲望

- 热恼:烦恼、焦虑

- 寻求:追寻

- 得:获得


【因果关系解析】


这篇经文揭示了一个重要的心理运作规律:


正向链条:

界 → 想 → 寻 → 触 → 受 → 欲 → 热恼 → 寻求 → 得


这表明:

1. 一切始于"界"的差别,即我们所处的环境和接触到的事物

2. 环境引发不同的认知(想)

3. 认知引发思维(寻)

4. 最终导向追求和获得


但经文特别强调: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

获得(得)不会反过来引发寻求,

寻求不会引发热恼,

如此往复。


【智慧启示】


这个教导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智慧:


1. 源头意识:

我们的烦恼和追求,往往可以追溯到最初的接触和认知。这提醒我们要留意生活环境对心灵的影响。


2. 断链智慧:

既然这是单向链条,我们就可以通过切断某个环节来停止不必要的追求和烦恼。比如:

- 调整环境(界的差别)

- 转变认知(想的差别)

- 改变思维模式(寻的差别)


3. 解脱启示:

理解了这个链条,我们就明白:

- 得到并不必然带来满足

- 追求并不一定源于真实需要

- 烦恼可能来自错误的认知


【修行指引】


这篇经文为修行者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1. 观察:密切关注自己的心理活动链条

2. 觉察:认识到各种心理状态的因果关联

3. 转化:从源头改变,而不是试图逆转已经形成的结果


【现代启示】


在当今社会中,这个教导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消费主义时代:

了解欲望的形成链条,可以帮助我们摆脱无止境的物质追求


2. 信息爆炸时代:

理解"界"对心理的影响,提醒我们要注意信息环境的选择


3. 压力社会:

知道烦恼的形成机制,有助于我们从根本上化解压力


【结语】


这篇经文不仅是佛教心理学的精髓,也是一份珍贵的人生指南。它告诉我们:改变不必从结果着手,而应从源头开始;解脱不在于得失,而在于认知的转变。通过理解并运用这个智慧,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控自己的心理状态,过上更加觉醒和自在的生活。


“137.相应部14相应10经 第十外触差别经(白话佛经)解说” 的相关文章

1.相应部3相应1经 年轻经(白话佛经)解说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那时,拘萨罗国王波斯匿来到世尊处。来到后,与世尊互相问候。寒暄已毕,坐在一旁。坐在一旁的拘萨罗国王波斯匿对世尊如是说:"乔达摩先生也自称已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吗?""大王,若有人如实所言'已证得无上正等正觉',那就是...

3.相应部3相应3经 衰老与死亡经(白话佛经)解说

起因于舍卫城。拘萨罗国王波斯匿坐在一旁,对世尊说道:"尊者,对于已出生的人,除了衰老和死亡,还有其他结果吗?"世尊回答说:"大王啊,对于已出生的人,除了衰老和死亡,没有其他结果。大王啊,即使是那些富有的刹帝利大族,拥有大量财富、巨额收入、大量的金银财宝、丰富的生活用品和...

4.相应部3相应4经 可爱经(白话佛经)解说

舍卫城缘起。坐在一旁的拘萨罗国波斯匿王对世尊说道:"尊者,当我独处静坐时,心中生起这样的思考:'对谁来说自己是可爱的,对谁来说自己是不可爱的?'尊者,我想到:'凡是身体行为不善、语言行为不善、心意行为不善的人,对他们来说,自己是不可爱的。即使他们会这样说:'...

5.相应部3相应5经 自我保护经(白话佛经)解说

这是在舍卫城所说的。憍萨罗国波斯匿王坐在一旁,对世尊说道:"尊者,当我独处静坐时,心中生起这样的想法:'谁是自我受保护的?谁是自我不受保护的?'尊者,我想到:'凡是身行不善、语行不善、意行不善的人,他们的自我是不受保护的。即使他们有象兵、马兵、车兵或步兵保护,他们的...

7.相应部3相应7经 审判经(白话佛经)解说

起源于舍卫城。拘萨罗国王波斯匿坐在一旁,对世尊说道:"尊者,我在这里坐在审判席上,看到刹帝利大族、婆罗门大族和居士大族的人们,他们富有、大富、巨富,拥有大量的金银、大量的财物和用品、大量的财富和谷物,却因为欲望、由于欲望、以欲望为理由而故意说谎。尊者,我因此想到:'我已经受够了审判...

8.相应部3相应8经 摩利迦经(白话佛经)解说

[这是]起源于舍卫城的[经]。那时,憍萨罗国王波斯匿与王后摩利迦一起在宫殿顶层。于是,憍萨罗国王波斯匿对王后摩利迦说:"摩利迦,对你来说,有没有比自己更爱的人?"[摩利迦回答说:]"大王,对我来说,没有比自己更爱的人。那么,大王,对您来说,有没有比自己更爱的人呢?&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