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相应部14相应4经 种种受经(白话佛经)解说

佛陀住在舍卫城...(省略部分)


[佛陀开示]

"诸比丘,缘于界的种种性而生起触的种种性,缘于触的种种性而生起受的种种性。诸比丘,什么是界的种种性?眼界...(中略)...意界 - 诸比丘,这就称为界的种种性。"


"诸比丘,如何是缘于界的种种性而生起触的种种性,缘于触的种种性而生起受的种种性呢?诸比丘,缘于眼界而生起眼触,缘于眼触而生起眼触所生之受...(中略)...缘于意界而生起意触,缘于意触而生起意触所生之受。诸比丘,就这样,缘于界的种种性而生起触的种种性,缘于触的种种性而生起受的种种性。"


第四经


经文释义:

- 这篇经文主要讲述了界、触、受三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 "界"指感官及其对应的认知领域(眼、耳、鼻、舌、身、意)

- "触"指感官与对象接触时产生的感知

- "受"指由触所引发的感受(愉悦、痛苦或中性)

- 经文强调了这三者之间的缘起关系:由于有不同的感官领域(界),才会产生不同的接触(触),进而产生不同的感受(受)。


这是一篇论述感官认知和感受产生过程的重要经文,揭示了人类感知体验的基本运作机制。


让我为您深入解析这篇蕴含深刻智慧的经文:


一、经文背景与结构解析

佛陀在舍卫城宣说此经,选择这个地点具有特殊意义。舍卫城是当时印度重要的商业与文化中心,人们终日奔波,沉浸在感官欲望中。佛陀正是在这样一个场景下,开示了关于感知本质的深刻道理。


二、核心概念详解


1. "界"的深层含义:

- 不仅仅是简单的感官器官,而是一个完整的认知系统

- 包含六种认知领域:眼、耳、鼻、舌、身、意

- 每个"界"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之窗,通过它们我们认识世界


2. "触"的本质:

- 是"界"与外境相遇的桥梁

- 不同的"触"产生不同的认知经验

- 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非静态的接触


3. "受"的多层面:

- 包含快乐、痛苦、不苦不乐三种基本感受

- 是我们情绪和情感的源头

- 直接影响我们的行为和决策


三、深层启示


1. 认知的缘起性:

这段经文揭示了人类认知过程的层层递进关系。就像种子需要土壤、水分和阳光才能发芽一样,我们的每一个感受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多重因缘和合的结果。


2. 主观性与客观性的交织:

当我们通过眼睛看到一朵花时,这个过程包含了:

- 客观存在的花(境)

- 能够视物的眼睛(界)

- 看见的过程(触)

- 产生的愉悦或无感(受)


3. 觉察的重要性:

理解了这个过程,我们就能:

- 更清晰地觉察自己的感受从何而来

- 不被表面的感受所困扰

- 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更清醒的状态


四、现代意义与应用


1. 心理健康视角:

理解"界-触-受"的关系,有助于:

- 识别情绪的源头

- 处理负面情绪

- 培养积极的心理状态


2. 人际关系启示:

- 理解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感知方式

- 提高同理心

- 改善沟通质量


3. 生活智慧:

- 培养正念觉察

- 不被感官欲望所奴役

- 获得内心的真正自由


五、修行指引


1. 日常觉察练习:

- 留意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感受

- 追溯感受的来源

- 观察感受的生起和消失


2. 智慧的培养:

- 不执着于短暂的感受

- 明了感受的缘起性质

- 保持平和的心态


六、结语


这篇经文虽然简短,但揭示了生命体验的核心真理。通过理解"界-触-受"的关系,我们不仅能更好地认识自己,也能更智慧地面对生活。这不仅是一个认知的理论,更是一个通向内心自由的修行指南。


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生活中,这份古老的智慧仍然闪耀着启迪的光芒,指引我们找到内心的平静与智慧。


“131.相应部14相应4经 种种受经(白话佛经)解说” 的相关文章

1.相应部3相应1经 年轻经(白话佛经)解说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那时,拘萨罗国王波斯匿来到世尊处。来到后,与世尊互相问候。寒暄已毕,坐在一旁。坐在一旁的拘萨罗国王波斯匿对世尊如是说:"乔达摩先生也自称已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吗?""大王,若有人如实所言'已证得无上正等正觉',那就是...

3.相应部3相应3经 衰老与死亡经(白话佛经)解说

起因于舍卫城。拘萨罗国王波斯匿坐在一旁,对世尊说道:"尊者,对于已出生的人,除了衰老和死亡,还有其他结果吗?"世尊回答说:"大王啊,对于已出生的人,除了衰老和死亡,没有其他结果。大王啊,即使是那些富有的刹帝利大族,拥有大量财富、巨额收入、大量的金银财宝、丰富的生活用品和...

4.相应部3相应4经 可爱经(白话佛经)解说

舍卫城缘起。坐在一旁的拘萨罗国波斯匿王对世尊说道:"尊者,当我独处静坐时,心中生起这样的思考:'对谁来说自己是可爱的,对谁来说自己是不可爱的?'尊者,我想到:'凡是身体行为不善、语言行为不善、心意行为不善的人,对他们来说,自己是不可爱的。即使他们会这样说:'...

5.相应部3相应5经 自我保护经(白话佛经)解说

这是在舍卫城所说的。憍萨罗国波斯匿王坐在一旁,对世尊说道:"尊者,当我独处静坐时,心中生起这样的想法:'谁是自我受保护的?谁是自我不受保护的?'尊者,我想到:'凡是身行不善、语行不善、意行不善的人,他们的自我是不受保护的。即使他们有象兵、马兵、车兵或步兵保护,他们的...

6.相应部3相应6经 少数经(白话佛经)解说

这是舍卫城的缘起。拘萨罗国王波斯匿坐在一旁,对世尊说道:"尊者,当我独处静坐时,心中生起这样的想法:'在这个世界上,那些获得高贵财富后既不骄傲,也不放逸,不贪恋欲乐,不虐待他人的众生很少。相反,那些获得高贵财富后变得骄傲、放逸、贪恋欲乐,并虐待他人的众生才是大多数。'&qu...

7.相应部3相应7经 审判经(白话佛经)解说

起源于舍卫城。拘萨罗国王波斯匿坐在一旁,对世尊说道:"尊者,我在这里坐在审判席上,看到刹帝利大族、婆罗门大族和居士大族的人们,他们富有、大富、巨富,拥有大量的金银、大量的财物和用品、大量的财富和谷物,却因为欲望、由于欲望、以欲望为理由而故意说谎。尊者,我因此想到:'我已经受够了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