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相应部12相应60经 因缘经(白话佛经)解说

一次,世尊住在俱卢国的剑磨瑟昙城。那时,尊者阿难来到世尊处,礼敬后坐在一旁。坐定后,阿难对世尊说:"真是稀有啊,世尊!真是未曾有啊,世尊!这缘起法如此深奥,显现也如此深奥,但对我来说却似乎很容易理解。"


"阿难,不要这样说!不要这样说!这缘起法确实深奥,其显现也深奥。阿难,正是因为不能觉悟、不能通达这法,所以众生如同缠结的线团、如同打结的草绳,不能超越恶趣、恶道、堕落处和轮回。"


"阿难,对于会导致执取的诸法,若住于观察其可乐性,则渴爱增长。缘于渴爱而有取,缘于取而有有,缘于有而有生,缘于生而有老死、忧悲苦恼忧恼生起。如是这整个苦蕴集起。"


"阿难,譬如一棵大树,它向下生长的根和横向扩展的根,所有这些根都向上输送养分。因为有这样的养分和资助,这棵大树就能长期存活。同样地,阿难,对于会导致执取的诸法,若住于观察其可乐性,则渴爱增长。缘于渴爱而有取......如是这整个苦蕴集起。"


"阿难,对于会导致执取的诸法,若住于观察其过患,则渴爱灭尽。由渴爱的灭尽而取灭尽,由取的灭尽而有灭尽......如是这整个苦蕴灭尽。"


"阿难,譬如一棵大树。这时有一个人带着锄头和筐子前来。他砍断树根,挖掘周围,拔出所有根,甚至细如茅草的根也不放过。他把树砍成段,劈成片,晒干后焚烧成灰,把灰撒在强风中或投入急流中。这样,这棵大树就被连根拔起,如同棕榈树桩,成为非有,永不复生。同样地,阿难,对于会导致执取的诸法,若住于观察其过患,则渴爱灭尽。由渴爱的灭尽而取灭尽;由取的灭尽而有灭尽;由有的灭尽而生灭尽;由生的灭尽而老死、忧悲苦恼忧恼灭尽。如是这整个苦蕴灭尽。"


第十经终。


这部经深刻阐述了缘起法的深奥性,以及如何通过观察过患来断除轮回的根本。经文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解脱的道路。


这篇经文的深层解析与思考:


一、缘起法的深奥性


1. 表象与实质的差异

- 阿难认为容易理解的态度反映了对缘起法的肤浅认识

- 佛陀的严肃提醒显示了缘起法的深不可测

- 这揭示了"知道"与"真正理解"的巨大差距


2. 困境的根源

- 众生如"缠结的线团",表明生命的复杂纠葛

- "打结的草绳"暗示我们被自己的执着所束缚

- 无法超越轮回正是因为对缘起法理解不足


二、生命的真相揭示


1. 渴爱的本质

- 渴爱是痛苦的根源

- 它通过"可乐性"的观察而增长

- 形成了一个自我强化的循环系统


2. 缘起的链条

- 渴爱→取→有→生→老死

- 每个环节都紧密相连

- 构成了生命轮回的完整图景


三、解脱的智慧


1. 观察的重要性

- 不是否定感受,而是改变观察的方式

- 从观察"可乐性"转向观察"过患"

- 这种转变是解脱的关键


2. 彻底的断除

- 如同完全铲除大树的比喻

- 不留任何残根,确保不再生长

- 显示了解脱需要彻底的努力


四、现代启示


1. 个人修行

- 培养正确的观察方式

- 认识渴爱的危害

- 持续不断地努力


2. 生活应用

- 在日常中觉察执着

- 培养智慧的观察

- 逐步减少渴爱


五、深刻思考


1. 关于理解的层次

- 表面的理解可能带来误导

- 真正的理解需要深入体验

- 智慧需要通过实践来获得


2. 生命的意义

- 不是满足欲望,而是超越欲望

- 不是增加执着,而是减少执着

- 最终目标是完全的解脱


六、实践指导


1. 观察方法

- 保持持续的觉知

- 观察事物的过患

- 不被表象迷惑


2. 渐进式修行

- 从小处着手

- 保持耐心和毅力

- 追求彻底的转化


七、现代意义


1. 对现代生活的启示

- 物质丰富时代更需要这种智慧

- 帮助我们避免消费主义的陷阱

- 找到真正的人生方向


2. 心理健康的指导

- 提供了处理欲望的方法

- 帮助减少心理压力

- 导向真正的心灵自由


这部经文虽然古老,但其智慧对现代人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不仅揭示了生命的真相,更提供了实践的方法,帮助我们走向真正的解脱之路。通过深入理解和实践这些教导,我们能够在现代生活中找到平衡,最终达到内心的真正自由。


“102.相应部12相应60经 因缘经(白话佛经)解说” 的相关文章

口口相传的奇迹:巴利圣典如何成为佛教史上的传奇

巴利文大藏经,又称巴利圣典,是佛教史上极其重要的一部经典集。想象一下,我们回到2300多年前的印度。佛陀刚刚圆寂,他的弟子们面临一个重大挑战:如何保存和传播佛陀的教导?在那个没有纸张和印刷术的时代,口耳相传成为最可靠的方式。于是,佛陀的弟子们开始背诵和传诵他的教导。这些口口相传的教导,就像一颗智慧的...

1.相应部3相应1经 年轻经(白话佛经)解说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那时,拘萨罗国王波斯匿来到世尊处。来到后,与世尊互相问候。寒暄已毕,坐在一旁。坐在一旁的拘萨罗国王波斯匿对世尊如是说:"乔达摩先生也自称已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吗?""大王,若有人如实所言'已证得无上正等正觉',那就是...

3.相应部3相应3经 衰老与死亡经(白话佛经)解说

起因于舍卫城。拘萨罗国王波斯匿坐在一旁,对世尊说道:"尊者,对于已出生的人,除了衰老和死亡,还有其他结果吗?"世尊回答说:"大王啊,对于已出生的人,除了衰老和死亡,没有其他结果。大王啊,即使是那些富有的刹帝利大族,拥有大量财富、巨额收入、大量的金银财宝、丰富的生活用品和...

5.相应部3相应5经 自我保护经(白话佛经)解说

这是在舍卫城所说的。憍萨罗国波斯匿王坐在一旁,对世尊说道:"尊者,当我独处静坐时,心中生起这样的想法:'谁是自我受保护的?谁是自我不受保护的?'尊者,我想到:'凡是身行不善、语行不善、意行不善的人,他们的自我是不受保护的。即使他们有象兵、马兵、车兵或步兵保护,他们的...

7.相应部3相应7经 审判经(白话佛经)解说

起源于舍卫城。拘萨罗国王波斯匿坐在一旁,对世尊说道:"尊者,我在这里坐在审判席上,看到刹帝利大族、婆罗门大族和居士大族的人们,他们富有、大富、巨富,拥有大量的金银、大量的财物和用品、大量的财富和谷物,却因为欲望、由于欲望、以欲望为理由而故意说谎。尊者,我因此想到:'我已经受够了审判...

8.相应部3相应8经 摩利迦经(白话佛经)解说

[这是]起源于舍卫城的[经]。那时,憍萨罗国王波斯匿与王后摩利迦一起在宫殿顶层。于是,憍萨罗国王波斯匿对王后摩利迦说:"摩利迦,对你来说,有没有比自己更爱的人?"[摩利迦回答说:]"大王,对我来说,没有比自己更爱的人。那么,大王,对您来说,有没有比自己更爱的人呢?&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