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相应部12相应50经 第二圣弟子经(白话佛经)解说

世尊住在舍卫城。(世尊说:)


"诸比丘,多闻圣弟子不会这样想:'什么存在时什么会存在?什么生起时什么会生起?什么存在时行会存在?什么存在时识会存在?什么存在时名色会存在?什么存在时六入会存在?什么存在时触会存在?什么存在时受会存在?什么存在时爱会存在?什么存在时取会存在?什么存在时有会存在?什么存在时生会存在?什么存在时老死会存在?'


相反,诸比丘,多闻圣弟子不依靠他人而能如实了知:'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无明有故行有,行有故识有,识有故名色有,名色有故六入有,六入有故触有,触有故受有,受有故爱有,爱有故取有,取有故有有,有有故生有,生有故老死有。'他如是了知:'世间是这样生起的。'


诸比丘,多闻圣弟子也不会这样想:'什么不存在时什么不存在?什么灭时什么灭?什么不存在时行不存在?什么不存在时识不存在?什么不存在时名色不存在?什么不存在时六入不存在?什么不存在时触不存在?什么不存在时受不存在?什么不存在时爱不存在......取......有......生......什么不存在时老死不存在?'


相反,诸比丘,多闻圣弟子不依靠他人而能如实了知:'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无明无故行无,行无故识无,识无故名色无,名色无故六入无......生无故老死无。'他如是了知:'世间是这样灭去的。'


诸比丘,当圣弟子如是如实了知世间的生起和灭去时,这就称为圣弟子已经具足正见,具足正观,已到达正法,已见到正法,已具有有学智,已具有有学明,已入法流,是具有抉择智慧的圣者,已经站在不死之门前。"


这是第十经。


这部经主要阐述了:

1. 圣弟子对十二缘起的深刻理解

2. 不需要通过概念性思维就能直接了知因果法则

3. 从生起和灭去两个方面完整说明了缘起规律

4. 详细列举了圣弟子的各种功德和证量标准

5. 强调了对缘起法则的如实知见是成就圣道的关键


这是对缘起法更深入的阐述,特别强调了圣弟子的智慧特质和修证标准。


让我为您深入剖析这部经文的深邃智慧:


一、经文核心要义解析:


1. 直观智慧的本质

- 真正的智慧不是概念性的思考或推理

- 是一种直接的、不经分析的如实知见

- 超越了语言和思维的局限


2. 缘起法的两个维度

(1) 生起面:

- 揭示了存在的因果链条

- 展现了生命轮回的完整过程

- 说明了苦的根源和形成


(2) 灭去面:

- 指出了解脱的可能性

- 揭示了断除烦恼的方法

- 展示了走向涅槃的路径


二、深层哲学思考:


1. 知识与智慧的区别

- 知识是概念性的理解

- 智慧是直接的体证

- 超越了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


2. 生命的本质探索

- 生命不是静态的存在

- 是动态的、相互依存的过程

- 没有永恒不变的实体


3. 解脱的真实可能

- 通过了解因果链条

- 看清苦的根源

- 找到解脱的方法


三、修行的实践启示:


1. 观察的方法

- 不陷入概念思维的陷阱

- 培养直观的能力

- 保持清明的觉知


2. 智慧的开发

- 超越表面的现象

- 深入观察因果关系

- 培养直观的智慧


3. 解脱的途径

- 从无明下手

- 断除执着

- 走向究竟解脱


四、现代生活的应用:


1. 心理层面

- 了解情绪的生起过程

- 看清烦恼的根源

- 找到内心平静的方法


2. 生活实践

- 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因果

- 培养智慧的生活态度

- 减少执着和烦恼


3. 人际关系

- 理解相互依存的关系

- 培养慈悲的心

- 建立和谐的关系


五、对现代人的启示:


1. 认识的革新

- 超越机械的因果观

- 建立整体的宇宙观

- 发展更高的认识能力


2. 生活的转化

- 从被动反应到主动觉知

- 从概念思维到直接体验

- 从烦恼束缚到智慧解脱


3. 精神的提升

- 开发内在的智慧

- 实现生命的转化

- 达到更高的境界


结语:

这部经文不仅是一个理论体系,更是一个实践指南。它告诉我们:


1. 真正的智慧不是知识的累积,而是直接的体证。

2. 生命的真相不是通过思维可以理解的,需要直观的智慧。

3. 解脱不是遥不可及的,而是通过观察和实践可以实现的。


这些教导对现代人特别重要,因为:

- 我们往往迷失在概念思维中

- 被各种烦恼所困扰

- 需要找到内心的平静


通过理解和实践这部经文的教导,我们可以:

- 开发更高的智慧

- 获得内心的自由

- 实现生命的真正价值


这就是为什么这部经文称为"圣弟子经",因为它指出了成为真正智者的道路。


“92.相应部12相应50经 第二圣弟子经(白话佛经)解说” 的相关文章

口口相传的奇迹:巴利圣典如何成为佛教史上的传奇

巴利文大藏经,又称巴利圣典,是佛教史上极其重要的一部经典集。想象一下,我们回到2300多年前的印度。佛陀刚刚圆寂,他的弟子们面临一个重大挑战:如何保存和传播佛陀的教导?在那个没有纸张和印刷术的时代,口耳相传成为最可靠的方式。于是,佛陀的弟子们开始背诵和传诵他的教导。这些口口相传的教导,就像一颗智慧的...

1.相应部3相应1经 年轻经(白话佛经)解说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那时,拘萨罗国王波斯匿来到世尊处。来到后,与世尊互相问候。寒暄已毕,坐在一旁。坐在一旁的拘萨罗国王波斯匿对世尊如是说:"乔达摩先生也自称已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吗?""大王,若有人如实所言'已证得无上正等正觉',那就是...

3.相应部3相应3经 衰老与死亡经(白话佛经)解说

起因于舍卫城。拘萨罗国王波斯匿坐在一旁,对世尊说道:"尊者,对于已出生的人,除了衰老和死亡,还有其他结果吗?"世尊回答说:"大王啊,对于已出生的人,除了衰老和死亡,没有其他结果。大王啊,即使是那些富有的刹帝利大族,拥有大量财富、巨额收入、大量的金银财宝、丰富的生活用品和...

4.相应部3相应4经 可爱经(白话佛经)解说

舍卫城缘起。坐在一旁的拘萨罗国波斯匿王对世尊说道:"尊者,当我独处静坐时,心中生起这样的思考:'对谁来说自己是可爱的,对谁来说自己是不可爱的?'尊者,我想到:'凡是身体行为不善、语言行为不善、心意行为不善的人,对他们来说,自己是不可爱的。即使他们会这样说:'...

6.相应部3相应6经 少数经(白话佛经)解说

这是舍卫城的缘起。拘萨罗国王波斯匿坐在一旁,对世尊说道:"尊者,当我独处静坐时,心中生起这样的想法:'在这个世界上,那些获得高贵财富后既不骄傲,也不放逸,不贪恋欲乐,不虐待他人的众生很少。相反,那些获得高贵财富后变得骄傲、放逸、贪恋欲乐,并虐待他人的众生才是大多数。'&qu...

7.相应部3相应7经 审判经(白话佛经)解说

起源于舍卫城。拘萨罗国王波斯匿坐在一旁,对世尊说道:"尊者,我在这里坐在审判席上,看到刹帝利大族、婆罗门大族和居士大族的人们,他们富有、大富、巨富,拥有大量的金银、大量的财物和用品、大量的财富和谷物,却因为欲望、由于欲望、以欲望为理由而故意说谎。尊者,我因此想到:'我已经受够了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