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相应部12相应44经 世间经(白话佛经)解说

世尊住在舍卫城。(世尊说:)"比丘们,我将为你们讲说世间的生起和灭尽。请仔细听,好好思维,我现在就要说了。"

比丘们回答说:"是的,世尊。"

世尊接着说:


"比丘们,什么是世间的生起呢?

依眼根和色尘而生起眼识。三者和合生触。缘触生受,缘受生爱,缘爱生取,缘取生有,缘有生生,缘生而有衰老、死亡、忧愁、悲叹、痛苦、忧恼和苦恼。比丘们,这就是世间的生起。


依耳根和声尘......

依鼻根和香尘......

依舌根和味尘......

依身根和触尘......

依意根和法尘而生起意识。三者和合生触。缘触生受......缘生而有衰老、死亡、忧愁、悲叹、痛苦、忧恼和苦恼。比丘们,这就是世间的生起。


比丘们,什么是世间的灭尽呢?

依眼根和色尘而生起眼识。三者和合生触。缘触生受,缘受生爱。就是这爱的无余离贪灭尽,则取灭;取灭则有灭......如是这整个苦蕴得以灭尽。比丘们,这就是世间的灭尽。


依耳根和声尘......

依鼻根和香尘......

依舌根和味尘......

依身根和触尘......

依意根和法尘而生起意识。三者和合生触。缘触生受,缘受生爱。就是这爱的无余离贪灭尽,则取灭;取灭则有灭......如是这整个苦蕴得以灭尽。比丘们,这就是世间的灭尽。"


这是第四经。


这篇经文主要讲述了世间(六根、六尘、六识等世间诸法)的生起和灭尽的过程,展示了十二因缘的流转和还灭两个方向。经文通过六根门来说明这个过程,揭示了世间的本质实相。


让我为您深入解析这篇意义深远的经文:


一、背景与开篇解析

世尊在舍卫城说法时,特意强调要"仔细听,好好思维",这表明接下来要宣说的内容极其重要且深奥。这是佛陀对生命本质和世间真相的一次完整揭示。


二、世间生起的奥秘

1. 感官认知的过程:

- 以眼睛为例:眼根(感官)→色尘(外境)→眼识(认知)

- 这个过程揭示了我们如何认知世界的基本机制

- 同样的过程也适用于其他五根(耳、鼻、舌、身、意)


2. 苦的链条:

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忧悲苦恼

这展现了一个重要真理:我们的痛苦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必然的因果链条。


三、深层启示

1. 认知的本质:

- 我们所谓的"世界",其实是通过六根门头认知后建构的

- 这提醒我们:我们看到的世界未必就是真实的世界


2. 苦的根源:

- 从"触"到最终的痛苦,关键转折点在"爱"

- "爱"在此处指执着、贪恋,是痛苦的根源

- 这揭示了为什么相同的事情,有人痛苦,有人超然


四、解脱之道

1. 灭苦的关键:

- 经文指出:"爱的无余离贪灭尽"是关键

- 这不是压抑或否定,而是通过智慧看清本质


2. 实践指导:

- 观察六根门头的活动

- 觉察"爱"的生起

- 以智慧化解执着


五、现代启示

1. 心理层面:

- 帮助我们理解情绪和痛苦的形成机制

- 提供了处理负面情绪的方法


2. 生活智慧:

- 教导我们如何与感官世界相处

- 指导我们如何维持内心的平衡


六、深刻思考

1. 存在的本质:

- 我们是否只是感官认知的囚徒?

- 如何超越感官的局限?


2. 生命的意义:

- 在认识到这些真相后,我们应如何生活?

- 如何在世间而不为世间所缚?


七、实践建议

1. 日常观察:

- 留意六根接触外境时的反应

- 观察"爱"和"取"的生起过程


2. 修行方向:

- 培养觉知的能力

- 发展智慧的洞察


结语:

这篇经文不仅是对世间现象的描述,更是一份生命的导航图。它告诉我们:苦难不是宿命,而是可以通过智慧来超越的。通过理解和实践这些教导,我们可以在纷繁的世间找到一条通向安详与自在的道路。这不仅是对苦的诊断,更是对解脱的指引。在这个充满变数的世界里,这些古老的智慧依然闪耀着永恒的光芒,指引着我们走向真正的自由与平安。


让我们以这份智慧为明灯,在生活中细细体会,慢慢实践,最终达到超越苦恼的境界。这不是遥不可及的理想,而是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逐步实现的目标。


“86.相应部12相应44经 世间经(白话佛经)解说” 的相关文章

口口相传的奇迹:巴利圣典如何成为佛教史上的传奇

巴利文大藏经,又称巴利圣典,是佛教史上极其重要的一部经典集。想象一下,我们回到2300多年前的印度。佛陀刚刚圆寂,他的弟子们面临一个重大挑战:如何保存和传播佛陀的教导?在那个没有纸张和印刷术的时代,口耳相传成为最可靠的方式。于是,佛陀的弟子们开始背诵和传诵他的教导。这些口口相传的教导,就像一颗智慧的...

1.相应部3相应1经 年轻经(白话佛经)解说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那时,拘萨罗国王波斯匿来到世尊处。来到后,与世尊互相问候。寒暄已毕,坐在一旁。坐在一旁的拘萨罗国王波斯匿对世尊如是说:"乔达摩先生也自称已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吗?""大王,若有人如实所言'已证得无上正等正觉',那就是...

2.相应部3相应2经 人经(白话佛经)解说

这是舍卫城的因缘。当时,拘萨罗国的波斯匿王来到世尊所在之处。来到后,向世尊致敬,然后坐在一旁。坐在一旁的波斯匿王对世尊如是说:"尊者,有多少法生起于人内心时,会导致不利、痛苦和不安?"世尊回答说:"大王,有三法生起于人内心时,会导致不利、痛苦和不安。哪三法呢?大王,贪欲...

3.相应部3相应3经 衰老与死亡经(白话佛经)解说

起因于舍卫城。拘萨罗国王波斯匿坐在一旁,对世尊说道:"尊者,对于已出生的人,除了衰老和死亡,还有其他结果吗?"世尊回答说:"大王啊,对于已出生的人,除了衰老和死亡,没有其他结果。大王啊,即使是那些富有的刹帝利大族,拥有大量财富、巨额收入、大量的金银财宝、丰富的生活用品和...

4.相应部3相应4经 可爱经(白话佛经)解说

舍卫城缘起。坐在一旁的拘萨罗国波斯匿王对世尊说道:"尊者,当我独处静坐时,心中生起这样的思考:'对谁来说自己是可爱的,对谁来说自己是不可爱的?'尊者,我想到:'凡是身体行为不善、语言行为不善、心意行为不善的人,对他们来说,自己是不可爱的。即使他们会这样说:'...

5.相应部3相应5经 自我保护经(白话佛经)解说

这是在舍卫城所说的。憍萨罗国波斯匿王坐在一旁,对世尊说道:"尊者,当我独处静坐时,心中生起这样的想法:'谁是自我受保护的?谁是自我不受保护的?'尊者,我想到:'凡是身行不善、语行不善、意行不善的人,他们的自我是不受保护的。即使他们有象兵、马兵、车兵或步兵保护,他们的...